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及其制备方法

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及其制备方法,不锈钢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碳、硅、锰、铬、钼、铜、氮、铌、银、余量为铁;本发明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经固溶处理后为单一奥氏体组织,在非微生物环境中具有优异的抗点蚀性能,在微生物环境中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抗微生物腐蚀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均达到93%以上,不存在镍释放风险,在人工唾液和汗液中的锰释放率远低于允许的日摄入量标准,可作为生物医学材料使用,不存在金属毒性的风险。该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具有很好的韧塑性,可以满足首饰等精细件加工要求,综合性能优于316L等铬镍奥氏体不锈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04595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85578.9

  • 发明设计人 袁军平;李卫;王国智;王昶;

    申请日2012-12-30

  • 分类号C22C38/38;C22C33/06;C21D6/00;

  • 代理机构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谢殿武

  • 地址 511483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良路1342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03: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5-0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22C38/38 专利号:ZL2012105855789 登记生效日:20220424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变更后权利人:郭强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511483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良路1342号 变更后权利人:638302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乔家镇上街87号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重庆愚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12-10

    授权

    授权

  • 2013-05-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2C38/38 申请日:201212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4-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医学材料和首饰用的高氮无镍奥 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16L等铬镍奥氏体不锈钢以其良好的耐蚀性和成型性能,广泛应用于医疗 器械、生物医学材料、首饰材料等领域,但是它们都或多或少的含有一定量的 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镍致敏的风险;另外,这些产品经常携带细菌,但是普 通铬镍不锈钢本身不具有抗菌性能,可能带来细菌感染和传播问题。

针对含镍奥氏体不锈钢的致敏风险,国内外研究人员在节镍型奥氏体不锈 钢研究的基础上,将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研究应用延伸到医用无镍奥氏体不锈 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产品已开始应用于人体植入器件、医疗器械及 首饰产品上。但是,有研究发现,细菌在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粘附作 用比在传统奥氏体不锈钢表面要严重得多,而且细菌的代谢产物会加剧不锈钢 的局部腐蚀;另外现有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普遍存在屈强比高、加工硬化能力强、 成型难度增加等问题,特别是对于精细件。而针对普通奥氏体不锈钢不具抗菌 性能的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采用铜、稀土、银等元素对其进行抗菌改性处理, 获得了相应的抗菌性能,但是发现不锈钢经改性处理后镍释放率有所提高,增 加了镍致敏的风险。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无镍致敏风险,具有 良好抗菌性能和耐蚀性能,且力学性能可以满足小件加工要求的高氮无镍奥氏 体抗菌不锈钢(HNSAg)。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镍致敏风险,具有良好抗菌性能 和耐蚀性能,且力学性能可以满足小件加工要求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 (HNSAg)。

本发明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不锈钢所分按重量百分比包 括以下组分:

碳≤0.03%、硅0.4-0.8%、锰18-20%、铬18-20%、钼1.8-2.5%、铜0.4-0.6%、 磷≤0.025%、硫≤0.025%、氮0.5-0.6%、铌0.05-0.12%、银0.10-0.20%、余 量为铁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进一步;不锈钢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碳0.024%、硅0.48%、锰18.42%、铬18.05%、钼1.96%、铜0.48%、磷0.011%、 硫0.006%、氮0.55%、铌0.10%、银0.13%、余量为铁以及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的制备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a.在镁砂坩埚中进行熔炼:在熔炼前将坩埚清理干净以避免熔炼时增碳, 然后将原料YT0纯铁、FeCr69微碳铬铁、MnN8.28氮化锰、FeMo60钼铁、FeSi75 硅铁、电解锰、纯铜、CuAg30铜银合金、FeNb50A铌铁装入坩埚并填充密实后 封闭坩埚炉盖;

b.将坩埚抽真空到5Pa以下,然后在坩埚熔炼室内充入氮气到6-9atm并 进行加热熔炼至温度为1600—1620℃时,将金属液浇注到金属锭模中制得铸锭; 将制得的铸锭在温度为1050—1100℃下热轧成板坯,最后在温度为1080—1150 ℃下固溶处理;制得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

