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油水井自生泡沫解堵剂及解堵工艺

一种油水井自生泡沫解堵剂及解堵工艺

摘要

一种油水井自生泡沫解堵剂及解堵工艺,泡沫解堵剂由A剂配方、B剂配方构成,其中A剂配方由无机酸、有机酸、喹啉季铵盐、炔醇、碘盐、咪唑啉乙酸盐、聚氧乙烯醚磺酸、十二烷基三甲基季铵盐、清水组成;其中B剂配方由碳酸盐、过氧化物、氟表面活性剂、无盐咪唑啉、铁离子稳定剂、泡沫稳定剂、清水组成;解堵工艺是:先用水泥车注入一定量的前置液,然后用一台水泥车注入A剂,一台水泥车注入B剂,A剂与B剂注入结束后,注入顶替液,然后再注入清水,关井然后进行返排或直接转入生产;本发明利用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效果,使注入的解堵剂不但对注水井具有解堵作用的同时具有调驱与驱油作用,对于油井具有解堵作用的同时具有泡沫吞吐的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9677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石油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94715.8

  • 申请日2013-07-12

  • 分类号C09K8/52(20060101);C09K8/588(20060101);E21B37/06(20060101);E21B43/22(20060101);

  • 代理机构61215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弋才富

  • 地址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二路东段1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39: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2-0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9K8/52 登记生效日:2020011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71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1-06

    授权

    授权

  • 2013-1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9K8/52 申请日:201307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1-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解堵工艺,特别涉及一种油水井自生泡沫解堵剂及解堵工艺,用于解除油田油井油层与注水井注水层因钻井过程、压裂过程、作业过程、生产过程流体中沉积物、结垢物、细菌繁殖造成堵塞的一种高效解堵剂与解堵工艺。

背景技术

油田油井油层与注水井注水层在钻井的过程中,压裂的过程中、作业的过程、生产的过程中会因为流体中沉积物而堵塞,流体结垢而堵塞,细菌繁殖而堵塞。堵塞导致油井油层与注水井注水层的导流能力下降,导致油田生产产量下降,经济效益下降,严重影响油田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需要对油井油层与注水井注水层注入解堵剂以解除沉积物、结垢物、细菌的堵塞,恢复或提高岩石的孔喉半径,使油层或注水层的导流能力增强,产量与注水量得到恢复或提高,从而使整个油田生产的效益提高。

目前常用的解堵剂有盐酸、土酸、胶束酸、乳化酸、泡沫酸等,其中盐酸、土酸解堵剂与油层或注水层地层接触时,反应速度快,不能深入地层深部解除地层深部的堵塞,而且由于解堵剂添加剂单一,对堵塞物的解除效果欠佳;其中胶束酸、乳化酸尽管降低了酸与地层接触的时间,降低了酸的反应速度,但由于注入体积有有限,波及面也有限,解堵半径达不到要求,泡沫酸虽然体积增大了,酸与地层的反应速度也降低了,但泡沫酸均采取的是现场对油井或注水井注入高压氮气,气源的供给存在困难,注入压力也受到限制,操作工艺复杂,设备利用率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水井自生泡沫解堵剂及解堵工艺,能够克服目前常用解堵剂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注入压力不受限制,解堵剂注入体积大幅度增加,对堵塞物的解除能力增强,能够解除多种堵塞物的堵塞,解堵半径明显增大,解堵效果明显增强,注入的泡沫剂具有一定的调驱作用与驱油效果,成本低,施工工艺简单、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水井自生泡沫解堵剂,由A剂配方与B剂配方按(1~2):(1~2)的体积比构成,

其中A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无机酸0~25%、有机酸0~10%、喹啉季铵盐0.1~0.5%、炔醇0.01~0.5%、碘盐0.001~0.05%、咪唑啉乙酸盐0.01~0.3%、聚氧乙烯醚磺酸0.01~1.5%、烷基甲基季铵盐0.01~0.5%、余量为清水组成;

其中B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碳酸盐0.5~30%、过氧化物0.5~5%,氟表面活性剂0~15mg/L、无盐咪唑啉0.01~0.5%、铁离子稳定剂0.01~0.1%、泡沫稳定剂0.05~1%、余量为清水组成。

