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优良低温韧性的690MPa级别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具有优良低温韧性的690MPa级别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具有优良低温韧性的690MPa级别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及其制造方法,其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 0.06~0.13%,Si 0.05~0.30%,Mn 0.70~1.30%,P≤0.015%,S≤0.0040%,Cr 0.15~0.50%,Ni 1.0~2.5%,Mo 0.10~0.40%,Cu≤0.50%,Al 0.01~0.06%,Ti 0.005~0.05%,V 0.01~0.05%,B≤0.0025%,Ca≤0.0045%,余Fe和不可避免杂质,且,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916179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810994139.0

  • 申请日2018-08-29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竺明

  • 地址 201900 上海市宝山区富锦路885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06:40: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8-25

    授权

    授权

  • 2019-02-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2C38/02 申请日:201808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9-01-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强度低合金钢制造领域,特别涉及具有优良低温韧性的690MPa级别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能源的消耗,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逐渐由陆地向近海、深海延伸,作为海能源开发的必备装置,自升式、半潜式等各种海洋钻井、生产、生活平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促进了海洋平台用钢的不断进步。

海洋平台用钢是在船体结构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建造的钢质平台都是用船体结构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开发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海洋平台建造的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也日益增多;同时能源开采由浅海向深海发展,由温暖海域向低温海域发展,所以海洋平台要经受各种气候条件和风浪的袭击,经受海水的腐蚀,工作条件非常苛刻;此外,海洋平台的大型化趋势也很显著,结构复杂,焊接工作量大,应力集中程度高。因此对于海洋平台用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即大厚度、高强度、优良低温韧性、可焊性和良好耐蚀性的苛刻要求。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418418A公开了“屈服强度690MPa级低裂纹敏感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采用超低C、较高Mn含量,Cr、Mo、B合金化,Nb、V、Ti微合金化,且不添加Ni、Cu元素的合金设计,其Pcm≤0.20%。采用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工艺,成品钢板厚度≤60mm。屈服强度≥690MPa,抗拉强度≥770MPa,-20℃冲击功≥150J。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226255A公开了“一种屈服强度690MPa高强韧钢板及其制备工艺”,其采用较低C、Mn,Cr、Ni、Mo、Cu合金化,,Nb、Ti的微合金化,不添加V、B的成分设计,采用控制轧制、控制冷却、以及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其成品钢板厚度50-100mm,屈服强度≥690MPa、抗拉强度≥750MPa,-80℃冲击功≥90J。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260823A公开了“一种经济型屈服强度690MPa级高强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采用了超低C、高Mn,Nb、Ti微合金化,添加了B,且不含Cr、Ni、Mo、Cu的成分设计,其要求Pcm≤0.18%。其采用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及回火热处理工艺,其微观组织为贝氏体。钢板屈服强度≥690MPa,抗拉强度≥770MPa,-,40℃冲击功≥100J。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343285A公开了“一种690级超高强度海洋工程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采用较高C含量,中Mn含量,Nb、V、Ti微合金化,不添加Cr、Ni、Mo、Cu、B的成分设计。其采用控制轧制、控制冷却,淬火+回火热处理。成品钢板厚度≤80mm。钢板屈服强度695-760MPa,抗拉强度780-920MPa。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345045A公开了“一种海洋平台齿条用钢A514GrQ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采用中C、中Mn、Cr+Ni+Mo+B合金化,Nb+V+Ti的微合金化成分设计。其在用控制轧制及正火热处理工艺,成品钢板厚度120-150mm。钢板屈服强度720-760MPa,抗拉强度830-880MPa,-40℃冲击功90-150J。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低温韧性的690MPa级别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及其制造方法,该钢种可用于船舶及海洋工程结构用钢板,特别是海洋工程结构的关键结构部件,且可在不同海域服役,尤其适用于北海等低温海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采用低C、低Mn,Cr-Ni-Mo-Cu-B合金化及V、Ti微合金化成分体系。经转炉冶炼、LF+RH真空冶炼、连铸、控制轧制、热处理等制造工序,微观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少量贝氏体组织(回火索氏体≥90%),可制造出屈服强度≥690MPa、-60℃冲击功≥140J,NDT(Nil-Ductility Transition Temperature)温度≤-65℃,具有高强度优良低温冲击韧性的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

