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叶酸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靶向MRI造影剂的制备方法

基于叶酸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靶向MRI造影剂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叶酸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靶向MRI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FA连接到NH2-PEG-COOH上形成COOH-PEG-FA;水热法合成PEI包覆的Fe3O4纳米颗粒(Fe3O4-PEI);Fe3O4-PEI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异硫氰酸荧光素(FI);COOH-PEG-FA连接到Fe3O4纳米颗粒的表面;最后对Fe3O4纳米颗粒表面PEI剩余氨基进行乙酰化修饰以增加其生物相容性,用于MRI成像诊断。本发明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制备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胶体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肿瘤靶向性,在体内肿瘤靶向诊断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1430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华大学;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310105397.6

  • 申请日2013-03-28

  • 分类号A61K49/12(20060101);A61K49/10(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33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黄志达

  • 地址 201620 上海市松江区松江新城人民北路2999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08: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49/12 授权公告日:20141105 终止日期:20170328 申请日:2013032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11-05

    授权

    授权

  • 2013-07-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49/12 申请日:201303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6-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叶酸修饰的四氧化三铁 纳米颗粒的靶向MRI造影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恶性肿瘤都是危害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具有死亡率高、难治疗以及恶 化迅速等特点。因此,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特异性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肿瘤的检测手段 各种各样,主要有:超声成像、CT成像、核医学PET成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MRI)。随着 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其扫描时间逐渐缩短,分辨率逐渐提高,对于小病灶的检测也更加准 确,这也使得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成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疾病检测手段。为了提高MRI成 像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必要选择合适的MRI造影剂。常规的MRI造影剂主要分为两 类:一类是T1加权的MRI造影剂,一类是T2加权的MRI造影剂。T1加权的MRI造影剂主要 是Gd基配合物,然而,Gd为重金属元素,小分子Gd试剂在体内停留时间过短,其临床注 射剂量较大,且Gd试剂具有很强的肾毒性,特别是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危害尤甚。而T2加权 的MRI造影剂主要是超顺磁Fe3O4为代表的金属铁氧化物纳米粒子,超顺磁性氧化铁具有独 特的磁学性质以及信号强、使用剂量低和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使其成为核磁共振成像的良 好造影剂。

作为生物体内MRI造影剂,Fe3O4纳米颗粒必须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稳定性、生物相容 性、和较高的T2弛豫率。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是一种水溶性聚胺,其大分 子链上拥有大量的氨基,不仅为磁性Fe3O4纳米颗粒提供了稳定存在的屏障,并且使纳米Fe3O4颗粒表面带上了正电荷和功能性基团,这就为Fe3O4纳米颗粒的表面多功能修饰提供了可行 性(Cai et al.,ACS Appl.Mater.Interfaces2013,DOI:10.1021/am302883m;专利公开号 201210277624.9)。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是高亲水性聚合物,它对纳米颗粒的修 饰可以提高纳米颗粒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并延长其在体内的血液循环时间(Peng et al., Biomaterials2012,33,1107-1119;Wen et al.,Biomaterials2013,34,1570-1580)。叶酸作为一种 靶向分子,具有分子量小、无毒、无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高、廉价易得、易于 修饰等多种优势(Shi et al.,Advanced Materials2008,20,1671-1678)。本课题组前期的专利 (专利公开号201210277624.9)成果显示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可以 通过简易的水热法合成。本发明采用相同的方法合成了具有良好胶体稳定性的PEI包覆的 Fe3O4纳米颗粒。随后,Fe3O4纳米颗粒表面的PEG-FA修饰不仅增加了纳米颗粒的水溶性和 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的体内成像应用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提高了Fe3O4纳米颗粒对肿瘤细 胞或肿瘤部位的靶向性,从而使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更加准确、灵敏。

检索国内外文献,尚没有发现关于用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PEI包覆和FA修饰的Fe3O4纳米颗粒及其用于体内肿瘤模型靶向MRI研究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叶酸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靶向MRI 造影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成本较低。制备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能够长时间稳定分散于水溶液中,不会出现团聚现象。所用的修饰剂PEI为廉 价和环境友好材料,具有产业化实施的前景。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叶酸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靶向MRI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亚铁盐溶解于超纯水中,加入NH3·H2O并于空气气氛下搅拌10~20分钟,然后将混 合溶液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并将0.1g/mL的超支化聚乙烯亚胺PEI水溶液也加入到高压反 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后,于130~140℃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 沉淀磁分离洗涤纯化后,即得PEI包裹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Fe3O4-PEI,产物储存于4℃备 用,取3mL真空冷冻干燥,干燥产物储存于-20℃;

(2)将FA溶解于DMSO中后,先用EDC和NHS活化2~4h,然后逐滴加入到NH2-PEG-COOH 的DMSO溶液中,搅拌反应2~4天,透析(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的透析袋对蒸馏水透析三 天(6次,2L/次)),除去副产物和杂质,然后真空冷冻干燥,即得COOH-PEG-FA,储存在 -20℃备用;

(3)将步骤(1)中制备的Fe3O4-PEI纳米颗粒用DMSO洗涤后,重新分散于DMSO中,再 将DMSO溶解的FI溶液加入到上述Fe3O4-PEI的DMSO溶液中,搅拌反应1~3天后,产物 Fe3O4-PEI-FI分离洗涤,然后分散到DMSO中,并储存在4℃备用;

(4)步骤(2)中制备的COOH-PEG-FA以及EDC和NHS溶解于DMSO后,搅拌活化2~4h; 然后将活化的COOH-PEG-FA溶液加入到步骤(3)制备的Fe3O4-PEI-FI溶液中,搅拌反应 2~4天,再分离洗涤,并分散于超纯水中,得到Fe3O4-PEI-FI-PEG-FA纳米颗粒水溶液,并储 存在4℃备用;

