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面向物联网移动感知的服务节点选择方法

一种面向物联网移动感知的服务节点选择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物联网移动感知的服务节点选择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针对移动节点的感知区域的热度计算;(2)面向目标感知区域的移动感知服务节点的发现;(3)感知服务请求链路因子计算;(4)移动感知服务节点的服务因子计算;(5)基于移动节点服务因子和链路因子的候选节点选择;本发明方法可以在移动、异构、动态环境下快速发现和选择合适的服务节点,为用户提供有效、可靠的感知服务,进而提高移动感知服务效率,弥补物联网环境下的感知空洞。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W36/32 专利号:ZL2013100035453 申请日:20130106 授权公告日:2016042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4-27

    授权

    授权

  • 2013-07-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36/32 申请日:20130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7-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针对目标区域的移动感知服 务候选节点选择方法,适合于社会计算、普适计算、Adhoc(移动自组织 网络)和以移动为特性,面向物联网的各种大规模开放分布式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传感技术、嵌入式技术、无线通信技术、高性能计算等相关领 域的迅猛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Things)作为新一代的智能互联网络 应运而生。它以RFID架构和无线传感器网络为感知基础,通过融合互 联网实现数据传递和共享,利用高性能计算技术实现信息的管理和决策。 物联网的提出受到了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业界的积极响应,具备了新 技术迅猛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又因其在国防军事、物流运输、工业 生产、智能家居、医疗监护、城市交通管理、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的巨 大应用价值,必将会带来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世界 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人在数据感知中的辅助作用必然引起物联网感知技术发展的新变 革。人不仅是信息数据的消费者,同样是感知数据的参与者,是提供服 务的对象。人所携带的移动设备组成的网络将是未来物联网应用的主要 平台,它利用人的移动特性各种信息感知、探测、识别、定位、跟踪和 监控等设备和手段向物理世界的延伸,将实现包括物理世界在内的更大 范围的信息联通。人作为新的感知节点的出现,其移动性、随机性和时 空复杂性将给数据感知、数据传递带来技术挑战,如何在移动、动态和 异构分布式环境下,研究移动感知服务相关机制,以面向服务为理念, 在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请求者之间建立桥梁,为有不同应用需求的用户提 供各种服务,这在过去很少涉及,需要我们以全新的方式开展。

面向物联网的移动感知服务选择是根据节点的移动性、社会性以及 相关历史服务参数和链路信息,综合多方面因素的决策过程。在已有相 关研究中,Cui等人考虑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利用前期用户的评价信息 作为数据来源,通过分析、比对来为用户提供判断和选择依据;Kalepu 等人分析总结了Web服务选择中的相关Qos(Quality of Service),例如, 用户的可用性、可靠性、性能和代价等服务参数;Sreenath等人在服务 选择中考虑了用户的观点,通过形式化的方法来评估服务提供者;Lin 等人分析了社会网络中的信任关系,通过环境建模,提出了基于信任关 系的服务推荐算法;Groba等人以城市街头为服务背景,通过随身携带 的智能设备实现各种共享服务,例如公交服务、步行服务等;Shim等人 研究了在移动自组织网络环境下节点的移动特性,从移动速度、方向、 连通性等出发,提出了一种混合的服务发现机制;Artail等人在则提出 了在移动自组织网络中一种分布式Web服务响应机制,通过设置缓存来 减少服务请求和响应过程中的延迟;Zyba等人则根据预测移动节点的活 动规律来提高信息的方法效率;Gao等人根据用户兴趣和社会交互模式 选择服务分发机制,将服务有目的传递给其他兴趣节点;Wang等人则 在移动社交网络中将用户上下文分为三维协作的过滤模型,以此为评价 维度来提高服务选择的准确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发现:(1)现有服务发现都是基于陌生节点, 没有考虑到节点间的社会关系和信任关系,通常都是简单的将其设为固 定节点,忽略其自身属性;(2)在已有的移动自组织网络中,考虑到通 信半径受限,节点间的交互都是通过多跳完成,而随着手机等智能设备 的不断普及,任意节点之间都可实现互联互通,大大超越了节点间的通 信半径。此外,在服务节点选择过程中,通常注重的都是节点本身,没 有考虑到节点之间的服务关联性和节点的历史服务属性。(3)随着移动 服务和普适服务的不断普及,传统服务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服务 的使用者和提供者往往表现出移动性、间断性,其拓扑结构随时间变化 呈现出极强的动态性。如何在移动、异构的网络环境下研究高效的服务 发现机制,并最终为用户提供可靠、稳定的服务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此外,在物联网移动感知服务中,由于到节点的移动性,随机性和 复杂性,服务模式将有本质的改变。服务的成功与否不仅要考虑到服务 提供者的服务能力,同时也要关注服务交互链路的可信度,可靠的链路 服务请求将更加有助于服务的最终成功。因此,在选择合适服务节点时, 需要同时考虑服务提供者本身和服务请求链路,故本发明综合这两种因 素,通过加权计算移动节点的最终服务信誉度,为在普适移动环境下选 择满足用户特点需求的服务节点提供有效决策依据。

