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类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及含有该类化合物作为吸收促透剂的经皮给药制剂

一类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及含有该类化合物作为吸收促透剂的经皮给药制剂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类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及含有该类物质作为吸收促透剂的经皮给药制剂。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由异胡薄荷醇与一系列脂肪酸通过酯化反应制备而成,首先利用脂肪酸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得酰氯,再将酰氯与异胡薄荷醇反应得到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可以作为促透剂应用于贴剂、巴布剂、软膏剂、凝胶剂、乳膏剂、乳胶剂、喷雾剂等经皮给药制剂,有效地提高活性成分的皮肤渗透性,具有较强的经皮促透作用以及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1933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沈阳药科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49069.3

  • 发明设计人 方亮;陈阳;权鹏;寸冬梅;

    申请日2013-06-21

  • 分类号C07C69/24;C07C67/14;A61K47/14;

  • 代理机构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宇彤

  • 地址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54: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7-08

    授权

    授权

  • 2013-10-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C69/24 申请日:201306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系列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以及含有该类化合物的经皮给药制剂。特别涉及异胡薄荷醇的己酸酯、庚酸酯、辛酸酯、壬酸酯、癸酸酯、十一酸酯、十二酸酯、十三酸酯、十四酸酯、十五酸酯或十六酸酯及其在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是药物经完整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而产生疗效的一类新制剂。TDDS一经出现,就以其持久、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肝首过效应,给药方便,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倍受医药界的关注。皮肤角质层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大部分药物经皮给药后透过速率远远达不到治疗要求,因此寻找增加药物透过量的方法是TDDS研究的当务之急。常用的促透方法包括化学促透法、物理促透法和药剂学促透法等。然而与化学促透法相比,物理方法需要配备造价高昂的设备,而且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确证,同时也不适于日常家庭护理应用;常规的药剂学促透法因其处方中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导致其安全性差,应用受到限制,同时其制备工艺也较化学促透法复杂。因此化学促透法,即应用经皮吸收促透剂,是目前最为简单、安全、廉价的首选促透方法。

萜烯和脂肪酸是经皮给药制剂中常用的两类吸收促透剂,由于其自身安全性高,因而被FDA认定为GRAS(Generally Regarded As Safe)化合物。本研究室曾将两种萜烯类化合物(包括饱和结构的薄荷醇与不饱和结构的香芹醇)与脂肪酸通过酯化反应合成新型的脂肪酸酯类经皮吸收促透剂,结果表明与单独萜烯类化合物相比,其脂肪酸酯具有更强的经皮促透活性,并且有效地避免了萜烯类物质挥发性强这一缺陷;同时实验发现不饱和萜烯脂肪酸酯更适宜用作经皮吸收促透剂。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新型透皮吸收促透剂,改善药物的皮肤渗透性,进而扩大透皮给药的适用范围,或是减少药物的用量以降低毒副作用,减少辅料用量,节约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正在努力研究的方向,也是药物制剂人员对于透皮制剂研究的一个难点。

异胡薄荷醇(又名:异薄勒醇;洋薄荷醇)主要存在于桃金娘科植物以及藤椒的挥发油提取物中,同时也是合成左旋薄荷醇的一种中间体。它主要作为一种香料用于化妆品、香水,洗发剂等日常护理用品,国内外关于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很少。CN 102939075 A首次报道了异胡薄荷醇具有显著的经皮吸收促进作用,可用于改善药理学活性成分的经皮吸收,但是目前尚未有关于以异胡薄荷醇为母体合成新型促透剂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类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的结构通式如下:

R为CnH2n+1, n = 5-15。优选烃链n=7-13。

    本发明的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选自异胡薄荷醇己酸酯 (ISO-6)、异胡薄荷醇庚酸酯(ISO-7)、异胡薄荷醇辛酸酯 (ISO-8)、异胡薄荷醇壬酸酯 (ISO-9)、异胡薄荷醇癸酸酯 (ISO-10)、异胡薄荷醇十一酸酯 (ISO-11)、异胡薄荷醇十二酸酯 (ISO-12)、异胡薄荷醇十三酸酯 (ISO-13)、异胡薄荷醇十四酸酯 (ISO-14)、异胡薄荷醇十五酸酯 (ISO-15)或异胡薄荷醇十六酸酯 (ISO-1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包括所述的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中的两种或几种,作为经皮给药制剂的联合促透剂,用于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或其组合物作为吸收促透剂在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包括贴剂、巴布剂、软膏剂、凝胶剂、乳膏剂、乳胶剂、喷雾剂。

