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检测脱硫有机组分流失的方法及可再生烟气脱硫工艺

检测脱硫有机组分流失的方法及可再生烟气脱硫工艺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烟气脱硫系统中脱硫有机组分流失途径、流失量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可再生烟气脱硫工艺。所述方法包括:分别调节待测溶液和多个标准溶液至强酸性;分别加热并振荡待测溶液和多个标准溶液;分别对多个标准溶液中的碳元素进行检测,以形成标准溶液的脱硫有机组分浓度与碳元素检测结果数据之间的线性关系;对待测溶液中的碳元素进行检测,并根据线性关系得出待测溶液中的脱硫有机组分的浓度。本发明能够快速判别脱硫有效组分的流失原因、途径和流失量;从而为脱硫有机胺组分的回收利用、以及确定补充新鲜脱硫溶液的时机及其数量以维持脱硫系统平衡稳定运行等工艺调整提供检测技术支撑和基础检验数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2350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310151286.9

  • 发明设计人 成勇;黎建明;

    申请日2013-04-27

  • 分类号G01N27/62;G01N21/73;B01D53/14;

  • 代理机构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谭昌驰

  • 地址 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桃源街90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15:4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3-23

    授权

    授权

  • 2013-09-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27/62 申请日:201304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8-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分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检测烟气脱硫系 统脱硫有机组分流失途径和流失量的方法,以及一种采用该方法来对烟气脱 硫工艺过程中的脱硫有机组分的流失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的可再生烟气脱硫工 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烟气脱硫工艺通常使用脱硫溶液(例如,有机胺脱硫溶 液等)在较低温度下吸收烟气中的硫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然后在较高温度下解吸脱硫溶液中吸收的硫氧化物,以获得较高纯度的硫氧 化物气体,并同时得到恢复了吸收硫氧化物能力的脱硫溶液,也就是说,烟 气脱硫工艺中的脱硫溶液可循环使用,故而,烟气脱硫工艺可以循环进行, 因此,通常也将其称为可再生烟气脱硫工艺。通常,烟气脱硫系统是用于所 述烟气脱硫工艺的相关设备和物料的总和。烟气脱硫工艺广泛用于处理工业 (包括冶金、烧结、电厂锅炉等)生产中所排放的烟气,这对减少烟气中的 硫氧化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回收利用烟气中含有的硫 氧化物并将其用于生产硫酸或硫磺等工业原料。此外,可再生烟气脱硫工艺 消除了传统的石灰石-石膏湿法等烟气脱硫技术的工艺缺点,避免了产生新的 固体废弃污染物或新增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副作用。

通常,脱硫溶液中均含有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吸收烟气中的硫氧化物(包 括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并能够在较高温度下解吸硫氧化物的有机组分(本 文中,称为脱硫有机组分),这也是脱硫溶液的核心成分。

例如,以有机胺脱硫溶液来讲,其主要是采用有机胺类有机试剂中的一 种或多种按照一定浓度比例关系溶解于水中并添加有少量活化剂、抗氧化剂 等配制而成的烟气脱硫溶液,利用该烟气脱硫溶液在不同pH值和温度等介 质条件下对二氧化硫气体具有良好的吸收和解吸能力,在低温和高pH值条 件下下吸收二氧化硫,然后在高温和代pH值条件下将脱硫溶液中的二氧化 硫再生解吸出来用于生产硫酸等产品,从而达到循环脱除和回收利用烟气中 二氧化硫的目的。

具体来讲,有机胺一般是指有机类物质与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有机类 物质,分为脂肪胺类、醇胺类、酰胺类、脂环胺类、芳香胺类、萘系胺类和 其它胺类等七大类。本领域公知的有机胺类有机试剂通常包括:甲胺、乙胺、 正丙胺、叔丁胺基乙醇(TBE)、叔丁胺基乙氧基乙醇(TBEE)、2-派啶乙醇 (PE)、2-氨基-2-甲基-1-丙醇(AMP)、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 三乙醇胺、正丙醇胺、二异丙醇胺(DIPA)、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 一乙醇胺(MMEA)、N-甲基二乙醇胺(MDEA)、羟乙基乙二胺(AEE)、 N-叔丁胺基一乙醇胺(TBMEA)、N-正丁胺基一乙醇胺(BMEA)、TETA(三 乙烯四胺)、DETA(二乙烯三胺)、环丁砜(SF)、4-(2-羟乙基)-2-哌嗪酮、羟 乙基派嗪、二甲基亚砜(DMSO)、硫脲、二甲基硫脲、1,4-丁二硫醇或硫代二 甘醇等有机试剂。

