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反刍动物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应用

一种反刍动物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反刍动物复合微生态制剂,制备方法为:将枯草芽胞杆菌CGMCC1.257、嗜酸乳杆菌LB-1、植物乳杆菌WZ47-1、啤酒酵母CGMCC2.597和产朊假丝酵母CGMCC2.1180经液体一级种子培养和液体二级培养后,取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啤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的二级菌种按体积质量比5%的接种量接种至固体混合发酵培养基(麸皮60wt%,豆粕25wt%,玉米粉15wt%),于32~35℃发酵6h,再接种枯草芽胞杆菌的二级菌种,混匀,继续发酵42h,即得成品。本发明所含菌株耐酸耐胆碱性强、相互之间无拮抗性、安全性好,制备工艺简单,成品活菌含量高,可显著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和免疫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0821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内蒙古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057145.0

  • 申请日2013-02-22

  • 分类号A23K1/18(20060101);A23K1/16(20060101);A23K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冯智文

  • 地址 010018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赛罕区昭乌达路306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7:18: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1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注销 IPC(主分类):A23K 1/18 授权公告日:20151014 申请日:20130222 专利号:ZL2013100571450 登记号:Y2021150000007 出质人:内蒙古华富饲料有限责任公司 质权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玉泉支行 解除日:20230625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7-06-2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23K1/18 登记生效日:20170607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22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10-14

    授权

    授权

  • 2013-06-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K1/18 申请日:201302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5-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及微生态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包含多种益生菌的针对反刍动物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针对反刍动物(牛、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国内外兽医临床主要采用的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来进行治疗。由于反刍动物拥有特殊的消化生理结构,其瘤胃是一个天然发酵罐,分布有成千上万种有益微生物和纤毛虫,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会导致机体正常菌群失调,易导致二重感染,另外,抗生素还会在畜产品(肉、奶、皮毛等)中产生残留,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威胁人类健康。世界各国饲料行业对抗生素禁用和限用的呼声越来越高,并禁用了一批毒性较大和残留较大的药物,因此,改变养殖观念,以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为先,“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并开发应用无毒无药残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成为必然趋势。

微生态制剂由益生菌经工业化发酵制备得到,其包含多种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饲喂动物,通过维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而发挥作用,具有防病、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增加体重等多种功能,是一种多功能、无毒无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的绿色饲料添加剂。

目前,市场上的微生态制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主要针对单胃动物,不适宜于反刍动物复杂多变的瘤胃内环境,所含各种益生菌对胃酸和胆碱耐受性不良,活菌数量少,在消化道内难以保持活性;

(2)缺乏益生菌间拮抗性的测试和研究,往往只是将各种菌株进行简单的复配,未充分考虑到菌种协同和拮抗效应,配比不科学,影响实际应用效果;

(3)缺乏菌株毒性测试,存在潜在的食用安全隐患;

(4)缺乏针对反刍动物免疫增强作用的应用效果检测数据,尤其是针对反刍动物特有常见疾病(如口蹄疫)的免疫防御效果,实际免疫促进效果有待考察;

(5)涉及菌株种类较多,发酵工序复杂,费时费力。

综上所述,开发一种针对反刍动物的耐酸耐胆盐、各益生菌间无拮抗性、安全性好且具有良好促生长以及免疫增强效果的微生态制剂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微生态制剂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刍动物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应用。该复合微生态制剂所含菌株耐酸耐胆碱性强、相互之间无拮抗性、安全性好,制备工艺简单,成品活菌含量高,可显著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和免疫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反刍动物复合微生态制剂,其制备方法如下:将枯草芽胞杆菌CGMCC1.257、嗜酸乳杆菌LB-1、植物乳杆菌WZ47-1、啤酒酵母CGMCC2.597和产朊假丝酵母CGMCC2.1180分别经液体一级种子培养和液体二级培养后得到二级菌种,再取所述嗜酸乳杆菌LB-1、植物乳杆菌WZ47-1、啤酒酵母CGMCC2.597和产朊假丝酵母CGMCC2.1180的二级菌种分别按体积质量比5%的接种量接种至固体混合发酵培养基,混匀,于32~35℃发酵6h,然后按相同的接种量接种所述枯草芽胞杆菌CGMCC1.257的二级菌种,混匀,继续发酵42h,取发酵物于4~8℃真空密封保存,即得复合微生态制剂成品;所述固体混合发酵培养基所含成分按重量百分数计为:麸皮60%,豆粕25%,玉米粉15%;所述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活菌含量分别为:枯草芽胞杆菌CGMCC1.257和植物乳杆菌WZ47-1不低于108cfu/g,嗜酸乳杆菌LB-1不低于107cfu/g、啤酒酵母CGMCC2.597和产朊假丝酵母CGMCC2.1180不低于106cfu/g。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枯草芽胞杆菌CGMCC1.257的液体一级种子培养和液体二级培养方法如下:挑取营养琼脂斜面上生长的菌种接种于20~3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于34~37℃,180 r/min振荡培养18~24h,得到一级种子液;再取10~25ml该一级种子液接种于200~250ml营养肉汤培基中继续振荡培养18~24h,得到二级菌种。