发明人在前期研究中提出了面向物联网移动感知的服务概念,并做 了以下研究:(1)实现了对移动节点社会关系的动态认知建模;(2)研究 并提出了基于社会关系的有向加权凝重子群的构造;(3)利用子群间节 点的互联互通,构建服务提供者到服务请求者之间的信任链路。这些研 究成果都为本发明提供了有效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面向物联网 移动感知的服务节点选择方法,该方法是当移动节点在时刻t提出针对 某一目标区域Lk的感知服务请求时,能够发现并选择满足服务需求的移 动感知服务节点集SR和相应的转发链路集FR。本发明方法可以在移动、 异构、动态环境下快速发现和选择合适的服务节点,为用户提供有效、 可靠的感知服务,进而提高移动感知服务效率,弥补物联网环境下的感 知空洞。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这种面向物联网移动感知的服务节点选择方法,使在移动感知网络 中,Mi表示移动节点,其中,i∈N,N为移动节点集;Lk表示不同的感 知区域,其中k∈U,U为感知区域集;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感知区域热度计算:计算网内所以移动节点在时间周期T 内到达不同感知区域的热度其中i∈N,k∈U;

步骤二:目标服务节点的发现:当某一移动节点在时刻t发起服务 请求时,选择处于目标区域Lk或者在时间域之内能够到达目标区域的节 点集,并对其进行筛选,将结果记为TS;

步骤三:服务请求链路可信度因子计算:记移动节点Mi在Lk的每一 次服务记录为hj,其中,计算TS集中节点Mi在位置Lk的每 一次服务过程中的链路可信度因子

步骤四:根据TS集中节点Mi的历史参数,包括服务成功率,服务 延迟和服务满意度来计算节点的服务因子

步骤五:目标服务节点的选择:根据服务节点的可信度因子和服务 因子,计算处于候选服务节点集TS中的所有候选节点的服务信誉度 Ψ(Mi),并根据值的大小选择服务节点和相应的转发节点,将结果计入 SR和FR中。

进一步,上述步骤1)中,热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GMi(Lk)=ΣTDTMi(Lk)×FRMi(Lk);

