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马友鱼的工厂化育苗方法

一种马友鱼的工厂化育苗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海产种苗繁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马友鱼的工厂化育苗方法,其包括育苗用水的综合处理、受精卵的投放、育苗开口饵料的制备、育苗水质的生物调控管理、鱼苗的分级分池管理等步骤,通过对室内隔离育苗池的温度、光照、透明度、溶氧量、盐度、pH值、有害物质及病害生物等有效控制,优化育苗环境条件,增强鱼苗抗逆性和抗病能力,提高鱼苗品质和成活率。本发明解决了马友鱼育苗的关键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环保育苗模式,为海水养殖业增加新的高端养殖品种,填补了国内马友鱼育苗技术的空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40445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茂名市金阳热带海珍养殖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328169.5

  • 发明设计人 李活;

    申请日2013-07-31

  • 分类号A01K6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15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雷利平

  • 地址 525444 广东省茂名市茂港区大海路3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59:1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11-05

    授权

    授权

  • 2013-1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00 申请日:201307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1-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产种苗繁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马友鱼的工厂化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海水养殖品种由鲷科鱼类、鲈鱼类、石斑鱼、黄立鲳等,然后又发展到军曹鱼、大黄鱼、美国红鱼、龙趸、杂交龙虎斑等,这些海产品采用的育苗方法大多是在室外露天的池塘内进行生态育苗,这种育苗方式受地域、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很大,非常不稳定,容易造成育苗时间的推迟,无法根据养殖生产需要而生产种苗,而且当年养殖时间缩短,严重制约了海产养殖产业的发展。目前的传统养殖品种,其市场需求相对饱和,而且养殖效益低下,缺少新的替代品种。

马友鱼是一种多脂肪的名贵鱼类,比一般海鱼类含有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DHA、牛磺酸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铁、磷、钙都要多,而且不饱和脂肪酸、牛磺酸,具有降低胆固醇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马友鱼主要分布在广东沿海,但其捕捞数量不多,市场上较难买到。马友鱼是当前能够进行人工育苗和养殖的最高端海水鱼新品种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采用传统的方法即室外池塘进行生态育苗,由于其水质环境、光照条件、有益饵料生物及有害生物均难以控制,受环境、气候的影响很大,从而造成育苗成活率低、育苗均匀度低,产品质量较差,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由于养殖过程中人为过量投料和过多使用化学药物,导致水质污染,大量的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污染。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亟需研究和发展规模化生产及过程可控的马友鱼育苗技术,从而推动高端海产品养殖业的产业化健康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高效环保、育苗品质好、成活率高、实现规模化生产的马友鱼的工厂化育苗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马友鱼的工厂化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隔离育苗车间和育苗池及其消毒处理:

1)隔离育苗车间每个828m2,分左右2组,共20个室内隔离的育苗池,每个育苗池20 m2,池高1.5m;

2)用强氯精1kg溶水,制成浓度为200ppm,对育苗车间及育苗池彻底消毒;

步骤二、育苗用水的综合处理:

1)海水依次经过粗沙、细沙、活性炭、筛网过滤后抽至高位蓄水池,所述高位蓄水池的面积为100m2,高3m;

2)在高位蓄水池内进行24小时以上的黑暗沉淀;

3)化学处理:用强氯精5ppm进行彻底消毒,24小时后用硫代硫酸钠2.5ppm进行中和解毒并曝气48小时以上,并经过高速流水处理;

4)三级沙滤处理:首先经第一级沙滤:小石块、20目筛网、粗沙过滤,然后经第二级沙滤:为粗沙、80目筛网、细沙过滤,最后是第三级沙滤:活性炭、150目筛网、细沙过滤;

5)向育苗池内加入上述处理后的海水至1.3m,调节盐度为27.0‰~32.3‰, pH值为7.8~8.5,溶氧量为4.8~5.3mg/ml;

6)投放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0ppm,爽水灵1.5 ppm;

