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证型胁痛病的中药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证型胁痛病的中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胃不和证型胁痛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柴胡12—15份,白术16—20份,茯苓24—30份,白芍药15—20份,炒川楝子4—6份,大黄3—5份,香附12—15份,青皮9—12份,三棱12—15份,桂枝15—20份,牡丹皮8—10份,枳实15—20份,甘草3—5份,牛夕12—15份,薏苡25—30份,车前子15—20份,熟地黄25—30份,山茱萸12—15份,薯蓣15—20份,杜仲12—15份,土鳖虫8—10份,蜈蚣1条,桃仁8—10份,附子8—10份,益母草25—30份,莪术12—15份,延胡索8—12份。多年来,通过对10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显效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95%。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057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孙丽;

    申请/专利号CN201310477935.4

  • 发明设计人 孙丽;

    申请日2013-10-14

  • 分类号A61K36/9066;A61P1/00;A61P1/14;A61P29/00;A61K35/64;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金枫南路1258号C幢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48: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2-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9066 授权公告日:20150311 终止日期:20151014 申请日:2013101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3-11

    授权

    授权

  • 2015-02-11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906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014

    著录事项变更

  • 2015-02-11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9066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50116 申请日:20131014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02-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6 申请日:201310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1-15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肝胃不和证型胁痛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胁痛病临床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引起胁痛的原因甚多,涉及疾病种类也较广,有突然而发者,有缓缓而作者,除胁痛的主症外,常伴有相关的症状及脉舌可辨。本发明主要研究的是临床常见的证型之一——肝胃不和证型胁痛病。从中医理论来讲,肝所居之处在胁下,其经脉布于胁肋,若肝失条达之性,最易克脾犯胃,则成胁痛之症,并常伴有腹胀、泄泻、嗳气、呕恶纳差等症状。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多采取服用止痛药物的方式,治标不治本,副作用极大,且容易形成依赖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照“疏肝解郁,益脾和胃,理气止痛”治疗原则,提供一种能治疗肝胃不和证型胁痛病的中药,采用该中药不仅治愈速度快,愈后不再复发,而且无任何副作用,对身体健康还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肝胃不和证型胁痛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柴胡12—15份,白术16—20份,茯苓24—30份,白芍药15—20份,炒川楝子4—6份,大黄3—5份,香附12—15份,青皮9—12份,三棱12—15份,桂枝15—20份,牡丹皮8—10份,枳实15—20份,甘草3—5份,牛夕12—15份,薏苡25—30份,车前子15—20份,熟地黄25—30份,山茱萸12—15份,薯蓣15—20份,杜仲12—15份,土鳖虫8—10份,蜈蚣1条,桃仁8—10份,附子8—10份,益母草25—30份,莪术12—15份,延胡索8—12份。本发明的加工工艺为:将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饭后用开水溶化服用,有部分不溶物为正常现象,混匀后全部服下,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一袋,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烟酒、腥、冷、辣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合理减压,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尽量避免熬夜。

本发明所采用的柴胡具有疏肝利胆、疏气解郁的功效;采用的白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燥湿利水的功效;采用的茯苓具有益脾和胃的功效;采用的白芍药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的功效;采用的炒川楝子具有舒肝行气的功效;采用的大黄具有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采用的香附具有理气解郁的功效;采用的青皮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采用的三棱具有消积止痛的功效;采用的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的功效;采用的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采用的枳实具有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结胸的功效,对脾郁结不能运化疗效显著,为血分中之气药;采用的甘草具有保肝解毒、益气补中、缓急止痛的功效;采用的牛夕具有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的功效;采用的薏苡具有温中散寒、补益气血功能;采用的车前子具有渗湿止泻、祛痰的功效;采用的熟地黄具有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的功效;采用的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固涩精气的功效;采用的薯蓣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采用的杜仲具有补益肝肾、理气补血的功效;采用的土鳖虫归肝经,具有破瘀血、续筋骨的功效;采用的蜈蚣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采用的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止咳平喘的功效;采用的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采用的益母草具有活血、祛瘀、消水的功效;采用的莪术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采用的延胡索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肝胃不和证型胁痛病能够标本兼治,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多年来,通过对10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显效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95% 。下面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表一:               患者人员结构情况

 表二:                  疗效情况 

下面举出三个典型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1、丁某,男,1947年出生, 60岁时,两侧胁肋部开始疼痛,且走窜不定,胸闷纳呆,苔薄脉弦,无器质性病变,疼痛持续1月后,在我处诊断为肝胃不和证型胁痛病。服用本药方1个疗程后,症状缓解,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后继续服用1个疗程巩固后,症状全消,痊愈。

2、王某,女,1955年出生,从53岁开始,自腋而下至十二肋骨之间时常疼痛,且伴有口苦苔黄、泄泻、嗳气等症状,无器质性病变,疼痛近1个月后,在我处诊断为肝胃不和证型胁痛病,服用本药方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缓解,2个疗程后症状症状全消,痊愈。

3、冯某,男,1965年出生,从46岁开始,两侧胁肋部开始疼痛,并伴有腹胀、呕恶纳差等症状,无器质性病变,病史有1年,在我处诊断为肝胃不和证型胁痛病,服用本药方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缓解,2个疗程后症状症状基本消失,后又继续服用1个疗程进行巩固,症状全消,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柴胡12克,白术16克,茯苓24克,白芍药15克,炒川楝子4克,大黄3克,香附12克,青皮9克,三棱12克,桂枝15克,牡丹皮8克,枳实15克,甘草3克,牛夕12克,薏苡25克,车前子15克,熟地黄25克,山茱萸12克,薯蓣15克,杜仲12克,土鳖虫8克,蜈蚣1条,桃仁8克,附子8克,益母草25克,莪术12克,延胡索8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实施例2:柴胡13克,白术18克,茯苓26克,白芍药18克,炒川楝子5克,大黄4克,香附14克,青皮11克,三棱14克,桂枝18克,牡丹皮9克,枳实18克,甘草4克,牛夕14克,薏苡28克,车前子18克,熟地黄28克,山茱萸14克,薯蓣18克,杜仲14克,土鳖虫9克,蜈蚣1条,桃仁9克,附子9克,益母草28克,莪术14克,延胡索10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实施例3:柴胡15克,白术20克,茯苓30克,白芍药20克,炒川楝子6克,大黄5克,香附15克,青皮12克,三棱15克,桂枝20克,牡丹皮10克,枳实20克,甘草5克,牛夕15克,薏苡30克,车前子20克,熟地黄30克,山茱萸15克,薯蓣20克,杜仲15克,土鳖虫10克,蜈蚣1条,桃仁10克,附子10克,益母草30克,莪术15克,延胡索12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