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可作为经皮吸收促透剂用于贴剂、巴布剂、软膏剂、凝胶剂、乳膏剂、乳胶剂、喷雾剂,提高药物经皮吸收特性,增加药物的透过量。同时所述的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可作为异胡薄荷醇的替代品而用于含有异胡薄荷醇的外用制剂中。

本发明所涉及的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制备方法如下:

首先利用脂肪酸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备酰氯,再将酰氯与异胡薄荷醇通过酯化反应制备成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反应过程中无需加入催化剂,工艺路线简单,产率较高。

脂肪酸RCOOH为C6~C16或R= C5~C15的饱和直链脂肪酸,优选己酸、庚酸、辛酸、壬酸、癸酸、十一酸、十二酸、十三酸、十四酸、十五酸、十六酸。所述的异胡

薄荷醇为天然或合成的(-)-异胡薄荷醇。

本发明涉及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在各种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选择的模型药物覆盖了不同的药物理化性质,即本发明的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能够作为吸收促透剂用于以各种药物为活性成分的经皮给药制剂中,其有效用量为0.5%-20%(w/w),优选用量为5%-10%(w/w)。本发明优选适用的药物包括:氟比洛芬、比索洛尔、利多卡因、双氯芬酸。

同时,申请人合成并比较了薄荷醇脂肪酸酯与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两类促透剂的活性,结果如图-1所示。薄荷醇脂肪酸酯对药物氟比洛芬的经皮吸收具有一定的促透活性,促透比ER在1.3-1.5之间;相比之下,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的促透活性普遍优于薄荷醇脂肪酸酯,促透比ER在1.7-3.0之间。此外,异胡薄荷醇与薄荷醇二者本身的促透活性也有一定差异,对于氟比洛芬而言,在本实验条件下异胡薄荷醇表现出微弱的促透活性(ER = 1.32),而薄荷醇则表现出抑制作用(ER = 0.50)。通过分析二者的结构差别发现,薄荷醇为饱和结构,而异胡薄荷醇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双键,申请人认为不饱和萜烯及其脂肪酸酯更适宜用作经皮吸收促透剂。而在众多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中,异胡薄荷醇的辛酸酯、壬酸酯、癸酸酯、十一酸酯、十二酸酯、十三酸酯、十四酸酯的活性明显优于其它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

附图说明

图1: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与薄荷醇脂肪酸酯的促透作用。*: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促透作用显著优于薄荷醇脂肪酸酯。选择氟比洛芬作为模型药物,用量为15%(w/w);压敏胶选择丙烯酸酯压敏胶,用量为80% (w/w);各促透剂用量均为5%(w/w)制备成压敏胶分散型贴剂,考察促透剂对药物皮肤透过性的影响。

图 2:浓度对异胡薄荷醇癸酸酯的促透活性的影响。选择氟比洛芬作为模型药物,分别选择不同浓度的异胡薄荷醇癸酸酯(0.5%,2%,5%,10%,20%,w/w)制备成压敏胶分散型贴剂,考察促透剂对药物皮肤透过性的影响。

图 3:含异胡薄荷醇癸酸酯作为促透剂的氟比洛芬贴剂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曲线。实验方法如试验例2所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异胡薄荷醇己酸酯(ISO-6)的合成

取己酸11.61 g(0.1 mol),加入适量氯化亚砜溶解,于60 oC反应3小时后,减压干燥除去过量的氯化亚砜;再加入含有7.71 g(0.05 mol)异胡薄荷醇的四氢呋喃溶液20 ml,继续反应2.5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10%(w/v)NaOH溶液调节pH至6-7,分出有机层,水层用无水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洗三遍,无水Na2SO4干燥过夜。利用柱层析法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00:1~70:1)作为洗脱剂,得无色液体产物约9.14 g,产率为72.45%。

