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蒽环类抗生素及其可药用盐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中的用途

蒽环类抗生素及其可药用盐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中的用途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蒽环类抗生素及其可药用盐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中的用途。本发明发现蒽环类抗生素及其可药用盐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将蒽环类抗生素制备成纳米制剂、微球制剂、脂质体以及水凝胶等长效制剂,降低了蒽环类抗生素的毒性,使其可以眼内给药,同时扩大了给药剂量,持续药效时间长久,药物疗效强于蒽环类抗生素的普通制剂,进行眼内给药后,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填补了目前尚未有较好地针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药物的空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1697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雅珍;

    申请/专利号CN201110431296.9

  • 发明设计人 张雅珍;李铁力;白毅;

    申请日2011-12-21

  • 分类号A61K31/704;A61K31/136;A61P27/02;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00034 北京市西城区刘兰塑胡同2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08: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2-07

    授权

    授权

  • 2013-07-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1/704 申请日:20111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6-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系列传统抗肿瘤抗生素 蒽环类抗生素及其可药用盐在制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药物中的新用途,特别地,所 述蒽环类抗生素及其可药用盐制备成为纳米制剂、微球制剂、脂质体以及水凝胶等长 效制剂。

背景技术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是比较常见的眼底常见病。按照视网膜静 脉阻塞的位置可以分为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和分支 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特点是静脉扩张 迂曲,沿静脉分布区域的视网膜有出血、水肿和渗出的情况。虽然临床上对本病的病 因分类、并发症预后和治疗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用药物治疗时,治疗效果还不是很 理想。

目前临床上所用药物选择较少且效果差,主要有抗凝血类药物、抗炎治疗药物和 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均采用视网膜多次灌注或是眼内多次频繁注射给药的方式进行治 疗。其中抗凝血类药物主要有纤维蛋白溶解酶类(尿激酶和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 因子)和扩血管、抗血小板凝聚药物,但是此类药物仅限于初期效果好;抗炎类药物 主要有曲安奈德等,但是起效慢且效果平平;免疫抑制剂类药物主要有甾体类皮质激 素,往往联合环孢霉素,但是效果欠佳。所以临床上多用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运用的手术治疗手段主要有:一、视神经放射状切开术(radialoptic neurotomy,RON)。 通过切开视盘处的巩膜环,松解视神经及筛板内压,以缓解视网膜中央静脉内的压力, 该术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有争议;二、筛板穿刺术和视神经鞘减压术,是一种特殊 的穿刺器械进行视盘筛板穿刺术治疗静脉阻塞,筛板穿刺术可以缓解血管受到的压 迫,并通过扩张的血管腔使已经形成的血栓被血流冲走,恢复血流灌注,并且对视神 经的损害不大,但该两种术式操作较复杂,术后有可能会出现眼球运动障碍、斜视等 并发症,手术效果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三、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该方法是通过 激光光凝或手术的方法使视网膜和脉络膜之间的血管吻合,视网膜静脉血流绕过阻塞 处,经吻合血管产生脉络膜静脉回流,但是多例患者出现了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包括 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和白内障等;四、动静脉交叉鞘膜切开术,以此增加视网膜 再灌注,改善视网膜缺血状态,使水肿减轻,进而提高视力,但效果有局限性;五、 玻璃体切割联合术,可以减轻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 度和黄斑总体积,但这种解剖学上的改善并不能提高视力,还有运用血液稀释疗法 和高压氧治疗,但是这些方法都是短期效果好,易复发且可使细胞膜、线粒体膜脂质 过氧化而受损。

