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现场校准方法

一种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现场校准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现场校准方法。本校准方法首先制作反射系数覆盖0.1到0.8的失配衰减单片作为传递标准件,然后用在片校准过的矢量网络分析仪对传递标准件进行定标测量,得到传递标准件的标准转换增益GT(S)及其定标不确定度,接着用定标后的传递标准件对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进行转换增益参数校准,完成负载牵引测量系统量值溯源工作。本校准技术可以对在片负载牵引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全面、真实的校准,给出校准偏差△GT,并且能够定量的给出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对实现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量值统一有所帮助,为功率单片电路的研制、生产提供了计量技术支撑。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2-23

    授权

    授权

  • 2013-1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R35/00 申请日:201307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0-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微波/毫米波测量领域,关于通过改变源或负载阻抗获得器件准确的大信号 参数性能的技术。

背景技术

对于线性器件而言,通过小信号下S参数可以推算出任何负载下的性能, 负载牵引方法并不是必须的。但是微波功率晶体管输出功率大,一般工作在大 信号状态下,表现出很强的非线性特性。因此,传统的基于线性理论的小信号 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大信号条件下微波功率晶体管的设计要求。各种功率放 大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装备中,而功放的设计实际就是研制功率器件之间的 匹配网络,研究什么样的网络能获得高的输出功率、高的效率和所需要的增益, 这就要了解器件的输出功率、效益和增益随负载阻抗变化是如何变化的,负载牵 引测量系统就能提供这些信息。设计者折中选择最佳匹配阻抗,设计出理想匹 配网络,充分发挥器件的能力,获得高的输出功率、效率和所需增益。

负载牵引测量系统非常复杂,特别是在片测量系统,其整体性能指标并没 有有效的计量措施,由于引进不同厂商的产品以及人员、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各单位提供的负载牵引参数测量结果差别很大,导致有时两套类似系统在同样 的阻抗下测试输出功率、增益、效率的曲线也会不一致。为实现测量系统的量 值准确可靠,保障负载牵引参数测量的一致性,为提高核心电子器件测试分析 和设计开发能力提供有力的计量技术保障,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展在片负载牵 引测量系统的校准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现场校准方法,该方法是为了 统一负载牵引测量系统参数量值,提供实用的负载牵引参数量值溯源途径所研 制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在片负载牵引测 量系统的现场校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研制一系列反射系数不同的失配衰减单片作为传递标准件,所述 传递标准件的反射系数的覆盖范围为:0.1-0.8;

第二步,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微波探针台组成在片矢量网络分析仪作为 定标装置,用定标装置测量各传递标准件的S参数,所述S参数为S11、S12、S21、 S22

第三步,由设定的定标装置的源、负载端反射系数结合上一步测得的S参 数,参照公式(1)计算得到各传递标准件的标准转换增益GT(S),并将其作 为相应传递标准件转换增益的定标标准值;

GT(S)=(1-|ΓS|2)|S21|2(1-|ΓL|2)|(1-S11ΓS)(1-S22ΓL)-S12S21ΓSΓL|2...(1)

其中,ΓS为从传递标准件输入端向信号源端看去的反射系数;ΓL为从传递 标准件输出端向输出负载端看去的反射系数;

第四步,计算各传递标准件S参数基于定标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

第五步,通过偏微分方程得到由于S参数测不准引入的标准转换增益GT(S)的测量不确定度,再将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与之合成得到标 准转换增益GT(S)的定标不确定度;

第六步,用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测量各传递标准件的测量转换增益GT, 得到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并将其与上述步 骤得到的GT(S)的定标不确定度合成得到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测量不确 定度,实现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校准。

上述第一步中传递标准件的实现形式为:

设计上:采用稳定性好、分布参数小且适合版图布置的平衡式∏型电阻网 络的形式;

工艺上:所述传递标准件以砷化镓晶圆片为衬底,利用溅射技术,把镍铬 合金在衬底上制成高频电阻网络,高频电阻网络制成平衡式∏型电阻网络的形 式,并在其上覆盖氮化硅薄膜;研制完成的电阻网络以微带线的形式在砷化镓 圆片上制作,圆片经过减薄到100μm后作过孔处理;最后的传递标准件在圆 片上保存。

