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海水贝类生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海水贝类生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水贝类生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海水贝类生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包括有机玻璃钢桶,该有机玻璃钢桶顶部设有密封盖,内部设有漏斗、支撑台架、收集瓶;所述漏斗包括上端斗口和下管,其中上端开口处设有托网,所述支撑台架设置在漏斗下方,支撑漏斗;所述收集瓶设置在漏斗下方,且漏斗下端伸入该收集瓶。本发明海水贝类生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营造与自然海水水温、饵料浓度等环境参数一致的实验条件,利用大容积实验容器及水浴条件,保证实验生物不存在饵料及溶解氧胁迫的前提下,实现海水贝类摄食和代谢生理参数的同步测定,缩减实验环节,保证实验生物活力状态,减少实验误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9263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87099.3

  • 申请日2013-07-09

  • 分类号A01K61/00;

  • 代理机构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龚燮英

  •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南京路106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59:1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8-2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1/00 授权公告日:20151028 终止日期:20160709 申请日:2013070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10-28

    授权

    授权

  • 2013-1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00 申请日:201307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1-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水贝类生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贝类能量学的研究是浅海养殖系统养殖容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贝类的 摄食、同化、呼吸、排泄是贝类能量学研究中的重要的基本参数,标志着贝类 对食物中能量的利用水平,对预测贝类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 对贝类摄食、同化、呼吸、排泄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贝类能量收支模型 可以判断一个海区对贝类养殖的适宜情况,为选择适宜的养殖海区及养殖模式 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养殖区的养殖容量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贝类能量学研究 分为生理能量学和生态能量学两方面。生态能量学即种群水平的能量学,生理 能量学即以贝类的个体为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贝类的摄食、代谢、生长 等能量收支各组分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各种生态因子对这种定量关系的影响。目 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生理能量学的水平。摄食生理和代谢生理是海水贝类生理 学研究的两个关键过程,滤水率、摄食率、吸收效率、耗氧率、排氨率是反映 滤食性贝类生理活动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定量评估其在生态系统中作 用的必要参数。目前摄食生理和代谢生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静水法和模拟现 场流水槽法,静水法主要采用一定体积的容器,通过人为控制水体温度、添加 饵料来实现,主要缺点在于实验容器体积一般较小,实验生物的饵料来源难以 与外海海区水体实际饵料浓度同步,实验结果准确性较低;模拟现场流水法是 目前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因地制宜设计二次供水系统,将实验生物 个体分别放置在流水槽中,通过分流管控制流水槽的海水流速,根据实验前后 的实验结果研究实验生物的摄食行为,摄食实验结束后,将每个流水槽封闭, 进行代谢生理实验,这种方法较好的同步了海区的水温、饵料浓度,但摄食生 理和代谢生理实验通过需要两步独立的实验来完成,时间跨度比较长,操作繁 琐,实验生物的活力难以始终保持在较好的状态,而由于每个流水槽中实验生 物数量通常较少,实验生物的活力情况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就会很大,导致实验 结果的偶然性较大,经常出现一些有悖常理的实验结果,此外,该类试验一般 需要在近水源的实验基地开展,实验海水来源要求是外海原位海水,而目前多 数的实验基地的蓄水池在进水时已经经过砂滤处理,因此,该方法在实验场地、 取水系统方面的局限性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海水 贝类生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海水贝类生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包括有机玻璃钢 桶,该有机玻璃钢桶顶部设有密封盖,内部设有漏斗、支撑台架、收集瓶;所 述漏斗包括上端斗口和下管,其中上端开口处设有托网,所述支撑台架设置在 漏斗下方,支撑漏斗;所述收集瓶设置在漏斗下方,且漏斗下端伸入该收集瓶。

作为优化,所述有机玻璃钢桶为透明有机玻璃钢桶;所述密封盖上设有提 手;所述漏斗为聚乙烯材质漏斗,内壁为光滑面,其上端斗口边缘与有机玻璃 钢桶内壁紧密吻合;所述支撑台架为不锈钢材质支撑台架,其包括上圆环、下 圆环和支撑连杆,其中上圆环直径小于下圆环直径,支撑连杆连接并支撑上圆 环和下圆环;所述托网包括铁环和连接在铁环上的尼龙丝网,其中铁环直径等 于漏斗上端斗口直径;所述收集瓶为聚乙烯塑料收集瓶。

作为优化,所述有机玻璃钢桶内径为400mm,桶高为800mm,容积为100L; 所述漏斗上端斗口直径为400mm,斗高为200mm,下管长为150mm;所述铁 环直径为400mm;所述收集瓶容积为0.5L,下管伸入收集瓶的长度为70mm。

本海水贝类生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选择尼龙丝网,将其连接在铁环上,然后将海水贝类生理学研 究的实验装置置于大型实验水槽中;

