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充电剩余时间估计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

充电剩余时间估计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剩余时间估计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属于移动通信领域。其中,该充电剩余时间估计方法包括:根据所获取的移动设备电池的有效充电记录确定单位电量所需充电时间C;根据所述单位电量所需充电时间C计算移动设备电池当前的充电剩余时间t。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为用户提供精确的充电剩余时间。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2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6F11/34 专利号:ZL2012102973834 申请日:20120820 授权公告日:2014040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1-0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G06F11/34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820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4-04-02

    授权

    授权

  • 2013-03-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1/34 申请日:201208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2-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充电剩余时间估计方法、装置及 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平台及其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充电是日常使用手机过程中必 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为了更好地帮助用户安排时间,因此在充电的过程中给用 户显示充电剩余时间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大多数的充电剩余时间预估技术 普遍采用通用的预估算法,没有考虑到不同的平台特性以及不同的设配之间的 差异性,因此估算出来的结果会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偏差,可用性也就大打折 扣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电剩余时间估计方法、装置及移动 设备,能够为用户提供精确的充电剩余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剩余时间估计方法,包括:

根据所获取的移动设备电池的有效充电记录确定单位电量所需充电时间 C;

根据所述单位电量所需充电时间C计算移动设备电池当前的充电剩余时 间t。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获取的移动设备电池的有效充电记录确定单位电量 所需充电时间C之前还包括:

获取移动设备电池的至少一条充电记录,所述充电记录包括充电开始时的 电量百分比A、充电结束时的电量百分比B和充电所花时间T;

对所获取的至少一条充电记录进行筛选,得到移动设备电池的有效充电记 录。

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获取的至少一条充电记录进行筛选,得到移动设备电 池的有效充电记录包括:

筛选出A小于第一百分比,B等于第二百分比,同时T不大于预设时长 的充电记录,作为移动设备电池的有效充电记录。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获取的移动设备电池的有效充电记录确定单位电量 所需充电时间C包括:

根据下述公式确定单位电量所需充电时间C:

C=(T1+T2+...+Tn)/((B1-A1)+(B2-A2)+...+(Bn-An))

其中,T1-Tn为第1-第n条有效充电记录中的充电所花时间,A1-An为 第1-第n条有效充电记录中充电开始时的电量百分比,B1-Bn为第1-第n 条有效充电记录中充电结束时的电量百分比。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单位电量所需充电时间C计算移动设备电池当 前的充电剩余时间t包括:

根据下述公式计算移动设备电池当前的充电剩余时间t

t=(100-X)×C

其中,X为移动设备电池当前的电量百分比,0<X<10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剩余时间估计装置,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获取的移动设备电池的有效充电记录确定单位电量 所需充电时间C;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单位电量所需充电时间C计算移动设备电池当 前的充电剩余时间t。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移动设备电池的至少一条充电记录,所述充电记录包 括充电开始时的电量百分比A、充电结束时的电量百分比B和充电所花时间T;

筛选模块,用于对所获取的至少一条充电记录进行筛选,得到移动设备电 池的有效充电记录。

进一步地,所述筛选模块具体用于筛选出A小于第一百分比,B等于第 二百分比,同时T不大于预设时长的充电记录作为移动设备电池的有效充电 记录。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下述公式确定单位电量所需充电时 间C:

C=(T1+T2+...+Tn)/((B1-A1)+(B2-A2)+...+(Bn-An))

其中,T1-Tn为第1-第n条有效充电记录中的充电所花时间,A1-An为第 1-第n条有效充电记录中充电开始时的电量百分比,B1-Bn为第1-第n条有效 充电记录中充电结束时的电量百分比。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下述公式计算移动设备电池当前的 充电剩余时间t

t=(100-X)×C

其中,X为移动设备电池当前的电量百分比,0<X<10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剩余时间估计 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首先根据所获取的移动设备电池的有效充电记录确定单位电 量所需充电时间,之后根据单位电量所需充电时间计算移动设备电池当前的充 电剩余时间。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以先前获取的有效充电记录为依据动态调 整预估参数,使得为用户提供的充电剩余时间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剩余时间估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剩余时间估计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电量百分比—充电时间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单位电量所需充电时间的矫正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剩余时间估计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 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不能为用户提供精确的充电剩余时间的 问题,提供一种充电剩余时间估计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能够为用户提供精 确的充电剩余时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剩余时间估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101:根据所获取的移动设备电池的有效充电记录确定单位电量所需 充电时间C;

