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IPv6环境下应用系统改造工作量的确定方法和系统

IPv6环境下应用系统改造工作量的确定方法和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IPv6环境下应用系统改造工作量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需改造的应用系统的配置环境的架构,根据所述配置环境的架构确定所述应用系统的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获取所述应用系统的代码,根据所述代码确定所述应用系统的代码行的改造工作量;根据所述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和所述代码行的改造工作量,得到应用系统的改造工作量。对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IPv6环境下应用系统改造工作量的确定系统。本发明将需改造的应用系统分解为配置环境和代码行两部分确定改造工作量,能针对IPv6网络环境的特性,精准确定应用系统的改造工作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02075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电网公司信息中心;

    申请/专利号CN201210475639.6

  • 发明设计人 刘生寒;刘文彬;肖建毅;钱扬;

    申请日2012-11-21

  • 分类号G06Q10/06(20120101);

  • 代理机构44224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茹;曾旻辉

  •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水均岗6号8号十八楼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53: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8-0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G06F17/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1121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04-27

    授权

    授权

  • 2013-05-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10/06 申请日:201211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4-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IPv6环境下应用系 统改造工作量的确定方法,以及一种IPv6环境下应用系统改造工作量的确定系 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 不足必将妨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被指定为IPv4协议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版本,在“2012全球IPv6暨 下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共同宣布2012年将全面启动 下一代互联网IPv6建设。

在IPv6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势必会涉及到应用系统的改造,而改造工作量 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项目迁移周期以及改造成本的度量,对改造工作量的计算 也变得至关重要;但传统的工作量估算方法较多地是涉及软件开发的工作量估 算,因此亟需有针对IPv6网络环境下应用系统改造工作量的精准计算技术。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IPv6环境下应用系统改造的工作量确定方法和系 统,能针对IPv6网络环境的特性,精准确定应用系统的改造工作量。

一种IPv6环境下应用系统改造工作量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需改造的应用系统的配置环境的架构,根据所述配置环境的架构确定 所述应用系统的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

获取所述应用系统的代码,根据所述代码确定所述应用系统的代码行的改 造工作量;

根据所述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和所述代码行的改造工作量,确定应用系 统的改造工作量。

一种IPv6环境下应用系统改造工作量的确定系统,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第 二获取模块和确定模块;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需改造的应用系统的配置环境的架构根据所述 配置环境的架构,确定所述应用系统的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应用系统的代码,根据所述代码确定所述 应用系统的代码行的改造工作量;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和所述代码行的改造工 作量,确定应用系统的改造工作量。

上述IPv6环境下应用系统改造工作量的确定方法和系统,根据IPv6网络环 境的特点,将需改造的应用系统分解为配置环境和代码行两部分确定改造工作 量,计算结果精确可靠,具有广泛的参考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IPv6环境下应用系统改造工作量的确定方法在一实施例中的 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IPv6环境下应用系统改造工作量的确定系统在一实施例中的 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不限于此。

本方法是关于从IPv4网络环境迁移到IPv6网络环境中应用系统改造工作量 的估算,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IPv6环境下应用系统改造工作量的确定方法在 一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11、获取需改造的应用系统的配置环境的架构,根据所述配置环境的架构, 确定所述应用系统的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

应用系统在IPv4至IPv6迁移过程中,首先将应用系统的改造分解为两部分, 即配置环境和相关网络协议的代码行;第一部分为配置环境的改造,获取需改 造的应用系统的配置环境的架构,确定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在一较佳实施 例中,所述配置环境包括操作系统、中间组件和数据库。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可根据下式得到所述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

PM1=1nΣj=1n{pj×sj}×Σi=13{ci×(1-mi)×ri};

其中,PM1为所述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i=1表示操作系统、i=2表示中间 组件,i=3表示数据库;ci为基本工作量,pj为人员能力系数;sj为人员努力系 数,人员努力系数,由于项目一般由n个人一起参加,可通过算法平均法来求 得平均水平的人员综合能力系数,即n为参加改造的人员数;mi为 可复用系数;ri为风险系数。

配置环境的改造包括对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三个基础平台运行环境 进行相关配置改造,对于运行环境配置,操作流程相对固定,各配置项在标准 环境下会有一个基本工作量,而在配置过程中要考虑人员能力情况、人员努力 情况、可复用因子和风险因子等多因素的影响。IPv6下应用系统改造时的相关 具体配置项信息如表1所示,通过该表可明确计算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的具 体配置内容和计算过程;

