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降糖通络片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降糖通络片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降糖通络片,可有效解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用药问题,方法是,由黄芪100~110g、赤芍40~48g、水蛭40~48g、地龙60~68g、桃仁40~48g、红花30~38g、丹参100~110g、桂枝40~48g、川芎30~38g、葛根80~90g、荔枝核60~68g、鬼箭羽100~110g、益母草100~110g和生地黄100~110g制成,将鬼箭羽加水浸没,文火煎煮三次,每次60分钟,煎液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1.4;水蛭、赤芍、葛根烘干粉碎,过100~120目筛,成细粉;再将其余中药物粉碎,制成颗粒后,与鬼箭羽浓缩液及水蛭、赤芍、葛根制成的细粉混合,制片,本发明组方科学合理,组分间互相支持,具有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之功效,疗效好,用药安全,成本低。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41771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庞国明;

    申请/专利号CN201310346079.9

  • 申请日2013-08-1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聂孟民

  • 地址 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区财政厅东街54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08: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11-26

    授权

    授权

  • 2013-1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04 申请日:201308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2-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降糖通络片。

背景技术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2型糖尿病(T2DM)占其中绝大多数,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又是T2DM的常见并发症,临床发病率较高,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肢体麻木疼痛、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甚至痿废失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双侧对称性者为最多见,单侧性及多发性单侧者少见,临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DPN属中医“消渴病痹症”范畴,主要由糖尿病(消渴病)久治不愈,正气日衰,气虚血滞;或耗伤阴血,脉络涩滞;或阴阳两虚,均可使络脉痹阻,血脉失和,肢体失却濡养与温煦,而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冰凉或灼热、蚁行感等表现,严重地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及个人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身心伤害,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对本病认识较早,能够从整体、多层面、多靶点、多途径等方面进行治疗,故急需开发一种中成药治疗DPN。DPN是慢性并发症,传统的汤剂、丸剂等剂型服用不便,为了增加患者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制成片剂以便病人长期服用,有效治疗DPN,改善临床症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降糖通络片,可有效解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用药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根据中医学原理,消渴病痹症(DPN)主要病机是由于消渴日久、耗伤气阴、阴损及阳,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血行迟缓不能濡养四肢肌肉、筋脉,脉络痹阻则凉、麻、痛诸证峰起。消渴病痹症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随着消渴病的发展按照气虚挟瘀或阴虚挟瘀→气阴两虚挟瘀→阴阳两虚挟瘀的规律而演变;本病病位主要在肢体络脉;内及肝、肾、脾等脏,以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为本,表现以肢体络脉失荣为主的虚证证候;或由于脏腑代谢紊乱产生的病理产物瘀血、痰浊痹阻于络脉,表现以肢体的凉、麻、痛、痿为主的本虚标实证候,但无论是以虚为主还是为本虚标实之候,血瘀贯穿于本病的始终。故临床当按照辨证论治规律,将治法归纳为益气养阴、温阳健脾、补益肝肾治其本,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化痰泄浊治其标 。据此,本发明采用以下原料中药物制成:黄芪100~110g、赤芍40~48g、水蛭40~48g、地龙60~68g、桃仁40~48g、红花30~38g、丹参100~110g、桂枝40~48g、川芎30~38g、葛根80~90g、荔枝核60~68g、鬼箭羽100~110g、益母草100~110g和生地黄100~110g,其中,先将鬼箭羽加水浸没,文火煎煮三次,每次60分钟,煎液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1.4,备用;水蛭、赤芍、葛根烘干粉碎,过100~120目筛,成细粉,备用;再将剩余的黄芪、地龙、桃仁、红花、丹参、桂枝、川芎、荔枝核、益母草和生地黄粉碎,制成颗粒(常规方法)后,与鬼箭羽浓缩液及水蛭、赤芍、葛根制成的细粉混合,烘干、粉碎、制粒、烘干、压片、分装(制备方法中“烘干、粉碎、制粒、烘干、压片、分装”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规方法,不再累述)。

