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反开挖沉降板的软基沉降观测方法

一种基于反开挖沉降板的软基沉降观测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反开挖沉降板的软基沉降观测方法。该方法使沉降板接管管顶一直在碾压面以下5~8cm,并通过全站仪或金属探测器定位沉降板的位置。该方法避免了路基施工对测管的扰动,保证了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避免了外露的沉降板测管对施工的影响,保证了路基的施工质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17412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长沙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115992.8

  • 申请日2013-03-25

  • 分类号E02D1/0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53: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4-26

    文件的公告送达 IPC(主分类):E02D 1/00 专利号:ZL2013101159928 专利申请号:2013101159928 收件人:张军辉 文件名称:手续合格通知书

    文件的公告送达

  • 2015-06-24

    授权

    授权

  • 2013-07-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1/00 申请日:201303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6-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反开挖沉降板的软基沉降观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软基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反复测量填土前后埋设于地表的沉 降板接管管顶标高完成。尽管我国现行规范对沉降观测进行相关条文 说明,但是关于沉降板定位、埋设及观测方法的说明不够具体;且规 范建议沉降板测管外露50cm,该方法一方面导致路基施工对测管的 扰动,破坏了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严重影响了沉降预测、 预压土优化及稳定判断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导致路基施工时大量沉降 板测管外露,降低了机械化施工进度,影响了路基填筑质量。针对沉 降板接管外露存在的不足,有研究人员提出在沉降板接管管顶加装一 个特制的刚性保护罩的方法,以解决施工队对沉降板的扰动问题,但 当沉降板埋设数量较多时,成本势必大大增加。因此,设计一种合理 的沉降观测方法,对于保护沉降板及提高观测数据的连续性,保证路 基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反开挖沉降板的软基

沉降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当砂垫层整平或第一层路基土(7)填筑完毕后,在预 埋设断面根据沉降板(2)的数量确定埋设位置,开挖坑槽安放沉降 板,坑槽的深度应保证沉降板的第一测管(5)上部的第一管帽(6) 顶端低于砂垫层或第一层路基土层(7)顶面5~8cm。安放沉降板前, 应当用细砂找平地基(1)底面,且应保证沉降板接管(3)的倾斜度 不大于0.3%,然后观测沉降板的第一管帽(6)顶端初始标高,并记 录,所述第一测管(5)和沉降板接管(3)之间采用第一套箍(4) 连接;回填坑槽;

步骤2:待第二层路基土(8)填筑至第一层路基土(7)之上, 并碾压完成后,用全站仪或金属探测器定位第一管帽(6)并反开挖, 用水准仪测量第一管帽(6)顶端标高,该标高与初始标高相减,即 为该层土产生的地基沉降量;

步骤3:卸下第一管帽(6),将第二套箍(9)的一端连接第一 测管(5),另一端连接第二测管(10),将第二管帽(11)旋紧于第 二测管顶,观测第二管帽(11)的标高;回填坑槽;

步骤4:重复步骤2和3,直至路基填筑完毕。

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为避免填土对沉降板移位的影响,沉降板安放好后,大面积填方 前,应回填坑槽,并对沉降板(2)周围3m范围用人工或小型机械 夯实;

采用全站仪测放定位,在地基两侧附近设置两个稳定的坐标控制 点,并设定其坐标值,根据这两个坐标控制点测出沉降板的初始坐标。

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观测沉降板测管顶的初始标高。

其特征在于,步骤2定位并反开挖沉降板的实施方法为:

根据埋设时定位的初始坐标,用全站仪放样找出沉降板第一管帽 (6)位置,在定位点向下挖找到沉降板第一管帽(6),然后采用二 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观测沉降板第一管帽(6)顶的标高;

其特征在于,步骤2定位并反开挖沉降板的实施方法为:

采用金属探测器找出第一管帽(6)位置,在定位点向下挖找到 沉降板第一管帽(6),然后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观测沉降板第一 管帽(6)顶的标高。

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采用套箍接长沉降板测管,所接管的长度 需保证低于现有地面5~8cm,拧紧后回填土并夯实,按二等水准测量 要求观测其高程,此高程作为与下次沉降观测时数据的参照高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反开挖沉降板的软基沉降观测方法。埋板 时将沉降板测管顶控制在碾压面以下5~8cm,下埋的测管不会对施工 造成任何影响,方便了施工机械通行,同时保证了路基碾压的质量; 待下一层填筑碾压完成后反开挖出沉降板测管,再进行沉降观测,从 根本上杜绝了沉降板测管被施工机械破坏或被人为盗走及其他干扰 的可能性,保证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另外,反开挖的沉降 板直接用上层填土作为沉降板的保护层,省去了测杆顶端的刚性防护 罩,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埋设后的沉降板;

图2为第二层路基土施工后的沉降板位置;

图3为第二层路基土施工后的沉降板接了第二测管后的位置。

1-地基,2-沉降板,3-沉降板接管,4-第一套箍,5-第一测管, 6-第一管帽,7-砂垫层或第一层路基土,8-第二层路基土,9-第二套 箍,10-第二测管,11-第二管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对本发明做了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基于反开挖沉降板的软基沉降观测方法:其 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当砂垫层整平或第一层路基土(7)填筑完毕后,在预 埋设断面根据沉降板(2)的数量确定埋设位置,开挖坑槽安放沉降 板,坑槽的深度应保证沉降板的第一管帽(6)顶端低于砂垫层或第 一层路基土层(7)顶面5~8cm,安放沉降板前,应当用细砂找平地 基(1)底面,且应保证沉降板接管(3)的倾斜度不大于0.3%,然 后观测沉降板的第一管帽(6)顶端初始标高,并记录,所述第一测 管(5)和沉降板接管(3)之间采用第一套箍(4)连接;回填坑槽;

步骤2:待第二层路基土(8)填筑并碾压完成后,用全站仪或 金属探测器定位第一管帽(6)并反开挖,用水准仪测量第一管帽(6) 顶端标高,该标高与初始标高相减,即为该层土产生的地基沉降量;

步骤3:卸下第一管帽(6),采用第二套箍(9)连接第二测管 (10),将第二管帽(11)旋紧于第二测管顶观测第二管帽(11)的 标高;回填坑槽;

步骤4:重复步骤2和3,直至路基填筑完毕。

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为避免填土对沉降板移位的影响,沉降板安放好后,大面积填方 前,应回填坑槽,并对沉降板(2)周围3m范围用人工或小型机械 夯实;

采用全站仪测放定位,在地基两侧附近设置两个稳定的坐标控制 点,并设定其坐标值,根据这两个坐标控制点测出沉降板的初始坐标。

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观测沉降板测管顶的初始标高。

其特征在于,步骤2定位并反开挖沉降板的实施方法为:

根据埋设时定位的初始坐标,用全站仪放样找出沉降板第一管帽 (6)位置,在定位点向下挖找到沉降板第一管帽(6),然后采用二 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观测沉降板第一管帽(6)顶的高程;

其特征在于,步骤2定位并反开挖沉降板的实施方法为:

采用金属探测器找出第一管帽(6)位置,在定位点向下挖找到 沉降板第一管帽(6),然后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观测沉降板第一 管帽(6)顶的高程。

步骤3中采用套箍接长沉降板测管,所接管的长度需保证低于现 有地面5~8cm,拧紧后回填土并夯实,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观测其高 程,此高程作为与下次沉降观测时数据的参照高程。

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已,应当指出本技 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 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均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