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桑黄菌中环二肽C3的分离技术

桑黄菌中环二肽C3的分离技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黄菌(火木层孔菌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0590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035964.5

  • 申请日2013-01-30

  • 分类号C07D487/04;A01G1/04;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66109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13: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0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7D487/04 授权公告日:20160309 终止日期:20170130 申请日:2013013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3-09

    授权

    授权

  • 2013-07-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D487/04 申请日:20130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4-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制药领域。

背景技术

Phellinus,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2-12*3-21厘米,厚1.5-10厘米,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初期有细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深肉桂色至浅咖啡色,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质.菌管与菌肉近同色,多层,但层次不明显,年老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锈褐色至酱色,圆形,每毫米4-5个.孢子近球形,光滑,无色,5-6*3-4微米.刚毛顶端尖锐,基部膨大,10-25*5-7微米.菌丝不分枝,无横隔,直径3-5微米。

目前,真菌产物的纯化方法较多,主要有分级沉淀法、制备性高效液相层析、柱层析法、超滤法、离心沉淀色谱法、等几种方法。而其中应用最多的当属柱层析法,分为两类:一是只有分子筛作用的凝胶柱层析, 常用的凝胶有葡聚糖凝胶及琼脂糖凝胶。二是离子交换层析。但,主要用于分离多糖,透明质酸等,多数分离后得到的产物为混合物。本发明使用多种层析技术相结合,分离度高,应用此发明可以精致到纯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黄菌(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L ex Fr) Quel、裂蹄木层孔菌 phellinus linteus (Berk et Curt) Teng 、鲍氏层孔菌、哈蒂针层孔菌 Phellinus hartigii (Allesch et Schnabl) Imaz)中环二肽C3的分离方法。首先制备桑黄菌粗提物,然后进行正相硅胶层析,然后是甲醇梯度洗脱,再次进行正相硅胶层析,然后是反相制备,再次甲醇凝胶层析,然后HPLC检测最后是1D-HNMR检测,即得环二肽C3,即反式 - 六氢-3 - (1 - 甲基乙基)吡咯并[1,2-a〕吡嗪-1,4 - 二酮(反式-10e)。该化合物具有抑制植物性毒素、广谱抗菌和提高肠道细胞成熟的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桑黄粗提物,由下述方法制得:

(1)发酵培养基配方以克/100毫升计是:

玉米淀粉    1-5%             葡萄糖      1-5%

蛋白胨     0.1-0.5%          酵母膏     0.1-0.5%

硫酸镁     0.1-0.5%          磷酸二氢钾 0.01-0.05%

(2)将桑黄菌种以常规方法接种到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烧瓶内,以20~35℃温度,摇瓶转速为80~280r/min,pH 3~8条件下,震动培养7~15天;培养中当pH值降到2.5~4时,将摇瓶中的种子接种到50L发酵罐的培养液中,以温度20~35℃,发酵罐压力0.1~0.2公斤/平方厘米,pH 3~8,通气量0.5~1.1vvm,搅拌速度100~280转/分的条件,培养7~15天,即可利用桑黄菌丝体发酵全液制备桑黄粗提物;

(3)取步骤(2)中所得桑黄菌丝体发酵全液,将其以常规方式减压浓缩,使其体积浓缩到原体积的1/2~1/5;

(4)用体积百分比为60~95%的乙醇对上述步骤(3)浓缩后的发酵液进行提取,其中,加入乙醇的量是浓缩液体积的2~5倍,能够使提取液中乙醇浓度达到60~90%;

(5)对步骤(4)所得提取液在50~70℃条件下,加热1~2小时;以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并通过二级过滤除去杂质,分离获得乙醇提取液;将上述乙醇提取液以常规方式减压浓缩,使其体积浓缩到原体积的1/5~1/10;

(6)将将步骤(5)所得的浓缩液以低温冷冻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得桑黄粗提物。