(5)向步骤(4)制备的Fe3O4-PEI-FI-PEG-FA纳米颗粒水溶液中加入三乙胺,并搅拌20~40 分钟;然后向上述溶液中加入乙酸酐,继续搅拌反应20~30小时;分离洗涤并分散于超纯水 中,即制得乙酰化的产物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取1mL真空冷冻干燥后储存 于-20℃,余下4mL储存于4℃备用。

所述步骤(1)中的亚铁盐为FeCl2·4H2O,亚铁盐、超纯水、NH3·H2O的配比为1~1.5 g:7.5~8.0mL:6.0~6.5mL,优选1.25g:7.75mL:6.25mL;亚铁盐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PEI质量 比为2~3:1,优选2.5:1。

所述步骤(1)中的NH3·H2O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28%。

所述步骤(1)中的超支化聚乙烯亚胺PEI的分子量为25000。

所述步骤(2)中FA、EDC和NHS的摩尔比为1:0.5~1:0.5~1,优选1:0.9:0.9,FA和 NH2-PEG-COOH的摩尔比为1~3:1,优选2:1。

所述步骤(2)中NH2-PEG-COOH的分子量为2000。

所述步骤(3)中FI与Fe3O4-PEI表面氨基的摩尔比为1:45~55,优选1:50。

所述步骤(4)中的COOH-PEG-FA与EDC、NHS的摩尔比为1:4~6:4~6,优选1:5:5。

所述步骤(4)中的COOH-PEG-FA与Fe3O4纳米颗粒表面氨基的摩尔比为1:4~6,优选1:5。

所述步骤(5)中的三乙胺、乙酸酐与Fe3O4纳米颗粒表面的PEI上伯氨基摩尔比为4~6: 4~6:1,优选5:5:1。

本发明先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PEI包裹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然后将FI和PEG-FA先 后修饰在纳米颗粒的表面,最后对纳米颗粒的剩余表面氨基进行乙酰化修饰。

本发明操作简便易行,原材料成本低。制备的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胶体稳定性 和生物相容性。与没有叶酸修饰的对照材料相比,叶酸修饰的Fe3O4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或肿 瘤部位具有更高的靶向性。该方法制备的叶酸靶向性Fe3O4纳米颗粒在MRI分子影像诊断领域 有着潜在的应用。

本发明使用X-射线衍射(XRD)、核磁共振波谱(1H NM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热重分析(TG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Zeta电势及动态光散射 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表征制备的磁性纳米颗粒,并通过磁共振成像仪测定纳米 颗粒的T2弛豫性能,然后利用溶血实验、MTT法和相差显微镜评价纳米颗粒的血液相容性 和细胞毒性,再利用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成像以及体外和体内核磁共振成像实验检测叶 酸修饰的纳米材料对肿瘤细胞的靶向诊断效果。具体测试结果如下:

(1)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

通过对比和分析X-射线衍射图谱(如图1),水热法合成的材料和Fe3O4的图谱(ICSD 20-596)一致,表明PEI修饰的Fe3O4晶体结构为四氧化三铁。

(2)核磁共振分析(1H NMR)的测试结果

通过对比NH2-PEG-COOH、FA和COOH-PEG-FA三者在氘代DMSO中的氢谱谱峰(如 图2)可知,COOH-PEG-FA在6-9ppm出现的谱峰证明FA已经成功连接到PEG上,并通过 积分峰面积计算可知,每一个PEG上连接了0.7个FA。

(3)紫外吸收(UV-Vis)测试结果

图3所示为Fe3O4-PEI-FI(图3a)、FI(图3b)和Fe3O4-PEI(图3c)在300到800nm 的紫外吸收图谱。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Fe3O4-PEI在400到800nm处没有明显的紫外吸收 峰,而Fe3O4-PEI-FI在510nm处有一个明显的紫外吸收峰,从而说明FI成功修饰到Fe3O4-PEI 纳米颗粒表面。

(4)热重分析(TGA)测试结果

为了检测COOH-PEG-FA和对照组中mPEG-COOH在Fe3O4纳米颗粒表面的上载量,我 们对修饰前后的纳米颗粒进行了TGA测试。由图4可以看出,修饰前纳米颗粒的失重量为 8.97%(图4a),按PEI表面氨基与PEG摩尔比例5:1修饰后,Fe3O4-PEI-FI-PEG-FA和对照 材料Fe3O4-PEI-FI-mPEG的失重分别是13.23%(图4b)和14.16%(图4c);经过计算, COOH-PEG-FA和mPEG-COOH的上载率分别为4.26%和5.19%,由此表明COOH-PEG-FA 和mPEG-COOH已成功连接到Fe3O4纳米颗粒的表面。

(5)纳米颗粒Zeta电势及动态水力径测试结果

纳米颗粒表面的大量氨基会产生细胞毒性,从而限制了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的应用。所 以,我们通过对Fe3O4-PEI-FI-PEG-FA和对照材料Fe3O4-PEI-FI-mPEG表面氨基进行乙酰化修 饰,降低其表面电势,从而改善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电势测定结果(表1)表明,由于 大量表面氨基的存在,Fe3O4-PEI-FI-PEG-FA和Fe3O4-PEI-FI-mPEG纳米颗粒的表面电势分别 达到了+31.0mV和+31.5mV。经过乙酰化反应之后,得到乙酰化的Fe3O4-PEI-Ac-FI-PEG-FA 和Fe3O4-PEI-Ac-FI-mPEG纳米颗粒表面电势分别降到了+16.3mV和+16.4mV。结果显示, 纳米颗粒的表面氨基已成功乙酰化。但是,乙酰化后纳米颗粒的表面电势未达到中性,这可 能是因为表面部分用来稳定Fe3O4纳米颗粒的氨基不能进行乙酰化反应。乙酰化前后,这些 纳米颗粒的水动力直径的测试结果同样如表1所示,乙酰化后纳米颗粒的水动力直径较乙酰 化前略微减小,并且制备的纳米颗粒的水动力直径能长时间保持几乎不变,从而说明了制备 的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胶体稳定性。

