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新能源汽车的车门框架总成及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车门框架总成及新能源汽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车门框架总成及新能源汽车,该车门框架总成包括内水切铝型材、外水切铝型材、內锁加强钢板、外锁铝型材、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和防撞钢梁,该车门框架总成采用钢铝混合材料,内水切铝型材和外水切铝型材的结构设计,省略车门框架的上边框,既能够减轻车门框架总成重量,又能够确保车门框架总成的强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95151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811249176.5

  • 发明设计人 陆群;周林;

    申请日2018-10-25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闫焕娟

  • 地址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时骏北街1号院4栋(科技创新功能区)

  • 入库时间 2024-02-19 07:03:2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4-10

    授权

    授权

  • 2019-04-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J5/04 申请日:201810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9-03-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新能源汽车的车门框架总成及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的车门采用纯钢框架形成,以确保强度,但是,这种车门框架总成重量大,对于新能源汽车无法满足轻量化的设计要求。

新能源汽车的车身框架普遍采用铝型材结构以减轻车身重量,而汽车的车门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抵御碰撞,因此,基于现有结构的车门框架总成,无论是纯钢结构车门还是铝型材框架车门都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及碰撞性能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车门框架总成及新能源汽车,该车门框架总成采用钢铝混合材料,内水切铝型材和外水切铝型材的结构设计,省略车门框架的上边框,既能够减轻车门框架总成重量,又能够确保车门框架总成的强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车门框架总成,所述车门框架总成包括:

内水切铝型材;

外水切铝型材,所述外水切铝型材和所述内水切铝型材沿新能源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并排延伸;

內锁加强钢板,所述內锁加强钢板的顶部与所述内水切铝型材的后端连接;

外锁铝型材,所述外锁铝型材的顶部与所述外水切铝型材的后端连接,并且,所述外锁铝型材和所述內锁加强钢板对接固连;

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所述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连接在所述内水切铝型材和外水切铝型材的前端;

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所述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的前端连接在所述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下端,所述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的后端连接在所述内所加强钢板和所述外锁铝型材之间;

防撞钢梁,所述防撞钢梁的前端固定在所述车门骨架前端铝型材、后端固定在所述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的后段;

所述内水切铝型材和所述外水切铝型材形成所述车门框架总成的上边框、并与所述内所加强钢板、外锁铝型材、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以及放置钢梁形成钢铝混合框架。

可选地,所述内水切铝型材包括具有空腔的内型梁、设置在所述内型梁的上侧壁外表面的内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内型梁的空腔沿所述车身长度方向贯通所述内型梁的两端,所述内加强筋沿所述车身长度方向由所述内型梁的上侧壁外表面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外水切铝型材包括具有空腔的外型梁、设置在所述外型梁上侧壁外表面的外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外型梁的空腔沿所述车身长度方向贯通所述外型梁的两端,所述外加强筋沿所述车身长度方向由所述外型梁的上侧壁外表面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外型梁的空腔内具有倾斜连接在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的斜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车门框架总成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具有内连接板和外连接板,所述内连接板和所述外连接板对接包覆在所述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和所述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的连接区域。

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倾斜连接在所述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的前端和所述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下端之间、在所述车门框架的前下方形成缺角。

可选地,所述防撞钢梁由所述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向下倾斜连接在所述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所述新能源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车门框架总成。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框架总成,该车门框架总成包括内水切铝型材、外水切铝型材、內锁加强钢板、外锁铝型材、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和防撞钢梁,外水切铝型材和内水切铝型材沿新能源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并排延伸;內锁加强钢板的顶部与内水切铝型材的后端连接;外锁铝型材的顶部与外水切铝型材的后端连接,并且,外锁铝型材和內锁加强钢板对接固连;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连接在内水切铝型材和外水切铝型材的前端;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的前端连接在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下端,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的后端连接在内所加强钢板和外锁铝型材之间;防撞钢梁的前端固定在车门骨架前端铝型材、后端固定在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的后段;内水切铝型材和外水切铝型材形成车门框架总成的上边框、并与内所加强钢板、外锁铝型材、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以及放置钢梁形成钢铝混合框架。该车门框架总成采用钢铝混合材料,内水切铝型材和外水切铝型材的结构设计,省略车门框架的上边框,既能够减轻车门框架总成重量,又能够确保车门框架总成的强度。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车门框架总成的结构示意;

图2为图1中车门框架总成的内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车门框架总成的外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车门框架总成的后侧视图;

图5为图1中内水切铝型材的断面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外水切铝型材的断面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内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外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 车门框架总成;

11 内水切铝型材;

111 内型梁;

112 内加强筋;

12 外水切铝型材;

121 外型梁;

122 外加强筋;

123 斜加强筋;

13 內锁加强钢板;

14 外锁铝型材;

15 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

16 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

17 防撞钢梁;

18 连接组件;

181 内连接板;

182 外连接板;

18a 侧棱加强筋;