进一步,步骤a中,纯铁为小块状,电解锰为薄片状,其余材料均为小颗 粒状;装料时将氮化铬、钼铁、电解锰、纯铜、银铜合金、硅铁、铌铁放置于 纯铁与微碳铬铁材料的中间;

进一步,步骤b中,将坩埚抽真空到5Pa以下,然后在坩埚熔炼室内充入 氮气到7atm并进行加热熔炼至温度为1600℃时,将金属液浇注到金属锭模中 制得铸锭;将制得的铸锭在温度为1050℃下热轧成板坯,最后在温度为1100 ℃下固溶处理。

进一步,步骤b中,熔炼过程中对坩埚进行倾侧使炉料全部熔毕。

本发明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发明 目的的:

1合理设计合金的成分

1.1确定代镍元素。不锈钢中有利于奥氏体稳定化的元素除镍外还有钴、 碳、锰、氮,但是钴与镍一样会引起过敏,而且它属于贵重元素,因此不可选 用。碳能大大提高镍当量,但是碳会显著增加碳化物析出的倾向,使不锈钢敏 化,严重影响耐蚀性,而且碳在提高不锈钢形变硬化指数,因此不能选择碳来 稳定奥氏体,必须控制其含量尽可能低。锰在一定范围内有稳定奥氏体的效果, 但是当锰含量过高时,反而不利于奥氏体稳定。氮是强烈的奥氏体稳定化元素, 不锈钢中加入氮会抑制钢中铁素体相的形成,显著降低铁素体的含量,使奥氏 体相更加稳定,因此最好也是唯一可接受的稳定奥氏体的元素是氮。要获得单 一奥氏体,必须满足最低镍当量要求,氮含量越高,越有利于奥氏体的稳定, 但是氮含量过高时将导致低温脆性,并且增加材料加工的难度。综合考虑这两 方面的因素,选择氮含量在0.50~0.60wt%之间。

1.2选择抗菌元素及含量。铜是当前抗菌不锈钢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抗菌 元素,但是其获得抗菌性能的前提是在700~900℃长时间时效处理以获得足够 量的ε—Cu相,但是这个温度区间也正是氮化铬析出的敏感区间,必然会损害 合金的耐蚀性,因此不能考虑选择铜作为抗菌元素。稀土和银均可使不锈钢获 得抗菌性能,但是稀土的抗菌改性作用有限,要获得足够的抗菌性能必须使稀 土具有较高的含量,而过量的稀土会严重恶化不锈钢的耐蚀性和加工性能,故 不适合用于高氮无镍不锈钢的抗菌元素;而银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少量的银 不会明显增加成本,本文首选银作为高氮无镍不锈钢的抗菌元素,选择其范围 为0.1~0.2wt%。

1.3确定基本元素含量。不锈钢的耐蚀性与铬含量关系密切,呈现n/8的 规律,为保证合金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应选择铬含量不低于Cr18系,但是当铬 含量过高时容易形成σ相而恶化加工性能,而且铬含量越高,越有利于σ相的 形成。钼对于提高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非常有益,为提高抗点蚀性能,拟研发 的材料需添加钼,但是钼含量过高时也很容易形成σ相。因此本研究中选择铬 的成分范围为18~20wt%,钼的成分范围为1.8~2.5wt%。铌是有效的晶粒细化剂, 对改善材料的耐蚀性、力学性能和银的分布状况等都有益处,因此选择铌含量 为0.05~0.12wt%。碳会显著降低不锈钢的抗晶间腐蚀性能,选择其含量在 0.03wt%以内。硅有利于熔炼脱氧和改善流动性,选择其成分范围为 0.4~0.8wt%。磷、硫作为有害元素,含量控制在0.025wt%以内,越低越好。铜 有稳定奥氏体的作用,在不锈钢中可代替部分镍,改善不锈钢的延展性及在酸 环境中的耐蚀性,因此材料中选择添加0.4~0.6wt%的铜。

