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从赭色小莫勒菌中提取白僵菌交酯Ⅰ的方法

一种从赭色小莫勒菌中提取白僵菌交酯Ⅰ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赭色小莫勒菌中提取白僵菌交酯Ⅰ的方法,包括:1)活化菌株;2)初级培养;3)次级培养;4)减压抽滤得到菌丝体,菌丝体恒温干燥;5)研磨,过筛;6)多次进行200~300目硅胶柱层析,得到的流分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后所得黄色产物,用氯仿-甲醇(V∶V=1∶1)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经HR、EI-MS、NMR、HMBC、NOESY、HSQC谱图分析证明白僵菌交酯Ⅰ首次在该菌种代谢物中提取到。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7-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P21/04 授权公告日:20141029 终止日期:20170609 申请日:2013060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10-29

    授权

    授权

  • 2013-10-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P21/04 申请日:201306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赭色小莫勒菌中提取白僵菌交酯Ⅰ的方法。

背景技术

赭色小莫勒菌(Moelleriellaochracea)是虫生真菌的重要成员,由于它能引起粉虱和介壳类昆虫群体性流行病的发生,这使得它有可能成为有用的生物防治剂。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人们发现莫勒菌的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抗肿瘤和抗疟原虫等生物活性,这预示该菌在生物农药或医药上存在很大应用价值。

由于人们在现代社会患癌症的概率较大,因此,寻找不同来源的抗癌药物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虫生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含有多肽、生物碱、萜类化合物、甾醇等多种具有杀虫、抗肿瘤、抗炎、抗菌等活性物质,因此,充分开发利用虫生真菌,将有利于人类医疗水平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赭色小莫勒菌中提取白僵菌交酯Ⅰ的方法,以促进其药理学的研究和作为先导化合物的开发和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从赭色小莫勒菌中提取白僵菌交酯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赭色小莫勒菌(邱君志等,赭色小莫勒菌在中国的发现. 菌物学报,2009.28(1): 148-150)活化后,取菌块接种PDB培养基中,在160r/min、25℃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即初级培养,按10%接种量再次转接到PDB培养基中,继续在160r/min、25℃条件下连续培养28天即次级培养。

2)减压抽滤得到菌丝体,菌丝体在40℃下恒温干燥后研磨成粉状,过筛,用乙酸乙酯浸泡,超声,重复3次。合并浸泡液,旋蒸得菌丝体浸膏。

3)将菌丝体浸膏上200~300目硅胶柱,进行粗分。先用石油醚洗脱,之后换石油醚:二氯甲烷体积比=5:1洗脱,收集该部位洗脱液,旋蒸浓缩。

4)将步骤3)中得到的浓缩物继续上200~300目硅胶柱,以石油醚:丙酮体积比=20:1梯度洗脱,收集石油醚:丙酮体积比=10:1部位洗脱液,旋蒸浓缩。

5)将步骤4)中得到的浓缩物进一步上200~300目硅胶柱,先以石油醚洗脱,之后换石油醚:丙酮体积比=8:1梯度洗脱,最后以乙酸乙酯:丙酮体积比=5:1梯度洗脱,收集乙酸乙酯:丙酮体积比=1:1部位洗脱液,旋蒸浓缩,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后所得黄色产物,用氯仿-甲醇(V∶V=1∶1)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经HREIMS、NMR、HMBC谱图分析证明为白僵菌交酯Ⅰ。

所述PDB培养基的制备为:马铃薯去皮,切块,称取200g,沸水煮30min,6层纱布过滤,称取20g葡萄糖,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pH自然。高压灭菌121℃,20min。

所述步骤1)中接种菌块的大小为0.5×0.5cm,接种量为4块。

所述步骤2)中要用3倍体积乙酸乙酯浸泡24小时,超声1小时。

所述步骤5)中重结晶具体操作为: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后所得黄色产物,用氯仿溶解,待晶体析出后,再用甲醇洗去杂质,析出弃掉,剩余的晶体再用甲醇氯仿体积比(1:1)溶解后重结晶,直至获得单一的白僵菌交酯Ⅰ。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本发明以繁殖快、周期短的真菌为材料,成本低,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无需昂贵的仪器,通过多次进行硅胶柱层析,提取到白僵菌交酯Ⅰ。

附图说明

图1是化合物的TLC。

图2是化合物的的1H NMR谱。

图3是化合物的13C NMR谱。

图4是化合物的EI-MS谱。

图5是化合物的13C NMR谱(下)和DEPT 135谱(上)。

图6是化合物的HSQC谱。

图7是化合物的HMBC谱。

图8是化合物的NOESY谱。

图9是化合物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白僵菌交酯Ⅰ的制备

1)将赭色小莫勒菌(本实验室野外采集,分离纯化并保存菌株)活化后,以0.5×0.5cm(4块)接种于 PDB培养基(马铃薯去皮,切块,称取200g,沸水煮30min,6层纱布过滤,称取20g葡萄糖,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pH自然。分装到250ml三角瓶中,每瓶装100ml,高压灭菌121℃,20min。)中,在160r/min、25℃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即初级培养,按10%接种量再次转接到PDB培养基中,继续在160r/min、25℃条件下连续培养28天即次级培养;

2)减压抽滤得到菌丝体,菌丝体在40℃下恒温干燥后研磨成粉状,过筛,用3倍乙酸乙酯浸泡,超声,重复3次。合并浸泡液,旋蒸得菌丝体浸膏。 

3)将菌丝体浸膏上200~300目硅胶柱,进行粗分。先用石油醚洗脱,之后换石油醚:二氯甲烷体积比=5:1洗脱,收集该部位洗脱液,旋蒸浓缩。

4)将3)中得到的浓缩物继续上200~300目硅胶柱,以石油醚:丙酮体积比=20:1梯度洗脱,收集石油醚:丙酮体积比=10:1部位洗脱液,旋蒸浓缩。

5)将4)中得到的浓缩物进一步上200~300目硅胶柱,先以石油醚洗脱,之后换石油醚:丙酮体积比=8:1梯度洗脱,最后以乙酸乙酯:丙酮甲烷体积比=5:1梯度洗脱,收集乙酸乙酯:丙酮体积比=1:1部位洗脱液,旋蒸浓缩,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后所得黄色产物,用氯仿-甲醇(V∶V=1∶1)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经HREI-MS、NMR、HMBC谱图分析证明为白僵菌交酯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