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大模数、少齿数齿轮齿形模拟及加工方法

一种大模数、少齿数齿轮齿形模拟及加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模数、少齿数齿轮齿形模拟及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模拟切削过程,模拟加工环境,确定加工刀具,导出仿真程序,加工试样,调整加工参数,确定加工程序。本发明中在齿轮的每两齿之间先铣出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齿轮的外轮廓曲线之间的铣削余量为1-3mm,这样在铣削齿轮齿根的时候,铣刀转弯时不会造成切削量堆积,提高了齿轮加工的质量。利用本发明加工齿轮,每齿的加工时间为0.5小时,与线切割加工平均每齿齿形加工需13.8小时效率相比,齿轮的单体加工效率大大提高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9007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常熟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81753.X

  • 发明设计人 彭泽军;李超;陈烜;顾永康;

    申请日2013-07-05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柏尚春

  •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嘉兴路1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52: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6-08

    授权

    授权

  • 2013-1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7/50 申请日:201307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1-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模数、少齿数 齿轮齿形模拟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常用的齿轮齿形的加工方法包括“范成法”(比如滚齿、插齿等) 和“仿形法”(比如铣齿);特殊情况,还有“线切割加工法”。在国外,除了上 述方法外,还采用“五轴联动齿轮加工中心”加工齿形。

“范成法”加工齿轮时,当齿数小于17时,会发生“根切”现象。行走轮的 齿数一般小于14,撇开大模数滚刀(或插齿刀)的制造难度和成本,仅从加工原 理上看,大模数、少齿数行走轮不宜用“范成法”进行加工。“仿形法”(铣齿) 加工齿轮时,由于渐开线齿廓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欲加工精确齿廓,对模数 和压力角相同的、齿数不同的齿轮,应采用不同的刀具,而这在实际中是不可能 的。生产中通常用同一号铣刀切制同模数、不同齿数的齿轮,故齿形通常是近似 的、而不是精确的。加上我公司大模数、少齿数齿轮模数有3种(39.79、43.8、 46.79)、齿数有8种(7~14),如果采用铣齿机对行走轮进行铣齿加工,仅就购买 铣刀而言,成本就很大。所谓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法”就是以移动着的细丝(直 径约在0.5mm以内)做电极,在电极丝与工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并通过计算机 程序控制加工出所需齿形。

目前,国内采煤机大模数、少齿数齿轮基本采用此法加工。但电火花线切割 加工也存在如下缺点:1、齿形表面有轴向线切割纹路,会导致应力集中,造成 行走轮承载力下降,使其存在早期失效的风险;且光洁度较低(Ra6.3um)。普 通电火花线切割设备上需使用的自制工装——分齿机构,其制造误差直接影响到 大模数、少齿数齿轮上每个齿的齿形相对于整个行走轮轴心的位置度误差。2、 电火花线切割是利用电火花的瞬时高温(8000~12000℃)使局部的金属熔化、氧 化而被腐蚀掉,齿面会发生金相组织的变化,影响齿轮的质量稳定性。3、加工 周期长、交货及时性差。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速度一般为1500mm2/min,以本公 司产品MHA05R-4齿轮(齿数为11,齿厚为80mm)为例,其绕齿形一周,长度 为2848mm,其线切割加工时间为:2848X80/1500=151.89小时。即平均每齿齿形 加工需13.8小时,效率极其低下,严重影响产品的生产周期和交货及时性。

“五轴联动齿轮加工中心”加工齿形,采用专业的齿轮加工软件对齿轮进行 模拟编程,再进行齿形铣削加工。由于“五轴联动齿轮加工中心”在一般加工中 心三轴(X轴、Y轴、Z轴)增加了二个旋转轴(一般为A轴、C轴),且需要 购买专业齿形铣削模拟编程软件,因而价格十分昂贵。

所以申请人利用软件程序进行模拟后,利用普通加工中心加工齿轮齿形。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申请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设计了一种 大模数、少齿数齿轮齿形模拟及加工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模 数、少齿数齿轮齿形模拟及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0,模拟切削过程,所述模拟切削过程基于Mastercam软件,包括刀具路 径选择、铣削加工方式、补正方式及加工冷却方式;

S20,模拟加工环境,所述模拟加工环境基于数控刀具计算软件Walter,设 定加工设备的加工范围、加工功率、切削力、扭矩、主轴转速、进给率、切削宽 度、切削深度及金属切除率,进行计算;

