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使轨道导向车辆的一个或多个前盖枢转的装置以及前盖组件

用于使轨道导向车辆的一个或多个前盖枢转的装置以及前盖组件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轨道导向车辆特别是轨道车的一个或多个前盖(1a,1b)枢转的装置。为此所述前盖可以打开和关闭而尽可能不产生摩擦力,而且不具有可见的接缝,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支架元件(2),该支架元件一方面与前盖(1a,1b)连接,另一方面与所述车辆底盘连接,其中,所述支架元件(2)可以在水平面内相对于车辆底盘枢转,并且所述支架元件(2)被设计为在枢转过程中,将前盖(1a,1b)从闭合状态变换至打开状态,或者从所述打开位置变换到所述闭合位置。此外,所述装置包括驱动件(3),该驱动件一方面与至少一个支架元件(2)连接,另一方面与车辆底盘连接,以使至少一个支架元件(2)相对于车辆底盘枢转。至少一个支架元件(2)包括移位机构,该移位机构设计为在支架元件(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特别是处于闭合状态的前盖(1a,1b)。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334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沃依特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180028616.4

  • 发明设计人 A·海尼施;R·克劳斯;

    申请日2011-06-10

  • 分类号B61D17/06;

  • 代理机构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施娥娟

  • 地址 德国海登海姆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23: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6-17

    授权

    授权

  • 2013-03-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1D17/06 申请日:201106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2-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轨道导向车辆(特别是轨道车辆)的一个或多个 前盖(front flap)枢转的装置,以及前盖组件。

背景技术

在轨道技术中,公知地在车辆的前端设置有保护壳体,以在车钩没有使 用或不连接时,在例如雪、冰冻、雾和扬尘等天气情况下保护设置在前端的 车钩(coupling)(特别是车钩头(coupling head))。出于这个目的,使用所 谓的前鼻组件(front nose module),该前鼻组件安装在车辆的前端。通常, 前鼻翼组件具有至少一个前盖,该前盖可以相对于车辆底盘和设置在车辆的 前端的车钩枢转,以能够在需要时使车钩匣(coupler pocket)露出。

这里的术语“前盖”指车钩匣的附件,该附件能够在闭合时覆盖车钩匣 的前端,从而一方面在天气情况下保护车钩组件,另一方面避免前部件(front  part)具有空气动力学的不利设计。这对于流线型列车例如高速火车非常重 要。

为了使前盖相对于车辆底盘枢转,通常使用前盖运动件(front flap  kinematics),该前盖运动件具有至少一个驱动元件(activation element),该 前盖运动件用于在需要时使车钩匣和车钩头露出。具体地,需要这样以使车 辆准备连接或者允许接近车钩匣和车钩组件,例如出于维护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使前盖枢转的装置,通过该装置,前盖可 以从第一位置闭合位置变换到第二位置(打开)位置,其中该装置的特征在 于,用于使前盖枢转的前盖运动件设计的尽可能简单,但是仍然以可靠的方 式实现其功能。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前盖以使该前盖可以打开和关闭 而没有摩擦力,并且不具有可见的接缝(joints)。

根据本发明,这个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中描述的主题来实现。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使前盖枢转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 支架元件(carrier element),该支架元件一方面与前盖连接,另一方面与车 辆底盘连接;和驱动元件,该驱动元件一方面与该至少一个支架元件连接, 另一方面与车辆底盘连接。该至少一个支架元件可以在水平面内相对于车辆 底盘枢转,并且该支架元件设计为在枢转过程中将前盖从闭合位置变换至打 开位置,或者从所述打开位置变换到所述闭合位置。驱动元件用于使该至少 一个支架元件相对于车辆底盘枢转。

此外,在基于本发明的方案中,支架元件包括移位机构,该移位机构设 计为在支架元件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前盖。具体地,可以想到地在支架元件的 长度方向上移动处于闭合情况下的前盖。但是,也可以使用移位机构以在支 架元件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处于打开状态下的前盖。