1.4选择锰促进氮的溶解。氮只有处于固溶态时,其稳定奥氏体和提高耐 蚀性的作用才会体现出来。但由于氮在纯铁液中的溶解度极低,为减少熔炼、 铸造、焊接等制作难度,利用合金元素改善氮在不锈钢中的溶解度。铬和钼有 提高氮固溶度的作用,但是它们不足以让氮完全固溶,因此本发明另选择锰作 为促进氮溶解的元素。锰越高越有利氮的溶解,但是过高的锰不利于奥氏体的 稳定,而且锰含量太高时,会促使形成金属间相,降低耐蚀性。选择锰的成分 范围为18~20wt%。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经固溶处 理后为单一奥氏体组织,氮均匀固溶在基体中,银主要以微小富银相的方式弥 散分布在基体中,在非微生物环境中具有优异的抗点蚀性能,在微生物环境中 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抗微生物腐蚀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 菌率均达到93%以上,合金不存在镍释放风险,在人工唾液和汗液中的锰释放 率远低于允许的日摄入量标准,可作为生物医学材料使用,不存在金属毒性的 风险。该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具有很好的韧塑性,可以满足首饰 等精细件加工要求,综合性能优于316L等铬镍奥氏体不锈钢。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的显微组织与 316L不锈钢对比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含银0.13%)中 银在基底中的分布情况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在人工汗液中的极 化曲线与316L不锈钢对比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抗金黄色葡萄球菌 效果与316L不锈钢对比图;

附图5是本发明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的冲击断口形貌;

附图6是本方面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与316L的加工硬 化行为对比;

附图7是本发明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与316L的腐蚀磨 损失重对比;

附图8是本发明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与316L的腐蚀磨 损形貌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不锈钢所分按重量百分比包 括以下组分:

碳≤0.03%、硅0.4-0.8%、锰18-20%、铬18-20%、钼1.8-2.5%、铜0.4-0.6%、 磷≤0.025%、硫≤0.025%、氮0.5—0.6%、铌0.05—0.12%、银0.10—0.20%、余 量为铁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进一步;不锈钢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碳0.024%、硅0.48%、锰18.42%、铬18.05%、钼1.96%、铜0.48%、磷0.011%、 硫0.006%、氮0.55%、铌0.10%、银0.13%、余量为铁以及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的制备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a.在镁砂坩埚中进行熔炼:在熔炼前将坩埚清理干净以避免熔炼时增碳, 然后将原料YT0纯铁、FeCr69微碳铬铁、MnN8.28氮化锰、FeMo60钼铁、FeSi75 硅铁、电解锰、纯铜、CuAg30铜银合金、FeNb50A铌铁装入坩埚并填充密实后 封闭坩埚炉盖;

b.将坩埚抽真空到5Pa以下,然后在坩埚熔炼室内充入氮气到6-9atm并 进行加热熔炼至温度为1600-1620℃时,将金属液浇注到金属锭模中制得铸锭; 将制得的铸锭在温度为1050-1100℃下热轧成板坯,最后在温度为1080-1150 ℃下固溶处理;制得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

进一步,步骤a中,纯铁为小块状,电解锰为薄片状,其余材料均为小颗 粒状;装料时将氮化铬、钼铁、电解锰、纯铜、银铜合金、硅铁、铌铁放置于 纯铁与微碳铬铁材料的中间;

进一步,步骤b中,将坩埚抽真空到5Pa以下,然后在坩埚熔炼室内充入 氮气到7atm并进行加热熔炼至温度为1600℃时,将金属液浇注到金属锭模中 制得铸锭;将制得的铸锭在温度为1050℃下热轧成板坯,最后在温度为1100 ℃下固溶处理。

进一步,步骤b中,熔炼过程中对坩埚进行倾侧使炉料全部熔毕。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不锈钢成分按重量百分比 包括以下组分:

碳0.024%、硅0.48%、锰18.42%、铬18.05%、钼1.96%、铜0.48%、磷0.011%、 硫0.006%、氮0.55%、铌0.10%、银0.13%、余量为铁。