所述的无机酸按质量比包括:HCL:HF:硝酸:氨基磺酸=1~25:0.5~20:0~20:0~20

所述的有机酸按质量比包括:甲酸:乙酸:柠檬酸:丁二酸=0~10:0~10:0~10:0~10。

所述的喹啉季铵盐为喹啉与氯化苄合成的季铵盐、或喹啉与二氯苄合成的季铵盐、或喹啉与二氯丁烷合成的季铵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混合物的比例是任意的。

所述的炔醇为丙炔醇、或丁炔二醇、或甲基丁炔醇、或烯炔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混合物的比例是任意的。

所述的碘盐为碘化钾、碘化钠、三丁基甲基碘化铵、四甲基碘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混合物的比例是任意的。

所述的咪唑啉乙酸盐为油酸咪唑啉乙酸盐、月桂酸咪唑啉乙酸盐、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混合物的比例是任意的。

所述的聚氧乙烯醚磺酸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混合物的比例是任意的。

所述的烷基甲基季铵盐为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混合物的比例是任意的。

所述的碳酸盐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碳酸氢钾、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混合物的比例是任意的。

所述的过氧化物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钠,过硫酸铵、过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混合物的比例是任意的。

所述的氟表面活性剂为N-乙基,N-羟乙基全氟辛基磺酰基磷酸铵、全氟辛基磺酸铵、全氟辛基磺酸、全氟辛基磺酰基季胺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混合物的比例是任意的。

所述的无盐咪唑啉为无盐油酸咪唑啉、无盐月桂酸咪唑啉、无盐硬脂酸咪唑啉、无盐蓖麻油咪唑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混合物的比例是任意的。

所述的铁离子稳定剂为氯乙酸钠、乙二胺四乙酸盐、二乙烯三胺羧酸盐、三乙烯四胺羧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混合物的比例是任意的。

所述的泡沫稳定剂为羟丙基瓜胶、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生物聚合物还原胶、双十八烷基三甲基季铵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混合物的比例是任意的。

一种基于上述油水井自生泡沫解堵剂的解堵工艺,步骤为:将2台水泥车分别与一个三通混合器连接,三通混合器再与油井或注水井的油管阀门连接,先用水泥车注入前置液,注入量Q=井筒容积+5m3,前置液的组成为0.1%~1%的OP-9、50~100mg/L的喹啉氯化苄、100~50mg/L的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10~30mg/L的丙炔醇,然后用一台水泥车注入A剂,一台水泥车注入B剂,A剂与B剂的注入必须同时进行,且二者注入排量比例范围为(1~2):(1~2),A剂与B剂注入结束后,注入顶替液,注入量Q=井筒容积+2m3,顶替液的组成为1%-5%的丙三醇、200~500mg/L的OP-10、氟表面活性剂2~10mg/L,然后再注入清水,注入量Q=80%的井筒容积,关井4小时以上,进行返排或直接转入生产。

本发明的原理在于:现场将A剂配方与B剂配方通过2台泵分别按照(1~2):(1~2)的体积比泵入,通过三通混合器混合,在油管中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在表面活性剂与稳泡剂的作用下,形成了稳定的微泡沫注入地层。由于在选择功能处理剂时除考虑能够产生稳定微泡沫的情况下,着力对处理剂的驱油效果、缓蚀效果进行了评价筛选,选择了能够形成稳定微泡沫且还能够有效降低解堵剂的腐蚀速率,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的处理剂体系。一方面使注入液体积比A、B剂体积增大5-20倍以上,扩大了解堵剂的波及体积;另一方面产生的微泡沫进入地层,由于微泡沫表面张力的作用,抑制了解堵剂中无机酸、有机酸与岩石表面的反应速度,使进入地层深部的解堵剂仍然具有与岩石表面堵塞物反应的能力,达到深部解堵的目的;同时对于注水井,微泡沫的稳定性能够起到调驱的作用,其中的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使其还具有一定的驱油作用;对于油井微泡沫能够起到吞吐的作用。该解堵剂对金属的腐蚀速率小于标准要求的6g/m2·h。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地层岩石反应速度慢,能够深入地层深部,解除油田油井油层与注水井注水层各种堵塞物的解堵剂与解堵工艺;同时通过综合考虑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功能与性质的情况下,利用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效果,使注入的解堵剂不但对注水井具有解堵作用的同时具有调驱与驱油作用,对于油井具有解堵作用的同时具有泡沫吞吐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油水井自生泡沫解堵剂现场施工时的解堵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例1