(6)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结果

通过TEM观察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和对照组材料Fe3O4-PEI-Ac-FI- mPEG纳米颗粒的形态和粒径(如图5所示)。TEM测试结果显示Fe3O4-PEI-Ac-FI-PEG-FA 和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纳米颗粒的形貌均是球形或准球形。通过分别随机测量 300个纳米颗粒的直径计算得到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和对照材料Fe3O4-PEI-Ac- FI-mPEG纳米颗粒的直径分别是15.0nm和15.3nm。

(7)T2弛豫率测量结果

Fe3O4纳米材料可以用作核磁共振成像的阴性造影剂,随着Fe浓度的增加,MRI信号强 度逐渐减弱。弛豫率(r2)反映Fe3O4纳米粒子作为MRI造影剂的效率,为单位摩尔浓度铁的横 向弛豫时间,可通过不同浓度下的弛豫时间(T2)的倒数拟合计算得到。图6为本发明制备 的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和对照组材料Fe3O4-PEI-Ac-FI-mPEG的T2弛豫时间倒 数与Fe浓度的线性拟合图,可以看出这两种Fe3O4纳米材料的弛豫时间倒数随着铁浓度的增 加(在0-0.04mM浓度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并且通过计算可得本发明制备的 Fe3O4-PEI-Ac-FI-PEG-FA和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的弛豫率分别达到了99.64 mM-1s-1和107.30mM-1s-1。因此,本发明所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和对照材料 Fe3O4-PEI-Ac-FI-mPEG均可作为MRI分子影像学诊断中的优良T2信号衰减造影剂。

(8)血液相容性

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对纳米颗粒的体内应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实验评估了本 发明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和对照组材料Fe3O4-PEI-Ac-FI-mPEG的血液相 容性。图7中显示了Fe3O4-PEI-Ac-FI-mPEG(图7a)和Fe3O4-PEI-Ac-FI-PEG-FA(图7b)在 不同浓度(50、100、200、400μg/mL)下的溶血性测试结果。通过对上层清液的吸光光谱进行 测量来定量评价纳米材料的溶血性。如图7a和7b右上角紫外图谱显示,在浓度达到400μg/mL 时,Fe3O4-PEI-Ac-FI-PEG-FA和Fe3O4-PEI-Ac-FI-mPEG的溶血率都小于5%,说明制备的这 些纳米材料具有很好的血液相容性,因而可以安全地用于生物体内MRI成像。

(9)MTT细胞活力和相差显微镜测试结果

通过MTT比色法测定KB细胞(一种人类上皮癌的细胞株)的活力来检测本发明制备的 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和对照组材料Fe3O4-PEI-Ac-FI-mPEG的细胞毒性(如图8)。 KB细胞分别与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浓度为10、25、 50、75和100μg/mL)在37℃下共培养24小时。然后,经MTT处理后在570nm处测量吸光 值,并根据此值计算细胞的活力。不同浓度的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缓冲液PBS处理的细 胞为对照进行比较。与PBS对照组相比,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 在实验浓度0到100μg/mL范围内对KB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细胞存活率均在80% 以上。这充分说明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以应用到生物体内MRI成像诊断。我们通过相差显微镜进一步验证材料对细胞的毒性。如 图9所示,不同浓度的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纳米材料(10、25、 50、75和100μg/mL)处理24小时后的细胞形态和PBS处理的细胞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 进一步说明了合成材料的良好生物相容。

(10)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KB细胞对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和对照 组材料Fe3O4-PEI-Ac-FI-mPEG在不同浓度下的吞噬量(如图10)和处理后细胞的平均荧光强 度(如图11)来检测叶酸靶向性效果。KB细胞分别与Fe3O4-PEI-Ac-FI-PEG-FA和 Fe3O4-PEI-Ac-FI-mPEG(Fe浓度为0.125、0.25、0.5、0.75、1.0、1.25和1.5mM)在37℃下 共培养4小时,并且以PBS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吞噬情 况和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在图10中,和对照组相比,随着Fe浓度的增加,细胞对 Fe3O4-PEI-Ac-FI-mPEG的吞噬量稍微增加,并且在Fe浓度达到1.0mM时,吞噬量几乎不再 增加。但是随着Fe浓度的增加,细胞对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的吞噬量却一直 明显增加。同样在图11中,随着Fe浓度的增加,Fe3O4-PEI-Ac-FI-PEG-FA处理后细胞的平 均荧光强度显著增加,而Fe3O4-PEI-Ac-FI-mPEG处理后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增加不明显。这 些结果说明叶酸的修饰赋予了纳米颗粒对KB细胞的特异靶向能力。

(11)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

叶酸的靶向性同样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来验证,如图12所示,KB细胞分别与PBS、本 发明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和对照组材料Fe3O4-PEI-Ac-FI-mPEG(Fe浓度 为0.3)在37℃下共培养4小时,然后在油镜下观察细胞吞噬纳米颗粒后的荧光信号。在图 12中,经过PBS处理的细胞内没有荧光,Fe3O4-PEI-Ac-FI-mPEG处理的细胞内显示出比较 微弱的荧光信号,而Fe3O4-PEI-Ac-FI-PEG-FA处理的细胞内显示出很强的荧光信号,这进一 步说明叶酸修饰的纳米颗粒对KB细胞有更好的靶向性,从而为该材料成功高效地应用到体 内MRI成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2)体外细胞MRI成像结果

