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的阳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用于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的阳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的阳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取葡萄糖或蔗糖、亲水性纳米CaCO3固化;固化产物在氮气下恒温碳化;碳化产物洗涤干燥后,得到大孔碳材料;大孔碳材料粉碎加入吡咯溶液,超声振动混合使吡咯单体分散;再逐滴双氧水溶液进行吡咯聚合,蒸干得到聚吡咯改性大孔碳材料;与过渡金属的硝酸盐、硫酸盐或氯化物溶液超声振动混合,反应过滤清洗后,干燥得到大孔碳担载含氮过渡金属催化剂,即用于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的阳极催化剂。本发明可提高表观库仑数,解决硼氢化钠燃料电池在发电过程中的产氢问题,提高硼氢化钠燃料电池发电时硼氢化钠的利用率。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高性价比。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27259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02178.X

  • 发明设计人 李洲鹏;李高然;刘宾虹;

    申请日2013-05-27

  • 分类号B01J23/44(20060101);B01J23/755(20060101);B01J23/889(20060101);H01M4/90(20060101);H01M4/92(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12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周世骏

  • 地址 310058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20: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7-2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01J23/44 授权公告日:20141210 终止日期:20160527 申请日:2013052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12-10

    授权

    授权

  • 2013-10-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01J23/44 申请日:2013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9-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的阳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涉 及利用聚吡咯作为改性材料,以大孔碳为载体,利用水热法制备用于 硼氢化钠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高效率、低污染、多元化能源的新发电技术。燃料电池的 发电系统,不但比传统石化燃料成本低,且有洁净、高效率的好处, 更可结合核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等发电技术,将能源使用多元 化、可再生化和持续使用。燃料电池使用醇类、天然气、氢气、硼氢 化钠、肼等燃料转换成电流,借由外界输入的燃料为能量源,使其能 持续产生电力,不需二次电池的充放电程序。充电时,只要清空充满 副产品水的容器,然后再装进燃料(酒精等燃料)即可。燃料电池,简 单的说就是一个发电机。燃料电池是火力、水力、核能外第四种发电 方法。近几年来,由于燃料电池的技术获得创新突破,再加上环保问 题与能源不足等多重压力相继到来,各国政府与汽车、电力、能源等 产业非常重视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 

燃料电池(PEMFC)因其技术的日益成熟而应用广泛。但是由于PEMFC 需要铂为催化剂,而铂资源的缺乏将对PEMFC的普及造成极大的障碍。 燃料电池的回收虽然能部分解决铂资源问题,但燃料电池市场容量巨 大,回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开发非铂催化剂燃料电池技术 对于燃料电池的应用与普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另一个制约燃料电 池应用的因素是氢的储存。如燃料电池在电动汽车的应用,对车载储 氢系统的重量与体积储氢密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美国能源部目标: 6 wt% H2和60 kg H2/m3),但目前还没有一项成熟的技术能够达 到这个目标。

鉴于目前低温燃料电池系统所存在的这两个问题,直接硼氢化钠燃料 电池(DBFC)直接以硼氢化钠(NaBH4)碱性溶液为燃料,空气或双氧 水为氧化剂,非铂金属或氧化物为正负极材料,离子交换膜为电解质 ,在常温常压下直接发电。该燃料电池系统同时解决铂的大量使用和 氢的储存这两个PEMFC面临的难题。

硼氢化钠的氧化反应是一个8电子反应,即一个BH4-完全氧化成BO2-产 生8个电子。而在实际电池中,在阳极催化剂表面氧化的BH4-通常转化 的电子数低于8,其实际电化学反应途径如下所示:

其中x是一个BH4-参与反应后实际释放的电子数,又称为库仑数。其实 际反应途径随着阳极催化剂、电极电位、燃料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而变 化。关于NaBH4的阳极氧化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NaBH4氧化反应 库仑数的关键因素是所使用的阳极催化剂,即NaBH4在不同的阳极催化 剂表面的电化学反应途径不同,例如BOR在Pd表面反应的库仑数为6, Ni为4等。并且NaBH4的水解反应也会产生氢气:

NaBH4 + 2H2O = NaBO2 + 4H2

氢气的产生不仅降低了燃料的利用率,还会阻碍燃料中NaBH4的传质而 加剧阳极极化。研究表明,通过电催化剂的设计和阳极结构调整可以 氧化NaBH4不完全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产生的氢气,从而提高实际电池 中阳极反应库仑数。目前DBFC的阳极催化剂的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开发具有高的表观库仑数的阳极催化剂,以期望提高电池的输出 功率。针对这个问题,近年来关于DBFC的阳极催化剂的研究已经广泛 展开。研究表明:虽然Pt对于硼氢化钠电化学氧化的催化活性很高, 但是在Pt的BOR库仑数会随着燃料的浓度变化而变化,变化范围为4~8 。由于硼氢化钠电化学氧化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高,因此,采用非铂 催化剂来取代Pt作为阳极催化剂是十分可行的。目前研究开发的非铂 催化剂可分为以下三类:贵金属(Au、Pd和Os),过渡金属(Ni、Ag和C u)和储氢合金(AB2和AB5型储氢合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 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的阳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用于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的阳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1)称取10 g葡萄糖或蔗糖,按质量比 1∶1取粒径为15~40 nm 的亲水性纳米CaCO3,一并加入至100 mL去离子水中,超声振动混合 30分钟,使葡萄糖或蔗糖溶解,并与纳米CaCO3分散均匀;然后加热使 水蒸发,并在160℃下固化6小时;再将固化产物在氮气氛保护下升温 至 800 ℃,恒温碳化2小时;碳化产物依次用盐酸、去离子水洗涤 ,在120℃下恒温干燥4小时后,得到大孔碳材料;

(2)将大孔碳材料粉碎至粒径为100~400目,取1 g大孔碳加入三颈 烧瓶,抽真空2 hr,用分液漏斗加入吡咯溶液60 mL,内含吡咯16. 77 g,吡咯溶液中的溶剂为含1.75 wt%乙酸和20 wt%乙醇的水溶液 ;超声振动混合30分钟后,磁力搅拌1小时,再超声振动10分钟,使吡 咯单体分散到大孔碳表面;再用分液漏斗逐滴加入双氧水 溶液260 mL,内含100 g H2O2,于冰水浴下磁力搅拌8小时进行吡 咯聚合,蒸干溶剂后得到聚吡咯改性大孔碳材料;

(3)将1 g 聚吡咯改性大孔碳材料置于水热反应釜中,反应釜容积 为150 mL,加入过渡金属的硝酸盐、硫酸盐或氯化物溶液100 mL, 内含1.2 毫摩尔的硝酸盐、硫酸盐或氯化物;超声振动混合20分钟后 ,密封反应釜并置于油浴中,将油浴温度升到120~300 ℃反应12小 时;过滤,去离子水清洗后,90℃真空干燥得到大孔碳担载含氮过渡 金属催化剂,即用于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的阳极催化剂。

本发明中,所述过渡金属是下述至少一种:Pt、Pd、Mn、Fe、Co、Ni 或Cu。

当使用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过渡金属的溶液时,形成大孔碳担载复 合过渡金属催化剂。

本发明中,硼氢化钠在不完全电化学氧化或水解过程中产生氢气,氢 气在大孔碳内聚集,从而避免过渡金属与硼氢化钠溶液的接触,抑制 硼氢化钠水解的继续发生。但产生的氢气可以在过渡金属上继续氧化 而提高表观库仑数。当大孔碳内聚集的氢气都被电化学氧化后,形成 局部真空,使得硼氢化钠溶液进入大孔碳内,再发生硼氢化钠的电化 学氧化。周而复始,从而改变硼氢化钠电化学氧化的途径,提高硼氢 化钠的表观库仑数,提高硼氢化钠燃料电池发电时硼氢化钠的利用率 。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大孔碳中存在的微孔,储存硼氢化钠在实际电化学氧化过 程产生的氢气,利用氢气泡隔断过渡金属与硼氢化钠溶液的接触,抑 制硼氢化钠水解的继续发生。氢气可以在过渡金属上继续氧化从而提 高表观库仑数,解决硼氢化钠燃料电池在发电过程中的产氢问题,提 高硼氢化钠燃料电池发电时硼氢化钠的利用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提高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高性价比。

附图说明

图1 为实施例一制备的大孔碳扫描电镜照片。

图2 为实施例二制备的聚吡咯改性大孔碳扫描电镜照片。

图3 为实施例五制备的聚吡咯改性大孔碳担载钴镍催化剂在放电过程 中的放氢速度以及与碳载钴镍催化剂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大孔碳制备

按质量比 1:1称取亲水性的纳米 CaCO3 (粒径15~40 nm)和葡萄 糖各10 g,加入去离子水100 mL,超声振动混合30分钟使葡萄糖溶 解并和纳米 CaCO3分散均匀,加热使水蒸发,然后在160℃下固化6小 时。将固化产物在氮气氛保护下升温至 800 ℃,恒温碳化2小时。 碳化产物依次用盐酸、去离子水洗涤,120℃下恒温干燥4小时后,得 到大孔碳材料,其形貌如图1所示。

实施例二:聚吡咯改性大孔碳制备

按质量比 1:1称取亲水性的纳米 CaCO3 (15~40 nm)和蔗糖各10  g,加入去离子水100 mL,超声振动混合30分钟使葡萄糖溶解并和 纳米 CaCO3分散均匀,加热使水蒸发,然后在160℃下固化6小时。将 固化产物在氮气氛保护下升温至 800 ℃,恒温碳化2小时。碳化产 物依次用盐酸、去离子水洗涤,120℃下恒温干燥4小时后,得到大孔 碳材料。