总之,由于目前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治疗方面亦无 确切有效的方法,现有的治疗手段仍存在诸多争议。视网膜静脉阻塞与高血压、糖尿 病、动脉硬化等全身性疾患关系密切。由于它的致盲性,将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 量。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及膳食结构改变等因素,本病的发病率仍将有上升的趋 势。因此,避免手术等创伤较大的其他外科治疗技术手段,寻求有效的治疗药物避免 病情恶化或是起到治愈的效果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蒽环类抗生素及其可药用盐在制备治疗 视网膜静脉阻塞药物中的新用途,尤其是将所述蒽环类抗生素及其可药用盐制备成为 纳米制剂、微球制剂、脂质体以及水凝胶等长效制剂,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所述的蒽环类抗生素为结构如下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体:

其中,R1为H、OH、CH3、CH2OH、或OCH3,R2为COR1或CR1R1,R3为 H、OH、CH3、CH2OH、OCH3、吡啶基、呋喃基、吡咯基、噻吩基、或吡喃基。

更优选地,所述蒽环类抗生素为多柔比星(又称为阿霉素)、表多柔比星、吡喃 多柔比星、米托蒽醌、柔红霉素(又称为道诺霉素、正定霉素)、伊达比星、阿柔比 星(又称为阿克拉霉素)、或洋红霉素(又称为卡柔霉素、卡米诺霉素)

上述化合物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的方法制备获得,一些化合物可以通过 商业途径购买获得。

本发明将蒽环类抗生素及其可药用盐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合制备成各种常 用的制剂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相关病症,这些制剂包括:普通粉针剂、长效缓释 注射剂。优选地,所述的长效缓释注射剂可以是纳米粒制剂、微球制剂、水凝胶制剂 或脂质体制剂。优选地,所述水凝胶制剂为温敏水凝胶制剂。所述蒽环类抗生素对于 人体的眼内给药剂量是0.5-2000μg/kg,优选1-1500μg/kg,更优选3-1000μg/kg。

在制备所述的纳米粒、微球、水凝胶制剂时,采用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包括高 分子材料,所述高分子材料选自:聚酸酐、聚氧化烯、聚酰胺、聚酯、聚丙烯酸树脂、 聚醚、或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或选自所述几种高分子材料的不同单体之间的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材料选自聚酸酐、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酸酐-聚乙二醇共聚 物、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聚氰基丙烯酸酯、聚乳酸、十八烷二酸酐- 乙二醇共聚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共聚物、聚乙交 酯、乙交酯丙交酯-乙二醇-乙交酯丙交酯三嵌段共聚物、聚醚砜、明胶、聚羟基丁酯、 泊洛沙姆、胶原蛋白、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纤维素、葡聚糖、海藻酸盐、右旋糖酐、 透明质酸、多肽或壳聚糖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制备所述的脂质体制剂时,采用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包括天然或合成的磷 脂、类脂或其组合。

上述药物制剂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方法制备获得,也可以采用本发明实施 例中记载的方法制备获得。

目前,蒽环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白血病和抗肿瘤。有较少人将其用于治疗增殖性 视网膜病变。本发明人对蒽环类抗生素进行了新适应症的研究,并欣喜地发现将其以 纳米、脂质体、水凝胶或是微球等长效制剂的形式眼内给药后,蒽环类抗生素对治疗 视网膜静脉阻塞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不会产生蒽环类抗生素极易对眼部产生的多种副作 用。研究同时发现蒽环类长效缓释制剂对视网膜静脉阻塞不仅有治疗作用,更具有靶 向作用,其具有作用时间长、毒副作用小,能明显提高生物利用率等优点。在这种给 药的作用方式,药物可以持续作用很久,极大地降低了蒽环类本有的较大的眼部副作用, 使之更好地发挥新的眼部治疗作用,缓解或是治愈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症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仅局限以下实施例。下 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常规生化试剂供应商购买得到。

制备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①取300mg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加入到1ml二氯甲烷中制备成溶液;

②将50mg阿柔比星加入到①中制得的溶液中,超声混匀;

③用注射器将②中的溶液缓慢注入到含有0.05%蛋黄卵灵脂的棉籽油中,1000r/min 搅拌20min后,降低转速至200r/min继续搅拌4h;