本发明组方科学合理,组分间互相支持,具有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之功效,有效用于治疗DPN,疗效好,用药安全,成本低,易生产,是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药物上的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可采用以下原料中药物制成:黄芪105g、赤芍44g、水蛭44g、地龙64g、桃仁44g、红花34g、丹参105g、桂枝44g、川芎34g、葛根85g、荔枝核64g、鬼箭羽105g、益母草105g和生地黄105g,其中,先将鬼箭羽加水浸没,文火煎煮三次,每次60分钟,煎液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1.4,备用;水蛭、赤芍、葛根烘干粉碎,过100~120目筛,成细粉,备用;再将剩余的黄芪、地龙、桃仁、红花、丹参、桂枝、川芎、荔枝核、益母草和生地黄粉碎,制成颗粒后,与鬼箭羽浓缩液及水蛭、赤芍、葛根制成的细粉混合,烘干、粉碎、制粒、烘干、压片、分装。

实施例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还可采用以下原料中药物制成:黄芪100g、赤芍40g、水蛭40g、地龙60g、桃仁40g、红花30g、丹参100g、桂枝40g、川芎30g、葛根80g、荔枝核60g、鬼箭羽100g、益母草100g和生地黄100g,其中,先将鬼箭羽加水浸没,文火煎煮三次,每次60分钟,煎液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1.4,备用;水蛭、赤芍、葛根烘干粉碎,过100~120目筛,成细粉,备用;再将剩余的黄芪、地龙、桃仁、红花、丹参、桂枝、川芎、荔枝核、益母草和生地黄粉碎,制成颗粒后,与鬼箭羽浓缩液及水蛭、赤芍、葛根制成的细粉混合,烘干、粉碎、制粒、烘干、压片、分装

实施例3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还采用以下原料中药物制成:黄芪110g、赤芍48g、水蛭48g、地龙68g、桃仁48g、红花38g、丹参110g、桂枝48g、川芎38g、葛根90g、荔枝核68g、鬼箭羽110g、益母草110g和生地黄110g,其中,先将鬼箭羽加水浸没,文火煎煮三次,每次60分钟,煎液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1.4,备用;水蛭、赤芍、葛根烘干粉碎,过100~120目筛,成细粉,备用;再将剩余的黄芪、地龙、桃仁、红花、丹参、桂枝、川芎、荔枝核、益母草和生地黄粉碎,制成颗粒后,与鬼箭羽浓缩液及水蛭、赤芍、葛根制成的细粉混合,烘干、粉碎、制粒、烘干、压片、分装。

实施例4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还采用以下原料中药物制成:黄芪101~104g、赤芍41~43g、水蛭41~43g、地龙61~63g、桃仁41~43g、红花31~33g、丹参101~104g、桂枝41~43g、川芎31~33g、葛根81~84g、荔枝核61~64g、鬼箭羽101~104g、益母草101~104g和生地黄101~104g,其中,先将鬼箭羽加水浸没,文火煎煮三次,每次60分钟,煎液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1.4,备用;水蛭、赤芍、葛根烘干粉碎,过100~120目筛,成细粉,备用;再将剩余的黄芪、地龙、桃仁、红花、丹参、桂枝、川芎、荔枝核、益母草和生地黄粉碎,制成颗粒后,与鬼箭羽浓缩液及水蛭、赤芍、葛根制成的细粉混合,烘干、粉碎、制粒、烘干、压片、分装。