在体内实验之前,我们评价了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和对照组 材料Fe3O4-PEI-Ac-FI-mPEG的细胞MRI成像效果(如图13所示),KB细胞分别与 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Fe浓度为0.1、0.2、0.4和0.8 mM)在37℃下共培养6小时,并且以PBS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在图13a中,随着Fe 浓度的增加,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处理后的细胞均表 现出MRI信号衰减的趋势,说明随着Fe浓度的增加,细胞对纳米颗粒的吞噬量也增加。需 要指出的是,在相同的Fe浓度下,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处理后的细胞比对照材 料Fe3O4-PEI-Ac-FI-mPEG处理后细胞的MRI信号降低更明显,说明细胞对 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的吞噬量要大大高于Fe3O4-PEI-Ac-FI-mPEG纳米颗粒。图 13b是细胞经过不同浓度的纳米颗粒处理后的MRI成像信号值,从图中明显看出,随着Fe 浓度的增加,细胞的MRI信号值均逐渐减少,而且在相同的Fe浓度下, 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处理后细胞的MRI信号值要明显低于对照材料 Fe3O4-PEI-Ac-FI-mPEG纳米颗粒处理后的细胞。这些结果不仅说明制备的纳米颗粒具有很好 的细胞MRI成像效果,而且证明了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对KB细胞的特异靶向 性。

(13)体内肿瘤MRI成像结果

通过尾静脉注射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和对照组材料 Fe3O4-PEI-Ac-FI-mPEG来评价肿瘤部位的MRI成像效果(如图14所示),与注射前的对照组 相比较,在注射后30分钟到4小时内,注射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Fe:500μg) 的小鼠肿瘤部位稍微变暗,而注射Fe3O4-PEI-Ac-FI-PEG-FA(Fe:500μg)的小鼠肿瘤明显变 暗,展示出叶酸修饰的纳米颗粒具有明显的MRI肿瘤诊断效果。在注射后24小时,两个实 验组的小鼠肿瘤部位明暗程度都逐渐恢复,说明此时纳米材料随着血液流通从肿瘤部位逐渐 代谢出去(图14a)。图14b是相应注射时间的肿瘤MRI信号值变化,在注射后30分钟到4 小时,注射Fe3O4-PEI-Ac-FI-mPEG的小鼠肿瘤MRI信号值变化不明显,而注射 Fe3O4-PEI-Ac-FI-PEG-FA的小鼠肿瘤MRI信号值明显降低,在注射后24小时,两个实验组 的小鼠肿瘤部位MRI信号值均有所增加,这与图14a的结果一致。这些结果说明本发明制备 的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具有很好的肿瘤靶向能力,能成功应用于体内靶向MRI 肿瘤成像诊断的造影剂。

(14)体内组织分布结果

为了研究纳米颗粒的生物组织分布情况,ICP-AES用来测量在注射后24小时各个重要器 官中铁的含量(图15)。从图中可看出在注射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和本发明制备 的Fe3O4-PEI-Ac-FI-PEG-FA(Fe:500μg)纳米颗粒后,肝、脾和肺中铁的含量较注射前均明 显增加,而在其他的器官,比如:心、肾和肿瘤,铁的聚集较少。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注射 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的小鼠肿瘤部位铁的含量明显高于注射 Fe3O4-PEI-Ac-FI-mPEG纳米颗粒的情况。这些结果不仅证明了Fe3O4-PEI-Ac-FI-PEG-FA对肿 瘤部位具有很好的靶向性,而且说明本发明制备的纳米颗粒能在小鼠体内正常的代谢清除。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制备水溶性良好的PEI包覆的Fe3O4纳米颗粒,然后 在纳米颗粒表面先后连接FI和PEG-FA分子,最后对纳米颗粒的表面氨基进行乙酰化修饰得 到用于MRI造影剂的Fe3O4纳米颗粒;此法操作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分离, 所用均为廉价的和环境友好的材料,具有实施商业化的前景;

(2)本发明制备的Fe3O4纳米颗粒能够长时间地稳定分散于水溶液中,没有出现团聚现象; PEI的包覆增加了Fe3O4纳米颗粒的稳定性,PEG-FA的表面修饰不仅增加了Fe3O4纳米颗粒 的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而且赋予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或者肿瘤部位的靶向特异性;这些优 点使制备的叶酸靶向性Fe3O4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地用作体内MRI成像的阴性造影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的X-射线衍射图;

图2是FA(a)、NH2-PEG-COOH(b)和COOH-PEG-FA(c)在氘代DMSO中的核磁共振 氢谱谱图;

图3是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FI(a)、FI(b)和Fe3O4-PEI(c)的紫外吸收图谱;

图4是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FI(a)、Fe3O4-PEI-FI-PEG-FA(b)和对照材料Fe3O4-PEI-FI -mPEG(c)的热重分析图;

图5是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a,b)和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c, d)的透射电镜图片和尺寸分布直方图;

图6是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和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的 T2弛豫时间倒数与Fe浓度的线性关系图;

图7是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a)和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b) 纳米颗粒的溶血实验紫外图谱,右上角插图显示的是图中放大的紫外吸收图谱,右下角插图 从左到右依次是水、PBS、50μg/mL、100μg/mL、200μg/mL和400μg/mL纳米颗粒处理2 小时并离心后的人血红细胞图片;

图8是MTT法测试的KB细胞经过PBS缓冲液(对照)、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 和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浓度范围在0-100μg/mL)处理24小时 后的细胞活力;