本实施例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本实施例以及下述实施例的原料的的重量为:重量百分比×10KG。)

a.在镁砂坩埚中进行熔炼:在熔炼前将坩埚清理干净以避免熔炼时增碳, 然后将YT0纯铁、FeCr69微碳铬铁、MnN8.28氮化锰、FeMo60钼铁、的FeSi75 硅铁、电解锰、纯铜、CuAg30铜银、FeNb50A铌铁装入坩埚并填充密实后封闭 坩埚炉盖;其中,纯铁为小块状,电解锰为薄片状,其余材料均为小颗粒状; 装料时将氮化锰、钼铁、电解锰、纯铜、银铜合金、硅铁、铌铁放置于纯铁与 微碳铬铁材料的中间,将金属铸锭模放置在熔炼室相应位置;

b.将装好原料的坩埚抽真空到4.3Pa,然后在坩埚熔炼室内充入氮气到 7.0atm,启动感应电源进行加热熔炼,熔炼过程中对坩埚进行倾侧使炉料全部 熔毕,加热熔炼至温度为1600℃时,将金属液浇注到金属锭模中制得铸锭;将 制得的铸锭在温度为1050℃下热轧成板坯,最后在温度为1100℃下固溶处理; 制得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

本实施例制得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本 实施例的合金的显微组织,并与市售316L材料进行对比,见附图1。两者都属 于典型的奥氏体,其中可见明显的孪晶,这种金相呈现了再结晶良好的面心立 方结构特点,但是本实施例合金的晶粒比316L更细,说明微量的铌和加快凝固 冷却速度可起到有效的晶粒细化作用。经微区成分扫描分析,银主要以富银相 弥散分布在基体中,没有形成明显的偏聚现象,见附图2。用LK2005A电化学 工作站检测材料的极化行为,见附图3,316L在37℃人工汗液中的点蚀电位为 0.57V,而本实施例合金的点蚀电位为1.19V,在氯离子环境的表现出比316L 显著优异的耐点蚀性能。采用覆膜法进行抗菌试验,316L不具有抗菌性能,本 实施例合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抗菌率超过93%,对大肠杆菌的平均抗菌 率超过96%,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图见附图4。 本实施例合金在室温下的抗拉强度σb为897MPa,屈服强度σs为532MPa,延伸 率δ为59%,冲击韧性αKV为165J/cm2,表现出优良的韧塑性,且屈强比相对常 见的高氮无镍不锈钢要低,有利于材料的加工成型,冲击断口形貌见附图5。 本实施例合金的初始硬度比316L高,经冷形变后,在加工率为16%以内,其加 工硬化速率比316L稍低,随着加工率的增大,与316L的加工硬化规律相近, 见附图6,这体现出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将316L与本实施例合金 置于陶瓷磨料与人工汗液组成的湿磨工况下进行滚动磨损试验,两者的失重率 对比见附图7,本实施例合金的失重率明显低于316L,两者在腐蚀磨损试验后 的表面形貌对比见附图8,在316L表面出现了较明显的腐蚀坑与磨损沟槽,晶 界腐蚀比较严重,而在本实施例合金表面虽然也出现了磨痕,但它们的宽度和 深度都小于316L,其表面腐蚀坑的数量和尺寸也明显小于316L,也没有观察到 类似316L中比较严重的晶界腐蚀。本实施例合金在人工唾液和人工汗液浸泡一 周后的锰释放量为26.0μg/l和106.5μg/l,远低于允许日摄入量,在使用过 程中不存在金属毒性的风险。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不锈钢成分按重量百分比 包括以下组分:

碳0.023%、硅0.53%、锰18.04%、铬18.10%、钼1.92%、铜0.49%、磷0.013%、 硫0.008%、氮0.52%、铌0.10%、银0.19%、余量为铁。

本实施例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a.在镁砂坩埚中进行熔炼:在熔炼前将坩埚清理干净以避免熔炼时增碳, 然后将YT0纯铁、FeCr69微碳铬铁、MnN8.28氮化锰、FeMo60钼铁、的FeSi75 硅铁、电解锰、纯铜、CuAg30铜银、FeNb50A铌铁装入坩埚并填充密实后封闭 坩埚炉盖;其中,纯铁为小块状,电解锰为薄片状,其余材料均为小颗粒状; 装料时将氮化铬、钼铁、电解锰、银铜合金、硅铁、铌铁放置于纯铁与微碳铬 铁材料的中间,将金属铸锭模放置在熔炼室相应位置;

b.将装好原料的坩埚抽真空到3.9Pa,然后在坩埚熔炼室内充入氮气到 6.5atm,启动感应电源进行加热熔炼,熔炼过程中对坩埚进行倾侧使炉料全部 熔毕,加热熔炼至温度为1600℃时,将金属液浇注到金属锭模中制得铸锭;将 制得的铸锭在温度为1100℃下热轧成板坯,最后在温度为1080℃下固溶处理; 制得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