上述第四步的计算方法为:测量得到定标装置的系统剩余误差项及稳定性 误差、噪声误差,并利用这些误差计算得到S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

上述第五步中标准转换增益GT(S)的定标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为:

首先,将各S参数分解为模和相位相结合的形式,即S11=r11∠θ11,S21=r21∠θ21, S12=r12∠θ12,S22=r22∠θ22,标准转换增益GT(S)对各S参数的模和相位进行偏 微分得到式(2):

dGT(S)=GT(S)r11dr11+GT(S)θ11dθ11+GT(S)r21dr21+GT(S)θ21dθ21

+GT(S)r12dr12+GT(S)θ12dθ12+GT(S)r22dr22+GT(S)θ22dθ22   ..................(9)

其中,dr11、dr21、dr12、dr22为四个S参数的模的不确定度,dθ11、dθ21、dθ12、 dθ22为四个S参数的相位不确定度;

接着,将由第四步得到的S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分解为模的测量不确定度 和相位的测量不确定度;

然后,根据模的测量不确定度和相位的测量不确定度,参照式(9)计算得 到标准转换增益GT(S)的测量不确定度;

最后,计算定标装置由于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将其与GT(S) 的测量不确定度合成得到标准转换增益GT(S)的定标不确定度。

本发明的设计思路如下:

图1所示为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结构图。负载牵引测量系统具有设定 源/负载端的反射系数的能力,通常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 于源/负载端的反射系数是否准确以及输出端功率测量是否准确,而这样的测量 不确定度又不能直接测量出,因此就想到使用转换的方式间接测量得到不确定 度。间接测量的物理量应该与源/负载端的反射系数相关,且该物理量中其他参 数在负载牵引测量系统尽量不引入测量不确定度,这样此物理量所体现的测量 不确定度才能比较准确的转换为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而转换增 益GT(S)正好符合这个要求。转换增益GT(S)是与传递标准件本身的参数 (四个S参数)及被校准测量系统的源阻抗Γs和负载阻抗ΓL都有关的参量,S 参数引入的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很小,同时转换增益GT还包含 了对输出端功率测量结果的表征,因此选取该参数作为被校准系统的溯源参数 能够合理评价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测量性能,校准结果更加可信。

为了统一负载牵引测量系统参数量值,提供实用的负载牵引参数量值溯源 途径,本发明的校准方法是通过设计制作性能稳定的不同反射系数(覆盖0.1 到0.8)的失配衰减单片作为传递标准件,用在片校准过的矢量网络分析仪作为 定标装置对传递标准件的标准转换增益GT(S)进行定标,得到标准转换增益 GT(S)及其定标不确定度;再用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对定标后的传递标准件的 转换增益GT进行现场测量,将标准转换增益GT(S)和测量转换增益GT相比较 得到△GT,作为修正值,完成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量值溯源工作。图2为本 发明的校准原理示意图。

鉴于上面对校准方法的分析论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进步为: 通过研制传递标准件并对其进行定标,可方便、准确的完成在片负载牵引测量 系统的现场校准;本校准技术可以对在片负载牵引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全面、 真实的校准,给出修正值△GT,并能够定量的给出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校 准不确定度,实现工程应用中的不同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量值准 确、可靠,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经校准后进行器件设计的一致性得到显著提 高;本发明中传递标准件的体积较小,采用标准的探针间距,适用于各种现有 的测量系统,提高了本方法的普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校准原理示意图;

图3为传递标准件设计结构示例图;

图4为定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一种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现场校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研制一系列不同反射系数的失配衰减单片作为传递标准件,所述 传递标准件的反射系数覆盖范围为:0.1-0.8。

本发明是通过搭建定标装置对研制的传递标准件进行定标,统一在片负载 牵引系统的量值,提供实用的在片负载牵引系统量值溯源途径,因此传递标准 件的研制及定标工作是实现量值溯源的重要环节。

为保证在宽频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可重复的、受环境影响小的增益特性, 提高本方法的准确度,需采用无源器作件为传递标准件。从传递标准件的溅射 工艺及合金电阻的均匀性方面着手,设计制作在宽频带范围内符合性能要求的 传递标准件。

在设计上:以GaAs材料微带线的形式制作而成,采用平衡式∏型电阻网 络的形式,可提高传递标准件的稳定性;为了减小分布参数并适合连接探针的 间距要求,传递标准件的设计结构形式如图3所示:输入端和输出端的602欧 姆电阻,可分别设计成两个1204欧姆的并联的形式减小分布参数。