将大孔碳材料粉碎至粒径为100~400目,取1 g大孔碳加入三颈烧瓶 ,抽真空2hr,用分液漏斗加入吡咯溶液60 mL,内含吡咯16.77 g( 溶剂为含1.75 wt%乙酸和20 wt%乙醇的水溶液),超声振动混合30 分钟,磁力搅拌1小时,再超声振动10分钟,使吡咯单体分散到大孔碳 表面。再用分液漏斗逐滴加入双氧水溶液260 mL,内含100 g H2O 2,冰水浴下磁力搅拌8小时进行吡咯聚合,蒸干溶剂后得到聚吡咯改 性大孔碳材料,其形貌如图2所示。

实施例三:聚吡咯改性大孔碳担载铂催化剂

将实施例二中制备的1 g 聚吡咯改性大孔碳材料置于水热反应釜, 反应釜容积为150 mL,加入氯化铂溶液100 mL,内含1.2 毫摩尔的 氯化铂(0.32 g),超声振动混合20分钟后,密封反应釜,置于油浴 中,将油浴温度升到300 ℃反应12小时,过滤,去离子水清洗后,9 0℃真空干燥得到大孔碳担载含氮铂催化剂。

实施例四:聚吡咯改性大孔碳担载钯催化剂

将实施例二中制备的1 g 聚吡咯改性大孔碳材料置于水热反应釜, 反应釜容积为150 mL,加入氯化钯溶液100 mL,内含1.2 毫摩尔的 氯化钯(0.21 g),超声振动混合20分钟后,密封反应釜,置于油浴 中,将油浴温度升到200 ℃反应12小时,过滤,去离子水清洗后,9 0℃真空干燥得到大孔碳担载含氮钯催化剂。

实施例五:聚吡咯改性大孔碳担载钴镍催化剂

将实施例二中制备的1 g 聚吡咯改性大孔碳材料置于水热反应釜, 反应釜容积为150 mL,加入硝酸钴和硝酸镍混合溶液100 mL,内含 0.6 毫摩尔的硝酸钴(0.11 g)和0.6 毫摩尔的硝酸镍(0.11 g ),超声振动混合20分钟后,密封反应釜,置于油浴中,将油浴温度 升到140 ℃反应12小时,过滤,去离子水清洗后,90℃真空干燥得到 大孔碳担载含氮钴镍催化剂。图3为聚吡咯改性大孔碳担载钴镍催化剂 在放电过程 中的放氢速度以及与碳载钴镍催化剂的比较,结果表明,聚吡咯改性 大孔碳担载钴镍催化剂有效抑制了硼氢化钠放电过程中的氢气产生。

实施例六:聚吡咯改性大孔碳担载锰铁铜催化剂

将实施例二中制备的1 g 聚吡咯改性大孔碳材料置于水热反应釜, 反应釜容积为150 mL,加入硫酸亚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混合溶液1 00 mL,内含0.4 毫摩尔的硫酸亚锰(0.072 g)、0.4 毫摩尔的 硫酸亚铁(0.073 g)和0.4 毫摩尔的硫酸铜(0.076 g),超声振 动混合20分钟后,密封反应釜,置于油浴中,将油浴温度升到250 ℃ 反应12小时,过滤,去离子水清洗后,90℃真空干燥得到大孔碳担载 含氮锰铁铜催化剂。

实施例七:硼氢化钠燃料电池发电

将铂含量为15 wt%的铂碳催化剂与全氟聚磺酸树脂溶液(全氟聚磺酸 树脂浓度为5 wt%)、水混合,质量比为催化剂:全氟聚磺酸树脂溶 液:水为1∶5∶10,调制成浆料,然后均匀涂覆在电极基体(集电体 )经憎水处理的碳纸上,自然晾干后得到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的阴极。 铂碳催化剂涂覆量为10 mg cm-2

实施例六中的大孔碳担载含氮锰铁铜催化剂为阳极催化剂,将0.2 g 催化剂加入蒸馏水54 mL,乙醇54 mL,5wt%的全氟聚磺酸树脂126  mL,甘油9 mL,用超声波混合均匀,形成催化剂涂料,将该涂料涂覆 在长宽为2 cm x 3 cm,厚为1 mm的泡沫镍上,自然晾干后得到 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的阳极。以Nafion膜117为隔膜(电解质),与上述 阴极和阳极组合构成硼氢化钠燃料电池。

以含3 wt% NaBH4,30 wt% NaOH的碱性硼氢化钠水溶液为燃料, 流速5 mL min-1;空气为氧化剂,流速为30 mL min-1;室温下,硼 氢化钠燃料电池发电的功率密度达到了476 mW cm-2,与此同时几乎 没有氢气释放。

最后,以上公布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