步骤三、育苗开口饵料的制备:

1)饵料池的建立:

每个隔离育苗车间配备饵料池2个,每个饵料池的面积为2亩,水深为1.3m;

2)饵料池的消毒处理:

用50ppm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消毒,72小时后增氧并投放硫代硫酸钠5ppm中和处理;

3)施肥:消毒96小时后,投入鱼浆100kg/每亩饵料池,硝酸钠1.0 ppm和磷酸二氢钾0.1ppm作为肥料;

4)接种菌和藻:

投入鱼浆第二天,接种EM菌、微藻和海洋酵母,培养SS型轮虫的基础饵料;

5)接种轮虫:

投入鱼浆5日后,水透明度达到20cm时接种SS型轮虫,SS型轮虫的接种数量为10~20个/ml;

6)接种后2~3天,SS型轮虫的浓度达到2500~5000个/ml,可收集投喂鱼苗;

步骤四、马友鱼受精卵的投放:

1)选择卵粒饱满、无损伤或者有杂物粘附的受精卵;

2)受精卵用1.5ppm碘液消毒10min后,投入育苗池;

3) 放养密度为1.0~1.3万粒/m3

步骤五、育苗管理:

1、水质管理:

1)投放有益微生物,所述有益微生物为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牟氏角毛藻,其中光合细菌的使用浓度为3×102cfu/ml~3×104cfu/ml,枯草芽孢杆菌的使用浓度为125×104cfu/ml~135×104cfu/ml,牟氏角毛藻浓度在0.6×108~1×108个/l,保持水质透明度为50~60cm;

2)每5天投放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5ppm和复合维生素白金组合1.0ppm,防止应激和改良水质;

3)根据水质变化情况进行换水,每次换水量为30~50cm,换水后立即投放复合维生素白金组合0.5ppm;

4)每天用虹吸法将池底污物清理干净;

2、温度的控制:

受精卵下池时温度控制在26℃,以后每天升高0.5℃,直至31℃并保持稳定;

3、饲料投喂管理:

投放受精卵2天内,鱼苗以自身的蛋黄为营养,2天后投喂SS型轮虫,每天投喂30~60个/ml;7天后每天继续投喂SS型轮虫20~30个/ml,还增加投喂桡角类和丰年虫,用量为每天每尾鱼苗投喂40~50个;12天后以投喂桡角类和丰年虫为主,以SS型轮虫和人工配合饲料为辅,其中桡角类和丰年虫每天每尾投喂100~200个,SS型轮虫用量为10~20个/ml,人工配合饲料用量为每天5~10克/万尾;15天后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以投喂桡角类和丰年虫为辅,其中,人工配合饲料用量为每天50克/万尾,桡角类和丰年虫用量为每天每尾投喂50~100个;18天后鱼苗长至2~3cm后,出苗;

4、光照控制:

通过天窗和侧窗遮阳网控制光照强度,受精卵下池时控制光照强度为1000 Lx,以后每天提高250Lx,最终控制光照强度为4000~4500 Lx;

5、分级分池管理:

鱼苗长至1.5cm后,规格就逐渐分化,有参差不齐的情况,需用网筛分级分池分养,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二级沙滤处理后的海水添加至各个分养池,水深为1.2~1.4m,投放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5ppm和复合维生素白金组合1.0ppm,调节各种理化因子与原育苗池相同,预投桡角类或者丰年虫,使用量为每尾鱼苗30~40粒;

2)采用8目和10目的筛网将鱼苗进行分级:小于1.5cm的鱼苗放入1号分养池,1.5~1.9cm的鱼苗放入2号分养池,2cm以上的鱼苗放入3号分养池或直接出售;

步骤六、鱼苗的出池销售:

1)鱼苗经过18天培育,一般可达到2~3cm,此时即可出苗;