具体地,本发明所述的具有优良低温韧性的690MPa级别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 0.06~0.13%,Si 0.05~0.30%,Mn 0.70~1.30%,P≤0.015%,S≤0.0040%,Cr 0.15~0.50%,Ni 1.0~2.5%,Mo 0.10~0.40%,Cu≤0.50%,Alt 0.01~0.07%,Ti 0.005~0.05%,V 0.01~0.05%,B≤0.0025%,Ca≤0.0045%,且,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所述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的微观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少量贝氏体组织,回火索氏体≥90%,从而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

所述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的屈服强度≥690MPa、-60℃冲击功≥140J,NDT温度≤-65℃。

在本发明钢的化学成份中:

碳C:最基本的强化元素。C溶解在钢中形成间隙固溶体,起固溶强化的作用,与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碳化物析出,则起到沉淀强化的作用,且C能够提高钢的淬透性。但太高的C对钢的延性、韧性、止裂性能和焊接性能不利,同时降低Nb、V等微合金化元素的固溶,影响析出强化效果,也会降低B的淬透性效果。所以C控制在0.06%~0.13%。

锰Mn:是低合金高强钢种最基本的合金元素,通过固溶强化提高钢的强度,以补偿钢中因C含量降低而引起强度损失。Mn还是扩大γ相区的元素,可降低钢的γ→α相变温度,有助于获得细小的相变产物,可提高钢的韧性及止裂性能。Mn含量太高时,对于特厚规格的钢种而言,易在钢板中心位置产生偏析,减低中心部位的低温韧性。因此本钢种Mn含量为0.70%~1.30%。

S硫、P磷:不可避免的钢中有害杂质元素,易形成偏析、夹杂等缺陷,恶化钢板的焊接性能、冲击韧性和抗HIC性能。因此,本发明中厚规格海洋平台用钢及其生产方法中控制P≤0.015%、S≤0.0040%,且须通过Ca处理夹杂物改性技术,使夹杂物形态球化且分布均匀,减少其对韧性和腐蚀性的影响。

钛Ti:是强的固N元素,Ti/N的化学计量比为3.42,利用0.02%左右的Ti就可固定钢中60ppm以下的N,在板坯连铸时可形成细小的高温稳定的TiN析出相。这种细小的TiN粒子可有效地阻碍板坯再加热时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有助于提高Nb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对于特厚钢板而言,适量的Ti含量,有利于形成稳定的TiN粒子,在焊接时起到抑制热影响区晶粒长大,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的作用。本发明中Ti含量限定在0.005%~0.05%。

钒V:V通过与C和N形成VN或V(CN)微细析出粒子,对钢的强化做出贡献。同时,V有利于提高调质后硬度的稳定性。但如含量太高,则成本增加显著。故其含量控制在0.01%~0.05%。

铬Cr:提高钢的淬透性的重要元素,因此对于特厚规格的钢板而言需添加较高的Cr提高淬透性以弥补厚度带来的强度损失,提高钢的强度改善厚度方向上性能的均匀性。Cr可以抑制先共析铁素体及珠光体的转变,有利于获得针状铁素体组织。但太高的Cr和Mn同时加入钢中,会导致低熔点Cr-Mn复合氧化物形成,在热加工过程中形成表面裂纹,同时会严重恶化焊接性能。因此本发明中Cr含量应限定在0.15%~0.50%。

钼Mo:提高淬透性的元素,作用仅次于Mn,因此能有效提高强度;Mo可以抑制先共析铁素体及珠光体的转变,有利于获得针状铁素体组织。但是,随Mo含量的增加,钢的屈服强度提高,因此太高的Mo有损塑性。本发明中Mo含量0.10%~0.40%。

镍Ni:提高材料低温韧性的元素。加入适量的Ni元素,降低晶体的层错能,有利于位错的滑移运动,改善材料的冲击韧性,尤其是特厚板中心部位的冲击韧性,并可提高钢板的止裂性能。Ni可以提高Mo的淬透性效果。但Ni含量太高时,板坯表面易生成黏性较高的氧化铁皮,难以去除,影响钢板的表面质量和疲劳性能;同时太高的Ni含量,不利于特厚板的焊接。因此本发明限定Ni含量为1.0%~2.5%。