④向步骤③中加入20ml石油醚,30min后8000r/min离心5min;

⑤收集微球,石油醚洗涤并且挥干。

实施例2

①取200mg PLGA加入到1ml四氢呋喃溶液中制备成溶液;

②将50mg米托蒽醌加入0.2ml甘油中,混匀后加入到①制得的溶液中,匀浆器搅拌 1min后得到初乳;

③将其加入到12ml的2%聚乙烯醇(PVA)溶液中,1000r/min搅拌5min后再加入 120ml的0.5%PVA溶液得复乳;

④降低转速至200r/min继续搅拌4h后,8000r/min离心5min;

⑤收集微球,蒸馏水洗涤后冷冻干燥。

实施例3

①取100mg PSA-PEG加入到1ml二氯甲烷溶液中制备成溶液;

②将50mg阿柔比星加入到①中制得的溶液中,超声混匀;

③将②制得的溶液加入到15ml 1%PVA溶液中;

④降低转速至200r/min继续搅拌4h后,8000r/min离心5min;

⑤收集微球,蒸馏水洗涤后收集。

实施例4

①取160mg聚酸酐-聚乙二醇共聚物(PSA-PEG)加入到2ml二甲基亚砜和二氯甲 烷(8∶2)中制备成有机相;

②将40mg多柔比星加入到①中,混匀后,放置于1%聚乙烯醇中超声;

③将②中溶液置于聚乙烯醇溶液中搅拌;

④除去③中有机溶剂,离心收集,得到纳米粒溶液。

实施例5

①将柔红霉素和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GA-PEG)800mg用3ml二氯 甲烷和1mlN,N-二甲基甲酰胺在30℃水浴中作用使其溶解并高速搅拌;

②把①中加入到含有1%聚乙烯醇至100ml,充分混匀;

③室温搅拌挥发2h,得纳米粒溶液;

④在4℃,离心20min后收集所得纳米粒;

⑤将④中所得物用双蒸水洗涤三次即为载药纳米粒。

实施例6

①取300mg聚酸酐(PSA)加入到3ml二氯甲烷中制备成有机相;

②将40mg伊达比星加入到①中制得的有机相中;

③取丙二醇嵌段聚醚和吐温80(1∶1)制成含乳化剂为4%的水溶液,并向其中加 入葡聚糖70,调节溶液PH为8;

④运用纳米沉降法将制得的有机相滴加至③制得的水相中;

⑤搅拌除去有机溶剂,得到纳米粒溶液,离心收集。

实施例7

①用0.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溶剂;

②取①溶剂10ml加入100μl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搅拌使其均匀;

③向步骤②制得的溶液中加入50μl卡波姆934,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④向步骤③制得的溶液中加入40mgPSA-PEG,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⑤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mg阿柔比星;

⑥称取1.8g泊洛沙姆407加入到④所制得的溶液中,于磁力搅拌下使其分散均匀, 4℃条件放置24小时以上,使凝胶充分溶胀,分散均匀得到澄明的溶液,既得阿 柔比星水凝胶。

实施例8

①用0.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溶剂;

②取①溶剂10ml加入80μl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搅拌使其均匀;

③向步骤②制得的溶液中加入50μl海藻酸钠,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④向步骤③制得的溶液中加入40mgPSA-PEG,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⑤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mg米托蒽醌;

⑥称取1.8g泊洛沙姆407加入到④所制得的溶液中,于磁力搅拌下使其分散均匀, 4℃条件放置24小时以上,使凝胶充分溶胀,分散均匀得到澄明的溶液,既得米 托蒽醌水凝胶。

实施例9

①称取0.9g磷脂、0.3g胆固醇于50ml小烧杯中,加无水乙醇1-2ml,置于65-70℃ 水浴中,搅拌使溶解,旋转该小烧杯使磷脂的乙醇液在杯壁上成膜,用吸耳球轻吹风, 将乙醇挥去;

②另取多柔比星溶液30ml于小烧杯中,同置于65-70℃水浴中,保温,待用;

③取预热的多柔比星溶液30ml,加至含有磷脂和胆固醇脂质膜的小烧杯中,65-70 ℃水浴中搅拌水化10min。随后将小烧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室温搅拌30-60min,混 匀即得多柔比星脂质体。

效果实验如下:

1 实验动物:

雄性Wistar大鼠200只,质量220-240g。在温度及光亮自动控制的房间内饲养.