图9是KB细胞经过PBS缓冲液(对照,a,g)、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b:10μg/mL, c:25μg/mL,d:50μg/mL,e:75μg/mL,f:100μg/mL)和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Ac- FI-PEG-FA纳米颗粒(h:10μg/mL,i:25μg/mL,j:50μg/mL,k:75μg/mL,l:100μg/mL)处 理24小时后的细胞形态;

图10是KB细胞经过PBS缓冲液(对照,a,i)、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Fe浓度范 围b:0.125,c:0.25,d:0.5,e:0.75,f:1.0,g:1.25和h:1.5mM)和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Ac -FI-PEG-FA纳米颗粒(Fe浓度范围j:0.125,k:0.25,l:0.5,m:0.75,n:1.0,o:1.25和p:1.5mM) 处理4小时后流式细胞分析图;

图11是KB细胞经过PBS缓冲液、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和本发明制备的 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Fe浓度范围在0.125-1.5mM)处理4小时后细胞的平均 荧光强度;

图12是KB细胞经过PBS缓冲液(对照,a-d)、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e-h)和 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i-l)(Fe浓度为0.3mM)处理4小时后细 胞的共聚焦显微成像图片;

图13是KB细胞经过PBS缓冲液、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和本发明制备的 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Fe浓度范围在0.1-0.8mM)处理6小时后的细胞T2MRI 成像图片(a)和相应的MRI信号值变化(b);

图14是尾静脉注射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和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Ac-FI- PEG-FA纳米颗粒(Fe:500μg)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肿瘤的T2MRI成像图片(a)和相应的 MRI信号值变化(b);

图15是尾静脉注射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和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Ac-FI- PEG-FA纳米颗粒(Fe:500μg)后24小时,Fe元素在小鼠主要器官(心、肝、脾、肺、肾、 和肿瘤)的组织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 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将1.25g FeCl2·4H2O倒入烧杯中,加入7.75mL的超纯水,温和搅拌下,加入6.25mL NH3·H2O,将上述混合液在空气气氛下连续搅拌10分钟,使二价铁充分被氧化,接着将混合 溶液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将0.5g PEI超声溶解于5mL水溶液中,用移液枪将其转入反应 釜中,与反应釜中溶液充分混匀,于134℃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 所得到的黑色沉淀Fe3O4-PEI磁分离除去上清液,再加适量超纯水超声分散,再磁分离,如 此重复超纯水洗涤五次,以除去杂质,然后重新分散于20mL超纯水中,即得PEI包覆的Fe3O4纳米颗粒(Fe3O4-PEI)。取3mL纳米颗粒溶液,真空冷冻干燥用于X-射线衍射检测。XRD 结果显示了Fe3O4-PEI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为四氧化三铁(见附图1)。

实施例2

取17.65mg FA、6.90mg EDC和4.14mg NHS于一反应瓶中,加入5mL DMSO使其完 全溶解,并搅拌活化3h。取40mg NH2-PEG-COOH溶解于5mL DMSO中。然后将上述活化 的溶液(5mL)逐滴加入到NH2-PEG-COOH的DMSO溶液(5mL)中,搅拌反应三天。用 截留分子量为1000的透析袋对蒸馏水透析三天(6次,2L/次),除去副产物和杂质,将产物 COOH-PEG-FA冷冻干燥后储存在-20℃备用;

FA、NH2-PEG-COOH和合成的COOH-PEG-FA的核磁氢谱分析如图2所示, COOH-PEG-FA在6-9ppm出现的谱峰说明FA已经成功连接到PEG上。通过积分峰面积计 算可知,每一个PEG上连接了0.7个FA。

实施例3

取实施例1制备的Fe3O4-PEI水溶液6.24mL(30mg)用DMSO洗三次,再将Fe3O4-PEI 重新分散于6mL DMSO中,然后将溶解在2mL DMSO中的FI(0.84mg)溶液逐滴加入到 上述6mL Fe3O4-PEI的DMSO溶液中,搅拌反应一天后,磁分离除去上清液,再加适量超纯 水超声分散,再磁分离,如此重复纯水洗涤3次,以除去杂质,然后重新分散于10mL DMSO 中,即得到产物Fe3O4-PEI-FI。分别取25μL Fe3O4-PEI(实施例1)、FI和Fe3O4-PEI-FI(实 施例3)的DMSO溶液于2mL离心管中,再向其中加700μL超纯水,超声均匀,测紫外吸 收(见附图3)。紫外可见光谱测试结果表明,Fe3O4-PEI在400到800nm处没有明显的紫外 吸收峰,而Fe3O4-PEI-FI在510nm处有一个明显的紫外吸收峰,从而说明FI成功修饰到 Fe3O4-PEI纳米颗粒表面。

实施例4

取12.39mg实施例2制备的COOH-PEG-FA、5.18mg EDC和3.11mg NHS分别溶于2mL DMSO,并将溶液混合后搅拌活化3h。然后将活化的COOH-PEG-FA溶液(6mL)逐滴加入 到5mL实施例3制备的Fe3O4-PEI-FI溶液中,搅拌反应三天,再用超纯水磁分离洗涤3次, 产物Fe3O4-PEI-FI-PEG-FA重新分散于5mL超纯水中,并取0.5mL真空冷冻干燥,同时取 对照材料Fe3O4-PEI-FI-mPEG(对比例1)0.5mL和Fe3O4-PEI-FI(实施例3)0.5mL真空冷 冻干燥,然后对三种材料进行热重分析(如图4所示)。TG测试结果表明,修饰前Fe3O4-PEI-FI 纳米颗粒的失重量为8.97%(图4a),按PEI表面氨基与PEG摩尔比例5:1修饰后, Fe3O4-PEI-FI-PEG-FA和对照材料Fe3O4-PEI-FI-mPEG的失重分别是13.23%(图4b)和14.16% (图4c);经过计算,COOH-PEG-FA和mPEG-COOH的上载率分别为4.26%和5.19%,由 此表明COOH-PEG-FA和mPEG-COOH已成功连接到Fe3O4纳米颗粒的表面。

