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OA文献 >秉要執本,在乎情性之極: 陸希聲《道德真經傳》「性情論」發微
【2h】

秉要執本,在乎情性之極: 陸希聲《道德真經傳》「性情論」發微

机译:秉要执本,在乎情性之极: 陆希声《道德真经传》「性情论」发微

摘要

[[abstract]]陸希聲《道德真經傳》中認為要把握住老子學說的重點,就必須秉執理解的要領與根本,那就是以性情論題為核心的觀察。因為性情的安頓直接攸關心性主體的實踐,因此,其以為老子學說的主要方向,即在於以身心修養的工夫為起點,爾後方能推及家國、天下。而此理治身心的義理重點,推其要、究其極,即在於正視一己之身的性情問題,故言老子之學「秉要執本,在乎情性之極」。根據陸氏此一理解的通孔,可以發現《道德真經傳》中關於情性之著墨,確實所在多有。此對於鮮少論及人性議題的《老子》文本而言,當是企圖通過一個特殊的理解視域,以進行《老子》的解讀。因此,《道德真經傳》中擬欲構織的情性理論,當是值得抉發疏理的,而此亦正是中唐以來儒學復興運動最被關注的一個議題焦點,因承之跡可見。當我們逐一檢別《道德真經傳》的文理脈絡時,可以清楚發現一個重要的根本意向,那就是通篇一再出現的「復性」之說。而「復性」的理論內涵,則主要在消彌情、性斷離的現象,而使情、性得以再度統攝為一。故與此「復性」一說直接關涉的有:「情由性生」、「性情相因」、「性靜情動」、「性體情用」,以及「由靜復性」、「斲雕為樸」、「寡欲知足」等諸多哲學命題,此便使得心、性、情、欲的人性論內容,成為《道德真經傳》主要面對的思想課題。對於「殊異之情外感於物」之下,所產生「以情亂性」的現象,陸氏提出「化情復性」、「以性正情」等主張,「正情」、「化情」都是針對邪妄之情而來。因此,「情性」組辭的提舉以及其間關係的安頓,遂成為《道德真經傳》的重要意旨,所有理論建構皆指向這個意旨的中心。因此,本文的論述重心,主要即針對性、情進行解義並探討兩者之間的深密關係。結論處,則擬以李翱〈復性書〉為一參照系,就其所提出「滅情復性」、「性情對立」、「揚性抑情」的見解,對比彰顯出《道德真經傳》性情思想的理論特色。
机译:[[abstract]]陆希声《道德真经传》中认为要把握住老子学说的重点,就必须秉执理解的要领与根本,那就是以性情论题为核心的观察。因为性情的安顿直接攸关心性主体的实践,因此,其以为老子学说的主要方向,即在于以身心修养的工夫为起点,尔后方能推及家国、天下。而此理治身心的义理重点,推其要、究其极,即在于正视一己之身的性情问题,故言老子之学「秉要执本,在乎情性之极」。根据陆氏此一理解的通孔,可以发现《道德真经传》中关于情性之著墨,确实所在多有。此对于鲜少论及人性议题的《老子》文本而言,当是企图通过一个特殊的理解视域,以进行《老子》的解读。因此,《道德真经传》中拟欲构织的情性理论,当是值得抉发疏理的,而此亦正是中唐以来儒学复兴运动最被关注的一个议题焦点,因承之迹可见。当我们逐一检别《道德真经传》的文理脉络时,可以清楚发现一个重要的根本意向,那就是通篇一再出现的「复性」之说。而「复性」的理论内涵,则主要在消弥情、性断离的现象,而使情、性得以再度统摄为一。故与此「复性」一说直接关涉的有:「情由性生」、「性情相因」、「性静情动」、「性体情用」,以及「由静复性」、「斲雕为朴」、「寡欲知足」等诸多哲学命题,此便使得心、性、情、欲的人性论内容,成为《道德真经传》主要面对的思想课题。对于「殊异之情外感于物」之下,所产生「以情乱性」的现象,陆氏提出「化情复性」、「以性正情」等主张,「正情」、「化情」都是针对邪妄之情而来。因此,「情性」组辞的提举以及其间关系的安顿,遂成为《道德真经传》的重要意旨,所有理论建构皆指向这个意旨的中心。因此,本文的论述重心,主要即针对性、情进行解义并探讨两者之间的深密关系。结论处,则拟以李翱〈复性书〉为一参照系,就其所提出「灭情复性」、「性情对立」、「扬性抑情」的见解,对比彰显出《道德真经传》性情思想的理论特色。

著录项

  • 作者

    江淑君; Chiang Shu-chnu;

  • 作者单位
  • 年度 2013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ode":"zh-tw","name":"Traditional Chinese","id":53}
  • 中图分类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