2 视网膜静脉阻塞动物模型的制备:

运用公认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利用孟加拉玫瑰红联合氩激光 制备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将孟加拉玫瑰红溶于生理盐水中,并经滤膜过滤,除菌后 使孟加拉玫瑰红溶液的浓度为40g·L-1。将鼠麻醉后,运用尾静脉注射法将孟加拉 玫瑰红溶液注入鼠体内,给药量为40mg·kg-1。后用氩激光直接照射鼠的视网膜静 脉,照射位置控制在视盘的边缘,照射能量为100mW,照射光斑的直径为50μm, 采用间歇照射并记录造成视网膜静脉阻塞所需的激光次数。运用血管荧光造影法确认 视网膜静脉造模后的静脉阻塞情况。激光照射后,将0.1mL的100g·L-1荧光素钠 注入大鼠腹腔内,造影后观察,将视网膜静脉完全阻塞的鼠留下待进一步实验。

3 蒽环类抗生素给药治疗

对造模成功的动物进行治疗,观察药效学结果。治疗组分别为多柔比星用药组(用 羧甲基纤维素钠、甘露醇助溶后,以混悬剂形式注射),实施例组(实施例的纳米制 剂、微球制剂、水凝胶制剂、脂质体制剂)。除模型组外,激光1小时后,治疗组均 眼内注射5μg药物或含5μg药物的载药纳米粒(微球、水凝胶或脂质体)。正常组为 没有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正常的大鼠。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眼内注射0.1mL的PBS 溶液。

4 脂质过氧化物的测定

动物实验的第7天、第14天手术取眼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制备视网膜匀 浆,而后进行脂质过氧化物的定量分析和测定。通过测定2-硫代巴比妥酸的反应活性 来测定脂质过氧化物在酸性分解过程中形成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 量。反应混合物在95℃水槽中孵育1小时,在冰浴中冷却后加入1mL蒸馏水及5mL 丁醇和嘧啶(其中两种物质的体积比为15∶1)的混合物,充分振荡。4000r·min-1条件 下离心10min,运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四甲氧基丙烷用作外部标准。测定后 分析结果。

5 白细胞介素-6(IL-6)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IL-6,定量测定视网膜静脉阻塞后视网膜中的IL-6的 免疫活性水平。具体实验步骤如下:将抗大鼠IL-6单克隆抗体预先涂在多孔培养皿 的底部,取标准品、对照品、样品各100μL加入培养皿中,每份样品重复3次。IL-6 与预先涂在培养皿底部的抗大鼠IL-6单克隆抗体结合,充分洗去未结合的物质。加 入酶联多克隆抗大鼠IL-6抗体,充分洗去未结合的抗体-酶试剂,然后加入酶作用物 溶液,酶反应生成近蓝色物质,停止加入后溶液变成近黄色。颜色的强度与第一步结 合的IL-6含量成正比,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

6 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前后病理组织的改变

按照视网膜静脉阻塞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制备大鼠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模型后,通 过治疗,按照如下的方法进行给药:治疗组分别为蒽环类抗生素普通制剂用药组(用 羧甲基纤维素钠、甘露醇助溶多柔比星后,以混悬剂形式注射),实施例组(实施例 的纳米制剂、微球制剂、水凝胶制剂、脂质体制剂)。除模型组外,激光1小时后, 治疗组均眼内注射5μg药物或含5μg药物的载药纳米粒(微球、水凝胶或脂质体)。 正常组为没有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正常的大鼠。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眼内注射 0.1mLPBS溶液。均在第一天给药后不再给药。分别在实验的第2天,第7天和第14 天处死部分各组实验动物,将眼部做病理切片,观察视网膜以及各部分镜下病理情况 并分析药物疗效。