实施例5

向实施例4制备的Fe3O4-PEI-FI-PEG-FA纳米颗粒水溶液(4mL)中加入18μL三乙胺 (密度为0.726~0.729g/mL,浓度为99.0%),并搅拌30分钟。然后向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 12.2μL乙酸酐(密度为1.08g/mL,浓度为98.5%)(三乙胺、乙酸酐与Fe3O4-PEI-FI-PEG-FA 的表面氨基摩尔比=5:5:1),继续搅拌反应24小时。产物用超纯水磁分离洗涤3次,并重新分 散到5mL超纯水中,即制得乙酰化的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取本发明制备的 Fe3O4-PEI-FI-PEG-FA(实施例4)、Fe3O4-PEI-Ac-FI-PEG-FA(实施例5)及对比例1中的对 照材料Fe3O4-PEI-FI-mPEG和Fe3O4-PEI-Ac-FI-mPEG各0.1mL,然后用超纯水分别配制成 1.5mL的水溶液用于测表面电势和水动力直径(如表1)。电势测定结果表明,由于大量表面 氨基的存在,Fe3O4-PEI-FI-PEG-FA和Fe3O4-PEI-FI-mPEG的表面电势分别达到了+31.0mV 和+31.5mV。经过乙酰化反应之后,得到的Fe3O4-PEI-Ac-FI-PEG-FA和Fe3O4-PEI-Ac-FI-mPEG 纳米颗粒表面电势分别降到了+16.3mV和+16.4mV。结果显示,纳米颗粒的表面氨基已成功 乙酰化。但是,乙酰化后纳米颗粒的表面电势未达到中性,这可能是因为表面的部分用来稳 定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氨基不能进行乙酰化反应。乙酰化前后,纳米颗粒的水动力直径的 测试结果同样如表1所示,乙酰化后纳米颗粒的水动力直径较乙酰化前略微变小,并且纳米 颗粒的水动力直径能长时间保持几乎不变,从而说明了制备的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胶体稳定 性。

实施例6

分别取乙酰化后的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对比例1)和本发明制备的 Fe3O4-PEI-Ac-FI-PEG-FA(实施例5)纳米颗粒水溶液各5μL,然后用超纯水配制成100μL 的纳米颗粒悬浮液。分别取配制的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 粒悬浮液各5μL滴在铜网表面,并在空气中晾干后用于TEM测试(如图5所示)。TEM结 果显示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的形貌均为球形或准球 形。通过分别随机测量300个纳米颗粒的直径计算得到Fe3O4-PEI-Ac-FI-PEG-FA和 Fe3O4-PEI-Ac-FI-mPEG纳米颗粒的直径分别是15.0nm和15.3nm。

实施例7

将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实施例5)纳米颗粒和对照材料 Fe3O4-PEI-Ac-FI-mPEG(对比例1)通过ICP-AES测试法测得溶液中Fe元素的浓度,再在 EP管中用超纯水配制Fe浓度依次为0.0025、0.005、0.01、0.02和0.04mM的水溶液2mL, 通过T2磁共振成像测定材料在不同的Fe浓度下的T2弛豫效应(如图6所示)。弛豫率测试 结果表明Fe3O4-PEI-Ac-FI-PEG-FA和Fe3O4-PEI-Ac-FI-mPEG纳米颗粒的T2弛豫时间倒数在 Fe浓度为0.0025-0.04mM范围内随着铁浓度的增加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并且通过计算可知 Fe3O4-PEI-Ac-FI-PEG-FA(99.64mM-1s-1)和Fe3O4-PEI-Ac-FI-mPEG(107.30mM-1s-1)都具 有良好的T2弛豫效应和r2弛豫率。因此,本发明所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和对照材 料Fe3O4-PEI-Ac-FI-mPEG均可作为MRI分子影像学诊断中的优良T2信号衰减造影剂。

实施例8

为了使制备的纳米颗粒能安全地用于体内生物成像诊断,本实验评价了制备的 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和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的血液相容性。称取冻 干的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实施例5)和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对比 例1)各1mg,分别分散于PBS中配制成1mg/mL的浓度为母液,然后用PBS依次配制浓度 为50μg/mL、100μg/mL、200μg/mL和400μg/mL的纳米颗粒悬浮液。取适量的人新鲜血液, 首先离心(2000rpm/min,5min)去上清液,然后将血红细胞用PBS洗涤5次,收集健康的红 细胞并用PBS稀释10倍。再将Fe3O4-PEI-Ac-FI-PEG-FA和Fe3O4-PEI-Ac-FI-mPEG纳米材料 (50-400μg/mL)与红细胞混合静置2小时后,10000rpm离心1min,拍照并测上清液的紫 外吸光光谱。该过程以PBS作为阴性对照,超纯水作为阳性对照。图7中显示了 Fe3O4-PEI-Ac-FI-mPEG(图7a)和Fe3O4-PEI-Ac-FI-PEG-FA(图7b)在浓度50、100、200、 400μg/mL下的溶血性测试结果。通过测量上层清液的吸光度值定量评价纳米材料的溶血性。 如图7a和7b右上角紫外图谱显示,在浓度达到400μg/mL时,Fe3O4-PEI-Ac-FI-PEG-FA和 Fe3O4-PEI-Ac-FI-mPEG的溶血率都小于5%,说明制备的这些纳米材料具有很好的血液相容 性,因而可以安全地用于生物体内MRI成像。