铜Cu:适当提高钢的淬透性,并可以提高钢的抗大气腐蚀能力。但是过高的Cu会恶化钢的焊接性能,因此,本发明限定Cu含量为≤0.50%。

硼B:B主要是提高钢的淬透性,保证钢的力学性能。一般认为B含量小于0.0025%时,其效果最好。并且,其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必须固溶于钢中,Mo、Ti的添加有助于提高B的淬透性效果。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淬透性效果,本发明限定B含量为≤0.0025%。

Al铝:是为了脱氧而加入钢中的元素,脱氧完全后,降低材料中的O含量,改善时效性能;此外,适量的Al有利于细化晶粒,改善钢材的强韧性能。本发明中限定Al含量为0.01~0.07%。

钙Ca:通过Ca处理可以控制硫化物的形态,改善钢板的各向异性,提高低温韧性,其含量少于0.001%时没有效果,而超过0.006%则会产生许多CaO、CaS,并形成大型夹杂物,对钢的韧性造成损害,甚至影响钢的焊接性能。所以规定Ca含量范围为≤0.0045%。

此外,化学成分应满足以下要求:主要旨在保持Al、Ti和V的细化晶粒元素之间平衡,进而避免细化晶粒元素总量足够,但Ti和V的过量添加会造成粗大析出物增加恶化韧性;主要是为了保证显微组织小红强淬透性元素的分布比例适合,以确保在晶界形成C、Mn和B的均匀碳化物组织,而非造成某种组织的集中聚集进而破坏组织的整体均匀性,尤其对于对于大厚度钢板更是如此;确保Mn和Ni有足量的添加,但不能占据较大的合金比例,否则难以确保合金元素含量的整体平衡,否则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匹配难以获得。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优良低温韧性的690MPa级别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冶炼、炉外精炼、铸造;

按上述的成分冶炼、连铸成板坯;

2)板坯加热,加热温度单位℃;

3)控制轧制、空冷,

开轧温度=(Tr-100)~(Tr-50),单位℃;

单位℃;

累计压下量≥60%;

4)热处理,包括淬火+回火,或正火+淬火+回火,或回火+淬火+回火;

其中,

单位℃;

单位℃;

淬火之前的回火温度为580~600℃;

淬火之后的回火温度为620-640℃。

在本发明制造方法中:

板坯再加热温度(℃)其中合金元素为质量百分数。板坯再加热温度的设定,是为了以保证合金、微合金元素充分固溶及均匀化,并在随后的轧制过程中析出碳氮化物,或形成所需的物相,并提高钢的淬透性。

开轧温度(℃):(Tr-100)~(Tr-50)。这主要是为了确保钢板在再结晶区开始轧制,以充分再结晶,细化晶粒。

其中合金元素为质量百分数。主要是为了使钢板在奥氏体区反复的大变形量的变形,增加形核点,促进碳氮化物的析出,达到沉淀析出强化的作用。

累计压下量≥60%。这主要是为了使钢板充分变形,晶粒细化,尤其是确保钢板心部变形充分,获得均一的组织。

正火温度设定要保证钢板完全奥氏体化,并使碳化物分布更为均匀。正火后的空冷能够细化晶粒,同时由于碳化物的分布更为均匀,能够为后续淬火做好准备。

淬火必须保证钢完全奥氏体化。但淬火温度过高,碳化物等析出物开始固溶,使奥氏体晶粒粗化,钢的淬透性提高,韧性却大幅度降低。因此,淬火加热温度按照上述公式确定。随后的水淬是为了获得较高的冷却速度,以得到马氏体。

淬火之前的回火温度:淬火之前的回火主要是为了消除内应力,从而使续淬火过程中保证良好的板形。因此,淬火之前的回火温度设定为580~600℃。

淬火之后的回火温度:620-640℃。淬火之后,需要进行回火热处理。但回火温度不能过高,以免强度降低过多,同时,回火温度也不能过低,以免钢的低温韧性不足。为此,将回火温度设定为620-640℃,可以获得晶粒尺寸细小的索氏体+少量贝氏体组织,使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差异在于:

相较于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418418A,本发明采用更高的C含量,更低的Mn含量,更高的Ni含量,添加了Ni、Cu,但不添加Nb,且不同成分之间有特有的要求。采用特有的控制轧制,以及热处理工艺技术,获得回火索氏体+少量贝氏体组织,不仅具有高强度(屈服强度≥690MPa),而且具有非常优良的低温韧性(-60℃冲击功≥140J,NDT温度≤-65℃)。

相较于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226255A,本发明采用更高的C、Ni含量,更低的Cu含量,添加了V、B,但不添加Nb的成分设计,且不同元素含量有严格的要求。采用特有的控制轧制,以及热处理工艺技术,获得回火索氏体+少量贝氏体组织,不仅具有高强度(屈服强度≥690MPa),而且具有非常优良的低温韧性(-60℃冲击功≥140J,NDT温度≤-65℃)。

相较于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260823A,本发明采用了更低的Mn含量,添加了Cr、Ni、Mo、Cu、V,但不添加Nb的成分设计,且不同元素含量有严格的要求。采用特有的控制轧制,以及热处理工艺技术(淬火+回火,或正火+淬火+回火,或回火+淬火+回火),获得回火索氏体+少量贝氏体组织,不仅具有高强度(屈服强度≥690MPa),而且具有非常优良的低温韧性(-60℃冲击功≥140J,NDT温度≤-65℃)。

相较于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343285A,本发明采用了更低的C含量,添加了Cr、Ni、Mo、Cu、B,但不添加Nb的成分设计,且不同元素含量有严格的要求。采用特有的控制轧制,以及热处理工艺技术(淬火+回火,或正火+淬火+回火,或回火+淬火+回火),获得回火索氏体+少量贝氏体组织,不仅具有高强度(屈服强度≥690MPa),而且具有非常优良的低温韧性(-60℃冲击功≥140J,NDT温度≤-65℃)。

相较于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34504A,本发明采用了更低的C含量,不添加Nb的成分设计,且不同元素含量有严格的特殊要求。采用特有的控制轧制,以及热处理工艺技术(淬火+回火,或正火+淬火+回火,或回火+淬火+回火),获得回火索氏体+少量贝氏体组织,不仅具有高强度(屈服强度≥690MPa),而且具有非常优良的低温韧性(-60℃冲击功≥140J,NDT温度≤-65℃)。

通过与国外及国内专利的对比可发现,本发明钢采用了独有的成分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技术,可生产具有高的强度、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和良好可焊性的钢板,与现有专利在组织、成分、工艺设计上存在较大差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制造厚度≤90mm的高强度、优良低温韧性的钢板,其力学性能:屈服强度≥690MPa,-60℃冲击功≥140J,NDT温度(Nil-Ductility Transition Temperature)≤-65℃。

本发明钢具有Ceq≤0.70%,Pcm≤0.30%,焊接性能优良,且具有较好的可切割性能;其中,Ceq=C+Mn/6+(Cr+Mo+V)/5+(Ni+Cu)/15;Pcm=C+Si/30+(Mn+Cu+Cr)/20+Ni/60+Mo/15+V/10+5B。

本发明钢可用于制造船舶及海洋工程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钢实施例化学成份见表1,实施工艺见表2,设计了6种不同的化学成分,并结合合适的生产工艺,以制造不同厚度规格的钢板。

采用所述不同的实施工艺进行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并对成品板进行棒状拉伸或板状拉伸、夏比V型缺口冲击、NDT性能检验(Nil-Ductility TransitionTemperature,NDT性能是衡量钢板止裂性能的重要指标),得到的性能结果如表3所示。

可见,采用本发明制造的钢板,具有高强度、优良的低温韧性,同时具有合适的碳当量,具有较好的可焊性。

与以往的专利相比,本发明采用独特的化学成分及工艺设计,可以生产厚度规格在≤90mm的船舶及海洋工程结构用钢板。本发明生产的厚钢板可用于船舶及海洋工程结构的关键构件,符合我国当前对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用钢的发展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