本实施例的解堵剂,由A剂配方与B剂配方按1:1的体积比构成,

其中A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10%HCL、2%HF、1%乙酸、1%柠檬酸、0.3%喹啉氯化苄季铵盐、0.01%碘化钾、0.2%丙炔醇,0.1%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0.05%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其余为清水。

其中B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5%碳酸氢铵、1%碳酸钾、1.3%过氧化氢、0.02%过硫酸钠、0.05%的无盐油酸咪唑啉、5mg/L的全氟辛基磺酸、0.05%的氯乙酸、0.02%的羟丙基纤维素、其余为清水。

A与B按照1:1混合,参照标准SY/T5405测定其腐蚀速率,均小于4.12g/m2·h。

本实施例的解堵工艺,步骤为:参照图1,将两台水泥车分别与一个三通混合器连接,三通混合器再与油井或注水井的油管阀门连接,先注入前置液,前置液的组成为0.1%的OP-9、50mg/L的喹啉氯化苄、50mg/L的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10mg/L的丙炔醇、其余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然后将上述A剂配方与B剂配方分别按照1:1的比例各注入7.5m3,然后再注入顶替液,顶替液的组成为1%的丙三醇、200mg/L的OP-10、其余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注入清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关井6小时后直接转入生产。

现场实施效果:与措施前比较,注水井注水压力下降1.4~3.1MPa。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解堵剂,由A剂配方与B剂配方按1:1.3的体积比构成,

其中A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12%HCL、2%HF、3%氨基磺酸、2%甲酸、2%乙酸、2%丁二酸、0.1%喹啉氯化苄季铵盐、0.5%喹啉二氯丁烷季铵盐、0.4%三丁基甲基碘化铵、0.7%丁炔二醇,0.1%油酸咪唑啉乙酸盐、0.2%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0.6%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0.5%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磺酸、0.05%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0.2%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其余为清水。

其中B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2%碳酸钠、0.5%碳酸钾、4%碳酸氢铵、1%过氧化氢、1.5%过硫酸铵、3mg/LN-乙基,N-羟乙基全氟辛基磺酰基磷酸铵、1mg/L全氟辛基磺酰基季胺氧化物、0.03%无盐月桂酸咪唑啉、0.02%无盐蓖麻油咪唑啉、0.01%氯乙酸钠、0.02%二乙烯三胺羧酸盐、0.01%的羟乙基纤维素、0.01%双十八烷基三甲基季铵盐、其余为清水。

A与B按照1:1.3混合,参照标准SY/T5405测定其腐蚀速率,均小于4.5g/m2·h。

本实施例的解堵工艺,步骤为:参照图1,将两台水泥车分别与一个三通混合器连接,三通混合器再与油井或注水井的油管阀门连接,先注入前置液,前置液的组成为0.15%的OP-9、60mg/L的喹啉氯化苄、60mg/L的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15mg/L的丙炔醇、其余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然后将上述A剂配方与B剂配方分别按照1:1.3的比例注入,A剂配方注入6m3,B剂配方注入7.8m3,然后再注入顶替液,顶替液的组成为2%的丙三醇、200mg/L的OP-10、其余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注入清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关井4小时后直接转入生产。

现场实施效果:与措施前比较,注水井注水压力下降2.2~3.5MPa。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解堵剂,由A剂配方与B剂配方按1.2:1的体积比构成,

其中A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10%HCL、1%HF、2%硝酸、2%甲酸、4%丁二酸、0.6%喹啉二氯苄季铵盐、0.5%四甲基碘化铵、0.3%丙炔醇,0.4%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0.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0.8%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磺酸、0.1%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0.2%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其余为清水。

其中B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2%碳酸氢钾、6%碳酸氢铵、3%过氧化氢、2%过硫酸铵、2mg/LN-乙基,N-羟乙基全氟辛基磺酰基磷酸铵、2mg/L全氟辛基磺酰基季胺氧化物、0.1%无盐油酸咪唑啉、0.05%无盐蓖麻油咪唑啉、0.02%氯乙酸钠、0.01%三乙烯四胺羧酸盐、0.01%羟丙基纤维素、0.05%双十八烷基三甲基季铵盐、其余为清水。