2)出苗前根据鱼苗放养池的水体的盐度逐步调节育苗池水体的盐度,每天调节盐度差不超过5‰,出苗时育苗池水体的盐度与鱼苗放养池的水体的盐度差不超过10‰;

3)出苗前12小时停止投喂;

4)出苗用水投放复合维生素白金组合1ppm,防止应激。

上述步骤中所使用的EM菌是广东绿百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

复合维生素白金组合是河南普尔泰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

爽水灵是广州市欣海利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

人工配合饲料是湛江市博尚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马友鱼的工厂化育苗方法,与现有技术在室外露天的池塘内进行生态育苗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对室内育苗池的温度、光照、溶氧量、水质等工艺条件的优化及综合性控制,所培育的鱼苗规格整齐、个体健壮,品质好,成活率高,解决了马友鱼育苗的关键技术,为高端海产品养殖业丰富了养殖品种,填补了国内马友鱼育苗技术的空白; 

2、本发明实现了工厂化育苗,能够全天候规模化生产,产量高,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促进马友鱼的产业化发展。

3、本发明通过对马友鱼开口饵料的先进培育技术,保证了饵料的安全性和营养性,可大幅提高种苗培育的成活率,由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

4、本发明对育苗池水源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综合处理及恢复技术进行预处理,并且在育苗过程中投入多种微生物进行生物调控,可减少人为过量投料和用药,减少了污水排放,不仅提高育苗的品质,而且从源头杜绝药物残留的问题,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育苗模式。

5、本发明的育苗方法,有利于对种苗进行及时的病害检测及综合防治。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马友鱼的工厂化育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隔离育苗车间和育苗池及其消毒处理:

1)隔离育苗车间每个828m2,分左右2组,共20个室内隔离的育苗池,每个育苗池20 m2,池高1.5m;

2)用强氯精1kg溶水,制成浓度为200ppm,对育苗车间及育苗池彻底消毒。

步骤二、育苗用水的综合处理:

1)海水依次经过粗沙、细沙、活性炭、筛网过滤后抽至高位蓄水池,所述高位蓄水池的面积为100m2,高3m;

2)在高位蓄水池内进行24小时以上的黑暗沉淀;

3)化学、物理处理:用强氯精5ppm进行彻底消毒,24小时后用硫代硫酸钠2.5ppm进行中和解毒并曝气48小时以上,并经过高速流水处理;

4)三级沙滤处理:首先经第一级沙滤:小石块、20目筛网、粗沙过滤,然后经第二级沙滤:为粗沙、80目筛网、细沙过滤,最后是第三级沙滤:活性炭、150目筛网、细沙过滤;

5)向育苗池内加入上述处理后的海水至1.3m,调节盐度为27.0‰~32.3‰, pH值为7.8~8.5,溶氧量为4.8~5.3mg/ml;

6)投放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0ppm,爽水灵1.5 ppm。

步骤三、育苗开口饵料的制备:

1)饵料池的建立:

每个隔离育苗车间配备饵料池2个,每个饵料池的面积为2亩,水深为1.3m;

2)饵料池的消毒处理:

用50ppm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消毒,72小时后增氧并投放硫代硫酸钠5ppm中和处理;

3)施肥:消毒96小时后,投入鱼浆100kg/每亩饵料池,硝酸钠1.0 ppm和磷酸二氢钾0.1ppm作为肥料;

4)接种菌和藻:

投入鱼浆第二天,接种EM菌、微藻和海洋酵母,培养SS型轮虫的基础饵料;

5)接种轮虫:

投入鱼浆5日后,水透明度达到20cm时接种SS型轮虫,SS型轮虫的接种数量为10~20个/ml;

6)接种后2~3天,SS型轮虫的使用浓度为2500~5000个/ml。

步骤四、马友鱼受精卵的投放:

1)选择卵粒饱满、无损伤或者有杂物粘附的受精卵;

2)受精卵用1.5ppm碘液消毒10min后,投入育苗池;