在工艺上:标准件以砷化镓晶圆片为衬底,利用溅射技术,把镍铬合金在 衬底上制成高频电阻网络,高频电阻网络制成平衡式∏型电阻网络的形式,如 图3所示为衰减量为6dB、反射系数0.6的结构示意图,在其上覆盖氮化硅薄 膜;研制完成的电阻网络以微带线的形式在砷化镓圆片上制作,圆片经过减薄 到100μm后作过孔处理;最后的传递标准件就在圆片上保存。

该发明制作的一系列传递标准件的技术性能如下:

a、频率范围:2GHz-18GHz;

b、反射系数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

反射系数精度<±0.05

c、衰减量为3dB时,反射系数分别为0.1,0.2,0.3;

衰减量为6dB时,反射系数分别为0.1,0.2,0.3,0.4,0.5;

衰减量为15dB时,反射系数分别0.1,0.2,0.3,0.4,0.5,0.6,0.7,0.8;

衰减精度<0.1dB

工艺参数:GSG间距为150μm,压点为50μm×50μm。

需要说明的是:传递标准件的定标精度取决于定标装置的准确度及传递标 准件的稳定性,与传递标准件的设计指标(如反射系数<0.05)没有直接关系。

第二步,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微波探针台组成在片矢量网络分析仪作为 定标装置,如图4所示。用定标装置测量各传递标准件的S参数,所述S参数 为S11、S12、S21、S22

在微波探针台上对矢量网络分析仪做TRL或LRM在片校准,以减小矢量 网络分析仪的校准不确定度,这样在片矢量网络分析仪即可将端面校准到探针 位置,实现了去嵌入校准,如图4所示。使用该定标装置测量各传递标准件的 S参数,所述S参数包括S11、S12、S21、S22

第三步,由设定的定标装置的源、负载端反射系数结合上一步测得的S参 数,参照公式(1)计算得到各传递标准件的标准转换增益GT(S),并将其作 为相应传递标准件转换增益的定标标准值;

GT(S)=(1-|ΓS|2)|S21|2(1-|ΓL|2)|(1-S11ΓS)(1-S22ΓL)-S12S21ΓSΓL|2...(1)

其中,ΓS为从传递标准件输入端向信号源端看去的反射系数;ΓL为从传递 标准件输出端向输出负载端看去的反射系数。

公式(1)经过变换可得到公式(2):

GT(S)=(1-|ΓS|2)|S21|2(1-|ΓL|2)|1-ΓinΓS|2|1-S22ΓL|2...(2)

其中Γin为从传递标准件输入端向负载端看去的反射系数;

Γin=S11+S21S12ΓL1-S22ΓL...(3)

转换增益的定义为:传送到负载的功率与来自源的可资用功率之比,由此 定义可知,当ΓS与Γin共轭匹配时来自源的可资用功率是可以传送 到网络的最大功率。

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具有设定源/负载端的反射系数的能力,因此根据转 换增益定义中传送到负载的功率,可任意设定ΓL,对于无源传递标准件,当 时由公式(2)可得到转换增益GT(S)的变换形式公式(4),其实际就 是器件的功率增益。

GT(S)=|S21|2(1-|ΓL|2)(1-|Γin|2)|1-S22ΓL|2...(4)

因此实际对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进行校准测量时,对于任意设定的负载 阻抗ΓL,都可以由公式(3)及快速算出相应的源阻抗Γs,而不需要通 过牵引的办法找到对应的源阻抗Γs,并可以事先计算出传递标准件的相应标准 转换增益GT(S)。这对执行现场校准并给出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非常方便。

第四步,计算各传递标准件S参数基于定标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见:传递标准件的定标精度主要由定标装置的测量精度 决定。为此,需测得定标装置的系统剩余误差项(反射跟踪误差、源匹配误差、 方向性误差)及稳定性误差、噪声误差等,合成计算得到定标装置的测量不确 定度。本方法将定标装置对S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作为传递标准件的测量不确 定度的主要来源。下面以传递标准件在10GHz频率为例,计算定标装置对S 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

以S11为例,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ΔS11(mag)=Systematic2+Stability2+Noise2...(5)