A与B按照1.2:1混合,参照标准SY/T5405测定其腐蚀速率,均小于5.4g/m2·h。

本实施例的解堵工艺,步骤为:参照图1,将两台水泥车分别与一个三通混合器连接,三通混合器再与油井或注水井的油管阀门连接,先注入前置液,前置液的组成为0.2%的OP-9、70mg/L的喹啉氯化苄、50mg/L的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15mg/L的丙炔醇、其余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然后将上述A剂配方与B剂配方分别按照1.2:1的比例注入,A剂配方注入9m3,B剂配方注入7.5m3,然后再注入顶替液,顶替液的组成为1.5%的丙三醇、300mg/L的OP-10、3mg/L的氟表面活性剂、其余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注入清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关井8小时后直接转入生产。

现场实施效果:与措施前比较,注水井注水压力下降1.7~4.1MPa。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解堵剂,由A剂配方与B剂配方按1:1的体积比构成,

其中A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6%HCL、7%氨基磺酸、3%甲酸、2%柠檬酸、0.5%喹啉氯化苄季铵盐、0.01%碘化钾、0.01%三丁基甲基碘化铵、0.4%丙炔醇,0.2%油酸咪唑啉乙酸盐、0.3%月桂酸咪唑啉乙酸盐、0.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0.3%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磺酸、0.02%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0.01%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其余为清水。

其中B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6%碳酸氢铵、4%碳酸氢钾、2%过氧化氢、2%过硫酸铵、2mg/L全氟辛基磺酸、3mg/L全氟辛基磺酰基季胺氧化物、0.2%无盐油酸咪唑啉、0.4%无盐蓖麻油咪唑啉、0.3%的乙二胺四乙酸、0.02%三乙烯四胺羧酸盐、0.01%羟丙基瓜胶、0.03%羟乙基纤维素、0.02%羟丙基纤维素、其余为清水。

A与B按照1:1混合,参照标准SY/T5405测定其腐蚀速率,均小于4.6g/m2·h。

本实施例的解堵工艺,步骤为:参照图1,将两台水泥车分别与一个三通混合器连接,三通混合器再与油井或注水井的油管阀门连接,先注入前置液,前置液的组成为0.15%的OP-9、80mg/L的喹啉氯化苄、50mg/L的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20mg/L的丙炔醇、其余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然后将上述A剂配方与B剂配方分别按照1:1的比例注入,各注入12m3,然后再注入顶替液,顶替液的组成为1.5%的丙三醇、300mg/L的OP-10、3mg/L的氟表面活性剂、其余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注入清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关井4小时后返排,返排结束后直接转入生产。

现场实施效果:与措施前比较,注水井注水压力下降2.3~4.5MPa。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解堵剂,由A剂配方与B剂配方按1.4:1的体积比构成,

其中A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5%HCL、2%硝酸、10%氨基磺酸、2%甲酸、1%柠檬酸、2%丁二酸、0.3%喹啉氯化苄季铵盐、0.3%喹啉二氯丁烷季铵盐、0.01%碘化钾、0.005%四甲基碘化铵、0.3%丁炔二醇、0.1%烯炔醇、0.1%油酸咪唑啉乙酸盐、0.2%月桂酸咪唑啉乙酸盐、0.1%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0.2%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磺酸、0.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0.5%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磺酸、0.01%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0.02%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其余为清水。

其中B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4%碳酸钠、1%碳酸钾、3%碳酸氢钾、3%过氧化氢、3%过碳酸钠、1.5mg/LN-乙基,N-羟乙基全氟辛基磺酰基磷酸铵、3mg/L全氟辛基磺酸铵、0.3%无盐月桂酸咪唑啉、0.02%二乙烯三胺羧酸盐、0.01%的羟乙基纤维素、0.03%双十八烷基三甲基季铵盐、其余为清水。

A与B按照1.4:1混合,参照标准SY/T5405测定其腐蚀速率,均小于5.2g/m2·h。

本实施例的解堵工艺,步骤为:参照图1,将两台水泥车分别与一个三通混合器连接,三通混合器再与油井或注水井的油管阀门连接,先注入前置液,前置液的组成为0.25%的OP-9、80mg/L的喹啉氯化苄、30mg/L的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25mg/L的丙炔醇、其余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然后将上述A剂配方与B剂配方分别按照1:1的比例注入,A剂配方注入14m3,B剂配方注入10m3,然后再注入顶替液,顶替液的组成为1.5%的丙三醇、300mg/L的OP-10、3mg/L的氟表面活性剂、其余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注入清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关井6小时后返排,返排结束后直接转入生产。