基于本发明的方案包括很多优点。一方面,除了枢转运动,至少一个支 架元件的移位机构允许前盖向后移动(即朝向车辆底盘)或向前移动。相应 地,可以使前盖和其余的前鼻组件之间的缝隙以最优化的紧密方式闭合,从 而确保对车钩组件的更好的保护。此外,移位机构用于当前盖打开时有效地 防止前盖和其余的前鼻组件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在将前盖枢转到其打开位 置之前,通过移位机构能够以有利的方式向前(即远离车辆底盘)移动处于 闭合情况下的前盖。换句话说:在枢转之前,前盖与其余的前鼻组件之间相 互间隔。

另一方面,基于本发明的装置的特征在于其耐久性和低维护成本。在基 于本发明的方案中,驱动元件并没有直接地与前盖接合,但是替代地,该驱 动元件与至少一个支架元件连接,该支架元件可以在水平面内相对于车辆底 盘枢转,以使前盖从其闭合位置变换至其打开位置,或者从所述打开位置变 换到所述闭合位置。因此,只有相对低的压力施加到轴承上,该轴承用于将 至少一个支架元件铰接到前盖上,并将驱动元件铰接到至少一个支架元件 上。因此,这些轴承可以具有轻质(lightweight)的设计,使得重量和材料 减少。此外,提出的前盖运动件的简单结构有利于枢转装置的响应时间,因 为直接执行从驱动元件到前盖的动力传输。

此外,基于本发明的方案的特征在于,前盖也可以通过从外面拉前盖以 将其移动到正确位置而手动地打开。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具体描述了基于本发明的方案的有利的改进。

根据基于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的改进,移位机构包括一个或多个气动 地、液压地或电动地可控的驱动缸(actuating cylinder),该驱动缸设计为在 支架元件的长度方向上移动连接杆(connecting bar)。驱动缸与前盖通过连 接杆连接。提供这种驱动缸能够使得打开过程更快,通过这个方式,移位机 构可以以可靠的方式改变并且与用于使前盖枢转驱动元件同步。在有利的方 式中,移位机构的驱动缸通过与用于枢转前盖的驱动元件所使用的介质相同 的介质(压缩空气、液体、电力)控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多次使用现有 管路(line)。具体地,由于轨道车辆的车钩区域通常包含压缩空气,因而优 选地为移位机构提供气动驱动缸。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的装置具有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与 车辆底盘连接,该锁定装置包括固定件。固定件可以从第一位置变换至第二 位置,支架元件在该第一位置相对于车辆底盘固定,支架元件在该第二位置 能够相对于车辆底盘在水平面内枢转。包括固定件的方案很容易实施并且很 有效地将前盖组件的至少一个前盖保持在需要的位置(即打开或闭合位置)。 因此,可以确保以简单的方式使前盖即使在高速情况下也保持在其需要的位 置。

考虑之前的实施方式,可以使用具有气动地、液压地或电动地可控的驱 动缸的锁定装置,以将固定件从其第一位置变换至第二位置。提供这种驱动 缸能够允许很快的响应时间,使得固定件可以以可靠的方式变换并且与驱动 元件同步。

因为轨道车辆通常已经装配了用于气动地控制其他部件的压缩空气线 路,所以特别优选地提供用于驱动固定件的气动地可控的驱动缸。但是,也 可以使用不同的开关介质(switch media),例如液压或电动开关介质。

另一方面,锁定装置也可以包括弹簧平衡件(spring balance),该弹簧 平衡件与固定件接触以使得固定件预张紧在其第一位置。这个实施方式与气 动地、液压地或电动地开关介质相独立,并且与气动地、液压地或电动地可 控的驱动缸相比更加稳定。弹簧平衡件可以包括便宜的标准件,当需要维修 时该标准件可以不很费力地更换。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优选的改进(其中锁定装置包括弹簧平衡件) 中,,提供了手动操作的紧急释放(emergency release),该紧急释放可以通 过紧急释放元件来释放,该紧急释放用于将固定件从其第一位置变换至第二 位置。例如,如果由于故障而不能控制锁定装置以驱动固定件,可以通过手 动操作的紧急释放来将固定件从其第一位置变换至其第二位置以打开前盖。 手动操作的紧急释放包括一机构,前盖可以通过该机构手动地打开。例如, 出于这个目的,可以将紧急释放元件设置为手动操作的释放杆(release  lever)。