实施例9

以KB细胞为模型细胞评价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和对照材料 Fe3O4-PEI-Ac-FI-mPEG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称取冻干的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实 施例5)和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对比例1)各1mg,然后分别分散于无菌PBS 中配制成1mg/mL的PBS溶液,并用紫外照射过夜杀菌。然后在超净工作台用无菌PBS配 制浓度为10、25、50、75和100μg/mL的无菌Fe3O4-PEI-Ac-FI-PEG-FA和 Fe3O4-PEI-Ac-FI-mPEG纳米颗粒悬浮液。KB细胞种植于96孔板后分别与 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浓度为10、25、50、75和100 μg/mL)在37℃下共培养24小时。然后,向培养板孔中加入20μL MTT,继续在37℃下培 养4小时后,弃去培养液,并加入150μL DMSO,振荡15分钟后在570nm处测量吸光值, 并根据此值计算细胞的活力(如图8)。不同浓度的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缓冲液PBS为对 照进行比较。与对照组相比,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在实验浓度 0到100μg/mL范围内对KB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细胞存活率都在80%以上。这 充分说明合成的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性,可以应用到生物体内MRI成像检测。我们通过相差显微镜进一步验证了材料对细胞的毒 性。如图9所示,不同浓度的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纳米材料(10、 25、50、75和100μg/mL)处理24小时后的细胞形态和PBS处理的细胞相比,没有明显的 变化,进一步说明了合成的材料的良好生物相容性。

实施例10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处理 后KB细胞对材料的吞噬量(如图10)和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如图11)评价叶酸靶向性效 果。通过ICP-AES测定实施例9中1mg/mL的无菌Fe3O4-PEI-Ac-FI-mPEG和 Fe3O4-PEI-Ac-FI-PEG-FA PBS溶液中Fe的浓度,然后用无菌PBS分别配制成Fe浓度为0.125、 0.25、0.5、0.75、1.0、1.25和1.5mM的两种纳米颗粒悬浮液。KB细胞以2×105/孔种植于12 孔板,过夜培养后再分别与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Fe 浓度为0.125、0.25、0.5、0.75、1.0、1.25和1.5mM)在37℃下共培养4小时,并且以PBS 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共培养后细胞用PBS清洗三次,再用胰酶消化并离心,弃上清液, 将细胞悬浮于1mL PBS中。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对纳米颗粒的吞噬情况和处理后细胞的 平均荧光强度。图10中,和对照组(PBS处理细胞)相比,随着Fe浓度的增加,细胞对 Fe3O4-PEI-Ac-FI-mPEG的吞噬量稍微增加,并且在Fe浓度达到1.0mM时,吞噬量几乎不再 增加。但是随着Fe浓度的增加,细胞对Fe3O4-PEI-Ac-FI-PEG-FA的吞噬量却一直明显增加。 同样在图11中随着Fe浓度的增加,Fe3O4-PEI-Ac-FI-PEG-FA处理后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显 著增加,而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处理后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增加不明显。这说明 叶酸的修饰赋予了纳米颗粒对表达叶酸受体的KB细胞的特异靶向能力。

实施例11

进一步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来验证叶酸的靶向性效果,先将盖玻片放置于12孔细胞培养板 中并用1640培养基浸泡12h,然后每孔补充1.0mL培养基并接种5×104个KB细胞,过夜 后分别与PBS、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Fe浓度为 0.5mM)在37℃下共培养4小时,接着用PBS清洗三次,然后依次用2.5%戊二醛(0.5mL) 固定15分钟、hochest33343(0.8mL)染色30分钟,最后将盖玻片放置于载玻片上,通过油 镜观察细胞的形貌。如图12所示,经过PBS处理的细胞内没有荧光,对照材料 Fe3O4-PEI-Ac-FI-mPEG处理的细胞内显示出比较微弱的荧光信号,而 Fe3O4-PEI-Ac-FI-PEG-FA处理的细胞内显示出很强的荧光信号,这进一步说明叶酸修饰的纳 米颗粒对表达叶酸受体的KB细胞有靶向特异性,从而为该材料成功高效地应用到体内MRI 成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实施例12

体内成像实验之前,我们评价了纳米颗粒的细胞MRI成像效果,通过ICP-AES测定实 施例9中1mg/mL的无菌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 PBS溶液中Fe 的浓度,然后用无菌PBS分别配制成Fe浓度为0.1、0.2、0.4和0.8mM的两种纳米颗粒悬 浮液。KB细胞以3×106/孔种植于6孔板,培养过夜后,分别与PBS、Fe3O4-PEI-Ac-FI-mPEG 和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Fe浓度为0.1、0.2、0.4和0.8mM)在37℃下共培养 6小时,在培养结束后细胞用PBS清洗5次,再胰酶消化、离心、过滤,最后分散在1mL PBS (含0.5%琼脂糖)中。用核磁共振成像仪测各细胞样品的T2弛豫效应(如图13)。在图13a 中,随着Fe浓度的增加,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处理 后的细胞均表现出MRI信号衰减的趋势,说明随着Fe浓度的增加,细胞对纳米颗粒的吞噬 量也增加。需要指出的是,在同样的Fe浓度下,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处理后的 细胞比Fe3O4-PEI-Ac-FI-mPEG处理后细胞的MRI信号降低更明显,说明细胞对 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的吞噬量要大大高于Fe3O4-PEI-Ac-FI-mPEG纳米颗粒。图 13b是细胞被不同浓度的纳米颗粒处理后的MRI成像信号值,从图中明显看出,随着Fe浓度 的增加,细胞的MRI信号值均逐渐减少,而且在相同的Fe浓度下,Fe3O4-PEI-Ac-FI-PEG-FA 纳米颗粒处理后细胞的MRI信号值要明显低于Fe3O4-PEI-Ac-FI-mPEG纳米颗粒处理后的细 胞。这些结果不仅说明制备的纳米颗粒具有很好的细胞MRI成像效果,而且证明了 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的特异靶向性。