现场实施效果:与措施前比较,注水井注水压力下降2.7~5.3MPa。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解堵剂,由A剂配方与B剂配方按1:1.5的体积比构成,

其中A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15%HCL、2%HF、2%甲酸、5%柠檬酸、0.4%喹啉二氯苄季铵盐、0.3%喹啉二氯丁烷季铵盐、0.005%碘化钠、0.02%三丁基甲基碘化铵、0.2%丙炔醇、0.5%甲丁基炔醇、0.3%月桂酸咪唑啉乙酸盐、0.2%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0.7%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0.6%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0.3%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磺酸、0.02%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0.03%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其余为清水。

其中B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3%碳酸钠、2%碳酸钾、2%过硫酸钠、3%过碳酸钠、1.5mg/LN-乙基,N-羟乙基全氟辛基磺酰基磷酸铵、3mg/L全氟辛基磺酸、0.2%的无盐硬脂酸咪唑啉、0.3%的无盐月桂酸咪唑啉、0.4%的乙二胺四乙酸、0.01%二乙烯三胺羧酸盐、0.02%羟丙基纤维素、0.01%生物聚合物XC、0.02%双十八烷基三甲基季铵盐、其余为清水。

A与B按照1:1.5混合,参照标准SY/T5405测定其腐蚀速率,均小于4.0g/m2·h。

本实施例的解堵工艺,步骤为:参照图1,将两台水泥车分别与一个三通混合器连接,三通混合器再与油井或注水井的油管阀门连接,先注入前置液,前置液的组成为0.25%的OP-9、60mg/L的喹啉氯化苄、90mg/L的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20mg/L的丙炔醇、其余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然后将上述A剂配方与B剂配方分别按照1:1.5的比例注入,A剂配方注入9.5m3,B剂配方注入14.25m3,然后再注入顶替液,顶替液的组成为2%的丙三醇、400mg/L的OP-10、3.5mg/L的氟表面活性剂、其余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注入清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关井4小时后直接转入生产。

现场实施效果:与措施前比较,注水井注水压力下降3.2~4.8MPa。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的解堵剂,由A剂配方与B剂配方按1.5:1的体积比构成,

其中A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10%HCL、2%HF、3%氨基磺酸、3%乙酸、2%丁二酸、0.4%喹啉氯化苄季铵盐、0.1%喹啉二氯丁烷季铵盐、0.002%碘化钠、0.01%三丁基甲基碘化铵、0.01%四甲基碘化铵、0.7%丙炔醇、0.3%丁炔二醇、0.1%月桂酸咪唑啉乙酸盐、0.3%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0.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0.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0.5%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磺酸、0.1%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0.5%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其余为清水。

其中B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6%碳酸钠、2%碳酸氢钠、4%过硫酸铵、2%过碳酸钠、2mg/LN-乙基,N-羟乙基全氟辛基磺酰基磷酸铵、2mg/L全氟辛基磺酸铵、0.2%无盐油酸咪唑啉、0.4%无盐蓖麻油咪唑啉、0.05%氯乙酸钠、0.01%二乙烯三胺羧酸盐、0.02%羟乙基纤维素、0.01%羟丙基纤维素、0.02%双十八烷基三甲基季铵盐、其余为清水。

A与B按照1.5:1混合,参照标准SY/T5405测定其腐蚀速率,均小于5.3g/m2·h。

本实施例的解堵工艺,步骤为:参照图1,将两台水泥车分别与一个三通混合器连接,三通混合器再与油井或注水井的油管阀门连接,先注入前置液,前置液的组成为0.2%的OP-9、60mg/L的喹啉氯化苄、90mg/L的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15mg/L的丙炔醇、其余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然后将上述A剂配方与B剂配方分别按照1.5:1的比例注入,A剂配方注入15m3,B剂配方注入10m3,然后再注入顶替液,顶替液的组成为2.5%的丙三醇、300mg/L的OP-10、2.5mg/L的氟表面活性剂、其余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注入清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关井4小时后返排,返排结束后直接转入生产。

现场实施效果:与措施前比较,注水井注水压力下降1.8~4.1MPa。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的解堵剂,由A剂配方与B剂配方按1.2:1的体积比构成。