1H-NMR及MS表征结果如下,1H-NMR(CDCl3),δ (ppm): 4.798 (1H, m, -OCH), 4.717 (s, 2H, =CH2), 2.244 (t, 2H, -COCH2), 2.099 (m, 1H, -CH), 2.060 (m, 1H, -CH), 1.655 (m, 8H, 4 -CH2), 1.270 (m, 5H, -CH2, -CH3), 0.904 (m, 8H, 2 -CH3, -CH2);ESI-MS m/z:252.2 [M+]。

实施例2 异胡薄荷醇庚酸酯(ISO-7)的合成

取庚酸13.01 g(0.1 mol),加入适量氯化亚砜溶解,于60 oC反应3小时后,减压干燥除去过量的氯化亚砜;再加入含有7.71 g(0.05 mol)异胡薄荷醇的四氢呋喃溶液20 ml,继续反应2.5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10%(w/v)NaOH溶液调节pH至6-7,分出有机层,水层用无水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洗三遍,无水Na2SO4干燥过夜。利用柱层析法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00:1~70:1)作为洗脱剂,得无色液体产物约9.22g,产率为69.27%。

1H-NMR及MS表征结果如下,1H-NMR(CDCl3),δ (ppm): 4.790 (1H, m, -OCH), 4.715 (s, 2H, =CH2), 2.240 (t, 2H, -COCH2), 2.092 (m, 1H, -CH), 2.060 (m, 1H, -CH), 1.652 (m, 8H, 4 -CH2), 1.269 (m, 7H, -CH2, -CH3), 0.902 (m, 8H, 2 -CH3, -CH2);ESI-MS m/z:266.2 [M+]。

实施例3 异胡薄荷醇辛酸酯(ISO-8)的合成

取辛酸14.41 g(0.1 mol),加入适量氯化亚砜溶解,于60 oC反应3小时后,减压干燥除去过量的氯化亚砜;再加入含有7.71 g(0.05 mol)异胡薄荷醇的四氢呋喃溶液20 ml,继续反应2.5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10%(w/v)NaOH溶液调节pH至6-7,分出有机层,水层用无水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洗三遍,无水Na2SO4干燥过夜。利用柱层析法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00:1~70:1)作为洗脱剂,得无色液体产物约9.88 g,产率为70.52%。

1H-NMR及MS表征结果如下,1H-NMR(CDCl3),δ (ppm): 4.798 (1H, m, -OCH), 4.718 (s, 2H, =CH2), 2.221 (t, 2H, -COCH2), 2.132 (m, 1H, -CH), 2.005 (m, 1H, -CH), 1.656 (m, 8H, 4 -CH2), 1.264 (m, 9H, 3 -CH2, -CH3), 0.904 (m, 8H, 2 -CH3, -CH2);ESI-MS m/z:280.2 [M+]。

实施例4 异胡薄荷醇壬酸酯(ISO-9)的合成

取壬酸15.81 g(0.1 mol),加入适量氯化亚砜溶解,于60 oC反应3小时后,减压干燥除去过量的氯化亚砜;再加入含有7.71 g(0.05 mol)异胡薄荷醇的四氢呋喃溶液20 ml,继续反应2.5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10%(w/v)NaOH溶液调节pH至6-7,分出有机层,水层用无水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洗三遍,无水Na2SO4干燥过夜。利用柱层析法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00:1~70:1)作为洗脱剂,得无色液体产物约9.90 g,产率为67.29%。

1H-NMR及MS表征结果如下,1H-NMR(CDCl3),δ (ppm): 4.795 (1H, m, -OCH), 4.717 (s, 2H, =CH2), 2.222 (t, 2H, -COCH2), 2.133 (m, 1H, -CH), 2.005 (m, 1H, -CH), 1.655 (m, 8H, 4 -CH2), 1.265 (m, 11H, 3 -CH2, -CH3), 0.905 (m, 8H, 2 -CH3, -CH2);ESI-MS m/z:294.3 [M+]。