然而,对于以含有脱硫有机组分的脱硫溶液来说,在实施运用过程中为 实现脱硫系统的平稳运行并降低生产运营成本,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之一就 是脱硫溶液的流失损耗。因为烟气脱硫系统在吸收、解吸、树脂脱盐等关键 工序环节和部位将产生大量的吸收塔冷凝水、吸收塔降水、树脂洗涤水、解 吸塔冷凝水等多种水溶液,以及存在脱硫系统在吸收和解吸二氧化硫以后脱 硫贫液、脱硫富液之间的转换。因此,需要及时监测分析并有效控制这些溶 液中所含有脱硫有机组分的浓度含量,从而为分析、判别和阻断脱硫溶液流 失的原因及其途径,并且为决策这些水溶液是外排或回收回到脱硫循环体系, 以及为向脱硫系统补充新鲜脱硫溶液的时机及其数量等工艺调控提供检测技 术支撑和检验数据依据。

目前,现有技术主要是首先通过蒸馏、萃取等富集分离技术预处理待测 溶液,用以分离消除样品溶液中共存的较高浓度硫酸根、亚硫酸根、碳酸根、 氯根、硝酸根等无机阴离子,以及铁、铜、镍、铬、钙、镁、钠等金属阳离 子对测定造成的严重干扰影响,然后再采用红外光谱、气相或液相色谱、气 相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波谱等有机分析技术测定溶液中脱硫有 机组分的浓度。其基本原理多是通过直接测定溶液中存在的脱硫有机组分的 分子量、分子结构或官能团,从而识别判定和定量计算相应脱硫有机胺组分 的浓度分量。该类分析方法操作复杂繁琐,色谱柱等检测仪器材料消耗大, 检验流程长,通常分析一个样品需要6~12小时,难以满足实时监控脱硫系 统现场运行状况的需要。此外,对于现有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分析方法而言,其在检测过程中,水分对价格昂贵的毛细管色谱柱的损害极 大,样品蒸馏分离预处理复杂耗时,离子源、毛细管柱、进样系统、四极杠 质谱分离系统等仪器维护频率大、成本高,检验周期及分析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所存在的问题中的一项或多 项。