分离环二肽C3的方法:

桑黄菌粗提物→正相硅胶层析→氯仿与甲醇梯度洗脱→正相硅胶层析→甲醇凝胶层析→TLC检测→反相硅胶层析→HPLC检测→甲醇凝胶层析→减压蒸干→环二肽C3。

具体方法为:

(1)制备桑黄菌粗提物;

(2)将上述步骤(1)所得的粗提物与正相硅胶混匀搅拌,并干燥,进行硅胶正相柱层析,使用洗脱剂洗脱3-4次;

(3)收集上述步骤(2)中最后一次洗脱液,减压浓缩,使用甲醇溶解,甲醇凝胶柱层析,用洗脱剂洗脱,使用TLC检测收集的洗脱液,适当合并洗脱液,减压干燥;

(4)将步骤(3)得到的产物再次进行甲醇凝胶柱层析,用洗脱剂洗脱;

(5)将步骤(4)得到的产物进行反相硅胶层析,洗脱剂为甲醇:水=30%-70%;

(6)适度合并洗脱液,减压干燥,收集洗脱液,HPLC检测,减压干燥,即为环二肽C3。

本发明由桑黄菌中环二肽C3的分离技术的显著优势:本方法采用多种层析技术相结合,可以精致到结构明确,纯度大于95%的环二肽C3。技术路线成熟明确,高效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环二肽C3的结构式;

图2为环二肽C3的一维核磁共振H谱。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桑黄粗提物,由下述方法制得:

(1)发酵培养基配方以克/100毫升计是:

玉米淀粉    1%             葡萄糖      1%

蛋白胨     0.1%            酵母膏     0.1%

硫酸镁     0.1%            磷酸二氢钾 0.01%

(2)将桑黄菌种以常规方法接种到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烧瓶内,以25℃温度,摇瓶转速为110r/min,pH 7条件下,震动培养7天;培养中当pH值降到3时,将摇瓶中的种子接种到50L发酵罐的培养液中,以温度25℃,发酵罐压力0.1公斤/平方厘米,pH 3,通气量0.5-1.1vvm,搅拌速度100转/分的条件,培养7天,即可利用桑黄菌丝体发酵全液制备桑黄粗提物;

(3)取步骤(2)中所得桑黄菌丝体发酵全液,将其以常规方式减压浓缩,使其体积浓缩到原体积的1/3;

(4)用体积百分比为70%的乙醇对上述步骤(3)浓缩后的发酵液进行提取,其中,加入乙醇的量是浓缩液体积的5倍,能够使提取液中乙醇浓度达到55%;

(5)对步骤(4)所得提取液在70℃条件下,加热1小时;以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并通过二级过滤除去杂质,分离获得乙醇提取液;将上述乙醇提取液以常规方式减压浓缩,使其体积浓缩到原体积的1/5;

(6)将将步骤(5)所得的浓缩液以低温冷冻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得桑黄粗提物。

称取粗提物250g与等体积100目正相硅胶混匀搅拌,进行硅胶正相柱层析。层析固定相为300目正相硅胶,柱高1.0m,直径14cm,洗脱剂分别为氯仿,氯仿:甲醇=300:1分别洗脱3,4,4,4个柱体积。洗脱液分别命名为Fr-1、Fr-2、Fr-3和Fr-4。将Fr-4等体积硅胶拌样,使用硅胶为100目正相硅胶,五倍体积硅胶层析,使用的硅胶为300目正相硅胶。洗脱剂为氯仿与甲醇。进行甲醇凝胶柱层析。然后,进行反相硅胶层析,HPLC检测收集的洗脱液,条件为0min,100%A水→10min,100%甲醇,出峰时间为4.38min,适当合并,减压干燥,再次进行甲醇凝胶层析,将洗脱液减蒸干,进行1D-HNMR核磁共振分析,频率为400MHZ,分析结果为δ 7.39 – 7.08 (m, 5H), 4.20 (t, J = 4.4 Hz, 1H), 3.53 (dt, J = 16.8, 8.3 Hz, 1H), 3.19 (dd, J = 13.6, 4.7 Hz, 1H), 2.99 (dd, J = 13.6, 4.6 Hz, 1H), 2.59 (dd, J = 10.3, 6.3 Hz, 1H), 2.03 (dd, J = 11.9, 6.1 Hz, 1H), 1.90 (d, J = 5.4 Hz, 1H), 1.73 – 1.48 (m, 2H).证明是反式 - 六氢-3 - (1 - 甲基乙基)吡咯并[1,2-a〕吡嗪-1,4 - 二酮(反式-10e)。