实施例5 异胡薄荷醇癸酸酯(ISO-10)的合成

取癸酸17.22 g(0.1 mol),加入适量氯化亚砜溶解,于60 oC反应3小时后,减压干燥除去过量的氯化亚砜;再加入含有7.71 g(0.05 mol)异胡薄荷醇的四氢呋喃溶液20 ml,继续反应2.5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10%(w/v)NaOH溶液调节pH至6-7,分出有机层,水层用无水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洗三遍,无水Na2SO4干燥过夜。利用柱层析法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00:1~70:1)作为洗脱剂,得无色液体产物约10.63g,产率为68.95%。

1H-NMR及MS表征结果如下,1H-NMR(CDCl3),δ (ppm): 4.799 (1H, m, -OCH), 4.720 (d, 2H, =CH2), 2.222 (t, 2H, -COCH2), 2.106 (m, 1H, -CH), 2.007 (m, 1H, -CH), 1.656 (m, 8H, 4 -CH2), 1.264 (m, 13H, 5 -CH2, -CH3), 0.904 (m, 8H, 2 -CH3, -CH2);ESI-MS m/z:308.3 [M+]。

实施例6 异胡薄荷醇十一酸酯(ISO-11)的合成

取十一酸18.61 g(0.1 mol),加入适量氯化亚砜溶解,于60 oC反应3小时后,减压干燥除去过量的氯化亚砜;再加入含有7.71 g(0.05 mol)异胡薄荷醇的四氢呋喃溶液20 ml,继续反应2.5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10%(w/v)NaOH溶液调节pH至6-7,分出有机层,水层用无水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洗三遍,无水Na2SO4干燥过夜。利用柱层析法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00:1~70:1)作为洗脱剂,得无色液体产物约11.50 g,产率为70.92%。

1H-NMR及MS表征结果如下,1H-NMR(CDCl3),δ (ppm): 4.799 (1H, m, -OCH), 4.721 (d, 2H, =CH2), 2.221 (t, 2H, -COCH2), 2.105 (m, 1H, -CH), 1.967 (m, 1H, -CH), 1.655 (m, 8H, 4 -CH2), 1.255 (m, 15H, 7 -CH2, -CH3), 0.905 (m, 8H, 2 -CH3, -CH2);ESI-MS m/z:322.3 [M+]。

实施例7 异胡薄荷醇十二酸酯(ISO-12)的合成

取十二酸20.02 g(0.1 mol),加入适量氯化亚砜溶解,于60 oC反应3小时后,减压干燥除去过量的氯化亚砜;再加入含有7.71 g(0.05 mol)异胡薄荷醇的四氢呋喃溶液20 ml,继续反应2.5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10%(w/v)NaOH溶液调节pH至6-7,分出有机层,水层用无水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洗三遍,无水Na2SO4干燥过夜。利用柱层析法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00:1~70:1)作为洗脱剂,得无色液体产物约11.60g,产率为68.97%。

1H-NMR及MS表征结果如下,1H-NMR(CDCl3),δ (ppm): 4.798 (1H, m, -OCH), 4.720 (d, 2H, =CH2), 2.220 (t, 2H, -COCH2), 2.103 (m, 1H, -CH), 1.967 (m, 1H, -CH), 1.653 (m, 8H, 4 -CH2), 1.255 (m, 17H, 7 -CH2, -CH3), 0.902 (m, 8H, 2 -CH3, -CH2);ESI-MS m/z:336.3 [M+]。

实施例8 异胡薄荷醇十三酸酯(ISO-13)的合成

取十三酸21.42 g(0.1 mol),加入适量氯化亚砜溶解,于60 oC反应3小时后,减压干燥除去过量的氯化亚砜;再加入含有7.71 g(0.05 mol)异胡薄荷醇的四氢呋喃溶液20 ml,继续反应2.5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10%(w/v)NaOH溶液调节pH至6-7,分出有机层,水层用无水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洗三遍,无水Na2SO4干燥过夜。利用柱层析法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00:1~70:1)作为洗脱剂,得无色液体产物约12.12 g,产率为69.19%。