3) 放养密度为1.0~1.3万粒/m3

放养时应该注意光照强度,光照太强会对刚孵化出来的鱼苗眼睛造成刺激,影响成活率。

步骤五、育苗管理:

1、水质管理:

1)投放有益微生物,所述有益微生物为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牟氏角毛藻,其中光合细菌的使用浓度为3×102cfu/ml~3×104cfu/ml,枯草芽孢杆菌的使用浓度为125×104cfu/ml~135×104cfu/ml,牟氏角毛藻浓度在0.6×108~1×108个/l,保持水质透明度为50~60cm;

2)每5天投放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5ppm和复合维生素白金组合1.0ppm,防止应激和改良水质;

3)根据水质变化情况进行换水,每次换水量为30~50cm,换水后立即投放复合维生素白金组合0.5ppm;

4)每天用虹吸法将池底污物清理干净。

2、温度的控制:

温度是热水炉加温的热水(约80度),输送至育苗池钛管,热量通过钛管传送至育苗水体,降温后的凉水重新回到热水炉,循环使用,达到控温目的。

受精卵下池时温度控制在26℃,以后每天升高0.5℃,直至31℃并保持稳定。

3、饲料投喂管理:

投放受精卵2天内,鱼苗以自身的蛋黄为营养,2天后投喂SS型轮虫,每天投喂30~60个/ml;7天后每天继续投喂SS型轮虫20~30个/ml,还增加投喂桡角类和丰年虫,用量为每天每尾鱼苗投喂40~50个;12天后以投喂桡角类和丰年虫为主,以SS型轮虫和人工配合饲料为辅,其中桡角类和丰年虫每天每尾投喂100~200个,SS型轮虫用量为10~20个/ml,人工配合饲料用量为每天5~10克/万尾;15天后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以投喂桡角类和丰年虫为辅,其中,人工配合饲料用量为每天50克/万尾,桡角类和丰年虫用量为每天每尾投喂50~100个;18天后鱼苗长至2~3cm后,出苗。

4、光照控制:

通过天窗和侧窗遮阳网控制光照强度,受精卵下池时控制光照强度为1000 Lx,以后每天提高250Lx,最终控制光照强度为4000~4500 Lx。

5、分级分池管理:

鱼苗长至1.5cm后,规格就逐渐分化,有参差不齐的情况,需用网筛分级分池分养,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二级沙滤处理后的海水添加至各个分养池,水深为1.2~1.4m,投放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5ppm和复合维生素白金组合1.0ppm,调节各种理化因子与原育苗池相同,预投桡角类或者丰年虫,使用量为每尾鱼苗30~40粒;

2)采用8目和10目的筛网将鱼苗进行分级:小于1.5cm的鱼苗放入1号分养池,1.5~1.9cm的鱼苗放入2号分养池,2cm以上的鱼苗放入3号分养池或直接出售。

步骤六、鱼苗的出池销售:

1)鱼苗经过18天培育,一般可达到2~3cm,此时即可出苗,规格小于2cm会影响成活率,规格大于3cm则不宜运输;

2)出苗前根据鱼苗放养池(即培养成鱼的放养池)的水体的盐度逐步调节育苗池水体的盐度,每天调节盐度差不超过5‰,出苗时育苗池水体的盐度与鱼苗放养池的水体的盐度差不超过10‰。

上述步骤中,当鱼苗培养达到2cm以上的规格后即可出售,购买者将该鱼苗放入鱼苗放养池进行成鱼的培养,因此,为了使鱼苗进一步养成成鱼,需要在出苗前,预先调节鱼苗放养池(即培养成鱼的放养池)和育苗池的水体的盐度。

3)出苗前12小时停止投喂;