实施例5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还采用以下原料中药物制成:黄芪106~109g、赤芍45~47g、水蛭45~47g、地龙65~67g、桃仁45~47g、红花35~37g、丹参106~109g、桂枝45~47g、川芎35~37g、葛根86~89g、荔枝核65~67g、鬼箭羽106~109g、益母草106~109g和生地黄106~109g,其中,先将鬼箭羽加水浸没,文火煎煮三次,每次60分钟,煎液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1.4,备用;水蛭、赤芍、葛根烘干粉碎,过100~120目筛,成细粉,备用;再将剩余的黄芪、地龙、桃仁、红花、丹参、桂枝、川芎、荔枝核、益母草和生地黄粉碎,制成颗粒后,与鬼箭羽浓缩液及水蛭、赤芍、葛根制成的细粉混合,烘干、粉碎、制粒、烘干、压片、分装。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还可根据需要制成汤剂、口服液、丸剂、粉剂、胶囊等的一种。

在上述药物中,方中黄芪大补脾胃之气、使气旺而助血行,生地黄滋补肾中真阴,共为君药;配以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丹参、益母草活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止痛为臣药;葛根清热兼能生津,疗消渴。鬼箭羽、荔枝核活血破瘀,解毒散结,减轻局部疼痛。水蛭、地龙均为血肉有情之品,活血破瘀,温经通络,去瘀而不伤正,桂枝以温通络脉,引诸药至肢体病位为使药,取其“以通为补”、“以通为助”之义,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之效,有效用于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并经临床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有关临床资料如下:

一、选择病例的标准

1.典型症状:四肢发凉、四肢疼痛、肢软无力、肢软麻木、肌肉萎缩

2.不典型症状:气短乏力、神疲懒言、五心烦热、肢体困重、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

二、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2007年)。

⑴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⑵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等。

⑶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 (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⑷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

⑸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它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

三、治疗方案

对确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本发明降糖通络片治疗,每天3次,每次6片,每片1g,连服3-6个月后统计疗效。

四、疗效评定标准

1.证侯判定标准

1、临床痊愈 肢体麻、凉、疼、痿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

2、显效 肢体麻、凉、疼、痿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3、有效 肢体麻、凉、疼、痿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4、无效 肢体麻、凉、疼、痿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症状判定标准

1、单项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前患有的症状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

好转:治疗前患有的症状减轻,积分减少≥30%。

无效:治疗前患有的症状未减轻或加重,积分≤30%。

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

疗效指数(n)= [(疗前积分 - 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0%。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

五、统计学处理

经多年临床治疗统计5440例,经服用本发明降糖通络片3-6个月,统计处理结果是:

 1、疗效评价与分析

治疗组5440例患者,其中男2700例,女2740例;年龄55.8±5.6岁;DM病程6.9±1.6年,DPN病程2.1±0.4年。

2 临床疗效

5440例患者中治愈1220例,占22.4%;显效1960例,占36%;有效2060例,占37.9%;总有效率96.3%(见表1)。在临床中能有效降低DPN患者Toronto评分及疗效积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有极显著意义(见表2)。

表1  治疗效果

组  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n)122019602060200所占比例22.4%36%37.9%3.7%

表2  治疗前后疗效积分比较(x±s)

项目治疗前治疗后Toronto评分6.17±1.922.46±0.38##疗效积分21.2±3.765.43±2.24##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3 证候改善情况

降糖通络片在临床中能有效改善DPN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其中以肢软麻木和四肢疼痛表现最为突出,改善最为明显,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显著意义(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x±s)

项目四肢疼痛四肢发凉感觉减退肢软麻木肌肉萎缩治疗前2.53±0.681.60±0.462.01±0.413.29±0.660.18±0.04治疗后0.79±0.26#0.47±0.13#0.71±0.23#1.03±0.28#0.08±0.0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4 安全性监测

通过5440例患者治疗观察,降糖通络片无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方面损害,甚至有部分修复作用。

六、结论

由上述可以清楚的看出,本发明药物组方间相互支持,并经科学制备有效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安全,疗效稳定可靠,治疗效果好,有效率达96.3%以上,在实际的临床意义,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改变剂型方便病人的服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将传统的汤剂经过浓缩萃取等工艺,研制为中药片剂,且服用量少,极大的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上的创新。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