所述嗜酸乳杆菌LB-1和植物乳杆菌WZ47-1的液体一级种子培养和液体二级培养方法如下:分别挑取MRS斜面上生长的嗜酸乳杆菌LB-1和植物乳杆菌WZ47-1并接种于20~30mlMRS肉汤培养基,于34~37℃,180 r/min振荡培养24~48h,得到一级种子液;再取10~25ml各菌株的一级种子液分别接种于200~250mlMRS肉汤培养基中继续振荡培养24~48h,得到二级菌种。

所述啤酒酵母CGMCC2.597和产朊假丝酵母CGMCC2.1180的液体一级种子培养和液体二级培养方法如下:分别挑取孟加拉红培养基斜面上生长的啤酒酵母CGMCC2.597和产朊假丝酵母CGMCC2.1180并接种于20~30ml麦芽汁培养基,于28~36℃,180 r/min振荡培养24~30h,得到一级种子液;再取15~30ml各菌株的一级种子液分别接种于200~250ml麦芽汁培养基,继续振荡培养24~36h,得到二级菌种。

所述二级菌种的活菌含量均为108 cfu/ml。

所述固体发酵培养的温度为34~3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反刍动物复合微生态制剂在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和免疫力上的应用,是将所述复合微生态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按照每头40~45g的量添加到反刍动物基础日粮中进行饲喂。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发明针对反刍动物特有的生理消化特点,提供一种专门针对反刍动物的复合微生态制剂,与现有市售 微生态制剂相比,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本发明所含菌株对酸性和胆盐的耐受性好,适宜于反刍动物复杂多变的瘤胃内环境,可保证在消化道内的有效活菌数量。

(2)本发明充分考虑到菌种间的协同和拮抗效应,选用相互之间完全无拮抗性的五株益生菌,通过科学配比可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3)本发明所选菌株菌为“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08年)”中规定的菌株,且经过毒性测试证明其无毒无害,安全性好。

(4)本发明采固体混合发酵的制备方法,预先筛选出最佳混合发酵培养条件,将五株菌置于同一固体发酵培养基进行同时发酵,避免了各菌株分别单独发酵的繁琐工序,操作简便,制备工艺简单,成品活菌含量高。

(5)养殖生产实践证明:本发明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反刍动物的综合生产性能,促生长效果明显;同时能有效增强机体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活性,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符合“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现代养殖理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生物材料如下:

嗜酸乳杆菌LB-1和植物乳杆菌WZ47-1均由本申请人所在的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预防教研室微生物实验中心分离、鉴定和真空冷冻干燥保藏,并已在下述非专利文献公开:嗜酸乳杆菌LB-1 (2005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奶牛微生态制剂的研制》,作者:王美秀),植物乳杆菌WZ47-1(2006年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内蒙古牧区传统乳制品中乳杆菌生物学特性及其益生作用的研究》,作者:周雨霞),以下分别简称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CGMCC1.257、啤酒酵母CGMCC2.597、产朊假丝酵母CGMCC2.1180均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并由本申请人所在实验中心(同上)真空冷冻干燥保藏,以下分别简称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致病性大肠杆菌CVCC2059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CVCC2086购自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VCC),以下分别简称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营养肉汤、麦芽汁培养基、孟加拉红培养基购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养琼脂,MRS肉汤、MRS琼脂、伊红美蓝培养基购自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Kranep琼脂基础培养基:牛肉膏1g、蛋白胨10g、甘露醇10g、氯化钠75g、酚红0.025、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值7.5,121℃高压灭菌15min。