在另一个基于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与至少一个支架 元件接触的水平导轨。该导轨与车辆底盘连接,并且用于引导至少一个支架 元件相对于车辆底盘的水平枢转运动。通过该水平导轨,与该支架元件连接 的前盖的重力的很大一部分可以直接转移到车辆底盘上,或者转移到与车辆 底盘连接的框架上。因此,轴承不承受力并且更加耐磨损,支架元件通过该 轴承与前盖或车辆底盘/框架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有利的改进中,导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限位件(limit  stop),以限制支架元件的水平枢转范围。在这种方式中,可以限定前盖的枢 转范围使得很容易实施并且有效。所以,可以排除前盖打开太大的情况,因 此在前鼻设置覆盖前鼻的重要区域并且使该区域不可接近的(例如)服务盖 (serve flap)。当前盖闭合时,可以确保前盖位于预定的位置。

在基于本发明的方案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架元件包括 具有至少一个能量吸收元件的振动保护件(shock protection)。同时,至少一 个能量吸收元件可以具有毁坏式(destructive)和/或再生式(regenerative) 设计。通过提供这样的振动保护件,包括在前盖组件中的车钩组件可以在碰 撞的情况下受到有效地保护以防止损坏。这里,需要考虑的是,在车辆正常 工作时,前盖位于闭合位置,因此前鼻也位于闭合位置。在发生事故时,冲 击能量通过至少一个能量吸收元件吸收到特定范围。因此,不仅是车钩组件, 还有其他前鼻的主体部件,以及列车的框架都受到保护以防止损坏。

振动保护件的至少一个能量吸收原件可以具有毁坏式和/或再生式设 计。例如,能够提供串联的再生式能量吸收元件和毁坏式能量吸收元件。因 此,轻微的碰撞(在调车作业中可能发生)可以通过再生式能量吸收元件吸 收。但是,当具体的冲击力过大时,毁坏式能量吸收元件至少能在一定范围 内吸收碰撞能量,将其转换为热能和变形能。

优选地,基于本发明的方案的设置,至少一个支架元件具有在垂直平面 上相对于前盖的弹性的设计。因此,前盖的垂直对齐可以在特定区域内调整。 这使得更容易在前鼻或车辆底盘处组装前盖。因此,就更容易使形成在前盖 和前鼻的其余的壳体之间的接缝最优化,实现前鼻组件的改进的紧密性和空 气动力学特性。

在基于本发明的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支架元件以可在水平 面内枢转的方式与轴承座(bearing block)铰接。依次地,轴承座连接在车 辆底盘上或者连接在与车辆底盘连接的框架上。提供轴承座便于前盖运动件 的组装。通过前盖可能具有的多个支架元件,现在可以通过轴承座将前盖以 一种快捷和简单的方式连接到车辆底座/框架上。特别地,可以对用于多个支 架元件的轴承座执行快速并且不需要很费力的维护。

基本上,优选地,框架提供为可以连接在车辆的前端。所述至少一个支 架元件、驱动元件和水平导轨通过所述框架与车辆底盘连接。通过可以连接 在车辆的前端的框架,能够将前鼻组件的所有元件连接于一(金属)结构。 因此,可以将整个前鼻组件生产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并将所述系统连接在车 辆的前端而不会很费力。这在当只有前鼻需要更换时(例如在轻微的事故之 后)特别有利。

此外,框架可以用于额外的振动保护件,以吸收碰撞事故中的冲击力。 在本文中,也可以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能量吸收元件包含在框架中,无论该 能量吸收元件是再生式元件或毁坏式元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具有第一前盖和第二前盖的前盖组件,其中前 盖组件包括上文所述的分别用于每个前盖的枢转装置(前盖运动件),以分 别将每个前盖从其闭合位置变换至打开位置,或者从所述打开位置变换到所 述闭合位置。通过利用能够相对于车辆底盘枢转的两个前盖覆盖车辆的前端 的车钩匣,(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仅使前鼻的特定区域露出。此外,通过该 两部分的(two-part)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使得较少的重力施加在单独的支 架元件上,从而保护轴承。

在基于本发明的前盖组件中,优选地,两个前盖可以相对于彼此在水平 面内枢转。这提供了前鼻的最佳开口,这对于维护工作来说特别有利。

附图说明

因此,通过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基于本发明的方案的可能的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