步骤102:根据单位电量所需充电时间C计算移动设备电池当前的充电剩 余时间t。

本发明的充电剩余时间估计方法,首先根据所获取的移动设备电池的有效 充电记录确定单位电量所需充电时间,之后根据单位电量所需充电时间计算移 动设备电池当前的充电剩余时间。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以先前获取的有效充 电记录为依据动态调整预估参数,使得为用户提供的充电剩余时间更加精确。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包括上述步骤101-102的基础上,其中,步骤 101之前还包括:

获取移动设备电池的至少一条充电记录,充电记录包括充电开始时的电量 百分比A、充电结束时的电量百分比B和充电所花时间T;

对所获取的至少一条充电记录进行筛选,得到移动设备电池的有效充电记 录。

其中,对所获取的至少一条充电记录进行筛选,得到移动设备电池的有效 充电记录包括:筛选出A小于第一百分比,B等于第二百分比,同时T不大 于预设时长的充电记录作为移动设备电池的有效充电记录。

进一步地,步骤101具体可以包括:根据下述公式确定单位电量所需充电 时间C:

C=(T1+T2+...+Tn)/((B1-A1)+(B2-A2)+...+(Bn-An))

其中,T1-Tn为第1-第n条有效充电记录中的充电所花时间,A1-An为 第1-第n条有效充电记录中充电开始时的电量百分比,B1-Bn为第1-第n 条有效充电记录中充电结束时的电量百分比。

进一步地,步骤102具体可以包括:根据下述公式计算移动设备电池当前 的充电剩余时间t

t=(100-X)×C

其中,X为移动设备电池当前的电量百分比,0<X<100。

下面结合图2对本发明的充电剩余时间估计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介绍,如图 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201:建立移动设备电池的电量百分比与充电时间的模型;

如图3所示,定义充电过程中移动设备电池的电量百分比与充电时间之间 的关系模型,具体地,可以认为该模型为线性的,移动设备电池的电量随着充 电时间线性增长直至充电完成(电量达到100%)。

步骤202:设置初始的单位电量所需充电时间C;

可以将一次从0到100%的充电过程所需的时间定为m分钟,将该时间作 为预估的缺省值,其中m可以为130分钟,因此可以将每个百分点的电量所 需充电时间C的初始值定为130/100-0)=1.3分钟。

步骤203:获取移动设备电池的充电记录;

在移动设备每次充电过程结束后记录本次充电过程的相关数据,包括:充 电开始时的电量百分比A、充电结束时的电量百分比B和充电所花时间T。

步骤204:对所获取的充电记录进行筛选,得到移动设备电池的有效充电 记录;

对得到的充电记录进行筛选,具体地,可以在A小于20且B等于100, 同时T不大于240分钟时,将本条充电记录视为有效充电记录。规定A和B 的范围是为了取充电前后电量跨度足够大的充电记录,这样才会使得充电记录 更加精准,T的最大值限定为240分钟则是为了排除充电异常情况的影响。进 一步地,A、B和T的取值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取值,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 整A、B和T的取值。

步骤205:根据得到的有效充电记录对单位电量所需充电时间C进行矫正;

如果之前获取到一条有效充电记录,则C=T1/(B1-A1);有两条有效充电记 录,则C=(T1+T2)/((B1-A1)+(B2-A2));依次类推可得C的通用公式为:

C=(T1+T2+...+Tn)/((B1-A1)+(B2-A2)+...+(Bn-An)),

其中,T1-Tn为第1-第n条有效充电记录中的充电所花时间,A1-An为第 1-第n条有效充电记录中充电开始时的电量百分比,B1-Bn为第1-第n条有效 充电记录中充电结束时的电量百分比。如图4所示,根据所获取的有效充电记 录对单位电量所需充电时间C进行不断的矫正。

步骤206:计算移动设备电池当前的充电剩余时间t。

在移动设备的当前充电过程中,可以根据确定的C来计算充电剩余时间t, 具体计算公式为充电剩余时间t=(100-X)×C,其中X为移动设备电池当前 的电量百分比,取值为0到100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排除不同的平台以及不同的设配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充 电剩余时间预估不够准确的影响,提供一种根据用户过往的充电记录动态调整 和完善充电剩余时间预估算法的技术。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很好地规 避掉特定设配的个体特性,为每一个移动设备制定出一个最合理、最准确的充 电剩余时间计算标准。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剩余时间估计装置,如图5所示,本实 施例包括:

计算模块50,用于根据所获取的移动设备电池的有效充电记录确定单位 电量所需充电时间C;

处理模块51,用于根据单位电量所需充电时间C计算移动设备电池当前 的充电剩余时间t。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移动设备电池的至少一条充电记录,充电记录包括充 电开始时的电量百分比A、充电结束时的电量百分比B和充电所花时间T;

筛选模块,用于对所获取的至少一条充电记录进行筛选,得到移动设备电 池的有效充电记录。

进一步地,筛选模块具体用于筛选出A小于第一百分比,B等于第二百 分比,同时T不大于预设时长的充电记录作为移动设备电池的有效充电记录。

进一步地,计算模块50具体用于根据下述公式确定单位电量所需充电时 间C:

C=(T1+T2+...+Tn)/((B1-A1)+(B2-A2)+...+(Bn-An))

其中,T1-Tn为第1-第n条有效充电记录中的充电所花时间,A1-An为第 1-第n条有效充电记录中充电开始时的电量百分比,B1-Bn为第1-第n条有效 充电记录中充电结束时的电量百分比。

进一步地,处理模块51具体用于根据下述公式计算移动设备电池当前的 充电剩余时间t

t=(100-X)×C

其中,X为移动设备电池当前的电量百分比,0<X<100。

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实施例是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装置,上述方法 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手段均适用于该装置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 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包括如上述的充电剩余时间估计装 置。其中,该移动设备如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上述装 置设置于该移动设备中电池电量管理模块。

此说明书中所描述的许多功能部件都被称为模块,以便更加特别地强调其 实现方式的独立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块可以用软件实现,以便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 举例来说,一个标识的可执行代码模块可以包括计算机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物理 或者逻辑块,举例来说,其可以被构建为对象、过程或函数。尽管如此,所标 识模块的可执行代码无需物理地位于一起,而是可以包括存储在不同位里上的 不同的指令,当这些指令逻辑上结合在一起时,其构成模块并且实现该模块的 规定目的。

实际上,可执行代码模块可以是单条指令或者是许多条指令,并且甚至可 以分布在多个不同的代码段上,分布在不同程序当中,以及跨越多个存储器设 备分布。同样地,操作数据可以在模块内被识别,并且可以依照任何适当的形 式实现并且被组织在任何适当类型的数据结构内。所述操作数据可以作为单个 数据集被收集,或者可以分布在不同位置上(包括在不同存储设备上),并且 至少部分地可以仅作为电子信号存在于系统或网络上。

在模块可以利用软件实现时,考虑到现有硬件工艺的水平,所以可以以软 件实现的模块,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以搭建对应的硬 件电路来实现对应的功能,所述硬件电路包括常规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 电路或者门阵列以及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之类的现有半导体或者是其它分立 的元件。模块还可以用可编程硬件设备,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 逻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实现。

在本发明各方法实施例中,所述各步骤的序号并不能用于限定各步骤的先 后顺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对各 步骤的先后变化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