1H-NMR及MS表征结果如下,1H-NMR(CDCl3),δ (ppm): 4.799 (1H, m, -OCH), 4.722 (d, 2H, =CH2), 2.221 (t, 2H, -COCH2), 2.102 (m, 1H, -CH), 1.965 (m, 1H, -CH), 1.654 (m, 8H, 4 -CH2), 1.255 (m, 19H, 7 -CH2, -CH3), 0.903 (m, 8H, 2 -CH3, -CH2);ESI-MS m/z:350.3 [M+]。

实施例9 异胡薄荷醇十四酸酯(ISO-14)的合成

取十四酸22.82 g(0.1 mol),加入适量氯化亚砜溶解,于60oC反应3小时后,减压干燥除去过量的氯化亚砜;再加入含有7.71g(0.05 mol)异胡薄荷醇的四氢呋喃溶液20 ml,继续反应2.5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10%(w/v)NaOH溶液调节pH至6-7,分出有机层,水层用无水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洗三遍,无水Na2SO4干燥过夜。利用柱层析法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00:1~70:1)作为洗脱剂,得无色液体产物约12.18 g,产率为66.82%。

1H-NMR及MS表征结果如下,1H-NMR(CDCl3),δ (ppm): 4.798 (1H, m, -OCH), 4.721 (d, 2H, =CH2), 2.222 (t, 2H, -COCH2), 2.103 (m, 1H, -CH), 1.967 (m, 1H, -CH), 1.657 (m, 8H, 4 -CH2), 1.255 (m, 21H, 9 -CH2, -CH3), 0.893 (m, 8H, 2 -CH3, -CH2);ESI-MS m/z:364.3 [M+]。

实施例10 异胡薄荷醇十五酸酯(ISO-15)的合成

取十五酸24.22 g(0.1 mol),加入适量氯化亚砜溶解,于60 oC反应3小时后,减压干燥除去过量的氯化亚砜;再加入含有7.71g(0.05 mol)异胡薄荷醇的四氢呋喃溶液20 ml,继续反应2.5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10%(w/v)NaOH溶液调节pH至6-7,分出有机层,水层用无水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洗三遍,无水Na2SO4干燥过夜。利用柱层析法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00:1~70:1)作为洗脱剂,得无色液体产物约12.10 g,产率为63.97%。

1H-NMR及MS表征结果如下,1H-NMR(CDCl3),δ (ppm): 4.797 (1H, m, -OCH), 4.720 (d, 2H, =CH2), 2.222 (t, 2H, -COCH2), 2.103 (m, 1H, -CH), 1.969 (m, 1H, -CH), 1.653 (m, 8H, 4 -CH2), 1.255 (m, 23H, 7 -CH2, -CH3), 0.903 (m, 8H, 2 -CH3, -CH2);ESI-MS m/z:378.4 [M+]。

实施例11 异胡薄荷醇十六酸酯(ISO-16)的合成

取十六酸25.62 g(0.1 mol),加入适量氯化亚砜溶解,于60 oC反应3小时后,减压干燥除去过量的氯化亚砜;再加入含有7.71 g(0.05 mol)异胡薄荷醇的四氢呋喃溶液20 ml,继续反应2.5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10%(w/v)NaOH溶液调节pH至6-7,分出有机层,水层用无水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洗三遍,无水Na2SO4干燥过夜。利用柱层析法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00:1~70:1)作为洗脱剂,得无色液体产物约15.70 g,产率为65.89%。

1H-NMR及MS表征结果如下,1H-NMR(CDCl3),δ (ppm): 4.799 (1H, m, -OCH), 4.720 (d, 2H, =CH2), 2.221 (t, 2H, -COCH2), 2.105 (m, 1H, -CH), 1.972 (m, 1H, -CH), 1.655 (m, 8H, 4 -CH2), 1.254 (m, 25H, 9 -CH2, -CH3), 0.892 (m, 8H, 2 -CH3, -CH2);ESI-MS m/z:392.4 [M+]。

实施例12异胡薄荷醇己酸酯对氟比洛芬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按照表-1所示处方制备氟比洛芬贴剂,具体方法:于20 ml小烧杯中加入处方量的丙烯酸酯压敏胶、氟比洛芬、乙酸乙酯以及异胡薄荷醇己酸酯,磁力搅拌1 h使药物充分溶解,静置脱气后,利用涂布机将压敏胶溶液均匀涂布于防粘层,经30 oC~60 oC干燥,然后用含PVC的裱褙材料复合,冲切成一定大小、规格,即得氟比洛芬贴剂,选择不含促透剂的贴剂作为空白对照组,考察异胡薄荷醇己酸酯的经皮促透作用。