图1是轨道导向车辆的前鼻的透视图,该轨道导向车辆具有基于本发明 的前盖组件的典型实施方式,该前盖组件处于闭合位置;

图2是处于闭合位置的基于本发明的前盖组件的典型实施方式的透视 图;

图3a是处于闭合位置的基于本发明的前盖组件的典型实施方式的透视 图;

图3b是根据图3a的基于本发明的前盖的典型实施方式的透视图,该透 视图中不带有前盖,其中前盖运动件连接于框架;

图4a是用于枢转前盖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前盖运动件)的典型实施 方式的透视图;和

图4b是根据图4a的典型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其中前盖运动件连接于框 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对附图的详细描述中,相似或看起来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 记来表示。

图1显示了轨道导向车辆的前鼻的透视图,该轨道导向车辆具有根据本 发明的前盖组件100的典型实施方式,其中前盖组件100处于闭合状态。该 前盖组件100包括第一前盖1a和第二前盖1b。通过前盖运动件(图1中未 示出),两个前盖1a和1b可以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彼此枢转。在下文参考图1 和图2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中,前盖运动件包括分别用于两个前盖1a和1b中 的每个的基于本发明的枢转装置,该枢转装置用于枢转两个前盖1a和1b。

通过提供这种前盖运动件,两个前盖1a和1b可以从第一位置(闭合位 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打开位置),以使设置在车辆的前端的车钩匣露出。 在附图中所示的典型实施方式中,两个前盖1a和1b在水平面内枢转至前鼻 组件100的侧表面,以使车钩匣露出。但是,两个前盖1a和1b也可以垂直 地打开。

因此,基于本发明的前盖组件100的三种典型实施方式分别参考图2, 参考图3a和图3b,以及参考图4a和图4b来描述。

具体地,图2显示基于本发明的前盖组件100的第一典型实施方式的透 视图,其中该前盖组件100处于闭合状态。

图3a显示基于本发明的前盖组件100的第二典型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其中该前盖组件100处于闭合状态。另一方面,图3b显示根据图3a的基于 本发明的前盖组件100的典型实施方式的透视图,该透视图中不带有前盖, 其中前盖运动件连接于框架20。

图4a显示基于本发明的用于枢转前盖(前盖运动件)的装置的另一典 型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另一方面,图4b显示根据图4a的典型实施方式的透 视图,其中前盖运动件连接于框架20。

如图2、图3a和图4a所示的前盖组件100包括第一前盖1a和第二前盖 1b,其中两个前盖1a和1b中的每一个都可以通过枢转装置在水平面内相对 于彼此枢转。连接到前盖1a和1b的两个枢转装置形成用于枢转两个前盖1a 和1b的前盖运动件。

因此,用于枢转两个前盖1a和1b的前盖运动件的结构和功能结合图2、 图3a、图3b、图4a和图4b进行描述。

如图2、图3a或图4a所示,每个枢转装置包括总共两个支架元件2和 2’,该两个支架元件一方面分别与前盖1a和1b连接,另一方面与车辆底盘 或框架(图2、图3a和图4a中未示出)连接。在图2、图3a和图4a所示的 实施方式中,支架元件2和2’与车辆底盘或框架通过用于所有支架元件2和 2’的轴承座(bearing block)9a连接。

根据图3b或图4b所示的实施方式,轴承座9a与框架20(图3a和图 4a中未示出)连接。优选地,框架20可拆卸地与车辆的前端和车辆底盘连 接。图2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也采用相同结构。

如在图2、图3a和图4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指出的,驱动元件3与每 个前盖1a和1b的支架元件2和2’中的一者连接,具体地,驱动元件3连接 在用附图标记“2”指示的外侧的支架元件处。另一方面,驱动元件3通过 夹杆(cardanic clamping bar)3’与框架20连接,并且驱动元件3用于分别枢 转支架元件2。

在如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驱动元件3设计为活塞缸的形式,该活塞缸 通过夹杆3’铰接在车辆底盘或框架20上,并且该活塞缸可以在水平面内枢 转。活塞缸的相反端区域铰接在相应的支架元件2上。当如图所示的前盖处 于闭合位置时,促动驱动元件3,支架元件2通过驱动元件3的牵引力在水 平面内枢转。因此,分别连接到支架元件2和2’上的前盖1a和1b打开。闭 合过程通过活塞缸的压缩力而类似地进行。

