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去除芦苇群落中入侵性外来植物的方法

一种去除芦苇群落中入侵性外来植物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去除入侵性外来植物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去除芦苇群落中入侵性外来植物的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考察入侵性外来植物分布区域,将不适宜芦苇生长的区域划分为保留区、将适宜芦苇生长的区域划分为去除修复区;对于保留区中的入侵性外来植物进行保留,对于去除修复区的入侵性外来植物进行刈割、留矮茬;留茬的区域采用上表面附着黑色塑料布覆盖,直至所述的入侵性外来植物窒息而死;撤除黑色塑料布,在被覆盖过的区域重新种植耐盐、耐水性强的芦苇品种。本发的方法有助于快速、高效、选择性地清除入侵性外来植物、促进本地植物的恢复和生长、维护滨岸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熟练运用之后,可以达到滨岸湿地生态系统长治久安的生态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0044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东师范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48862.9

  • 发明设计人 李德志;李经纶;秦艾丽;

    申请日2012-12-17

  • 分类号A01G1/00(20060101);A01G7/00(20060101);A01G1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1127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吴干权;朱志祥

  • 地址 200062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6:25: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2-0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00 授权公告日:20140716 终止日期:20161217 申请日:2012121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7-16

    授权

    授权

  • 2013-05-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212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4-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去除入侵性外来植物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去除芦苇群落 中入侵性外来植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我国很多地区的滨岸(海滨和河岸)湿地,出现了外来植 物(特别是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快速生长、扩散,并与本土优良植物 (如芦苇)相互竞争,并入侵甚至替代本土植物的现象,对当地生态 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组成、结构稳定、功能运转、景观格局等均产生了 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当地养殖业和旅游业带来很大损失。这些外来 植物(例如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多具有顽强的无性繁殖能力和有性繁 殖能力,而且生长迅速,耐水、耐盐能力均很强。相关部门曾投入大 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科学研究、寻找治理良策,一些地区也尝 试采用人工机械去除的物理方法,但到目前为止,这些方法仅能在一 段时间内缓解和控制它们快速蔓延的势头,但长期效果并不显著,因 为这类植物不仅具有很强的结实能力和巨大的土壤种子库,植株的无 性繁殖、克隆生长能力也十分顽强,在人工清理一段时间后,它们又 很快恢复生长、甚至重新泛滥成灾,控制起来极为困难。除了机械去 除方法以外,目前人们也没有找到其他更为有效的方法(比如有效且 无公害的化学方法、生物控制方法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清理入侵植物一段时间后,它们又很快恢复 生长、 甚至重新泛滥成灾,控制起来极为困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 、有效去除芦苇群落中入侵性外来植物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去除芦苇群落中入侵性外来植物的方法, 所述的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a.考察入侵性外来植物区域,根据生境的高程、土壤水分和盐度,将 其中不适宜芦苇生长的区域划分为保留区(即保留入侵性外来植物的 区域)、将适宜芦苇生长的区域划分为去除修复区(即去除入侵性外 来植物而保留和恢复芦苇的区域),

b. 对于保留区中的入侵性外来植物进行保留,对于去除修复区的入 侵性外来植物进行刈割、留矮茬,该处理可以一次性进行,也可以多 次逐渐开展,分多次处理时,每次处理的宽度不低于入侵性外来植物 克隆整合单位(即一个分株的资源能够与克隆内其他分株分享的范围 )的大小,并大于其每年水平扩展距离,