表1运行环境的相关具体配置项信息

表1中相关指标解释:

①基本工作量:由于运行环境配置的操作方法相对固定,在标准环境下各 配置项会对应一个基本工作量;

②人员能力系数和努力系数:人员能力和努力程度直接影响到配置的效率 和工作量,在本实施例中按不同能力可分为一般工程师、中级工程师和高级工 程师三种,根据COCOMOII(Constructive Cost Model,构造性成本模型)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人员能力系数从低到高可分别设为1.34、1.15和0.88;按努力程 度可分为积极、平庸和消极三种,努力系数可根据不同程度从低到高分别设为 1.2、1.0和0.8;

③可复用系数:配置环境是否有前例,根据COCOMOII模型,根据可复用 程度从低到高可分别赋值为0.8、0.6、0.4和0.2;

④风险系数:配置过程可能遇到风险的大小,从大到小可分别赋为1.2、1.1、 1.0。

S12、获取所述应用系统的代码,根据所述代码确定所述应用系统的代码行 的改造工作量,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可根据下式确定所述代码行的改造工作量:

PM2=A×SizeE×EM;

其中,PM2为所述代码行的改造工作量,A为修正系数,Size为需改造代码 量,E为规模经济性指数变量,EM为成本驱动因子得分;

所述需改造代码量的计算公式为:Size=新增代码量×COD1+修改代码量 ×COD2;其中,COD1为新增代码的难度系数,COD2为修改代码的难度系数;

所述规模经济性指数变量的计算公式为:其中,SFi为 为规模度因子得分的总和。

本发明要考虑的是对应用系统改造工作量的计算,不能用常见的软件开发 估算方法对其进行计算。针对这类维护型项目,Boehm于1994年提出了基于代 码行数的COCOMO II模型,目前它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使用最广泛、估算最准确 的模型之一。故对IPv6网络环境应用层协议改造工作量的计算可参考COCOMO II的维护型项目工作量估算模型,得到改进后计算公式,即:

PM2=A×SizeE×EM;          (1)

式(1)中,PM2即为所述代码行的改造工作量(人月);

A为修正系数,缺省值为2.5,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调整;

Size为需改造代码量,计算公式为:Size=新增代码量×COD1+修改代码量 ×COD2;新增代码量和修改代码量可由基础代码行/接口协议和接口协议数来决 定;其中,COD1为新增代码的难度系数,COD2为修改代码的难度系数 (COD1≥COD2≥1);

对应用系统中相关网络协议的代码行进行改造,主要是关于IPv4过渡到 IPv6需要修改的网络协议,如TCP/UDP、SMTP/POP3、FTP、SNMP、Telnet、 RIP、NFS和DNS等,考虑到统计代码行数的便捷性,基于每个接口协议对应 着固定的基础代码行,因此可通过下述代码改造参考表法进行代码行统计,以 便快速统计改造工作量。鉴于在代码行改造过程中会存在修改和新增两种情况, 但难度各不相同,因此,本方法将修改和新增代码行分开考虑,可容易得到代 码行改造的实际规模。在本实施例中代码改造参考表中的具体数据可如表2所 示。

表2代码改造参考表

表2中相关指标解释:

①难度系数(COD):各网络协议代码在修改和新增时表现出不同的难度, 一般情况下新增时的难度系数会稍大于修改时的难度系数;

②基础代码行/接口协议:每个接口协议对应的基础代码行数,单位:KLOC;

③接口协议数:具体数值由三点技术法可以估算出来。

式(1)中,E为规模经济性指数变量,计算公式为: E反映了项目的规模经济性,当它大于1时所需工作量(PM)的增加速度大于 软件规模(Size)的增加速度,体现出规模非经济性。反之,E小于1则表示规 模经济性;其中,SFi为规模度因子得分的总和;在本实施例中,规模度因子对 应的得分值可如表3所示:

表3规模度因子得分表

EM为成本驱动因子得分,在本实施例中为17个成本驱动因子得分的乘积, 各成本驱动因子对应的等级得分如表4所示:

表4成本驱动因子的等级得分表

式(1)中,改进后的COCOMOII模型在代码行的统计中加入了难度系数 COD(The Coefficient OfDifficulty),这样对代码量的统计更加科学;另外,还 考虑了项目的规模经济性(E:指数变量),当它大于1时所需工作量(PM)的 增加速度大于软件规模(Size)的增加速度,能体现出规模非经济性。通过上述 式(1)、表2、表3和表4可明确具体的改造内容和对应的改造工作量计算过程。

S13、根据所述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和所述代码行的改造工作量,确定应 用系统的改造工作量;根据步骤S11得到的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以及步骤 S12得到的代码行的改造工作量,得到应用系统的改造工作量;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应用系统的改造工作量的步骤具体为将所述 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加上所述代码行的改造工作量后,再乘以预设的修正系 数得到所述应用系统的改造工作量;

IPv6环境下应用系统改造主要由应用层环境改造和应用层协议改造两部分 构成;故IPv6下应用程序改造总工作量的估算模型可表示为:

PM=(PM1+PM2)×σ;

其中,PM为所述应用系统的改造工作量,PM1为所述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 量;PM2为所述代码行的改造工作量;σ为所述修正系数;

针对不同系统的区别,采用B/S和C/S的修正系数来调整两种架构的改造 工作量,修正系数可通过历史经验得出;由于COCOMOII模型的基础数据大都 是基于C/S架构的,C/S架构的应用系统的修正系数可为1,B/S架构的应用系 统的修正系数可为1.01。

对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IPv6环境下应用系统改造工作量的确定系统; 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获取模块21、第二获取模块22和确定模块23;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需改造的应用系统的配置环境的架构,根据 所述配置环境的架构,确定所述应用系统的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

应用系统在IPv4至IPv6迁移过程中,首先将应用系统的改造分解为两部分, 即配置环境和相关网络协议的代码行;第一部分为配置环境的改造,,获取需改 造的应用系统的配置环境的架构,确定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在一较佳实施 例中,所述配置环境包括操作系统、中间组件和数据库;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可根据下式计算所述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

PM1=1nΣj=1n{pj×sj}×Σi=13{ci×(1-mi)×ri};

其中,PM1为所述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i=1表示操作系统、i=2表示中间 组件,i=3表示数据库;ci为基本工作量,pj为人员能力系数;sj为人员努力系 数,人员努力系数,由于项目一般由n个人一起参加,可通过算法平均法来求 得平均水平的人员综合能力系数,即n为参加改造的人员数;mi为 可复用系数;ri为风险系数。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22用于获取所述应用系统的代码,根据所述代码确定所 述应用系统的代码行的改造工作量;

应用系统改造工作量还包括对代码行改造工作量的确定,在一较佳实施例 中,根据下式确定所述代码行的改造工作量:

PM2=A×SizeE×EM;

其中,PM2为所述代码行的改造工作量,A为修正系数,Size为需改造代码 量,E为规模经济性指数变量,EM为成本驱动因子得分;

所述需改造代码量的计算公式为:Size=新增代码量×COD1+修改代码量 ×COD2;其中,COD1为新增代码的难度系数,COD2为修改代码的难度系数;

所述规模经济性指数变量的计算公式为:其中,SFi为 为规模度因子得分的总和。

所述确定模块23用于根据所述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和所述代码行的改造 工作量,计算应用系统的改造工作量;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计算模块 23具体用于将所述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量加上所述代码行的改造工作量后,再 乘以预设的修正系数得到所述应用系统的改造工作量;

IPv6环境下应用系统改造主要由应用层环境改造和应用层协议改造两部分 构成;故IPv6下应用程序改造总工作量的估算模型可表示为:

PM=(PM1+PM2)×σ;

其中,PM为所述应用系统的改造工作量,PM1为所述配置环境的改造工作 量;PM2为所述代码行的改造工作量;σ为所述修正系数;

针对不同系统的区别,采用B/S和C/S的修正系数来调整两种架构的改造 工作量,修正系数可通过历史经验得出;由于COCOMOII模型的基础数据大都 是基于C/S架构的,C/S架构的应用系统的修正系数可为1,B/S架构的应用系 统的修正系数可为1.01。

本发明IPv6环境下应用系统改造工作量的确定方法和系统,根据IPv6网络 环境的特点,将需改造的应用系统分解为配置环境和代码行两部分确定改造工 作量,计算结果精确可靠,具有广泛的参考意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 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 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