本实施例制得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具有全奥氏体结构, 银主要以富银相弥散分布在基体中,晶粒比316L细小。在37℃人工汗液中的 点蚀电位为1.08V,显著高于316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抗菌率在95%以 上,对大肠杆菌的平均抗菌率在98%以上,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本实施例 合金的在室温下的抗拉强度σb为868MPa,屈服强度σs为520MPa,延伸率δ为 61%,冲击韧性αKV为177J/cm2,同样表现出良好的韧塑性,有利于材料的加工 成型。腐蚀磨损后的失重率与实施例1相近。在人工唾液和人工汗液浸泡一周 后的锰释放量为33.3μg/l和117.8μg/l,远低于允许日摄入量,在使用过程 中不存在金属毒性的风险。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不锈钢成分按重量百分比 包括以下组分:

碳0.025%,硅0.56%,锰18.34%,磷0.014%,硫0.006%,铬19.08%,钼 2.05%,氮0.58%,铜0.45%,银0.11%,铌0.08%,余量为铁。

本实施例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a.在镁砂坩埚中进行熔炼:在熔炼前将坩埚清理干净以避免熔炼时增碳, 然后将YT0纯铁、FeCr69微碳铬铁、MnN8.28氮化锰、FeMo60钼铁、的FeSi75 硅铁、电解锰、纯铜、CuAg30铜银、FeNb50A铌铁装入坩埚并填充密实后封闭 坩埚炉盖;其中,纯铁为小块状,电解锰为薄片状,其余材料均为小颗粒状; 装料时将氮化锰、钼铁、电解锰、纯铜、银铜合金、硅铁、铌铁放置于纯铁与 微碳铬铁材料的中间,将金属铸锭模放置在熔炼室相应位置;

b.将装好原料的坩埚抽真空到4.5Pa,然后在坩埚熔炼室内充入氮气到 7.8atm,启动感应电源进行加热熔炼,熔炼过程中对坩埚进行倾侧使炉料全部 熔毕,加热熔炼至温度为1620℃时,将金属液浇注到金属锭模中制得铸锭;将 制得的铸锭在温度为1070℃下热轧成板坯,最后在温度为1150℃下固溶处理; 制得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

本实施例制得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在37℃人工汗液中 的点蚀电位为1.21V,显著高于316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抗菌率在93% 以上,对大肠杆菌的平均抗菌率在94%以上,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本实施 例合金的在室温下的抗拉强度σb为937MPa,屈服强度σs为561MPa,延伸率δ 为57%,冲击韧性αKV为153J/cm2,表现出良好的韧塑性,有利于材料的加工 成型。腐蚀磨损后的失重率也与实施例1相近。在人工唾液和人工汗液浸泡一 周后的锰释放量为24.5μg/l和103.3μg/l,远低于允许日摄入量,在使用过 程中不存在金属毒性的风险。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不锈钢成分按重量百分比 包括以下组分:

碳0.027%,硅0.78%,锰19.85%,磷0.021%,硫0.008%,铬19.76%,钼 2.43%,氮0.60%,铜0.77%,银0.16%,铌0.11%,余量为铁。