(2)将暂养过的5-10只实验生物放置在托网上,沿有机玻璃钢桶的桶壁 注入实验海水至实验海水溢出有机玻璃钢桶,停止注水,测定实验 海水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颗粒有机物、氨氮,盖上密封 盖,开始计时;

(3)全部实验组封闭后,将实验水槽注入海水进行水浴,海水水位以低 于有机玻璃钢桶10~20mm,保持实验系统海水温度2-6h,其间通 过透明有机玻璃钢桶观察实验生物的活力情况;

(4)打开密封盖,测定海水温度、盐度、溶解氧,取塑料钢桶内上、中、 下三处位置的水样作为混合样,将该经相应处理后测定叶绿素、颗 粒有机物、氨氮;

(5)将实验生物收集到封口袋中,轻轻拆卸掉托网和漏斗,将收集瓶的 瓶盖拧紧后取出,滤膜抽滤后测定排泄物、颗粒有机物、叶绿素等 参数;

(6)实验生物带回实验室后烘干、壳肉分离、称重,根据实验前后的水 体、排泄物实验数据以及实验生物的干重,计算滤水率、摄食率、 吸收效率、耗氧率、排氨率等一系列生理指标参数。

本发明海水贝类生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营造与自然海 水水温、饵料浓度等环境参数一致的实验条件,利用大容积实验容器及水浴条 件,保证实验生物不存在饵料及溶解氧胁迫的前提下,实现海水贝类摄食和代 谢生理参数的同步测定,缩减实验环节,保证实验生物活力状态,减少实验误 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海水贝类生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作 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海水贝类生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的实施方式一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

图中:1-有机玻璃钢桶、2-密封盖、3-漏斗、4-支撑台架、5-收集瓶、6- 上端斗口、7-下管、8-托网、9-提手、10-上圆环、11-下圆环、12-支撑连杆、 13-铁环、14-尼龙丝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海水贝类生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包括有机玻 璃钢桶1,该有机玻璃钢桶1顶部设有密封盖2,内部设有漏斗3、支撑台架4、 收集瓶5;所述漏斗3包括上端斗口6和下管7,其中上端开口6处设有托网 8,所述支撑台架4设置在漏斗3下方,支撑漏斗3;所述收集瓶5设置在漏 斗3下方,且漏斗3下端伸入该收集瓶5。

所述有机玻璃钢桶1为透明有机玻璃钢桶;所述密封盖2上设有提手9; 所述漏斗3为聚乙烯材质漏斗,内壁为光滑面,其上端斗口6边缘与有机玻璃 钢桶1内壁紧密吻合;所述支撑台架4为不锈钢材质支撑台架,其包括上圆环 10、下圆环11和支撑连杆12,其中上圆环10直径小于下圆环11直径,支撑 连杆12连接并支撑上圆环10和下圆环11;所述托网8包括铁环13和连接在 铁环13上的尼龙丝网14,其中铁环13直径等于漏斗3上端斗口6直径;所 述收集瓶5为聚乙烯塑料收集瓶。

所述有机玻璃钢桶1内径为400mm,桶高为800mm,容积为100L;所述 漏斗2上端斗口6直径为400mm,斗高为200mm,下管7长为150mm;所述 铁环13直径为400mm;所述收集瓶5容积为0.5L,下管7伸入收集瓶5的长 度为70mm。

本海水贝类生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选择尼龙丝网14,并其连接在铁环13上,然后将海水贝类生 理学研究的实验装置置于大型实验水槽中;

(2)将暂养过的5-10只实验生物放置在托网8上,沿有机玻璃钢桶1的 桶壁注入实验海水至实验海水溢出有机玻璃钢桶1,停止注水,测 定实验海水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颗粒有机物、氨氮,盖 上密封盖,开始计时;

(3)全部实验组封闭后,将实验水槽注入海水进行水浴,海水水位以低 于有机玻璃钢桶110~20mm,保持实验系统海水温度2-6h,其间通 过透明有机玻璃钢桶1观察实验生物的活力情况;

(4)打开密封盖,测定海水温度、盐度、溶解氧,取塑料钢桶内上、中、 下三处位置的水样作为混合样,将该经相应处理后测定叶绿素、颗 粒有机物、氨氮;

(5)将实验生物收集到封口袋中,轻轻拆卸掉托网和漏斗,将收集瓶5 的瓶盖拧紧后取出,滤膜抽滤后测定排泄物、颗粒有机物、叶绿素 等参数;

(6)实验生物带回实验室后烘干、壳肉分离、称重,根据实验前后的水 体、排泄物实验数据以及实验生物的干重,计算滤水率、摄食率、 吸收效率、耗氧率、排氨率等一系列生理指标参数。

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权利要求书描述的产品, 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