上述各菌株在使用时预先进行斜面菌种活化,所用斜面培养基为:MRS斜面(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营养琼脂斜面(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孟加拉红培养基斜面(啤酒酵母以及产朊假丝酵母)。

其他原料和试剂均为市售商品。

实施例1 菌种的特性研究

1.1 菌株间拮抗性试验

用接种针挑取保存于斜面上的枯草芽孢杆菌并在营养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划三条平行线,然后再分别挑取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啤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在上述营养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各划一条线,方向与上述三条平行线垂直相交,将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h,观察划线相交处的菌落是否连续,以此来证明枯草芽孢杆菌与其他四株菌是否拮抗,其他菌株的拮抗性试验方法同上,其中,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使用MRS琼脂平板,啤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用孟加拉红平板。

试验结果:营养琼脂平板上的枯草芽孢杆菌与其他四株菌划线相交处的菌落连续,表明枯草芽孢杆菌与其它四株菌无拮抗作用;MRS琼脂平板上嗜酸乳杆菌和与其它四株菌划线相交处的菌落连续,表明嗜酸乳杆菌与其它四株菌无拮抗作用,同时,植物乳杆菌与其它四株菌划线相交处的菌落连续,表明植物乳杆菌与其它四株菌无拮抗作用;孟加拉红琼脂平板上啤酒酵母与其它四株菌划线相交处的菌落连续,表明啤酒酵母与其它四株菌无拮抗作用,同时,产朊假丝酵母与其它四株菌划线相交处的菌落连续,表明产朊假丝酵母与其它四株菌无拮抗作用。

1.2 菌株安全性检测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小鼠腹腔注射法):取40只小白鼠,随机分成8组,每组5只,一组作为对照组,其余七组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小白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试验组小白鼠腹腔分别注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嗜酸乳杆菌菌液、植物乳杆菌菌液、啤酒酵母菌液和产朊假丝酵母菌液(用麦氏比浊管作对比调整各菌液浓度为5×109CFU/ml)0.2ml,一种菌液对应一个试验组;于室温饲养观察七天,通过小白鼠的临床表现及剖检变化,确定菌株的安全性。

试验结果:在试验过程中,小白鼠的各种表现均正常,试验结束后,剖检观察发现试验组小白鼠各个内脏器官与对照组相比无任何异常变化,从小白鼠腹腔中也未分离到攻击菌,证明本发明复合微生态制剂安全性好,饲喂无毒副作用。

1.3 耐酸性试验

1.3.1 不同pH值培养基的配制

用HCl和NaOH调节营养肉汤的pH值分别为2.5、3.5、4.5、5.5、6.5、8.5、7.4(对照);调节MRS肉汤的pH值分别为2.5、3.5、4.5、5.5、7.5、8.5、6.2(对照);调节麦芽汁培养基的pH值分别为2.5、3.5、4.5、6.5、7.5、8.5、5.6(对照)。将各pH值培养基分装到100ml三角瓶中,每瓶装50ml,高压灭菌备用。

1.3.2 菌液的制备 

将斜面上的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pH7.4),37℃培养18~24h,置于4℃冰箱备用;将斜面上的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分别接种于MRS肉汤培养基(pH6.2),于37℃培养48h,置于4℃冰箱备用;将斜面上的啤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分别接种于麦芽汁培养基(pH5.6),30℃培养36~48h,置于4℃冰箱备用。 

1.3.3 指示菌菌悬液的制备 

将1.3.2中制备的各菌液4000r/min离心10min ,弃上清液,将菌体沉淀悬浮于灭菌生理盐水中,再离心洗涤1次,弃上清液,最后制成浓度为 3.0×108CFU/ml 的菌悬液(活菌计数采用平板稀释计数法),备用。

1.3.4 测定方法      

取1.3.3制备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1ml接种到不同pH值营养肉汤培养基中,于37℃静置培养4h,取样,采用平板稀释计数法活菌计数,以对照组的活菌数为对照计算存活率。

取1.3.3制备的嗜酸乳杆菌菌悬液1ml接种到不同pH值MRS肉汤培养基中,于37℃静置培养4h,取样,计数及对照设置同上;植物乳杆菌耐酸性试验测定方法同嗜酸乳杆菌耐酸性试验。

取1.3.3制备的啤酒酵母菌菌悬液1ml接种到不同pH值的麦芽汁培养基中,于30℃静置培养48h,取样,计数及对照设置同上;产朊假丝酵母耐酸性试验方法同啤酒酵母耐酸性试验。