本实施例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a.在镁砂坩埚中进行熔炼:在熔炼前将坩埚清理干净以避免熔炼时增碳, 然后将YT0纯铁、FeCr69微碳铬铁、MnN8.28氮化锰、FeMo60钼铁、FeSi75 硅铁、电解锰、纯铜、CuAg30铜银、FeNb50A铌铁装入坩埚并填充密实后封闭 坩埚炉盖;其中,纯铁为小块状,电解锰为薄片状,其余材料均为小颗粒状; 装料时将氮化铬、钼铁、电解锰、纯铜、银铜合金、硅铁、铌铁放置于纯铁与 微碳铬铁材料的中间,将金属铸锭模放置在熔炼室相应位置;

b.将装好原料的坩埚抽真空到4.4Pa,然后在坩埚熔炼室内充入氮气到 8.5atm,启动感应电源进行加热熔炼,熔炼过程中对坩埚进行倾侧使炉料全部 熔毕,加热熔炼至温度为1610℃时,将金属液浇注到金属锭模中制得铸锭;将 制得的铸锭在温度为1040℃下热轧成板坯,最后在温度为1120℃下固溶处理; 制得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

本实施例制得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具有全奥氏体结构, 银主要以富银相弥散分布在基体中,晶粒比316L细小。在37℃人工汗液中的 点蚀电位为1.36V,显著高于316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抗菌率在93%以 上,对大肠杆菌的平均抗菌率在94%以上,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本实施例 的合金在室温下的抗拉强度σb为986MPa,屈服强度σs为570MPa,延伸率δ 为54%,冲击韧性αKV为136J/cm2,同样表现出良好的韧塑性,有利于材料的 加工成型。腐蚀磨损后的失重率与实施例1相近。在人工唾液和人工汗液的锰 释放量为21.4μg/l和97.9μg/l,远低于允许日摄入量,在使用过程中不存 在金属毒性的风险。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不锈钢成分按重量百分比 包括以下组分:

碳0.025%,硅0.68%,锰19.15%,磷0.016%,硫0.006%,铬18.89%,钼 2.11%,氮0.50%,铜0.58%,银0.15%,铌0.09%,余量为铁以及不可避免的杂 质。

本实施例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a.在镁砂坩埚中进行熔炼:在熔炼前将坩埚清理干净以避免熔炼时增碳, 然后将YT0纯铁、FeCr69微碳铬铁、MnN8.28氮化锰、FeMo60钼铁、FeSi75 硅铁、电解锰、纯铜、CuAg30铜银、FeNb50A铌铁装入坩埚并填充密实后封闭 坩埚炉盖;其中,纯铁为小块状,电解锰为薄片状,其余材料均为小颗粒状; 装料时将氮化铬、钼铁、电解锰、纯铜、银铜合金、硅铁、铌铁放置于纯铁与 微碳铬铁材料的中间,将金属铸锭模放置在熔炼室相应位置;

b.将装好原料的坩埚抽真空到4.7Pa,然后在坩埚熔炼室内充入氮气到 6atm,启动感应电源进行加热熔炼,熔炼过程中对坩埚进行倾侧使炉料全部熔 毕,加热熔炼至温度为1600℃时,将金属液浇注到金属锭模中制得铸锭;将制 得的铸锭在温度为1080℃下热轧成板坯,最后在温度为1120℃下固溶处理;制 得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

本实施例制得的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HNSAg),具有全奥氏体结构, 银主要以富银相弥散分布在基体中,晶粒比316L细小。在37℃人工汗液中的 点蚀电位为1.10V,显著高于316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抗菌率在95%以 上,对大肠杆菌的平均抗菌率在98%以上,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本实施例 的合金在室温下的抗拉强度σb为851MPa,屈服强度σs为509MPa,延伸率δ 为58%,冲击韧性αKV为147J/cm2,同样表现出良好的韧塑性,有利于材料的 加工成型。腐蚀磨损后的失重率与实施例1相近。在人工唾液和人工汗液的锰 释放量为28.8μg/l和112.0μg/l,远低于允许日摄入量,在使用过程中不存 在金属毒性的风险。

上述实施例中,制备方法中各原料的配比根据不锈钢的成分重量百分比来 确定,所述原料重量百分比优先为39.3–48.2%的YT0纯铁、28.0—31.5% 的FeCr69微碳铬铁、6.5—8%的MnN8.28氮化锰、3.0—4.2%FeMo60钼铁、 0.2-0.7%FeSi75硅铁、13.5-14.9%电解锰、0.001-0.4%纯铜、0.4-0.7 %CuAg30铜银合金、0.10-0.25%FeNb50A铌铁。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 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 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