实施例13 异胡薄荷醇庚酸酯对氟比洛芬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除将异胡薄荷醇己酸酯换成等质量异胡薄荷醇庚酸酯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2。

实施例14 异胡薄荷醇辛酸酯对氟比洛芬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除将异胡薄荷醇己酸酯换成等质量异胡薄荷醇辛酸酯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2。

实施例15异胡薄荷醇壬酸酯对氟比洛芬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除将异胡薄荷醇己酸酯换成等质量异胡薄荷醇壬酸酯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2。

实施例16异胡薄荷醇癸酸酯对氟比洛芬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除将异胡薄荷醇己酸酯换成等质量异胡薄荷醇癸酸酯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2。

实施例17异胡薄荷醇十一酸酯对氟比洛芬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除将异胡薄荷醇己酸酯换成等质量异胡薄荷醇十一酸酯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2。

实施例18异胡薄荷醇十二酸酯对氟比洛芬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除将异胡薄荷醇己酸酯换成等质量异胡薄荷醇十二酸酯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2。

实施例19异胡薄荷醇十三酸酯对氟比洛芬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除将异胡薄荷醇己酸酯换成等质量异胡薄荷醇十三酸酯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2。

实施例20异胡薄荷醇十四酸酯对氟比洛芬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除将异胡薄荷醇己酸酯换成等质量异胡薄荷醇十四酸酯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2。

实施例21异胡薄荷醇十五酸酯对氟比洛芬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除将异胡薄荷醇己酸酯换成等质量异胡薄荷醇十五酸酯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2。

实施例22异胡薄荷醇十六酸酯对氟比洛芬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除将异胡薄荷醇己酸酯换成等质量异胡薄荷醇十六酸酯外,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2。

试验例1体外经皮透过实验

皮肤的处理:取200 g左右的雄性大鼠,用20%(w/v)乌拉坦麻醉后,将腹部鼠毛剔除干净,颈椎脱臼处死大鼠,剥离皮肤,除去皮下脂肪,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于-70oC储存备用。

透皮实验:采用改良的水平双室扩散池进行体外经皮透过实验,循环水浴温度为32 oC,有效透过面积为0.96 cm2,接收液为3 ml磷酸盐缓冲液(pH 7.4)。将实施例12-22中的贴剂贴附于皮肤角质层一侧,固定于接受池上,分别于2 h,4 h,6 h,8 h,10 h,12 h,取样2 ml,同时补充同体积的新鲜接收液,样品适当稀释后经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利用含促透剂贴剂与不含促透剂的空白对照贴剂累积透过量(Q12)的比值计算促透比(ER)。

Js:稳态流量;Q12:12小时累积透过量;促透比:ER = Q12 (促透剂组) / Q12 (空白组)

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在氟比洛芬贴剂中加入不同烃链长度的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均能显著提高药物的经皮吸收,其中碳链长度在C8-C14(n=7~13)范围内普遍具有较高的促透活性,促透比可达2-3倍。

实施例23 0.5% (w/w)异胡薄荷醇癸酸酯对氟比洛芬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贴剂处方如表-3所示,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2,透皮方法同试验例1。

实施例24 2%(w/w)异胡薄荷醇癸酸酯对氟比洛芬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贴剂处方如表-4所示,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2,透皮方法同试验例1。

实施例25 10%(w/w)异胡薄荷醇癸酸酯对氟比洛芬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贴剂处方如表-5所示,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2,透皮方法同试验例1。

实施例26 20%(w/w)异胡薄荷醇癸酸酯对氟比洛芬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贴剂处方如表-6所示,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2,透皮方法同试验例1。