此处ΔS11(mag)为S11的测量不确定度,其中系统剩余误差Systematic2、稳定性及 噪声引入的不确定度Stability2和Noise2均可根据Agilent公司PNA矢网误差产生 公式求出。

系统剩余误差如式(6)所示:

Systematic2=EDF2+ERF2S112+EXF2S114+S212S122(ELF2+4ESF2ELF2S112+ELF4S222)+AM2S112...(6)

各项系统剩余误差可根据十二项误差的产生原理分别进行测量得到,结果 见表1所示:

表1片矢量网络分析仪系统剩余误差项测量结果

测试内容 测量值(dB) 正向有效源匹配ESF-32 反向有效源匹配ESR-37 正向有效方向性EDF-40 反向有效方向性EDR-43 正向有效负载匹配ELF-44 反向有效负载匹配ELR-45 正向串扰EXF-61 反向串扰EXR-61 正向传输跟踪ETF0.06 反向传输跟踪ETR0.05 正向反射跟踪ERF0.11 反向反射跟踪ERR0.04 幅度动态精度AM0.02 相位动态精度AP(°) 5.75

稳定性及噪声引入的不确定度也可通过测量并根据公式(7)、(8)求出:

Stability2=C2+R2...(7)

Noise2=(NTS11)2+NF2...(8)

其中,C2=CRM12(1+S114)+4CTM12S112+CRM22S212S122

R2=(RR1(1+S112)+2RT1S11)2+(RR2S21S12)2

上式中除了S参数外,参数CRM、CTM为电缆稳定性分量;RR1、RT1为接头 的连接重复性分量,NT为迹线噪声;NF为噪底。

S21、S12、S12可根据Agilent公司PNA矢网误差产生公式按照上述步骤计 算得出。

第五步,通过偏微分方程得到由于S参数测不准引入的标准转换增益GT(S)的测量不确定度,再将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与标准转换增益 GT(S)的测量不确定度合成得到传递标准件标准转换增益GT(S)的定标不 确定度。

利用定标装置测量S参数时不可避免的会引入不确定度,而S参数的不确 定度会转嫁到标准转换增益GT(S)上变成GT(S)基于定标装置的测量不确 定度。

标准转换增益GT(S)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为:

首先,将各S参数分解为模和相位相结合的形式,即S11=r11∠θ11,S21=r21∠θ21, S12=r12∠θ12,S22=r22∠θ22,标准转换增益GT(S)对S参数的模和相位进行偏微 分得到式(9):

dGT(S)=GT(S)|S11|d|S11|+GT(S)θ11dθ11+GT(S)|S21|d|S21|+GT(S)θ21dθ21

+GT(S)|S12|d|S12|+GT(S)θ12dθ12+GT(S)|S22|d|S22|+GT(S)θ22dθ22

=GT(S)r11dr11+GT(S)θ11dθ11+GT(S)r21dr21+GT(S)θ21dθ21...(9)

+GT(S)r12dr12+GT(S)θ12dθ12+GT(S)r22dr22+GT(S)θ22dθ22

其中,dr11、dr21、dr12、dr22为四个S参数的模的不确定度,dθ11、dθ21、dθ12、 dθ22为四个S参数的相位不确定度。

接着,将上述第四步计算得到的S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分解为模的不确定 度和相位的测量不确定度。

然后,根据模的测量不确定度和相位的测量不确定度,参照式(9)计算得 到标准转换增益GT(S)的测量不确定度。

式(9)中,和 的计算步骤如下:

首先,将式(9)转换为式(10):

GT(S)=(1-|ΓS|2)|S21|2(1-|ΓL|2)|1-S22ΓL-S12S21ΓSΓL+S11(S22ΓSΓL-ΓS)|2...(10)

令ΓS=rS∠θS,ΓL=rL∠θL,σ=(1-ΓS|2)(1-|ΓL|2),R11=S22ΓSΓLS=rR11∠θR11, P11=1-S22ΓL-S12S21ΓSΓL,则式(10)可简化式(11):

GT(S)=σr212|P11+S11R11|2=σr212|P11R11+S11|2|R11|2=σr212|Q11+S11|2|R11|2...(11)

=σr212rR112[r112+rQ112-2r11rQ11cos(θ11-θQ11)]