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架元件2和2’还包括移位机构(shift  mechanism),该移位机构设计为在支架元件2和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前盖 1a和1b。具体地,可以想到地,当前盖闭合时(如图2所示)在支架元件2 和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前盖。但是,也可以使用移位机构来在前盖处于打开 状态时在支架元件2和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前盖。因此,除了枢转运动之外, 通过至少一个支架元件2和2’的移位机构,前盖1a和1b可以向后移动(即 朝向车辆底盘)或向前移动。相应地,如图1所示的水平接缝(joint)12(该 水平接缝12在前盖1a和1b与前鼻的其余壳体之间形成)可以最优化地闭 合,因此提高前鼻组件100的密封性。

此外,移位机构能够有效地防止前盖1a和1b与前鼻组件的其余部分之 间在打开前盖1a和1b的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通过移位机构,能够在前盖 1a和1b枢转到打开位置之前,以有利的方式将位于闭合位置的前盖1a和 1b向前(即远离车辆底盘)移动。因此,在枢转过程之前,前盖与前鼻组件 的其余部分相互间隔。

图2也指示移位机构具体地包括多个气动地、液压地和电动地可控的驱 动缸6,该驱动缸6设计为在支架元件2和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连接杆11。 驱动缸6通过连接杆11与前盖1a和1b连接。优选地,移位机构的驱动缸6 通过与用于枢转前盖的驱动元件3所使用的介质相同的介质(压缩空气、液 体、电力)控制。具体地,这意味着优选地,驱动缸6设计为气动驱动缸6, 该气动驱动缸通过图2所示的供应管路15a和15b来供应压缩空气。

在此,应当提及的是,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除了(下)轴承座9a 之外还提供了上轴承座9b,该上轴承座连接于框架(未示出)。所述上轴承 座9b用于铰接上连接杆11,该上连接杆11也通过上述驱动缸6控制,并因 此可以移动。

此外,在图3a、图3b、图4a和图4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锁定 装置5,当前盖1a和1b打开或闭合时,该锁定装置5用于相对于车辆底盘 或框架20固定支架元件2和2’。出于这个目的,锁定装置5包括可伸长和 可收缩的固定件7,该固定件7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设计为销钉。固定件7 可以移动到第一位置(伸长位置)(见图3a),也可以移动到第二位置(钻孔 位置)(counter-sunk position),支架元件2和2’在第一位置保持原位,在第 二位置相对于车辆底盘或框架20在水平面内枢转。具体地,当固定件7设 计为可收缩销钉时是有利的。

在有利的方式中,锁定装置5连接在导轨4的下方,该导轨将在下文中 详细地描述。相应地,设计为销钉的固定件7通过水平导轨4上的钻孔垂直 地运动。

如上所述,固定件7必须在支架元件2能够从末端位置枢转到下一位置 之前从第一位置变换到第二位置。为此,锁定装置5包括气动地、液压地或 电动地可控的驱动缸,该驱动缸将固定件7在上述位置之间移动。同时,可 以通过在轨道交通中已经使用的介质(例如压缩空气或电力)来操作驱动缸, 从而节省安装和运转的费用。

在不能获得压缩空气和电力的情况下,优选地,当固定件7仍然保持在 第一位置(伸长位置)时,支架元件2和2’固定在原位。为此,固定件7可 以通过弹簧平衡件(spring balance)预张紧在其第一位置。

在上述弹簧平衡件预张紧的情况下,还可以提供用于固定件7的手动紧 急释放机构。如果固定件7的自动控制失效,固定件可以通过紧急释放元件 8从其第一位置(伸长位置)变换到其第二位置(收缩位置)。例如,利用这 点可以出于维护的目的手动地打开前盖1。优选地,出于这个目的使用杠 (lever)来打开设计为环形的紧急释放元件8。