试验结果:五株菌对酸均有较好的耐受性。其中啤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耐酸性最强,在pH3.0的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4h后,存活率为分别为66.4%、60.4%;其次为产朊假丝酵母,在pH3.0的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4h后,存活率为56.6%;再次为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在pH 3.0的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4h后,存活率分别为64.3%、54.1%。 

1.4 耐胆盐试验  

1.4.1 不同胆盐浓度培养基的配制  

配制营养肉汤、MRS肉汤、麦芽汁培养基,向上述各种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牛胆盐,使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1%、0.2%、0.3%、0.5%、0.7%(W/V),以不加牛胆盐为对照组,将各胆盐浓度培养基分装到100ml三角瓶中,每瓶装50ml,高压灭菌备用。

1.4.2 测定方法   

取1.3.3制备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1ml,接种到不同胆盐浓度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于37℃静置培养6h,取样,采用平板稀释计数法活菌计数,以对照组的活菌数为对照计算存活率。

取1.3.3制备的嗜酸乳杆菌菌悬液液1ml接种到不同胆盐浓度的MRS肉汤培养基中,于37℃静置培养6h,计数及对照设置同上。植物乳杆菌耐胆盐试验测定方法同嗜酸乳杆菌耐胆盐试验。

取1.3.3制备的啤酒酵母菌菌悬液1ml接种到不同胆盐浓度的麦芽汁培养基中,于30℃静置培养6h,计数及对照设置同上。产朊假丝酵母耐胆盐试验测定方法同啤酒酵母耐胆盐试验。

试验结果:五株菌对胆盐均有较好的耐受力。其中枯草芽孢杆菌耐胆盐性

最强,在牛胆盐浓度为0.7%(W/V)的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4h后,存活率为86.3%;植物乳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在牛胆盐浓度为0.5%(W/V)的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6h后,存活率分别为34.3%、29.2%;嗜酸乳杆菌、啤酒酵母在牛胆盐浓度为0.3%(W/V)的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4h后,存活率分别为33.3%、27.2%。

以上1.3 耐酸性试验、1.4 耐胆盐试验中枯草芽孢杆菌菌落计数采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为24h;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菌落计数采用MRS培养基,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为48h;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菌落计数采用孟加拉红培养基,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48h。

1.5 病原菌拮抗试验 

1.5.1 试验菌菌悬液的制备

试验菌枯草芽孢杆菌在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中于37℃、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在MRS液体培养基中于37℃、啤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在麦芽汁液体培养基中于30℃分别培养 2 代,4℃保存备用。

1.5.2 指示菌菌悬液的制备

将指示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 24h 。然后, 4000rpm 离心 10min ,弃上清液,菌体悬浮于灭菌生理盐水中,再离心洗涤 1次,最后制成浓度为 3.0 ×108CFU/mL 的菌悬液,备用。

1.5.3 抑菌性的测定

本试验采用牛津杯定量扩散法。在灭菌平皿内加入10mL 2%的灭菌琼脂,冷凝后放入灭菌的牛津杯,将含菌数为 3.0 ×108CFU/mL 的200??L 指示菌菌悬液加入到15mL 温度为50℃的指示菌生长培养基中,迅速混合均匀,倒入平皿;冷凝后用无菌镊子取出牛津杯,加100??L待测试验菌菌悬液于孔内,室温扩展 3~5h,37℃培养12~15h ,测抑菌圈直径,并设重复,取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

试验结果:抑菌性试验结果表明,五株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的抑菌作用较强,啤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抑菌作用较弱。

实施例2  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制备

2.1 菌种的液体一级种子培养和液体二级培养  

枯草芽胞杆菌:挑取营养琼脂斜面上生长的菌种接种于装有20ml营养肉汤的三角瓶中,于37℃,180 r/min振荡培养24h,得到一级种子液;再取10ml该一级种子液接种于装有200ml营养肉汤的三角瓶中,继续振荡培养36h至活菌含量为108cfu/ml,得到二级菌种。

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分别挑取MRS斜面上生长的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并接种于装有20mlMRS肉汤的三角瓶中,于37℃,180 r/min振荡培养24~48h,得到一级种子液;再取10ml各菌株的一级种子液分别接种于装有200ml MRS肉汤的三角瓶中继续振荡培养24h至活菌含量为108cfu/ml,得到二级菌种。