其中A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5%HCL、2%硝酸、10%乙酸、2%丁二酸、0.4%喹啉氯化苄季铵盐、0.2%喹啉二氯丁烷季铵盐、0.02%四甲基碘化铵、0.003%碘化钾、0.1%丙炔醇、0.2%烯炔醇、0.2%油酸咪唑啉乙酸盐、0.3%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0.7%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1.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0.02%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0.01%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其余为清水。

其中B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3%碳酸氢铵、6%碳酸铵、2%过氧化氢、3%过硫酸铵、3mg/L全氟辛基磺酸、2mg/L全氟辛基磺酰基季胺氧化物、0.2%无盐油酸咪唑啉、0.3%无盐蓖麻油咪唑啉、0.01%二乙烯三胺羧酸盐、0.02%三乙烯四胺羧酸盐、0.01%的羟乙基纤维素、0.01%生物聚合物XC、0.03%双十八烷基三甲基季铵盐、其余为清水。

A与B按照1.2:1混合,参照标准SY/T5405测定其腐蚀速率,均小于3.8g/m2·h。

本实施例的解堵工艺,步骤为:参照图1,将两台水泥车分别与一个三通混合器连接,三通混合器再与油井或注水井的油管阀门连接,先注入前置液,前置液的组成为0.25%的OP-9、70mg/L的喹啉氯化苄、60mg/L的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15mg/L的丙炔醇、其余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然后将上述A剂配方与B剂配方分别按照1.2:1的比例注入,A剂配方注入13m3,B剂配方注入11m3,然后再注入顶替液,顶替液的组成为3%的丙三醇、500mg/L的OP-10、3.5mg/L的氟表面活性剂、其余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注入清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关井6小时后直接转入生产。

现场实施效果:与措施前比较,注水井注水压力下降2.7~3.5MPa。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的解堵剂,由A剂配方与B剂配方按1.4:1的体积比构成,

其中A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5%HCL、1%HF、2%氨基磺酸、5%甲酸、3%柠檬酸、2%丁二酸、0.4%喹啉氯化苄季铵盐、0.3%喹啉二氯丁烷季铵盐、0.1%丙炔醇、0.3%甲基丁炔醇、0.1%烯炔醇0.005%碘化钾、0.02%三丁基甲基碘化铵、0.2%油酸咪唑啉乙酸盐0.01%月桂酸咪唑啉乙酸盐0.3%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0.7%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1.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0.02%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0.05%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其余为清水。

其中B剂配方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5%碳酸钠、4%碳酸氢铵、2%过氧化氢、2.5%过碳酸钠、3mg/L的全氟辛基磺酸、2mg/L全氟辛基磺酰基季胺氧化物、0.2%无盐硬脂酸咪唑啉、0.1%无盐月桂酸咪唑啉、0.1%无盐蓖麻油咪唑啉、0.05%的氯乙酸钠、0.02%三乙烯四胺羧酸盐、0.02%羟丙基纤维素、0.01%羟丙基瓜胶、0.03%双十八烷基三甲基季铵盐、其余为清水。

A与B按照1.4:1混合,参照标准SY/T5405测定其腐蚀速率,均小于4.5g/m2·h。

本实施例的解堵工艺,步骤为:参照图1,将两台水泥车分别与一个三通混合器连接,三通混合器再与油井或注水井的油管阀门连接,先注入前置液,前置液的组成为0.3%的OP-9、60mg/L的喹啉氯化苄、40mg/L的环烷酸咪唑啉乙酸盐、20mg/L的丙炔醇、其余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然后将上述A剂配方与B剂配方分别按照1.4:1的比例注入,A剂配方注入16m3,B剂配方注入11.5m3,然后再注入顶替液,顶替液的组成为2%的丙三醇、300mg/L的OP-10、4.5mg/L的氟表面活性剂、其余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注入清水,注入量按照公式Q计算,关井6小时后返排,返排结束后直接转入生产。

现场实施效果:与措施前比较,注水井注水压力下降2.3~4.6MPa。

由于不同油田,不同区块的油水井其油层与注水层地质特征的不同,堵塞成分与状况的不同,对解堵剂配方中各个组分的要求也不同,权利包括但不限于文章所述各个配方的组分与含量,任何一种包含权利所述的不同组分与不同含量组成的A、B剂配方均属于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