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判别烟气脱硫工艺中的 相关水溶液中是否存在脱硫有机组分以及其中的脱硫有机组分的流失途径和 流失量的方法,从而为查找并封堵价格昂贵的脱硫有机胺组分的流失途径提 供准确依据,而且能够降低脱硫溶液损耗,确保烟气脱硫系统平稳高效运行 并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烟气脱硫系统中脱硫有机组分流失途 径、流失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以烟气脱硫系统中不同工序段的溶 液作为待测溶液,以待加入脱硫系统中用于吸收和解吸硫氧化物的纯净的脱 硫溶液为基础标准溶液,用水将基础标准溶液稀释为多个含有不同浓度的脱 硫有机组分的标准溶液;分别调节待测溶液和所述多个标准溶液至强酸性, 以使待测溶液和所述多个标准溶液中的全部脱硫有机组分以离子形态存在; 分别加热并振荡待测溶液和所述多个标准溶液,以完全去除待测溶液中的碳 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分别对所述多个标准溶液中的碳元素进行检测, 以形成标准溶液的脱硫有机组分浓度与碳元素检测结果数据之间的线性关 系;对待测溶液中的碳元素进行检测,并根据所述线性关系得出待测溶液中 的脱硫有机组分的浓度。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再生烟气脱硫工艺。所述可再生烟气脱 硫工艺采用含有脱硫有机组分的脱硫溶液在低温下吸收烟气中的硫氧化物并 在高温下解吸硫氧化物气体,并且循环进行所述吸收和解吸过程,并且,所 述可再生烟气脱硫工艺还包括采用如上所述检测烟气脱硫系统中脱硫有机组 分流失途径、流失量的方法来对烟气脱硫工艺过程中的脱硫有机组分的流失 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1)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及时地监测、分析并有效控制各类溶液中脱硫 有机组分浓度,从而快速判别脱硫有效组分的流失原因、途径和流失量的方 法,该方法能够为封堵价格昂贵的脱硫有机胺组分的流失或脱硫有机胺组分 的回收利用、以及确定补充新鲜脱硫溶液的时机及其数量以维持脱硫系统平 衡稳定运行等工艺调整提供检测技术支撑和基础检验数据,从而能够实现降 低脱硫溶液损耗,确保烟气脱硫系统高效平稳运行并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2)采用无机元素检测手段,通过测定有机胺烟气脱硫系统中吸收、解 吸、脱盐、洗涤等相应工序环节的脱流溶液中有机碳元素的信号强度或含量, 进而间接计算出相应溶液中脱硫有机组分的浓度总量,从而可快速判别脱硫 系统中脱硫有机组分流失途径以及流失量。此外,本发明的方法避免了繁杂 样品蒸馏或萃取分离等预处理步骤,测定干扰或人为影响因素少,大大简化 了中间环节,操作非常简单快捷,检验周期很短,全流程所需时间不超过15 分钟,而且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同时分析,大大优于GC-MS等方法耗时6~ 12小时,分析检验成本很低,而且避免了现用氧化有机物呈二氧化碳的有机 总碳测定方法可能导致的有机胺类脱硫有机组分氧化不完全或蒸发浓缩水分 时挥发损失等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脱硫有机胺组分纯物质标准溶 液的浓度总量绘制的校准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检测烟气脱硫系统中脱硫有机组分流失途径、流失 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烟气脱硫系统中不同工序段的溶液作为待测溶液, 以待加入脱硫系统中用于吸收和解吸硫氧化物的纯净的脱硫溶液为基础标准 溶液(在下文中,也称为脱硫有机胺组分纯物质标准溶液),用水将基础标准 溶液稀释为多个含有不同浓度的脱硫有机组分的标准溶液;分别调节待测溶 液和所述多个标准溶液至强酸性,以使待测溶液和所述多个标准溶液中的全 部脱硫有机组分以离子形态存在,这样能够避免在后续的加热过程中因加热 而导致脱硫有机组分的挥发;分别加热并振荡待测溶液和所述多个标准溶液, 以完全去除待测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从而实现分离消除脱 硫溶液中无机碳化物而完整保留待测有机胺脱硫组分的目的,消除无机碳元 素对测定有机碳元素的干扰影响;分别对所述多个标准溶液中的碳元素进行 检测,以形成标准溶液的脱硫有机组分浓度与碳元素检测结果数据(例如, 碳元素检测结果数据可以为碳元素的相关强度值或者含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对待测溶液中的碳元素进行检测,并根据所述线性关系得出待测溶液中的脱 硫有机组分的浓度。

在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烟气脱硫系统中不同工序段的 溶液包括吸收塔冷凝水、吸收塔降水、树脂洗涤水、解吸塔冷凝水、脱硫贫 液和脱硫富液等各种水溶液。概括地讲,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作为待测溶液 的脱硫溶液,是含有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吸收烟气中的硫氧化物(包括二氧化 硫和三氧化硫)并能够在较高温度下解吸硫氧化物的脱硫有机组分的溶液, 例如,本发明的待测溶液可以为有机胺脱硫溶液。具体来讲,就有机胺脱硫 溶液而言,作为本发明的待测溶液的有机胺脱硫溶液,可以是指用于循环吸 收或解吸冶金烧结等多种工业烟气中二氧化硫的由一种或多种有机胺类化合 物与水以及其它防氧化试剂等配制而成的原始混合溶液(即“脱硫新液”,其 也可作为基础标准溶液);也可以是该原始脱硫溶液用于吸收了冶金烧结等工 业烟气中二氧化硫以后的脱硫溶液(也即“脱硫富液”);还可以是将“富液” 经再生解吸释放出所吸收的二氧化硫以后的脱硫溶液(也即“脱硫贫液”); 也可以是指有机胺法烟气脱硫系统在吸收、解吸和树脂脱盐等几处关键工艺 环节和部位所产生各种水溶液,通常是指在二氧化硫吸收塔中产生的吸收塔 冷凝水、吸收塔降水,在离子交换树脂脱盐处理工序产生的洗涤水,以及在 将脱硫溶液中已经吸收的二氧化硫解吸出来的解吸塔处产生的解吸塔冷凝水 等各种水溶液。鉴于有机胺脱硫溶液是含有脱硫有机组分的脱硫溶液中的一 个典型示例,因此,下文中以有机胺脱硫溶液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然 而,本发明的方法可检测的脱硫溶液不限于有机胺脱硫溶液。