啤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分别挑取孟加拉红培养基斜面上生长的啤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并接种于装有20 ml麦芽汁培养基的三角瓶中,于30℃,180 r/min振荡培养30h,得到一级种子液;再取15ml各菌株的一级种子液分别接种于200 ml麦芽汁培养基,继续振荡培养24h至活菌含量为108cfu/ml,得到二级菌种。

2.2 最佳混合发酵温度的确定

将2.1制备的二级菌种,均以体积质量比5%的接种量接种于固体混合发酵培养基(其成分为:麸皮60g,豆粕25g,玉米粉15g,发酵前处理过程:将各种固体培养基成分混匀,加入60 ml水搅拌均匀),再按上述比例依次加入各种菌的二级菌种搅匀,分成五份,分别在32.0℃、33.0℃、34.0℃、34.5℃、35.0℃的条件下发酵30h,测定发酵物中各种菌的活菌数。

枯草芽孢杆菌活菌计数采用营养琼脂;嗜酸乳杆菌菌液和植物乳杆菌活菌计数采用MRS培养基;啤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活菌计数采用孟加拉红培养基。

试验结果:活菌计数结果表明,在32~35℃时活菌数较高,最优选地,温度为34.5℃时活菌数最高,达到1.525×1010cfu/g,因此为固体混合发酵的最佳温度。

2.3 固体混合发酵培养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保存

取2.1制备的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啤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的二级菌种分别按照体积质量比5%的接种量接种于固体混合发酵培养基(其成分为:麸皮60g,豆粕25g,玉米粉15g,发酵前处理过程:将各种固体培养基成分混匀,加入60 ml水搅拌均匀),再按上述比例依次加入各种菌的二级菌种搅匀发酵,于34.5℃发酵6h,再按相同的接种量接种2.1中制备的枯草芽孢杆菌二级菌种,混匀,继续发酵24h,发酵完毕,取发酵物装入真空密封袋,于4℃保存,即得复合微生态制剂成品。

应用实施例

饲喂试验:

挑选120头体重在16.55~40.1kg,3~4月龄的蒙古羔羊,随机分成两个组,每组60只,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对照组;试验组按照每头40克(湿重)的量将实施例2 2.3所制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到蒙古羔羊基础日粮中进行饲喂,对照组按照每头20g的量将微生态制剂基础原料(未经任何处理的固体混合发酵培养基)添加到蒙古羔羊基础日粮中进行饲喂,于每日早晨饲喂一次,各组羊只严格隔离,采用圈养,自由采食和饮水的管理方式;饲养15d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羊只均接种A型和O型口蹄疫灭活苗(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批号201204001;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批号:201204001);接种后第30天采集羊只血液进行吞噬细胞噬菌试验和口蹄疫抗体效价测定,饲养期共计60d。

试验结果:经统计,试验组和对照组羊只体重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0432kg和0.0240kg,差异显著(P<0.05),表明本发明复合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羊只的生产性能(产肉力),促生长效果明显。

吞噬细胞的噬菌能力试验:

将保存于斜面的大肠杆菌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于37℃培养18h后,用营养肉汤进行梯度稀释,得到103、104、105、106四个稀释度的大肠杆菌菌液;于无菌条件下取上述采集的羊只(试验组+对照组)抗凝血200μl 分别与上述四个稀释度的大肠杆菌菌液各100μl进行混匀,于37℃,200r/min振荡培养3h;再将300μl混合液(200μl抗凝血+100μl菌液)加至普通琼脂平板上,用灭菌涂布棒推匀,于37℃培养18~24h,取同一稀释度的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菌落计数;吞噬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噬菌试验方法同上。

试验结果:经统计,加入试验组羊只全血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菌落数(68CFU/平板、43 CFU/平板)显著低于加入对照组羊只全血后的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菌落数(91 CFU/平板、64 CFU/平板)(P<0.05),表明本发明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提高羊只体内吞噬细胞的噬菌杀菌功能,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功能。

口蹄疫抗体效价测定试验:

取上述采集的羊只(试验组+对照组)血液的血清,用A型和O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产品,批号分别为2012052301和2012051901)测定口蹄疫抗体效价,具体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试验结果:经检测,试验组口蹄疫抗体效价在免疫后第30日为:A型1:492,O型1:523,对照组口蹄疫抗体效价在免疫后第30日为:A型1:322,O型1:424,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本发明复合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羊只血液中的抗体水平,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功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他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