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水翼双体船内襟翼/外襟翼联合自动控制装置

水翼双体船内襟翼/外襟翼联合自动控制装置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水翼双体船内襟翼/外襟翼联合自动控制装置,包括船体,船体下方的左右两端各安装一个片体,两个片体下方的前端安装前水翼,两个片体下方的后端安装后水翼,前水翼的后端部通过第一连接轴分别安装第一-第二外襟翼、第一-第二内襟翼,后水翼的后端部通过第二连接轴分别安装第三-第四外襟翼、第三-第四内襟翼,第一-第四外襟翼、第一-第四内襟翼分别连接各自的伺服电机。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了多功能多目标的协同控制,增强了水翼双体船的安全性、适航性、机动性。前后水翼分别与水翼双体船两片体联接,增加了机械结构强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1838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73065.9

  • 发明设计人 刘胜;白立飞;王宇超;苏旭;杨丹;

    申请日2013-07-02

  • 分类号B63B39/06;B63B1/28;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处知识产权办公室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54: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1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3B39/06 专利号:ZL2013102730659 申请日:20130702 授权公告日:2015120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12-09

    授权

    授权

  • 2013-10-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3B39/06 申请日:201307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水翼双体船。

背景技术

高性能船舶如气垫船、水翼艇以及滑行艇等虽然拥有众多优点,但同时也 存在许多缺点。高速双体船的布置结构比较简单,且有较为宽敞的甲版而积和 较好的横稳性,但高速时流体动力性能差,波浪中有较高的线加速度和较差的 适居性。普通水翼艇存在垂向稳性和纵向稳性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 术的迅猛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吸取了各种高性能船的特有优势混合而成的 复合型高性能船的开发进入高潮。水翼双体船由两个对称的尖舭细长船体和在 两船体间接近龙骨处安装的水翼构成。水翼双体船是一种由水翼船和海刀艇组 成的杂交船种,在设计航速下80~90%的重量由水翼升力支撑,而其余的重量 由两个片体的浮力支撑。作为一种21世纪最有前途的海上运输工具,水翼双体 船具有“高速、平稳”特点。

由于双体结构,水翼双体船具有一个很大的甲板面积和优良的横稳性,增 设的水翼可以在航行时提供动升力,减少水翼双体船吃水,从而可以降低船舶 阻力,所以与双体船相比可获得更高的速度。但由于船体吃水的减少导致自稳 性的恶化,并且使得船体容易受到外界如风、浪、流等的干扰,使得船舶尤其 是在迎浪航行时,纵摇/升沉运动剧烈。水翼双体船的双体结构使得船舶有良好 的横向稳定性,但在高速回转时,会产生严重横倾,过大的横倾角不但会降低 船舶适航性,甚至存在船体倾覆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实现对水翼双体船纵摇、升沉和横摇或横倾的 联合控制的水翼双体船内襟翼/外襟翼联合自动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水翼双体船内襟翼/外襟翼联合自动控制装置,包括船体,船体下方 的左右两端各安装一个片体,其特征是:两个片体下方的前端安装前水翼,两 个片体下方的后端安装后水翼,前水翼的后端部通过第一连接轴分别安装第一- 第二外襟翼、第一-第二内襟翼,后水翼的后端部通过第二连接轴分别安装第三 -第四外襟翼、第三-第四内襟翼,第一-第四外襟翼、第一-第四内襟翼分别连 接各自的伺服电机。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前水翼和后水翼与水翼双体船两片体龙骨平面的攻角均为0°~2°之 间。

2、水翼和襟翼均采用弓背型的翼型,流型一致,襟翼和水翼的尾弦比取值 范围为0.20~0.25。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水翼双体船在直线航行 时,它既能减弱垂向的纵摇和升沉运动,又能降低横摇运动;水翼双体船在机 动回转时,减少因高速回转而产生的横倾运动,且同时减小纵摇/升沉运动,提 升水翼双体船的耐波性能和船舶稳定性;缩短起飞时间;实现多功能多目标的 协同控制,增强了水翼双体船的安全性、适航性、机动性。前后水翼分别与水 翼双体船两片体联接,增加了机械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三维视图1;

图2为本发明的三维视图2;

图3为前水翼俯视图;

图4为后水翼俯视图;

图5为前后水翼与襟翼配合的三维图;