实施例13

将本发明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实施例5)和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 (对比例1)的水溶液用PBS离心洗涤3次后重新分散于2mL PBS中,并用ICP-AES测定 各溶液中Fe的浓度。然后用无菌PBS配制相同体积且含有相同Fe质量的 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的PBS溶液。KB细胞接种到裸鼠体内, 三周后待肿瘤直径达到1.0-1.2cm时,通过尾静脉注射Fe3O4-PEI-Ac-FI-mPEG和 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PBS溶液来评价肿瘤部位的MRI成像效果(如图14所示)。 与注射前的对照组相比较,在注射后30分钟到4小时内,注射0.5mL对照材料 Fe3O4-PEI-Ac-FI-mPEG(Fe:500μg)的小鼠肿瘤部位稍微变暗,而注射0.5mL Fe3O4-PEI-Ac-FI-PEG-FA(Fe:500μg)的小鼠肿瘤明显变暗,展示出叶酸修饰的纳米颗粒具 有明显的MRI肿瘤诊断效果。在注射后24小时,两个实验组的小鼠肿瘤部位明暗程度都逐 渐恢复,说明此时纳米材料随着血液流通从肿瘤部位逐渐代谢出去(图14a)。图14b是相应 注射时间的肿瘤MRI信号值变化,在注射后30分钟到4小时,注射对照材料 Fe3O4-PEI-Ac-FI-mPEG的小鼠肿瘤MRI信号值变化不明显,而注射Fe3O4-PEI-Ac-FI-PEG-FA 的小鼠肿瘤MRI信号值明显降低。在注射后24小时,两个实验组的小鼠肿瘤部位MRI信号 值均有所增加,这与图14a的结果一致。这些结果说明该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纳 米颗粒具有很好的肿瘤靶向能力,能成功应用于体内肿瘤靶向MRI成像诊断的造影剂。

实施例14

以种有肿瘤的裸鼠(实施例13)为模型动物检测对照材料Fe3O4-PEI-Ac-FI-mPEG和本发 明制备的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尾静脉注射24小时后铁的组织分布(图15)。向 裸鼠尾静脉注射0.5mL实施例13配制的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 (Fe:500μg)PBS溶液24小时后,处死小鼠,取出各个器官并称重,然后切成小片段,并 加入3mL王水(盐酸/硝酸;体积比3:1)浸泡2天,用ICP-AES测定各个组织器官中铁的 浓度。从图15中可看出在注射Fe3O4-PEI-Ac-FI-mPEG和Fe3O4-PEI-Ac-FI-PEG-FA(Fe:500 μg)纳米颗粒后,肝、脾和肺中铁的含量较注射前均明显增加,而在其他的器官,比如:心、 肾和肿瘤,铁的聚集较少。但需要指出的是,注射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的小鼠 肿瘤部位铁的含量明显高于注射Fe3O4-PEI-Ac-FI-mPEG纳米颗粒的情况。这些结果不仅证明 了Fe3O4-PEI-Ac-FI-PEG-FA对肿瘤部位具有很好的靶向性,而且说明该发明制备的纳米颗粒 能在小鼠体内正常的代谢清除。

对比例1

将1.25g Fe(II)盐溶解于7.75mL超纯水中,再加入6.25mL NH3·H2O并于空气气氛下搅 拌10分钟,然后将混合溶液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取0.5g PEI溶解于5mL超纯水中,并将 该5mL PEI水溶液也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后,于134℃反应3小时。反应结 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沉淀磁分离洗涤纯化后,重新分散于20mL超纯水中,即得PEI 包裹的纳米颗粒Fe3O4-PEI,产物储存于4℃备用。产物表征见图1;

取6.24mL上述步骤制备的Fe3O4-PEI纳米颗粒(30mg)用DMSO洗涤三次后,重新分 散于6mL DMSO中。取0.84mg FI,并将其溶解于2mL DMSO中。然后将DMSO溶解的 FI溶液(2mL)逐滴加入到上述6mL Fe3O4-PEI的DMSO溶液中,搅拌反应一天后,产物 Fe3O4-PEI-FI用超纯水磁分离洗涤3次,然后分散到10mL DMSO中,并储存在4℃备用。 产物表征见图3;

取10.80mg mPEG-COOH、5.18mg EDC和3.11mg NHS分别溶于2mL DMSO,并将溶 液混合后搅拌活化3h。然后将活化的mPEG-COOH溶液(6mL)逐滴加入到5mL上述制备 的Fe3O4-PEI-FI溶液(5mL)中,搅拌反应三天,再用超纯水磁分离洗涤3次,产物 Fe3O4-PEI-FI-mPEG重新分散于5mL超纯水中后储存于4℃备用。产物表征见图4和表1; 向上述步骤制备的Fe3O4-PEI-FI-mPEG纳米颗粒水溶液(4mL)中加入18μL三乙胺,并搅 拌30分钟。然后向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12.2μL乙酸酐,继续搅拌反应24小时。产物用超纯 水磁分离洗涤3次,并重新分散到5mL超纯水中,即制得对照材料乙酰化的 Fe3O4-PEI-AC-FI-mPEG纳米颗粒,取2mL真空冷冻干燥后储存于-20℃,余下3mL储存于 4℃备用。产物表征见图5-15和表1。

表1.Fe3O4-PEI-FI-mPEG,Fe3O4-PEI-Ac-FI-mPEG,Fe3O4-PEI-FI-PEG-FA和 Fe3O4-PEI-Ac-FI-PEG-FA纳米颗粒的电势和水动力直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