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优选为式(Ⅰ-3)、式(Ⅰ-4)、式(Ⅰ-5)、(Ⅰ-7)或式(Ⅰ-8)所示的化合物,最优选为式(Ⅰ-3)或式(Ⅰ-7)所示的化合物。本发明提供了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式(Ⅰ-3)或式(Ⅰ-7)所示的化合物,对各种不同的肿瘤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为新药筛选提供了基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858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81803.4

  • 发明设计人 周卫;胡惟孝;

    申请日2013-07-04

  • 分类号A61K31/122(20060101);A61K31/136(20060101);A61K31/167(20060101);A61K31/404(20060101);A61P3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01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黄美娟;冷红梅

  • 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1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08: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1-0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1/122 登记生效日:2019121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704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12-10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1/122 登记生效日:2019112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704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8-05

    授权

    授权

  • 2013-1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1/122 申请日:201307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1-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二)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癌)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据世卫组织(WHO)最新公布的数据,近年来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达到1200万例,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达到700万人,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在中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人约240万人,因癌症死亡人数约170万人,其中癌症死亡人在总死亡人数中占20%。而且,据WHO预计,在全球范围内,新增癌症病例和癌症患者死亡率也将会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在中国、俄罗斯和印度这些国家增长速度会更快。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癌症已成为引起死亡的首要因素。虽然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是,目前恶性肿瘤仍然是难以治愈的疾病,而且肿瘤发病率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开发更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仍然有迫切的需求。

10-芳甲烯基蒽酮是一类含蒽环骨架的大黄素衍生物。大黄素是(Emodin)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大黄的一种主要有效成分,化学名为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属天然蒽醌类衍生物。药理实验表明大黄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如肝癌、肺癌、乳腺癌等有增殖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大黄素的抗癌作用机制是多靶位的,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供能过程,也可以抑制细胞的DNA的合成。目前大黄素的抗肿瘤活性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国内外许多小组对大黄素进行了结构修饰及抗癌构效关系研究。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类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为下式之一:

所述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优选为式(Ⅰ-3)、式(Ⅰ-4)、式(Ⅰ-5)、(Ⅰ-7)或式(Ⅰ-8)所示的化合物,最优选为式(Ⅰ-3)或式(Ⅰ-7)所示的化合物。

优选的,所述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为化合物(I-3)、(I-4)、(I-5)、(I-7)或(I-8),所述药物为治疗卵巢癌的药物。经实验证实,化合物(I-3)、(I-4)、(I-5)、(I-7)或(I-8)对HO细胞株导致的人卵巢癌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I-1)、(I-2)或(I-6)对其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优选的,所述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为化合物(I-3),所述药物为治疗胰腺癌的药物。经实验证实,化合物(I-3)对PANC-1细胞株导致的人胰腺癌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I-7)对其有一定的抗肿瘤活。

优选的,所述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为化合物(I-3)或(I-7),所述药物为治疗白血病、子宫颈癌、绒毛膜癌、肺癌或肝癌的药物。经实验证实,化合物(I-3)或(I-7)对NCI细胞株导致的人肺癌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I-6)对其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此外,化合物(I-3)或(I-7)对SMMC细胞株导致的人肝癌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对Hela细胞株导致的人子宫颈癌、A549细胞株导致的肺癌、Bewo细胞株导致的人绒毛膜癌也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I-3)对HL-60细胞株导致的人白血病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Ⅰ-7)对其具有非常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可参考文献方法[J.Med.Chem.,2003,46,3382-3395和Bioorg.&Med.Chem.Lett.,2004,14,621-622]制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提供了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式(Ⅰ-3)或式(Ⅰ-7)所示的化合物,对各种不同的肿瘤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为新药筛选提供了基础。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制备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

化合物(I-1)、(I-2)、(I-3)、(I-4)、(I-5)、(I-6)、(I-7)的制备:

在100mL三口烧瓶内加入蒽酮20mmol,取代苯甲醛(或吲哚-3-甲醛)25mmol,对甲氧基苯酚2.0g(抗氧化剂),再加入30mL吡啶为溶剂,0.5g六氢吡啶为催化剂,混合均匀,体系抽成真空,通入氮气,重复3次,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回流反应6小时,然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反应混合物倒入75mL甲醇中,放入冰箱冷冻过夜。次日,析出晶体,过滤,干燥,得粗品,滤液经浓缩又得到粗品,合并两次粗品,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产物。

实施例1~8:抗人卵巢癌活性测试

测试方法: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

A.原理:细胞通过线粒体水解酶将噻唑兰(MTT)分解为不溶于水的蓝紫色结晶并沉积在细胞中,结晶物能被二甲基亚砜溶解,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490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间接反映细胞的增殖情况和数量变化。

B.细胞:HO,人卵巢癌细胞株;