如图3a和4a所示,支架元件2和2’通过上述的水平导轨4上的锥形滑 动组件(tapered sliding component)13来导向。水平导轨4还与或者可以与 车辆底盘或框架20连接,并且用于在支架元件2和2’的水平枢转运动中引 导支架元件2和2’。通过水平引导支架元件2和2’,分别与支架元件2和2’ 连接的前盖1a和1b的很大一部分的重力直接转移到车辆底盘或框架20上。 相应地,支架元件2和2’的轴承14a和14b不承受压力,使得使用寿命更长。

此外,水平导轨4包括多个用于限制支架元件2和2’的水平枢转范围的 限位止挡件10。换句话说,限位止挡件10决定了支架元件2和2’的最大枢 转范围,因此防止前盖1a和1b的过度枢转。同时,至少将限位止挡件10 连接在限定最大打开状态的第一位置和防止前盖在闭合过程中碰撞的第二 位置是有利的。

在根据图3a和图3b,以及图4a和图4b的基于本发明的装置的两个实 施方式中,支架元件2和2’以有利的方式装配有能量吸收元件6’。所述元件 用于吸收和改变来自前盖1的方向的轻微冲击,例如由于调车作业(shunting  operation)导致的冲击。倘若是毁坏式能量吸收元件6’,可以至少在一定范 围内吸收高速冲击。这在冲击能量转化成热能和变形能时。

可替代地,还可以以再生方式设计能量吸收元件6’,例如,能量吸收元 件6’形成弹簧平衡件的形式。特别是在调车作业期间,因此能够吸收轻微的 冲击,以保护前鼻的主体不受到损坏。还可以出于这个目的而提供再生式和 毁坏式能量吸收元件6’的组合,可以并联或者串联。

考虑到根据图3a和3b,以及图4a和4b的实施方式,需要注意的是, 可以为支架元件2和2’装配驱动缸6,例如参考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描述。 此外,还可以实施两种实施方式的组合。还可以提供具有一体的能量吸收元 件6’的驱动缸6。

图3a和图4a显示支架元件2和2’在垂直平面上分别相对于前盖1a和 1b以可枢转的方式铰接。前盖1a和1b相对于车辆底盘或框架20的垂直对 齐可以在特定区域内进行调整。这使得在前盖运动件上装配前盖1a和1b更 加容易。此外,参考图1中的描述,可以使得水平接缝12(该水平接缝12 形成在前盖1a和1b与前鼻的其余壳体之间)最优化,因此使前鼻组件100 获得更好的紧密性(tightness)和空气动力学特性。

如上所述,支架元件2和2’可以在水平面内在共同的轴承座9a处枢转。 轴承座9a与车辆底盘或框架20连接。在如图3a和3b,以及图4a和4b所 示的实施方式中,除了(下)轴承座9a之外还设置了上轴承座9b,该上轴 承座连接于框架20。所述上轴承座9b用于铰接连接杆11,连接杆11中一 体地形成有能量吸收元件6’。另一方面,连接杆11分别在前盖1a和1b的 上侧区域铰接,并可以认为具有一定的支撑功能。

图3b和图4b显示了上文所述的框架20,支架元件2和2’,水平导轨4 和驱动元件3通过该框架20与车辆底盘连接。如图所示,轴承座9a和9b 表示支架元件2和2’与框架20之间的连接件(connecting link)。用于前盖运 动件的气动的和电动的供应线路21也与框架20形成为一体。框架20与枢 转装置的所有组件连接。因此,可以将整个前鼻组件作为整体系统来生产。 因此,在发生事故之后,整个的前鼻组件可以不很费力地被更换。

此外,框架20可以作为额外的能量吸收元件来使用,以在碰撞情况下 吸收额外的冲击能量。同时,可以将现有技术已知的能量吸收元件包含在框 架20中。

如图3b和图4b所指示的,框架20的后端可以与车辆底盘以可拆卸的 方式连接。

本发明并不限于参考附图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对此处所描述的所有 特征的概括的产品。

附图标记

1a,1b    前盖

2,2’    支架元件

3         驱动元件

3’       夹杆

4         水平导轨

5         锁定装置

6         驱动缸

6’       能量吸收元件

7         固定件

8         紧急释放元件

9a,9b    轴承座

10        限位止挡件

11        连接杆

12        水平接缝

13        滑动组件

14a,14b  轴承

15a,15b  供应管路

20        框架

21        供应管路

100       前盖组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