在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待测溶液和所 述多个标准溶液至强酸性的步骤包括分别将待测溶液和所述多个标准溶液的 pH值调节为1~2,这样能够更好地确保待测溶液和所述多个标准溶液中的 全部脱硫有机组分以离子形态存在。例如,所述调节待测溶液和所述多个标 准溶液至强酸性的步骤可以通过向待测溶液和所述多个标准溶液中加入硫酸 溶液或硝酸溶液来实现,其中,所述硫酸溶液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5%~98% 的浓硫酸与水按照2~4:1的体积比(例如,3: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

采用上述硫酸溶液调节待测脱硫溶液至强酸性(例如,pH=1~2),主 要作用是确保在氢离子浓度大大过量的强酸性介质条件下,使得溶液中可能 存在的本身呈弱碱性的有机胺组分与氢离子充分结合生成离子形态的有机胺 阳离子,避免其以分子形态存在,从而使得脱硫有机胺组分的挥发性大大减 弱,稳定性得以增强,因此避免了脱硫有机胺组分从溶液中挥发逸出而影响 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待检测的脱硫溶液中原本就含有硫酸根或亚硫酸 根离子,新增引入的硫酸对测定无影响;另外,市场上所售卖硫酸的浓度远 远高于盐酸、硝酸等其它酸,并且由于1个硫酸分子含有2个氢离子,因此 在调控脱硫溶液酸度时相对于其它酸,硫酸用量少得多,因此所滴加的硫酸 对脱硫溶液总体积的变化基本上无影响,也即滴加硫酸调控脱硫溶液酸度时, 由于硫酸用量非常少,所以基本上不改变脱硫溶液的总体积,对溶液不产生 稀释作用,因此本发明量取适量脱硫溶液调控酸度并分解除去碳酸盐后不再 进行任何蒸发浓缩或稀释定容等操作,不仅简化了中间步骤,缩短分析流程, 而且避免了待测有机胺组分因蒸发而损失或因稀释而降低相对浓度,确保检 测结果准确度。同样,由于待检测的脱硫溶液中通常也含有硝酸根离子,因 此,也可以用硝酸溶液调节待测脱硫溶液至强酸性。

在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分别加热并振荡待 测溶液和所述多个标准溶液的步骤包括将待测溶液和所述多个标准溶液加热 至75℃~95℃。例如,可以采用水浴的方式来进行加热。在75℃~95℃的温 度范围内,能够更好地使待测溶液和多个标准溶液中可能存在的无机碳元素 (通常,以碳酸根和碳酸氢根形式存在)在短时间内与氢离子结合,然后, 以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排出,从而能够更加快捷地去除待测溶液和多个标准溶 液中可能存在的无机碳元素。

在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分别对所述多个标 准溶液中的碳元素进行检测的步骤和所述对待测溶液中的碳元素进行检测的 步骤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 检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也可通过其 它方式来检测待测溶液和多个标准溶液中的碳元素。此外,在采用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质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检测的情况下,所 述分别对所述多个标准溶液中的碳元素进行检测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多个标准 溶液中的脱硫有机组分的含量优选地控制在0g/L~30g/L的范围内;所述对 待测溶液中的碳元素进行检测的步骤包括将待测溶液中的脱硫有机组分的含 量优选地控制在0.05g/L~30g/L的范围内,这样能够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和快 捷,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然而,本发明的方法所检测的 待测溶液中脱硫有机组分的含量不限于上述范围,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方法 所检测的待测溶液中脱硫有机组分的含量也可高于30g/L或低于0.05g/L。例 如,对于脱硫贫液、脱硫富液等脱硫有机组分浓度较高的待测脱水溶液样品, 在进行硫酸调控酸度和热水浴振荡等预处理以后,可以对其先用水稀释(稀 释比例可以为5~50倍),然后在检测碳元素。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可再生烟气脱硫工艺采用含有脱硫有机组分的脱 硫溶液在低温下吸收烟气中的硫氧化物并在高温下解吸硫氧化物气体,并且 循环进行所述吸收和解吸过程,并且,其还包括采用如上所述检测烟气脱硫 系统中脱硫有机组分流失途径、流失量的方法来对烟气脱硫工艺过程中的脱 硫有机组分的流失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检测烟气脱硫系统中脱硫有机组分流失途径、流失 量的方法的优点包括以下方面:

(1)不采用有机物分析方法或技术直接测定脱硫有机组分的浓度,而是 采用无机元素分析技术快速间接测定溶液中有机碳元素的信号强度或含量, 从而间接计算出溶液中有机胺组分的浓度总量,用以判别溶液是否存在脱硫 有机组分,所用方法技术要点与现用有机物质检测方法完全不同,操作简便 快捷,干扰影响因素少,测定周期耗时不超过15分钟。

(2)对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 谱法等技术直接测定碳元素含量的方法而言,基本原理是在电感耦合等离子 体(ICP)焰炬高达近10000K高温作用下,样品中有机物质被解离、电离成 为单个碳离子,然后在质量分析器中根据碳离子的质量数与电荷数之比(质 荷比)与其它共存元素分离,最后测定出碳元素的信号强度或含量,并据此 计算脱硫有机组分浓度总量。

(3)本发明的方法中,待测溶液中的共存组分干扰和人为影响因素少, 脱硫溶液的复杂基质中共存的硝酸根、氟根、碳酸根、硫酸根、亚硫酸根、 氯根等无机阴离子,以及镍、铬、钙、镁、钾、钠、铁、铜、铅、铝等金属 阳离子均对测定无干扰,因此,准确性和精密度高;人员要求不高,对检测 仪器污染或影响小,分析成本低,可同时测定现场大批量样品,进而为调控 工序参数降低脱硫溶液流失和损耗提供及时的检测数据指导。

总之,本发明与现有有机物质检测分析的技术手段、技术路线以及干扰 影响因素及其消除方法等完全不同。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以ICP-MS、ICP- OES等无机元素检测手段直接测定样品溶液中的有机碳元素,从而间接计算 出溶液中所含脱硫有机胺组分的浓度总量,本发明相对于现用的色谱、质谱 等有机分析方法,操作简单步骤少,更加便捷快速,分析流程大大缩短,检 验周期从6~12小时缩短到不超过15分钟,并且共存的复杂基体组分以及人 为操作等因素对测定影响很小,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结果的 准确度和精密度水平,而且不存在现用方法那样大量消耗昂贵色谱柱,分析 检验成本很低。但是,相对于GC、GC-MS、LC、LC-MS等有机色谱分 析方法能够分别测定得到脱硫溶液中各相应脱硫有机胺组分的浓度分量,本 发明则是用于测定获得脱硫溶液中各相应脱硫有机胺组分浓度的总和,也即 脱硫有机胺组分的浓度总量,不能用于测定脱硫溶液中各有机胺组分的浓度 分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方法通过调控pH 的方式将各种脱硫水溶液中无机碳酸盐分解用以消除无机碳元素对有机碳元 素测定的干扰影响,然后采用ICP-MS、ICP-OES等无机元素检测手段直 接测定脱硫溶液中有机碳元素的信号强度或含量,进而间接计算获得脱硫溶 液中所含脱硫有机组分的浓度总量。其中,硫酸溶液通过将质量百分比浓度 为95%~98%的分析纯浓硫酸与水按照3:1的体积比稀释混合,因此,该硫 酸溶液也可简称为(3+1)硫酸;ICP-MS为美国P-E公司Elan9000型,回 旋振荡器为中国XXX公司HY-5型。

具体检测分析操作如下:量取各类脱硫溶液100mL~200mL于锥形瓶中, 室温条件下滴加(3+1)硫酸调节溶液至pH=1~2后放置在75℃~95℃的热 水浴中,并于回旋振荡器上振荡5min~10min。以ICP-MS、ICP-OES等 无机元素检测手段直接测定碳元素被电离的碳离子或被激发的碳谱线的信号 强度,以脱硫有机胺组分纯物质标准溶液的浓度总量绘制校准曲线,计算出 有机组分的浓度总量。下面的示例给出了具体的参数和结果数据。

示例1

检测分析吸收塔降水中脱硫有机组分浓度总量:

量取100mL吸收塔降水(下文称作1号样品)于锥形瓶中,滴加(3+1) 硫酸调节并控制溶液pH=1.0,放置在75℃热水浴中并于回旋振荡器上振荡 5min。

以ICP-MS直接测定溶液中有机碳元素被电离的碳离子所产生的质谱 信号强度,以脱硫有机胺组分纯物质标准溶液的浓度总量绘制校准曲线,计 算出有机组分的浓度总量。ICP-MS测定步骤按常规方式进行,设置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质谱仪的工作参数为:ICP功率1250W,冷却气流量12L/min,辅 助气流量0.85L/min,雾化气流量0.92L/min,进样速度0.90mL/min,标准 分辨率0.7amu,驻留时间100ms,脉冲检测器(PC Detector)2650v,模拟 检测器(Analogue Detector)1550v。