4)出苗用水复合维生素白金组合1ppm,防止应激。

本实施例中,上述使用的EM菌是广东绿百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

复合维生素白金组合是河南普尔泰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

爽水灵是广州市欣海利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

人工配合饲料是湛江市博尚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

以下实施例2和实施例3是选定一栋隔离的育苗车间,面积828m2(46m×18m),将育苗车间分左右两组,设置20个室内育苗池,每个育苗池面积20m2,高1.5m,并分别按序号命名(如1号育苗池、2号育苗池...等等),以下实施例分别选定其中的两个育苗池,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工厂化育苗。

实施例2

选定3号育苗池进行实验: 

1、2012年6月20日,采用强氯精1kg溶于水,制成浓度为200ppm的消毒液对该育苗池彻底消毒,并清洗干净备用。

2、2012年6月16日,来自海区水源的海水进行以下预处理:

1)海水依次经过海区水源过滤装置的粗沙、细沙、活性炭、筛网过滤后抽至高位蓄水池,高位蓄水池的面积100m2,高3m。

2)在高位蓄水池内进行25小时的黑暗沉淀。

3)化学、物理处理:用强氯精5ppm进行彻底消毒,24小时后用硫代硫酸钠2.5ppm进行中和解毒并曝气48小时以上,同时用高速水泵流水3个小时。

4)三级沙滤处理:首先经第一级沙滤:小石块、20目筛网、粗沙过滤,然后经第二级沙滤:为粗沙、80目筛网、细沙过滤,最后是第三级沙滤:活性炭、150目筛网、细沙过滤;

预处理后的海水放入育苗池备用。

3、2012年6月21日,育苗池加入预处理后的海水,水深为1.3m,调节海水盐度27.0‰, pH值8.3,溶氧量5.0mg/ml,向育苗池内投放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0ppm,爽水灵1.5ppm,以调节水质。

4、2012年6月8日,选定2号饵料池培育开口饵料,该饵料池面积2亩,水深1.3米,用50ppm漂白粉溶于水后,全池泼洒消毒。

2012年6月11日增氧并投放硫代硫酸钠5ppm中和处理。

2012年6月15日,投入鱼浆100kg/每亩饵料池(由鲐鱼或蓝圆鲹等小杂鱼的鱼肉绞烂成肉的鱼糜),硝酸钠1.0ppm,磷酸二氢钾0.1 ppm作为肥料。

2012年6月16日,接种EM菌、微藻和海洋酵母。

2012年6月21日,水质够肥,水透明度达到20cm时,接入SS型轮虫,接种量为6~10个/ml,接种轮虫后,2012年6月24日,达到使用浓度40~60个/ml。

5、2012年6月22日,选取马友鱼受精卵26万粒,要求卵粒饱满,无损伤或者有杂物粘附的情况,受精卵入池前,先用1.5ppm碘液消毒10min后投入上述选定的3号育苗池内。

受精卵下池时,温度控制在26℃,以后每天升高0.5℃,直至31℃并保持稳定。

受精卵下池时,控制光照强度为1000Lx,以后每天提高250 Lx,最终控制光照强度为4250 Lx。

6、实施期间的水质管理:

1)投放有益微生物:

光合细菌的使用浓度为3×102cfu/ml~3×104cfu/ml,枯草芽孢杆菌的使用浓度为125×104cfu/ml~135×104cfu/ml,牟氏角毛藻浓度在0.6×108~1×108个/l,保持水质透明度为50~60cm;

2)每5天投放1.5ppm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复合维生素白金组合1.0ppm,以防止应激和改良水质;

3)根据水质变化情况进行换水,每次换水量为30~50cm,换水后立即投放复合维生素白金组合0.5ppm;

4)每天用虹吸法将池底污物清理干净。

7、鱼苗的饲料管理:

2012年6月22日,鱼苗以自身的蛋黄为营养。

2012年6月24日,开始投喂SS型轮虫开口饵料,每天在早上9点投喂一次,保持30~60个/ml,根据鱼苗摄食情况调节投饵量。

2012年6月29日,除继续投喂SS型轮虫(保持20~30个/ml)外,每天每尾鱼苗投喂桡角类和丰年虫40~50个。

2012年7月4日,以投桡角类和丰年虫为主,每天每尾鱼苗投喂100~200个,以SS型轮虫和人工配合饲料为辅,其中SS型轮虫10~20个/ml,人工配合饲料用量5~10克/万尾。