图6为前后水翼与襟翼配合的线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6,本发明包括:前水翼2和后水翼3,内襟翼5、6、9、10, 外襟翼4、7、8、11,水翼与襟翼的连接体12、13。本发明前水翼2和后水翼 3分别与水翼双体船两片体1固定连接,内襟翼5、6、9、10和外襟翼4、7、8、 11与前水翼2和后水翼3分别通过连接机构12、13连接,前水翼2和后水翼3 分别安装在水翼双体船1的前部和后部,其中前水翼2和后水翼3分别与水翼 双体船两片体龙骨平面有一定的角度,安装位置和安装攻角需要根据船型、排 水量、翼航吃水和设计仰角等确定,一般攻角范围为0°~2°之间。

如图4所示,所述的本发明的水翼2、3,内襟翼5、6、9、10,外襟翼4、 7、8、11,连接体12、13,如该图所示本发明为对称结构。

如图5所示,所述的本发明的水翼2、3,内襟翼5、6、9、10,外襟翼4、 7、8、11,连接轴12、13,水翼和襟翼均采用弓背型的翼型,保持流型一致, 襟翼和水翼的尾弦比取值范围为0.20~0.25,水翼的厚度比、展比与弦长需要 根据具体设计需要来决定,连接轴12、13内嵌在水翼2、3中。

以翼航模式下控制水翼双体船直线航行时的纵摇/升沉与横摇运动和机动 回转时的横倾与纵摇/升沉运动为例说明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

直线航行时,可通过控制前水翼2的内襟翼5、6同步,后水翼3的内襟翼 9、10同步,前水翼2的内襟翼5、6和后水翼3的内襟翼9、10差动,通过改 变5、6、9、10的翼角可达到增大或减少船头和船尾的垂向力,从而控制水翼 双体船的纵摇/升沉运动;前水翼2的外襟翼4、7差动,后水翼3的外襟翼8、 11差动,前水翼2外襟翼4和后水翼3外襟翼8同步,前水翼2外襟翼7和后 水翼3外襟翼11同步,通过改变4、7、8、11翼角可达到增大或减少船体左舷 和右舷的垂向力,从而控制水翼双体船的横摇运动。通过4、5、6、7、8、9、 10、11的联合控制实现水翼双体船纵摇/升沉和横摇的协同控制。

水翼双体船机动回转时,通过控制前水翼2的外襟翼4与后水翼3的外襟 翼8同步,前水翼2的外襟翼7与后水翼3的外襟翼11同步,且前水翼2的外 襟翼4和7差动,后水翼3的外襟翼8和11差动,通过改变4、7、8、11翼角 可达到改变水翼双体船左舷与右舷的垂向力,使水翼双体船产生克服横倾运动 的力矩,从而控制水翼双体船在进行高速回传运动时产生的横倾运动。通过控 制前水翼2的内襟翼5和6同步,后水翼3的内襟翼9和10同步,且前水翼2 的内襟翼5、6和后水翼3的内襟翼9、10差动,通过改变5、6、9、10翼角可 达到改变水翼双体船船头和船尾的垂向力,使得水翼双体船产生克服纵摇/升沉 运动的力和力矩,从而控制水翼双体船在进行高速回传运动时产生的纵摇/升沉 运动。通过4、5、6、7、8、9、10、11的联合控制实现水翼双体船纵摇/升沉 和横倾的协同控制。

当水翼双体船处于体航航行状态时,本发明前后水翼内襟翼和外襟翼分别 处于零位置,以保证船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当水翼双体船从体航模式向翼航模式过渡时,可以分别控制前后水翼内襟 翼和外襟翼,通过增大翼角使得动升力增加,减少船舶吃水,降低船舶阻力, 可以很快的增加速度,从而减少过渡时间。

当水翼双体船处于翼航模式,且进行直线航行时,由于船体吃水的减少导 致自稳性的恶化,使得船舶尤其在迎浪航行时,纵摇/升沉运动剧烈。控制前水 翼内襟翼同步,后水翼内襟翼同步,前后水翼内襟翼差动,从而产生克服纵摇/ 升沉的力和力矩;控制前后水翼同侧外襟翼分别同步,前水翼外襟翼差动,后 水翼外襟翼差动,从而降低水翼双体船的横摇运动。通过前后水翼内外襟翼的 联合控制实现水翼双体船的纵摇/升沉和横摇的协同控制。

当水翼双体船处于翼航模式,且进行高速回转时,控制前后水翼同侧外襟 翼分别同步,前水翼外襟翼差动,后水翼外襟翼差动,通过改变船体左舷和右 舷的垂向力,实现横倾运动的控制;前水翼内襟翼同步,后水翼内襟翼同步, 前后水翼内襟翼差动,通过改变船头和船尾的垂向力,实现纵摇/升沉的控制。 从而通过前后水翼内外襟翼的联合控制实现水翼双体船纵摇/升沉和横倾的协 同控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