其中,是时间周期内移动节点Mi在位置Lk的持续时间; 则是时间周期内移动节点Mi在到达位置Lk的频率。

进一步,上述步骤5)中,所述Ψ(Mi)=12(YMi(Lk)+RMi(Lk)).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部署在原型系统上完成,原型系统采用Java语言编写,主要 分为服务器端和手机端。其中,服务端实时收集手机端上传的各种信息, 实现本发明;手机端则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实现对移动节点社会信 息的自动采集和上传。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本发明对物联网环境下移 动感知服务的影响。因此评估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1)有效性分析, 检测本发明与其他已有算法在感知服务节点发现成功率SSR的不同;(2) 动态适应性分析,考查本发明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动态变化过程中能够 提供可靠感知服务的能力。作为参照,对本发明的算法和HGSM和AM 算法进行比较。通过对实验分析可知,随着节点个数的增加,本发明所 述方法与HGSM和AM算法的SSR都有所提高,但是本发明的SSR增 长幅度明显优于其他两者,说明了发明的有效性。同样,动态适应性分 析主要通过定义感知服务请求频度SRF和移动节点活跃度MAF来反映。 其中SRF反映了感知网络的繁忙程度,SRF越大,说明感知服务请求越 频繁;MAF反映了感知网络的稳定程度。动态适应性分析是通过改变这 两种参数大小,测试三种方法的服务节点发现成功率。从实验结果可以 看出,在动态网络环境下,随着SRF和MAF的动态改变,三种方法的 SSR都会发生改变,例如在网络繁忙不稳定下,三种方法的SSR都会下 降,但是本发明方法的降幅要明显低于后两者,说明本发明依然表现出 较好的稳健性和动态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面向物联网移动感知的服务节点选择方法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面向物联网移动感知的服务节点选择方法的框架图;该 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过程。首选,通过分析移动节点的活动 轨迹可以计算不同感知区域热度;其次,通过不同参数分别计算服务节 点的链路可信度因子和服务因子;最后通过加权计算感知服务节点的服 务信誉度,并根据值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服务节点集和链路转发节点集。

本发明在移动感知网络中,Mi表示移动节点,其中,i∈N,N为 移动节点集。Lk表示不同的感知区域,其中k∈U,U为感知区域集。本 发明方法的目的是当移动节点在时刻t提出针对某一目标区域Lk的感知 服务请求时,能够发现并选择满足服务需求的移动感知服务节点集SR 和相应的转发链路集FR。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感知区域热度计算。移动节点Mi在时间周期T内到达不 同感知区域的热度其中i∈N,k∈U;

感知区域是对移动节点在时间周期内活动规律的提取的凝聚,是宏 观上对移动节点活动范围的有效划分。在物联网移动感知服务中,服务 请求的提出和最终实现都是基于不同感知区域的,感知区域的热度计算 则是在时间周期内,统计移动节点到达不同区域的频繁度。考虑到移动 节点的活动轨迹具有时空特性,一个区域的热度不仅与到达次数有关, 同样与在该区域的持续时间有关。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GMi(Lk)=ΣTDTMi(Lk)×FRMi(Lk)---(1)

其中,是时间周期内移动节点Mi在位置Lk的持续时间; 则是时间周期内移动节点Mi在到达位置Lk的频率。

DTMi(Lk)=exp(ΣLx=LkETMi(Lx)-STMi(Lx)T)---(2)

是统计时间周期内移动节点Mi在同一感知区域Lk的持续 时间。其中,表示节点Mi到达位置Lx的时间,表示节点 Mi离开位置Lx的时间。

FRMi(Lk)=1+PMi(Lk)log2PMi(Lk)

PMi(Lk)=TNMi(Lk)ΣLxUTN(Lx)---(3)

是统计时间周期内移动节点Mi在到达同一感知区域Lk的 频率。其中,是移动节点Mi到达位置Lk的概率;则是统 计时间周期内移动节点Mi到达位置Lk的次数。

步骤二:目标服务节点的发现。当某一移动节点在时刻t发起服务 请求时,选择处于目标区域Lk或者在时间域之内能够到达目标区域的节 点集,并对其进行筛选,将结果记为TS;

选择在时间范围[t,t+α]内,将处于目标区域Lk并满足下列条件的移 动节点集记为TS;

MiTS,GMi(Lk)β

其中:α为服务请求时效因子,用于控制服务请求的时效性, 0≤α≤T;β是概率因子,用于服务节点的筛选,0≤β≤1。

步骤三:服务请求链路可信度因子计算。记移动节点Mi在Lk的每一 次服务记录为hj,其中,hj∈H。计算TS集中节点Mi在位置Lk的链路 可信度因子

移动感知服务是依靠在服务请求和提供者之间建立可信链路来实现 的,链路构造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最终服务的成果与否。考虑到在物联网 移动感知服务中,网络拓扑结构具有动态性、异构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维系网络中节点之间联系的纽带是社会关系。因此,服务请求链路的质 量主要由社会关系强度决定,故本发明通过定义链路可信因子来 体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YMi(Lk)=ΣhjHδhj×EMi,Lk(hj)---(4)