2012年7月7日,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其用量为每天每万尾50克,并以桡角类和丰年虫为辅,其用量为每天每尾投喂50~100个。

在实施期间发现,鱼苗长至1.5cm后,规格就逐渐分化,有参差不齐的情况,需用筛网分级分池分养,具体步骤如下:

1)分养池的准备:

采用二级沙滤处理后的海水添加至多个分养池,水深1.3m,投放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5ppm和复合维生素白金组合1.0ppm,分养池的各种理化因子与原3号育苗池的相同,预投适量的桡角类或者丰年虫,用量为每尾鱼苗30~40粒;

2)根据需要,将若干个8目和10目的筛网分别置于不同的分养池中;

3)将3号育苗池的鱼苗出苗至集苗网箱中,然后将鱼苗捞至8目的筛网中,1.5cm以下的鱼苗就会通过8目的筛网进入1号分养池中,留在8目筛网中的为1.5cm以上的鱼苗;

4)将留在8目筛网中的1.5cm以上鱼苗捞至10目筛网中,1.5~1.9cm的鱼苗就会通过10目筛网进入2号分养池中;

5)留在10目筛网中的鱼苗规格为2cm以上,可出售或者移到3号分养池中暂养。

8、出苗及鱼苗体长和成活率检测:

鱼苗于2012年7月8日至10日出苗,出苗时先将鱼苗收集至集苗网箱,每次抽样50尾进行检测,结果为:3号育苗池培育的鱼苗,平均体长达到2.4cm,出苗量为15.8万尾,成活率达到60.8%。

实施例3:

选定5号育苗池进行实验:

1、2013年3月12日,采用强氯精1kg溶于水,制成浓度为200ppm的消毒液对该育苗池彻底消毒,并清洗干净备用。

2、2013年3月8日,来自海区水源的海水进行预处理,其步骤与实施例2的相同。

3、2013年3月13日,向育苗池内加入预处理后的海水至1.3米,调节海水盐度32.3‰, PH值7.8,溶氧量4.8mg/ml,向育苗池内投放乙二胺四乙酸二钠2.8ppm,爽水灵1.6ppm,以调节水质。

4、2013年3月1日,选定2号饵料池培育开口饵料,该饵料池面积2亩,水深1.3m,用50ppm漂白粉溶于水后,全池泼洒消毒,2013年3月4日增氧并投放硫代硫酸钠5ppm中和处理。

2013年3月8日,投入鱼浆100kg/每亩饵料池(由鲐鱼或蓝圆鲹等小杂鱼的鱼肉绞烂成制成的鱼糜),硝酸钠1.0ppm,磷酸二氢钾0.1ppm作为肥料。

2013年3月9日,接种EM菌、微藻和海洋酵母。

2013年3月14日,水质够肥,水透明度达到20cm时,接入SS型轮虫,接种量为15个/ml,接种轮虫后,2013年3月17日,达到使用浓度3500个/ml。

5、2013年3月14日,选取马友鱼受精卵27万粒,要求卵粒饱满,无损伤或者有杂物粘附的情况,受精卵入池前,先用1.5ppm碘液消毒10min后投入上述选定的5号育苗池内。

受精卵下池时,温度控制在26℃,以后每天升高0.5℃,直至31℃并保持稳定。

受精卵下池时,控制光照强度为1000Lx,以后每天提高250 Lx,最终控制光照强度为4000 Lx。

6、实施期间的水质管理,具体步骤与实施例2的完全相同。

7、鱼苗的饲料管理:

2013年3月14日,鱼苗以自身的蛋黄为营养。

2013年3月16日,开始投喂SS型轮虫开口饵料,每天在早上9点投喂一次,保持30~60个/ml,根据鱼苗摄食情况调节投饵量。

2013年3月19日,除继续投喂SS型轮虫(保持20~30个/ml)外,每天每尾鱼苗投喂桡角类和丰年虫40~50个。 

2013年3月24日,以投桡角类和丰年虫为主,每天每尾投喂100~200个,以SS型轮虫和人工配合饲料为辅,其中SS型轮虫10~20个/ml,人工配合饲料用量5~10克/万尾。

2013年3月27日,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其用量为每天每万尾50克,并以桡角类和丰年虫为辅,其用量为每天每尾投喂50~100个。

在实施期间发现,鱼苗长至1.5cm后,规格就逐渐分化,有参差不齐的情况,需用筛网分级分池分养,具体步骤与实施例2的完全相同。

8、出苗及鱼苗体长和成活率检测:

鱼苗于2013年3月29日至31日出池,出苗时先将鱼苗收集至集苗网箱,每次抽样50尾进行检测,结果为:5号育苗池培育的鱼苗,平均体长达到2.2cm,出苗量为16.3万尾,成活率达到60.4%。

对比例

选定室外的2号土池进行育苗实验,该土池面积2亩,池高1.5m。

1、2012年6月20日,采用强氯精2kg溶于水,制成浓度为200ppm的消毒液对该土池彻底消毒,并清洗干净备用。

2、2012年6月16日,水源水质经海区水源过滤装置过滤(粗沙-细沙 -筛网过滤)放入土池备用。

3、2012年6月21日,土池加水至1.3m,调节海水盐度33.5‰,pH值8.4,溶氧量4.8mg/ml,投放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0ppm,爽水灵1.5 ppm。

4、2012年6月8日,选定2号饵料池培育开口饵料,具体方法与实施例2的完全相同。

5、2012年6月22日,选取受精卵100万粒,放养密度为0.075万粒/m3,受精卵用1.5ppm碘液消毒10min后投入2号室外土池内。

6、试验期间的水质管理:具体步骤与实施例2的完全相同。

7、2012年6月22日至23日,鱼苗以自身的蛋黄为营养。

2012年6月24日,开始投喂SS型轮虫开口饵料,每天在早上9点投喂一次,保持30~60个/ml,根据鱼苗摄食情况调节投饵量。

2012年6月30日,除继续投喂SS型轮虫(保持20~30个/ml)外,每天按每尾鱼苗加投桡角类和丰年虫40~50个。

2012年7月6日,以投桡角类和丰年虫为主,每天每尾投喂100~200个,轮虫和人工配合饲料为辅,其中SS型轮虫10~20个/ml,人工配合饲料5~10克/万尾。

2012年7月9日,以投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其用量为每天每万尾50克,并以桡角类和丰年虫为辅,其用量为每天每尾投喂50~100个。

8、出苗及鱼苗体长和成活率检测:

2012年7月13日,收集鱼苗,经抽样500尾,测得最小规格为1.3cm,最大为2.8cm,规格参差较大,而且2cm以下的鱼苗个体瘦弱,活力较差,经统计数量为36.5万尾,成活率为36.5%。

将实施例2、实施例3和对比例的方法所培育的鱼苗进行对比可知,采用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工厂化育苗方法,所获得的鱼苗规格整齐、个体健壮,产量高,品质好,而且平均成活率高达60.6%。

由此,本发明的工厂化育苗方法,通过对马友鱼工厂化育苗各个流程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各个环节和步骤技术进行创新,实现室内隔离育苗池水质的温度、光照、溶氧量、透明度、PH值、有害物质和病原生物等可根据育苗需要进行有效控制,全面改善育苗环境条件,增强鱼苗抗逆性和抗病能力,提高鱼苗品质和成活率。本发明解决了马友鱼育苗的关键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环保育苗模式,为海水养殖业增加新的高端养殖品种,填补了国内马友鱼育苗技术的空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