药效学结果:

MDA的检测结果:

IL-6的检测结果:

  组别   IL-6(7天)   IL-6(14天)   正常组   13.38±0.66   13.42±0.74   模型组   24.05±0.35   27.63±0.68   蒽环类抗生素普通制剂用   17.41±0.74   18.61±0.98

  药组   实施例1   14.84±0.85   13.59±0.39   实施例2   14.91±0.63   13.72±0.54   实施例3   14.64±0.68   13.75±0.66   实施例4   14.58±0.76   13.97±0.65   实施例5   14.76±0.86   13.88±0.69   实施例6   14.96±0.57   13.99±0.58   实施例7   14.75±0.68   13.85±0.64   实施例8   14.86±0.98   13.94±0.75   实施例9   14.57±0.89   13.95±0.66

静脉阻塞成功后,阻塞部位远端的视网膜静脉立刻出现淤曲、扩张,动脉变细。 阻塞后短时间内即出现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并逐渐出现视网膜出血、水肿和玻璃体出 血。各组视网膜组织中MDA含量比较中可以看出:视网膜静脉阻塞第7天,实施例 组治疗组视网膜组织中MDA的平均含量为4.52,蒽环类抗生素普通制剂用药组为 4.8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第14天,各个实施例组视网膜组织中MDA的平均含 量为4.57,对照组为5.0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各组视网膜组织中IL-6含量 比较中,视网膜静脉阻塞第7天,实施例各组视网膜组织中IL-6的平均含量为14.76, 模型组为24.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第14天,实施例各组视网膜组织 中IL-6的含量为13.85,模型组为27.6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蒽环 类抗生素普通制剂普通制剂组在第7,14天分别为17.41和18.61,较实施例各组有差 别,实施例各组表现出更好的治疗作用。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MDA和IL-6直接反映发生病变的情况。模型组产生静脉阻 塞,并随时间逐渐严重。各个治疗组分别不同限度的减少了静脉阻塞的危害。对大鼠 眼部的实验表明,各治疗组均可不同程度减轻静脉阻塞,实施例组能明显减轻静脉阻 塞,实施例组与蒽环类抗生素普通制剂治疗组亦有统计学差异,显示出比蒽环类抗生 素普通制剂治疗组更好的疗效。

病理图片观察结果:

第2天的病理图片显示:各组中大鼠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造模成功后,在镜下 可见阻塞部位的视网膜静脉出现了淤曲和扩张。

第7天的病理图片显示:模型组中大鼠的视网膜静脉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淤曲和扩 张,亦可见略有轻微炎症,视网膜中的动脉较正常的视网膜动脉变细,同时伴有视网 膜出血,水肿和小面积的玻璃体积血。实施例组是视网膜静脉未发现炎症,动脉较细, 表现的静脉阻塞情况比普通治疗组较轻。实施例组未有模型组中出现的血管增生情 况。

第14天的病理图片显示:模型组中大鼠的视网膜静脉出现了严重的淤曲和扩张, 可见炎症,视网膜中的动脉较正常的视网膜动脉变细,且形状略不规则。同时伴有视 网膜出血,水肿和大面积的玻璃体积血。实施例组静脉恢复较好,比模型组展示出完 全不同的病理情况,普通制剂组比较模型组亦有疗效,镜下显示未见模型组可见的新 生血管。实施例组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情况较第2天和第7天时有明显的疏通迹象,显 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实施例组比模型组显示出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实施例组比普通治疗组亦有显著性 差异,实施例组比普通制剂治疗组有更好的效果。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 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 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之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