以的计算为例进行介绍,将式(11)对r11和θ11进行偏微分得到式(12) 和式(13):

GT(S)r11=-2GT2(S)σr212rR112[r11+rQ11cos(θ11-θQ11)]...(12)

GT(S)θ11=2GT2(S)σr212rR112r11rQ11sin(θ11-θQ11)...(13)

同理可推导出和将这 些结果再代入到式(9)中即可得到GT(S)的测量不确定度u1

最后,由于定标装置测量不重复性还会引入测量不确定度u2,因此计算得 到u2后将u1与u2合成得到标准转换增益GT(S)的定标不确定度uc1。u2的计算 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知晓的,这里不再赘述。

第六步,用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测量各传递标准件的转换增益GT,得到 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并将其与上述步骤得 到的GT(S)的定标不确定度合成得到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 实现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校准。

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测量各传递标准件的转换增益GT时,需要设定源/ 负载端的反射系数,这时,这些反射系数要与上述第三步中定标装置中设定的 数值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校准的正确性。

将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u3与上述步骤得 到的GT(S)的定标不确定度uc1合成得到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测量测量不 确定度uc,实现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校准。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详细说明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测量不确定度的 计算方法。

以衰减量15dB、反射系数0.5的传递标准件在f=10GHz处的标准转换增益 GT(S)的定标不确定度为例进行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由定标装置测量S参数引入的不确定度即dGT(S):u1=0.186dB;

由定标装置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u2=0.050dB;

两者合成得到该传递标准件的标准转换增益GT(S)的定标不确定度为:

uc1=u12+u22=0.193dB

用上述传递标准件在10GHz处,对0.8GHz-18GHz频段的在片负载牵引测 量系统(Tuner型号:MT982BU)进行校准。利用该系统对转换增益GT进行6 次测量的结果如下(单位dB):

-15.486,-15.491,-15.495,-19.485,-15.481,-15.485,

由上述结果可以得到此系统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3=0.035dB,

则uc1和u3合成得到该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

该系统的扩展不确定度U=0.39dB(k=2);

此即为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最终结果。

下述为本发明结果的验证及应用说明。

利用本发明对0.8GHz-18GHz频段的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Tuner型号: MT982BU)进行试校准。通过对反射系数分别为0.1、0.5、0.8的衰减量15dB 的失配衰减器进行在片S参数测量,10GHz频点处校准结果见表2所示:

表210GHz频点处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校准结果

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并没有给出测量不确定度,通过本发明对系统的校 准,就能够得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从标准转换增益GT(s)和系统测量转换 增益GT的差值ΔGT与不确定度的数值比较可以看出:该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 统测量结果量值比较可靠。在大反射系数(Γ=0.8)时ΔGT较大,分析原因主 要有以下三点:

1)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进行自校准时,大反射系数的S参数会产生较 大不确定度;

2)传递标准件在大反射系数时进行S参数标定时也会产生较大不确定度;

3)该负载牵引系统在片测量单片电路时,Γ=0.8是其极限测量情况,系 统不能够准确算出并找到最佳匹配点,会带来额外不确定度。

此外,还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对另一台8GHz-50GHz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 (Tuner型号:MT984AU)在10GHz处用Γ=0.5的传递件进行校准,以比较两 套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测量一致性。两系统的比较数据见表3所示:

表3使用同一传递标准件对两套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测量数据比较

参数 0.8GHz-18GHz频段 8GHz-50GHz频段 ΓS(模/相角) 0.40∠10.26 0.55∠10.97 ΓL(模/相角) 0.5∠-90 0.5∠-90 标准转换增益GT(s) -15.48dB -15.46dB 系统测量转换增益GT-15.54dB -15.74dB △GT0.06dB 0.28dB

从数据可知,该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在8GHz-50GHz频段的测量增益结 果比0.8GHz-18GHz频段的测量结果偏小0.22dB。可见为了使各负载牵引测 量系统量值准确可靠,可根据校准结果对测量系统进行相应修正来使各被校准 系统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实现向上溯源的目的。

通过验证示例及结果分析,本校准方法通过开展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 现场校准方法研究,并研制、标定传递标准件等途径解决了在片负载牵引测量 系统的校准问题,对实现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量值统一有所帮助,为功率 单片电路的研制、生产提供了计量技术支撑。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