c. 在对入侵性外来植物进行刈割、留矮茬处理后的区域,覆盖黑色 塑料布并压实,直至所述的入侵性外来植物留茬和土壤中的种子全部 窒息而死,不再有再生或萌发能力,

d. 撤除所述的黑色塑料布,在被覆盖过的区域重新选择性种植具有 耐盐、耐水特性的芦苇品种,把该区域恢复成为芦苇群落。

所述的入侵性外来植物主要为大米草或互花米草。

所述的黑色塑料布上表面附着仿真绿色植物。

本发明采用的方法,可以实现有效、无公害地去除入侵性外来植物, 保护和恢复了本地植物在适宜生境的生长,首先对入侵性外来植物分 布区域进行划分,然后选择性地对其进行刈割和覆盖窒息处理,再进 行补种栽植适宜的芦苇品种,有助于快速、高效、选择性地清除入侵 性外来植物、促进优良本地植物的恢复和生长、维护滨岸湿地生态系 统健康和稳定,熟练运用之后,可以达到滨岸湿地生态系统长治久安 的生态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表述得更加清晰,对本发明进 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中的生产设备都是本领域的常用设备,应 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 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说的大米草和互花米草属于同属种,且均属于外来入侵植 物。它们的生态习性基本一致,针对它们所采取的去除措施和恢复措 施也基本一致。

1)分别考察华东地区某海滨湿地内,大米草或互花米草以及芦苇在其 分布的不同生境条件下,每年高生长和水平扩展的速率,分析其对于 所处生境的适宜性,具体测定高程、土壤水分和盐度等生境因子,得 到互花米草和芦苇能够生长良好的生境条件(水分、盐度和高程范围 )。

据此制定具体的物理去除和生态修复方案。总的原则是对于不适宜芦 苇生长、但大米草或互花米草生长较好的生境,保留大米草或互花米 草,使其继续发挥保土护岸的作用。但对于原本适宜芦苇生长、但大 米草或互花米草快速入 侵、甚至即将替代芦苇群落的生境,则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物理去除 和生态修复。据此,在该海滨湿地范围内,划分出保留区(对大米草 或互花米草实施保留的生境区域)和去除-修复区(对大米草或互花米 草实施去除、并用适宜的芦苇品种进行生态修复的区域)。

2)在所划定的去除-修复区内,对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地上植株齐地面 实施刈割处理(在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一次性实施处理,在面积较大 的情况下,则需分步实施,以避免出现水土流失情况。每次实施处理 的宽度,不低于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克隆整合单位(即一个分株的资源 能够与克隆内其他分株分享的范围)的大小,并大于其每年水平扩展 距离),留茬尽可能短,把刈割后的植株清除出去,或经粉碎后覆盖 原地。

3)采用特制的覆盖物,对刈割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后的留茬实施覆盖。 特制的覆盖物为较厚的且韧性和遮光性较好的塑料布,其下面为黑色 (直接紧密接触刈割后的留茬),上面为深绿色,且上面附有仿真绿 色植物。覆盖物下方,每隔一定面积设有一个“长钉”(易分解材料 制成),用于将覆盖物固定在外来植物被清除后的土壤表面。刈割后 的大米草或互花米草留茬和刚萌发的幼苗以及土壤中未萌发的种子会 因覆盖物的长期覆盖窒息而死。采用此种方法可以达到对大米草或互 花米草进行有效去除。无公害、速度快、便捷、高效。

4)用特制覆盖物持续紧密覆盖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刈割后留茬足够长时 间(2-3年左右)后,经检验覆盖物下方,基本无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幼 苗生长和种子存活后,将覆盖物撤出,初步完成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去 除工作。

在对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实施去除后,选用耐盐、耐水性强的芦苇品种 在去 除区域进行栽植,对原来被大米草或互花米草侵占的生境实施生态修 复。由于采用了耐盐、耐水性强的芦苇品种进行生态修复,它们生长 起来后,对生境的适应能力强于普通芦苇品种,其与大米草或互花米 草的竞争能力也会大大增强,采用这一方法有助于巩固生态修复的效 果,避免大米草或互花米草卷土重来。

5)在已经把大米草或互花米草从其所入侵的芦苇群落进行有效去除和 生态修复后,还应继续关注大米草或互花米草的生长、扩散动态,一 旦出现它们重新向芦苇群落扩展的现象时,需及时采取上述方法进行 物理清除,以免在扩散加速后难以控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