其中,表示移动节点Mi在位置Lk的历史服务hj中,感知 服务请求链路的强度,它是基于转发节点个数和彼此之间的社会关系。 可通过下式得出:

EMi,Lk(hj)=Πi=1FNV(xi,xsucc)FN---(5)

其中FN表示服务请求链路中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个数;V(xi,xsucc) 表示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社会关系传递路径上移动节点xi与他的后继 节点的社会关系值。

历史服务记录是对服务节点过去相关服务参数的一个记录,同时也 是在未来节点选择过程中一个重要决策依据。考虑到服务记录的实效性, 它是一种随时间变化而动态衰减的量,即所隔时间越久,以前记录的参 考价值对现在服务决策的贡献越小,所以通过定义来表示历史服务记 录衰减因子。计算公式如下:

δhj=1hj=H1-hj+1-hjT1hjH---(6)

其中,hj表示节点Mi在位置Lk的历史服务记录,hj∈H;是历史 服务记录衰减因子,用于表示历史记录信息的可信性。

步骤四:根据TS集中节点Mi的历史参数,包括节点服务成功率, 服务延迟和服务满意度来计算节点的服务因子

服务因子是服务过程中对移动节点相关历史服务参数的客观评价, 在物联网移动感知中,服务因子的计算体现了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质量, 即服务因子越低,用户对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体验越差,也就意味者服务 提供者提供可靠服务的能力越差。服务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

QMi(Lk)=Σi=13wiexp(|Pmi-Pmi|Pmi)---(7)

其中,表示移动节点Mi在位置Lk的历史服务中,感知服务 节点的服务评量,它是基于移动节点的历史服务参数的;Pmi表示服务 评价参数i的实际质量,0≤Pmi≤1;Pmi'则表示用户对服务评价参数i 的期望质量,由用户在服务初始时设定,0≤Pmi'≤1;wi是相关参数的权 值,用于表示不同服务评价参数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可通过 下式获得:

wi=PmiΣi=13Pmi---(9)

与传统固定的参数权重不同,这个权值是根据用户的期望参数实时 计算得到的,是动态变化的。例如,在一次服务中,用户期望服务得到 更高的成功率,那么相应的成功率权值则会赋予更高的比重,这样做的 好处是将服务节点的决策更加偏向于用户的选择,根据用户对服务过程 中不同因子的期望有目的、有条件的选择合适的节点。

本发明中移动感知服务节点的历史服务参数具体包括服务节点成 功率Pm1、服务延迟Pm2、服务满意度Pm3表示。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Pm1=NsuccNtotal

Pm2=du(hj)ΣhjHdu(hj)---(10)

Pm3=ΣhjHδhj×sat(hj)

其中,Nsucc表示历史服务成功次数,Ntotal表示历史服务总数;du(hj) 表示历史服务hj的持续时间;sat(hj)表示历史服务hj的用户满意度, 0≤sat(hj)≤1,由用户给出。是历史服务记录衰减因子,由公式(6) 计算得出。

步骤五:目标服务节点的选择。根据服务节点的可信度因子和服务 因子,计算处于候选服务节点集TS中的所有候选节点的服务信誉度 Ψ(Mi),并根据值的大小选择服务节点和相应的转发节点,将结果计入 SR和FR中。

Ψ(Mi)=12(YMi(Lk)+RMi(Lk))---(11)

在物联网移动感知服务中,由于到节点的移动性,随机性和复杂性, 服务模式将有本质的改变。服务的成功与否不仅要考虑到服务提供者的 服务能力,同时也要关注服务交互链路的可信度,可靠的链路服务请求 将更加有助于服务的最终成功。因此,在选择合适服务节点时,需要同 时考虑服务提供者本身和服务请求链路,故本发明综合这两种因素,通 过加权计算移动节点的最终服务信誉度,为在普适移动环境下选择满足 用户特点需求的服务节点提供有效决策依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