S30,确定加工刀具,根据S20计算得到的参数,配置刀具及辅具;

S40,导出仿真程序,在Mastercam软件中输入S20得到的加工参数,利用 Mastercam软件的程序编辑功能形成加工程序,导出成为文本文档;

S50,加工试样,将S40得到的仿真程序输入到加工中心,在加工中心配置 S30中确定的刀具和辅具,对试样工件进行加工;

S60,调整加工参数,检测S50加工完毕的试样工件,调整切削参数;

S70,确定加工程序。

所述S10步骤中刀具路径选择及铣削加工方式具体为:

a、根据齿轮齿形上的若干关键点坐标,利用一条曲线连接所述关键点,形 成齿轮的外轮廓曲线;

b、在齿轮的每两齿之间铣出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a中形成的齿轮的 外轮廓曲线之间的铣削余量为1-3mm;

c、利用铣刀沿着齿轮的外轮廓曲线,从齿端向着齿根处进行铣削,完成齿 形加工。

进一步地,所述c步骤中当从齿端向着齿根处进行铣削时,采用径向铣削的 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c步骤中当从齿端向着齿根处进行铣削时,采用冷却液对刀 具和加工中的齿轮进行冷却。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中在齿轮的每两齿之间先铣出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齿轮的 外轮廓曲线之间的铣削余量为1-3mm,这样在铣削齿轮齿根的时候,铣刀转弯 时不会造成切削量堆积,提高了齿轮加工的质量;

2、利用本发明加工齿轮,每齿的加工时间为0.5小时,与线切割加工平均 每齿齿形加工需13.8小时效率相比,齿轮的单体加工效率大大提高了;

3、本方法适用于普通的数控加工中心,与专业的“五轴联动齿轮加工中心” 相比,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并且可以实现Ra3.2um的光洁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S10模拟加工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S20计算加工条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S40导出仿真程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一个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大模数、少齿数齿轮齿形模拟及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0,模拟切削过程,所述模拟切削过程基于Mastercam软件,包括刀具路 径选择、铣削加工方式、补正方式及加工冷却方式;

S20,模拟加工环境,所述模拟加工环境基于数控刀具计算软件Walter,设 定加工设备的加工范围、加工功率、切削力、扭矩、主轴转速、进给率、切削宽 度、切削深度及金属切除率,进行计算;

S30,确定加工刀具,根据S20计算得到的参数,配置刀具及辅具;

S40,导出仿真程序,在Mastercam软件中输入S20得到的加工参数,利用 Mastercam软件的程序编辑功能形成加工程序,导出成为文本文档;

S50,加工试样,将S40得到的仿真程序输入到加工中心,在加工中心配置 S30中确定的刀具和辅具,对试样工件进行加工;

S60,调整加工参数,检测S50加工完毕的试样工件,调整切削参数;

S70,确定加工程序。

如图2的示意图所示,所述S10步骤中刀具路径选择及铣削加工方式具体为:

a、根据齿轮齿形上的若干关键点坐标,利用一条曲线连接所述关键点,形 成齿轮的外轮廓曲线;

b、在齿轮的每两齿之间铣出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a中形成的齿轮的 外轮廓曲线之间的铣削余量为1-3mm;

c、利用铣刀沿着齿轮的外轮廓曲线,从齿端向着齿根处进行铣削,完成齿 形加工。

为了防止应力集中,所述c步骤中当从齿端向着齿根处进行铣削时,采用径 向铣削的方式,并且所述c步骤中当从齿端向着齿根处进行铣削时,采用冷却液 对刀具和加工中的齿轮进行冷却。

如图3所示,步骤S20中利用数控刀具计算软件Walter进行计算,例如: 原始选项选择切削速度,选择计算的选项为切削时间和切削力,切削速度为 180m/min、进给量1mm/z、铣削长度230336mm,工件材料选择为淬火低合金钢, 铣刀直径52mm、切深1mm、铣削宽度22mm、刀具齿数选择为4。计算可得, 转速为1102r/min、金属切除率为97立方厘米/min、进给速度为4407mm/min, 所需功率为3.78KW,加工时间为52.26min。

如图4所示,S40导出仿真程序,导出成为文本文档。所述文本文档里的程 序最终输入加工中心,进行加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 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