实施例16、23-26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异胡薄荷醇癸酸酯对药物氟比洛芬贴剂体外透过性的作用,结果如图-2所示。异胡薄荷醇癸酸酯浓度在0.5-10%(w/w)范围内时,药物的累积透过量随着促透剂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异胡薄荷醇癸酸酯浓度继续增加至20%(w/w)时,药物的累积透过量与10%(w/w)促透剂用量的贴剂无显著差别。实验表明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在0.5%-20%(w/w)均具有促透活性,优选浓度为5%-10%(w/w)。

实施例27异胡薄荷醇己酸酯对比索洛尔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除将氟比洛芬替换为等质量比索洛尔外,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2。按照试验例1所示方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空白组贴剂12小时累积透过量为332.26 ± 10.20 μg·cm-2,促透剂组贴剂累积透过量为532.13 ± 19.92 μg·cm-2,促透比为1.60。

实施例28异胡薄荷醇癸酸酯对比索洛尔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除将氟比洛芬替换为等质量比索洛尔外,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6。按照试验例1所示方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空白组贴剂12小时累积透过量为332.26 ± 10.20 μg·cm-2,促透剂组贴剂累积透过量为785.79 ± 15.51 μg·cm-2,促透比为2.36。

实施例29异胡薄荷醇十六酸酯对比索洛尔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除将氟比洛芬替换为等质量比索洛尔外,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2。按照试验例1所示方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空白组贴剂12小时累积透过量为332.26 ± 10.20 μg·cm-2,促透剂组贴剂累积透过量为665.30 ± 25.99 μg·cm-2,促透比为2.00。

实施例30异胡薄荷醇己酸酯对利多卡因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除将氟比洛芬替换为等质量利多卡因外,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2。按照试验例1所示方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空白组贴剂12小时累积透过量为392.90 ± 13.99 μg·cm-2,促透剂组贴剂累积透过量为633.32 ± 30.91 μg·cm-2,促透比为1.61。

实施例31异胡薄荷醇癸酸酯对利多卡因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除将氟比洛芬替换为等质量利多卡因外,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6。按照试验例1所示方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空白组贴剂12小时累积透过量为392.90 ± 13.99 μg·cm-2,促透剂组贴剂累积透过量为700.02 ± 50.09 μg·cm-2,促透比为1.78。

实施例32异胡薄荷醇十六酸酯对利多卡因贴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除将氟比洛芬替换为等质量利多卡因外,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2。按照试验例1所示方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空白组贴剂12小时累积透过量为392.90 ± 13.99  μg·cm-2,促透剂组贴剂累积透过量为599.16 ± 33.95 μg·cm-2,促透比为1.52。

实施例29-32表明,除氟比洛芬外,异胡薄荷醇脂肪酸酯对其它理化性质不同的药物,如比索洛尔以及利多卡因同样具有较好的促透作用。

实施例33异胡薄荷醇癸酸酯对双氯芬酸巴布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按照表-7所示处方制备双氯芬酸巴布剂,具体方法:取明胶充分溶于50 oC水中,然后加入处方量的CMC-Na、PVPk-30,继续加热至充分溶胀;另取处方中的药物、高岭土、丙二醇以及异胡薄荷醇癸酸酯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到上述溶胀液体中,搅拌混匀后,最后加入纯水至足量,即得巴布剂基质,将其均匀涂布于无纺布,复合保护膜,切割成一定大小规格即得巴布剂,体外透皮方法同试验例1。空白组巴布剂12小时累积透过量为121.25 ± 7.17 μg·cm-2,促透剂组巴布剂累积透过量为200.35 ± 10.05 μg·cm-2,促透比为1.65。

实施例34异胡薄荷醇癸酸酯对双氯芬酸凝胶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按照表-8所示处方,制备双氯芬酸凝胶剂,具体方法:取处方中的卡波普974分散于适量纯水中,加入三乙醇胺调剂pH至中性。另取处方量的药物与异胡薄荷醇癸酸酯溶于乙醇溶液中,于搅拌下缓慢加入至凝胶基质中,加纯水至足量,充分搅拌至凝胶状,即得透明凝胶剂。取制备的凝胶1.0 g,选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采用其余方法同试验例1。空白组凝胶剂12小时累积透过量为122.35 ± 15.95 μg·cm-2,促透剂组凝胶剂累积透过量为236.19 ± 22.32 μg·cm-2,促透比为1.93。