实例2:

桑黄粗提物,由下述方法制得:

(1)发酵培养基配方以克/100毫升计是:

玉米淀粉    3%             葡萄糖      2%

蛋白胨     0.5%            酵母膏     0.5%

硫酸镁     0.5%            磷酸二氢钾 0.05%

(2)将桑黄菌种以常规方法接种到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烧瓶内,以30℃温度,摇瓶转速为180r/min,pH6条件下,震动培养15天;培养中当pH值降到2.5时,将摇瓶中的种子接种到50L发酵罐的培养液中,以温度30℃,发酵罐压力0.2公斤/平方厘米,pH 3,通气量0.5-1.1vvm,搅拌速度180转/分的条件,培养15天,即可利用桑黄菌丝体发酵全液制备桑黄粗提物;

(3)取步骤(2)中所得桑黄菌丝体发酵全液,将其以常规方式减压浓缩,使其体积浓缩到原体积的1/5;

(4)用体积百分比为90%的乙醇对上述步骤(3)浓缩后的发酵液进行提取,其中,加入乙醇的量是浓缩液体积的4倍,能够使提取液中乙醇浓度达到70%;

(5)对步骤(4)所得提取液在55℃条件下,加热2.5小时;以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并通过二级过滤除去杂质,分离获得乙醇提取液;将上述乙醇提取液以常规方式减压浓缩,使其体积浓缩到原体积的1/10;

(6)将将步骤(5)所得的浓缩液以低温冷冻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得桑黄粗提物。

称取粗提物100g与等体积100目正相硅胶混匀搅拌,进行硅胶正相柱层析。层析固定相为300目正相硅胶,柱高0.8m,直径14cm,洗脱剂分别为氯仿,氯仿:甲醇=300:1-50:1分别洗脱2,3,3,3个柱体积。洗脱液分别命名为Fr-1、Fr-2、Fr-3和Fr-4。将Fr-4等体积硅胶拌样,使用硅胶为100-200目正相硅胶,五倍体积硅胶层析,使用的硅胶为300目正相硅胶。洗脱剂为氯仿与甲醇。进行甲醇凝胶柱层析。然后,进行反相硅胶层析,HPLC检测收集的洗脱液,条件为0min,100%A水→10min,100%甲醇,出峰时间为4.60min,适当合并,减压干燥,再次进行甲醇凝胶层析,将洗脱液减蒸干,进行1D-HNMR核磁共振分析,频率为400MHZ,分析结果为δ 7.39 – 7.08 (m, 5H), 4.20 (t, J = 4.4 Hz, 1H), 3.53 (dt, J = 16.8, 8.3 Hz, 1H), 3.19 (dd, J = 13.6, 4.7 Hz, 1H), 2.99 (dd, J = 13.6, 4.6 Hz, 1H), 2.59 (dd, J = 10.3, 6.3 Hz, 1H), 2.03 (dd, J = 11.9, 6.1 Hz, 1H), 1.90 (d, J = 5.4 Hz, 1H), 1.73 – 1.48 (m, 2H).证明是反式 - 六氢-3 - (1 - 甲基乙基)吡咯并[1,2-a〕吡嗪-1,4 - 二酮(反式-10e)。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