示例2

检测分析吸收塔冷凝水中脱硫有机组分浓度总量:

量取200mL吸收塔冷凝水(下文称作2号样品),硫酸调控溶液pH=2.0, 95℃热水浴中回旋振荡10min。除此之外,按照与示例1相同的方法以ICP -MS测定并计算脱硫有机组分的浓度总量。

示例3

检测分析洗涤水中脱硫有机组分浓度总量:

量取150mL洗涤水(下文称作3号样品),硫酸调控溶液pH=1.5,80 ℃热水浴中回旋振荡8min。除此之外,按照与示例1相同的方法以ICP-MS 测定并计算脱硫有机组分的浓度总量。

示例4

检测分析解吸塔冷凝水中脱硫有机组分浓度总量:

量取120mL解吸塔冷凝水(下文称作3号样品),硫酸调控溶液pH=1.0, 85℃热水浴中回旋振荡6min。除此之外,按照与示例1相同的方法以ICP- MS测定并计算脱硫有机组分的浓度总量。

示例5

检测分析脱硫贫液中脱硫有机组分浓度总量:

量取150mL脱硫贫液(下文称作5号样品),硫酸调控溶液pH=1.5,90 ℃热水浴中回旋振荡7min,然后用水稀释5倍。除此之外,按照与示例1相 同的方法以ICP-MS测定并计算脱硫有机组分的浓度总量。

示例6

检测脱硫贫液中脱硫有机组分浓度总量:

量取150mL脱硫贫液(下文称作6号样品),滴加硫酸调控溶液pH=2.0, 95℃热水浴中回旋振荡10min,然后用水稀释50倍。除此之外,按照与示例 1相同的方法以ICP-MS测定并计算脱硫有机组分的浓度总量。

示例7

检测脱硫富液中脱硫有机组分浓度总量:

量取200mL脱硫富液(下文称作7号样品),硫酸调控溶液pH=1.0,95 ℃热水浴中回旋振荡10min,然后用水稀释10倍。除此之外,按照与示例1 相同的方法以ICP-MS测定并计算脱硫有机组分的浓度总量。

示例8

检测脱硫富液中脱硫有机组分浓度总量:

量取200mL脱硫富液(下文称作8号样品),硫酸调控溶液pH=1.0,95 ℃热水浴中回旋振荡10min,然后用水稀释25倍。除此之外,按照与示例1 相同的方法以ICP-MS测定并计算脱硫有机组分的浓度总量。

示例9

检测分析洗涤水中脱硫有机组分浓度总量:

量取180mL洗涤水(下文称作9号样品),硫酸调控溶液pH=1.0,95 ℃热水浴中回旋振荡9min。除此之外,按照与示例1相同的方法以ICP-MS 测定并计算脱硫有机组分的浓度总量。

示例10

以脱硫有机胺组分纯物质标准溶液的浓度总量绘制校准曲线:

以脱硫有机胺组分的纯物质配制浓度总量分别为0.00g/L、0.05g/L、 0.10g/L、0.30g/L、0.50g/L、1.00g/L、3.00g/L、5.00g/L、10.0g/L、20.0g/L、 30.0g/L的系列标准溶液,并且分别量取相应标准溶液100mL,以硫酸调控溶 液pH=1.0,95℃热水浴中回旋振荡10min。除此之外,按照与示例1相同的 方法以ICP-MS测定。

以所测得的有机碳元素的信号强度作为纵坐标,以相对应的脱硫有机胺 组分纯物质标准溶液的浓度总量作为横坐标,绘制校准曲线,如图1所示。 试验表明可见本方法的校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确保了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示例11

精密度试验:

对1号、3号、5号和7号样品分别按照示例1、示例3、示例5和示例 7分别重复进行8次独立的溶液预处理和元素测定,对8次测量结果进行统 计处理,根据相对标准偏差(RSD)评估发明精密度。结果见表1。表1精 密度试验(n=8)

从表1可见本发明的RSD小于3%,表明精密度较高,稳定性良好,可 操作性强。

示例12

回收率试验:

表2 回收率试验

本发明对2号、4号、6号、8号样品分别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由上面的 表2可知,本发明的回收率在97.40%~105.20%之间,表明分析结果具有较 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尽管上面已经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 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