实施例35异胡薄荷醇癸酸酯对双氯芬酸乳膏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按照表-9所示处方制备双氯芬酸乳膏剂,具体方法:将处方中的油相(硬脂酸、油酸山梨坦、液体石蜡、白凡士林,异胡薄荷醇癸酸酯以及药物)置于烧杯中,水浴加热至80oC左右,搅拌使之融化;另取水相(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以及纯水)同样加热至80oC,搅拌均匀。在同温下,将水相缓慢加入到油相中,并保持搅拌至冷凝成o/w乳剂型乳膏剂。取制备的乳膏1.0 g,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其余方法同试验例1。空白组乳膏剂12小时累积透过量为239.51±23.33 μg·cm-2,促透剂组乳膏剂累积透过量为501.43±50.92 μg·cm-2,促透比为2.09。

实施例36异胡薄荷醇癸酸酯对双氯芬酸乳胶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按照表-10所示处方制备双氯芬酸乳胶剂,具体方法:取处方中的卡波普934分散于适量纯水中,充分溶胀,加入适量的三乙醇胺调节其pH;另取处方量的药物以及异胡薄荷醇癸酸酯溶于丙二醇溶液中,缓慢加入到上述凝胶基质中,再加入液体石蜡与吐温-80继续搅拌即得乳胶剂。取制备的乳胶剂1.0 g,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其余方法同试验例1。空白组乳胶剂12小时累积透过量为295.62±15.55 μg·cm-2,促透剂组乳胶剂累积透过量为585.22±39.93 μg·cm-2,促透比为1.98。

实施例37异胡薄荷醇癸酸酯对双氯芬酸软膏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按照表-11所示处方制备双氯芬酸软膏胶剂,具体方法:取处方量的石蜡、蜂蜡和凡士林加热至110 oC除去水分,放冷至70 oC;另取双氯芬酸原料药适当研磨后,与异胡薄荷醇癸酸酯一起加入到上述基质中,继续搅拌混匀即得双氯芬酸软膏剂。取制备的软膏1.0 g,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其余方法同试验例1。空白组软膏剂12小时累积透过量为199.35 ± 20.01 μg·cm-2,促透剂组软膏剂累积透过量为360.77 ± 31.19 μg·cm-2,促透比为1.81。

实施例38异胡薄荷醇癸酸酯对双氯芬酸喷雾剂经皮吸收的促透作用

按照表-12所示处方制备双氯芬酸喷雾剂,具体方法:取处方量的卡波普934分散于适量水溶液中,三乙醇胺调节pH至中性;另取异胡薄荷醇癸酸酯、丙二醇以及双氯芬酸溶于80%乙醇水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均匀过滤后分装于喷雾剂瓶中。取制备的喷雾剂,设定给药量为0.30 ml,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其余方法同试验例1。空白组喷雾剂2小时累积透过量为15.35 ± 1.22 μg·cm-2,促透剂组喷雾剂累积透过量为25.33 ± 3.12 μg·cm-2,促透比为1.65。

实施例39异胡薄荷醇癸酸酯对氟比洛芬贴剂在体吸收的经皮促透作用

实验分为两组,各选择6只Wistar 雄性大鼠,体重约为200g,选取腹部皮肤,用电动剃须刀将腹部去毛。组-1每只大鼠给予10 cm2实施例9中的氟比洛芬贴剂,组-2作为空白对照组,每只大鼠给予不含促透剂的贴剂。

取样方法:在给药后第0.5,1,2,4,8,10,12,24,28,32,36 h,先将大鼠用乙醚麻醉后,从大鼠的颈静脉取血250 μl置于涂有肝素的试管内,4000 rpm离心10 min。取100 μl血浆,加入100 μl内标溶液,再加入100 μl乙腈,涡旋10 min,于16000 rpm高速离心5 min,取上清液置于2 ml塑料试管中,40 oC恒温水浴下经氮气吹干,100 μl流动相复溶后经HPLC方法进行测定药物浓度。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ISO-10对氟比洛芬的在体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峰浓度可达12.5 μg/ml,而同样条件下空白对照组的峰浓度仅为6.9 μg/ml。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