C.实验步骤

(1)样品的准备:对于可溶样品,每1mg用40μL DMSO溶解,取2uL用1000μL培养液稀释,使浓度为50μg/mL,再用培养液连续稀释至使用浓度。

(2)细胞的培养

培养基的配制:每1000mL培养基中含80万单位青霉素,1.0g链霉素,10%灭活胎牛血清。

细胞的培养:将肿瘤细胞接种于培养基中,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3~5d传代。

(3)测定样品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将细胞用EDTA-胰酶消化液消化,并用培养基稀释成1×106/mL,加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100uL,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接种24h后,加入用培养基稀释的样品,每孔100μL,每个浓度加3孔,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72h后在细胞培养孔中加入5mg/mL的MTT,每孔10μL,置37℃孵育3h,加入DMSO,每孔150μL,用振荡器振荡,使甲臢完全溶解,用酶标仪在570nm波长下比色。以同样条件用不含样品,含同样浓度DMSO的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计算样品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半数致死浓度(IC50)。

对照例1:

按照实施例1~8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所不同的是,使用的样品是顺铂(DDP)药品。

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

将制备的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抗HO活性测试,试验结果如下:

表1:化合物对HO的IC50(μmol/L)

实施例化合物IC50评价1Ⅰ-127.71弱效2Ⅰ-244.68弱效3Ⅰ-31.08显著4Ⅰ-46.07显著5Ⅰ-58.43显著6Ⅰ-620.02弱效7Ⅰ-71.86显著8Ⅰ-84.89显著对照例1DDP19.67有效

按照抗肿瘤活性的评价标准,化合物Ⅰ-3、Ⅰ-4、Ⅰ-5、Ⅰ-7和Ⅰ-8具有显著的抗HO人卵巢癌细胞活性,化合物Ⅰ-1、Ⅰ-2和Ⅰ-6具有一定的抗HO人卵巢癌细胞活性。

实施例9~16:抗人胰腺癌活性测试

测试方法: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

A.原理:细胞通过线粒体水解酶将噻唑兰(MTT)分解为不溶于水的蓝紫色结晶并沉积在细胞中,结晶物能被二甲基亚砜溶解,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490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间接反映细胞的增殖情况和数量变化。

B.细胞:PANC-1,人胰腺癌细胞株;

C.实验步骤

(1)样品的准备:对于可溶样品,每1mg用40μL DMSO溶解,取2uL用1000μL培养液稀释,使浓度为50μg/mL,再用培养液连续稀释至使用浓度。

(2)细胞的培养

培养基的配制:每1000mL培养基中含80万单位青霉素,1.0g链霉素,10%灭活胎牛血清。

细胞的培养:将肿瘤细胞接种于培养基中,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3~5d传代。

(3)测定样品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将细胞用EDTA-胰酶消化液消化,并用培养基稀释成1×106/mL,加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100uL,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接种24h后,加入用培养基稀释的样品,每孔100μL,每个浓度加3孔,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72h后在细胞培养孔中加入5mg/mL的MTT,每孔10μL,置37℃孵育3h,加入DMSO,每孔150μL,用振荡器振荡,使甲臢完全溶解,用酶标仪在570nm波长下比色。以同样条件用不含样品,含同样浓度DMSO的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计算样品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半数致死浓度(IC50)。

对照例2:

按照实施例9~16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所不同的是,使用的样品是顺铂(DDP)药品。

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

将制备的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抗PANC-1活性测试,试验结果如下:

表2:化合物对PANC-1的IC50(μmol/L)

实施例化合物IC50评价9Ⅰ-1>100无效10Ⅰ-2>100无效11Ⅰ-32.80显著12Ⅰ-452.48无效13Ⅰ-5>100无效14Ⅰ-6>100无效15Ⅰ-724.27弱效16Ⅰ-8>100无效对照例2DDP20.24弱效

按照抗肿瘤活性的评价标准,化合物Ⅰ-3具有显著的抗人胰腺癌细胞活性,化合物Ⅰ-7具有一定的抗人胰腺癌细胞活性。

实施例17~24:抗人肺癌活性测试

测试方法: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

A.原理:细胞通过线粒体水解酶将噻唑兰(MTT)分解为不溶于水的蓝紫色结晶并沉积在细胞中,结晶物能被二甲基亚砜溶解,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490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间接反映细胞的增殖情况和数量变化。

B.细胞:NCI,人肺癌细胞株;

C.实验步骤

(1)样品的准备:对于可溶样品,每1mg用40μL DMSO溶解,取2uL用1000μL培养液稀释,使浓度为50μg/mL,再用培养液连续稀释至使用浓度。

(2)细胞的培养

培养基的配制:每1000mL培养基中含80万单位青霉素,1.0g链霉素,10%灭活胎牛血清。

细胞的培养:将肿瘤细胞接种于培养基中,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3~5d传代。

(3)测定样品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将细胞用EDTA-胰酶消化液消化,并用培养基稀释成1×106/mL,加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100uL,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接种24h后,加入用培养基稀释的样品,每孔100μL,每个浓度加3孔,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72h后在细胞培养孔中加入5mg/mL的MTT,每孔10μL,置37℃孵育3h,加入DMSO,每孔150μL,用振荡器振荡,使甲臢完全溶解,用酶标仪在570nm波长下比色。以同样条件用不含样品,含同样浓度DMSO的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计算样品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半数致死浓度(IC50)。

对照例3:

按照实施例17~24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所不同的是,使用的样品是顺铂(DDP)药品。

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

将制备的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抗NCI活性测试,试验结果如下:

表3:化合物对NCI的IC50(μmol/L)

实施例化合物IC50评价17Ⅰ-1>100无效18Ⅰ-2>100无效19Ⅰ-31.75显著20Ⅰ-484.37无效21Ⅰ-5>100无效22Ⅰ-639.17弱效23Ⅰ-75.34显著24Ⅰ-8>100无效对照例3DDP9.83显著

按照抗肿瘤活性的评价标准,化合物Ⅰ-3和Ⅰ-7具有显著的抗人肺癌细胞活性,化合物Ⅰ-6具有一定的抗人肺癌细胞活性。

实施例25~32:抗人肝癌活性测试

测试方法: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

A.原理:细胞通过线粒体水解酶将噻唑兰(MTT)分解为不溶于水的蓝紫色结晶并沉积在细胞中,结晶物能被二甲基亚砜溶解,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490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间接反映细胞的增殖情况和数量变化。

B.细胞:SMMC,人肝癌细胞株

C.实验步骤

(1)样品的准备:对于可溶样品,每1mg用40μL DMSO溶解,取2uL用1000μL培养液稀释,使浓度为50μg/mL,再用培养液连续稀释至使用浓度。

(2)细胞的培养

培养基的配制:每1000mL培养基中含80万单位青霉素,1.0g链霉素,10%灭活胎牛血清。

细胞的培养:将肿瘤细胞接种于培养基中,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3~5d传代。

(3)测定样品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将细胞用EDTA-胰酶消化液消化,并用培养基稀释成1×106/mL,加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100uL,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接种24h后,加入用培养基稀释的样品,每孔100μL,每个浓度加3孔,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72h后在细胞培养孔中加入5mg/mL的MTT,每孔10μL,置37℃孵育3h,加入DMSO,每孔150μL,用振荡器振荡,使甲臢完全溶解,用酶标仪在570nm波长下比色。以同样条件用不含样品,含同样浓度DMSO的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计算样品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半数致死浓度(IC50)。

对照例4:

按照实施例25~3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所不同的是,使用的样品是顺铂(DDP)药品。

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

将制备的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抗SMMC活性测试,试验结果如下:

表4:化合物对SMMC的IC50(μmol/L)

实施例化合物IC50评价25Ⅰ-1>100无效26Ⅰ-2>100无效27Ⅰ-310.36有效28Ⅰ-4>100无效29Ⅰ-592.26无效30Ⅰ-6>100无效31Ⅰ-713.39有效32Ⅰ-8>100无效对照例4DDP73.62无效

按照抗肿瘤活性的评价标准,化合物Ⅰ-3和Ⅰ7具有较好的抗人肝癌细胞活性。

实施例33~34:化合物Ⅰ-3和Ⅰ-7对Hela等四种细胞株的抗增殖活性测试

测试方法: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

A.原理:细胞通过线粒体水解酶将噻唑兰(MTT)分解为不溶于水的蓝紫色结晶并沉积在细胞中,结晶物能被二甲基亚砜溶解,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490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间接反映细胞的增殖情况和数量变化。

B.细胞:A549,肺癌细胞株;

HL-60,人白血病细胞株;

Hela,人子宫颈细胞株;

Bewo,人绒毛膜癌细胞株

C.实验步骤

(1)样品的准备:对于可溶样品,每1mg用40μL DMSO溶解,取2uL用1000μL培养液稀释,使浓度为50μg/mL,再用培养液连续稀释至使用浓度。

(2)细胞的培养

培养基的配制:每1000mL培养基中含80万单位青霉素,1.0g链霉素,10%灭活胎牛血清。

细胞的培养:将肿瘤细胞接种于培养基中,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3~5d传代。

(3)测定样品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将细胞用EDTA-胰酶消化液消化,并用培养基稀释成1×106/mL,加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100uL,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接种24h后,加入用培养基稀释的样品,每孔100μL,每个浓度加3孔,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72h后在细胞培养孔中加入5mg/mL的MTT,每孔10μL,置37℃孵育3h,加入DMSO,每孔150μL,用振荡器振荡,使甲臢完全溶解,用酶标仪在570nm波长下比色。以同样条件用不含样品,含同样浓度DMSO的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计算样品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半数致死浓度(IC50)。

对照例5:

按照实施例33~34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所不同的是,使用的样品是顺铂(DDP)药品。

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

将制备的10-芳甲烯基蒽酮类化合物Ⅰ-3和Ⅰ-7分别进行了抗Hela、A549、HL-60和Bewo细胞株的活性测试,试验结果如下:

表5:化合物Ⅰ-3和Ⅰ-7对Hela等四种细胞株的IC50(μmol/L)

按照抗肿瘤活性的评价标准,化合物Ⅰ-3对Hela、A549、HL-60和Bewo四种细胞株均有显著的抗增殖活性;化合物Ⅰ-7对HL-60细胞株具有非常显著的抗增殖活性,对Hela、A549和Bewo三种细胞株具有显著的抗增殖活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