18b 面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兼顾车门框架总成抵御膨胀强度和轻量化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对车门框架总成进行优化设计,内水切铝型材、外水切铝型材、外锁铝型材、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和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均采用铝材质的型材,而內锁加强钢板和防撞钢梁均采用钢材质的型材,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将铝型材和钢型材连接固定,形成钢铝混合的车门框架总成,从而既能够减轻车门框架总成重量,又能够确保车门框架总成的强度。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车门框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中车门框架总成的内侧示意图;图3为图1中车门框架总成的外侧示意图;图4为图1中车门框架总成的后侧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前、后、上、下、内、外”均是以车门框架总成装设至车身后的位置为基准,“前”指的是沿车身的长度方向汽车的车头方向、“后”指的是沿车身的长度方向的车尾方向,“上”指的是沿车身的高度方向汽车的车顶方向、“下”指的是汽车的车底方向,“内”指的是朝向汽车车身的内部方向、“外”指的是朝向汽车车身的外部方向。这些方位词的使用仅是为了清楚表示技术方案,对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框架总成10,该车门框架总成10包括内水切铝型材11、外水切铝型材12、內锁加强钢板13、外锁铝型材14、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15、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16和防撞钢梁17,外水切铝型材12和内水切铝型材11沿新能源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并排延伸;內锁加强钢板13的顶部与内水切铝型材11的后端连接;外锁铝型材14的顶部与外水切铝型材12的后端连接,并且,外锁铝型材14和內锁加强钢板13对接固连;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15连接在内水切铝型材11和外水切铝型材12的前端;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16的前端连接在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15下端,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16的后端连接在内所加强钢板和外锁铝型材14之间;防撞钢梁17的前端固定在车门骨架前端铝型材、后端固定在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16的后段;内水切铝型材11和外水切铝型材12形成车门框架总成10的上边框、并与内所加强钢板、外锁铝型材14、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15、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16以及放置钢梁形成钢铝混合框架。

通过上述设置,该车门框架总成10采用钢铝混合材料,其中,內锁加强钢板13采用钢材质能够确保门锁的强度,防撞钢梁17用于抵御发生碰撞时的碰撞力。而通过内水切铝型材11和外水切铝型材12配合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15、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16形成铝框架式结构的车门骨架,从而减轻车门框架的重量,进一步满足车身轻量化的设计要求。

在具体实施例中,防撞钢梁17采用22MnB5,其屈服强度不小于1200MPa,抗拉强度不小于1500MPa。而內锁加强钢板13采用B250P1,以与外锁铝型材14连接增强门锁处的强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5所示,内水切铝型材11包括具有空腔的内型梁111、设置在内型梁111的上侧壁外表面的内加强筋112。内型梁111的空腔沿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延伸,从而减轻内水切铝型材11的重量,内加强筋112在内型梁111的上侧壁外表面向上伸出。

如图1和图4所示,内水切铝型的空腔的端口为长方向,并且内加强筋112靠近该内型梁111的内侧壁设置。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内型梁111的空腔沿车身长度方向贯通内型梁111的两端,内加强筋112沿车身长度方向由内型梁111的上侧壁的外表面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从而有效增强内水切铝型材11的强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地图6所示,外水切铝型材12包括具有空腔的外型梁121、设置在外型梁121上侧壁外表面的外加强筋122。如图1和图4所示,外型梁121的空腔沿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贯通外型梁121的两端,外加强筋122沿车身长度方向由外型梁121的上侧壁外表面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从而有效增强外水切铝型材12的强度。

具体地,该外水切铝型材12的外型梁121的顶侧壁由外侧壁倾斜向上连接在内侧壁上,并且外加强筋122设置在顶侧壁靠近内侧壁侧。

如图6所示,外型梁121的空腔内具有倾斜连接在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的斜加强筋123。该斜加强筋123由外侧壁倾斜向下连接在内侧壁上,从而有效增强外水切铝型材12的强度。

结合图1和图4所示,内水切铝型材11和外水切铝型材12并排布置,从而形成车门框架总成10的上边框,其内水切铝型材11和外水切铝型材12的一端连接在內锁加强钢板13和外锁铝型材14之间,而另一端连接在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16的端部。其外锁铝型材14与外水切铝型材12铆接固定,

进一步地,结合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该车门框架总成10还包括连接组件18,该连接组件18具有内连接板181和外连接板182,内连接板181和外连接板182对接包覆在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15和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16的连接区域。如此,通过连接组件18有效增强了拐角区域的强度。

进一步地,该连接组件18倾斜连接在车门挂机下后段铝型材的前端和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15下端之间、在车门框架的前下方形成缺角,也就是说,该连接组件18使得该车门骨架形成圆角过渡,既能够提升车门骨架的强度,又能够避免车门出现尖角。

具体地,内连接板181的上下两边缘向同侧弯折,外连接板182的上下两边缘向同侧弯折,从而使得内连接板181和外连接板182包覆在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15和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16的表面。并且,如图7和图8所示,内连接板181的下侧棱具有凹陷的侧棱加强筋,外连接板182的上侧棱和下侧棱均具有凹陷的侧棱加强筋。并且,内连接板181和外连接板182的表面具有凹陷的加强筋。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防撞钢梁17由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15向下倾斜连接在车门挂机下后段铝型材。其中,防撞钢梁17的两端具有连接平板,连接平板与车门骨架前段铝型材15、车门骨架下后段铝型材16贴合并铆接固定。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车门框架总成10及新能源汽车,该车门框架总成10采用钢铝混合材料,内水切铝型材11和外水切铝型材12的结构设计,省略车门框架的上边框,既能够减轻车门框架总成10重量,又能够确保车门框架总成10的强度。

除上述车门框架总成10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该新能源汽车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车门框架总成10。由于上述车门框架总成10具有以上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车门框架总成10的新能源汽车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发明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发明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方式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