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九届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第九届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第九届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郑州
  • 出版时间: 2018-07-20

主办单位:国际肿瘤学杂志

会议文集:第九届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医学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对肿瘤生物学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入,诊断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医务人员的分科也越来越细.然而,目前国内肿瘤临床实践中常遇到这样的尴尬:肿瘤专业领域的逐渐细分,熟悉的专业范畴越来越窄;临床医生对于疾病判断的局限性,对于综合性或复杂疑难病例的低诊治效率所导致的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其实患者及其家属也面对着同样的困惑.在不同医院和不同专科分别听取内科、外科、放疗科等多个专家的意见后,面临着化疗、放疗、手术以及其他多种不同的治疗选择不知何去何从.因此,现代医疗的多学科综合诊疗和多学科会诊(MDT)成为了提高诊疗效果的关键性措施.多学科会诊(MDT)意思是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通常指来自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相对固定的专家组成工作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定时、定址的会议,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例如肿瘤,不是单一科室可以完成诊断、分期、治疗,需要肿瘤外科、内科、放疗、介入科、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以及基础医学等各学科积极参与.国际上肿瘤患者的治疗,MDT一直扮演着多学科协作先行者的角色,从而保证高质量的诊治建议和最佳的治疗计划,避免过度诊疗和误诊误治,使病人受益最大化.
  • 摘要:肺癌的传统治疗模式多数为各自为政的分科体制,各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协作渠道,从而导致很多肿瘤患者往往反复到不同的科室求医.部分疑难患者在各个科室甚至在各个医院之间来回挂号、看病,反复求医却无法确诊,各科专家给出各自专业的诊疗意见,患者面对多个专家的诊疗意见无所适从,无法形成最佳的诊疗方案.为了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效费比、改善患者体验,近年来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多学科参与的一体化管理+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当前发展的趋势.肺癌的多学科一体化管理:成立院内、院际的肺癌诊疗多学科协作组;制定系统化、一站式、全程式的肺癌治疗规范,完善的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远程会诊设备,优化全国专业治疗资源配置等多学科参与的诊疗模式.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疾病分期,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基因检测,制定靶向药物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精准治疗.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更好地全程患者管理,督促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提高科室轮转效率,提升治疗依从性;整理散落的病人数据,为后续治疗提供临床决策依据;同时,数据可为医生提供科研支持,并为管理者提供病种的全流程运营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肺癌多学科诊疗模式从90年代开始,至今已运行了20多年,每周三下午固定开放,由内科、外科、放疗科、介入科,病理科、影像科等科室的多名专家联合会诊,每年解决疑难杂症大约200多例次.
  • 摘要: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是建立于循证医学基础上的一种肿瘤治疗新模式.它将医院内部不同科室的医生聚集,通过定期、定时、定点的会议,汇集各科室的最新发展动态,并结合患者的疾病分期、家庭经济状况及其身体状况和心理承受能力,在权衡利弊后,确定出科学、合理、规范的最佳治疗方案.也可以说是针对患者的具体信息和依从性,利用现有的评价工具、临床数据和治疗手段,达到患者的利益最大化.MDT的核心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特定疾病,依托多学科团队,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综合治疗方案.为患者设计最佳诊疗方案,才有可能确保最佳疗效.MDT还可以提升学科的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促进医教研健康管理真正融合,同时推动医学科学进步.近年来MDT综合利用各个学科高度专科化发展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益处,同时又规避了其所带来的局限性,受到了众多医师的推崇.肺癌作为目前世界上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患者众多,确诊时多处于晚期,加之其复杂的影像学表现、多变的基因状态以及远处转移模式,MDT的开展显得十分有必要,但是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说,MDT的实施到底有没有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MDT改变了什么?是什么影响了MDT的结局?又该如何进一步优化MDT诊疗?这些问题仍旧值得商榷.
  • 摘要:肿瘤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是指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共同协作诊疗,通常是两个以上的相关学科组成固定的工作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定期定时的临床讨论会,提出临床治疗方案.关于肿瘤的MDT的成员一般包括多个学科的专家,如内科、外科、放疗科、生物治疗科、医学影像科室、病理科、介入科、护理和心理治疗专家以及社会工作者等.多学科协作组模式把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专家聚集在一起,打破学科之间的界线,通过讨论总结出合理的临床诊断治疗决策,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的个性化的综合肿瘤治疗方案.多学科诊治的优势,无论对于推动学术,还是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病人提供最好的优质服务都有益处.其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对患者局部治疗的弊端和对疾病的疏漏,以及医生因现代医学分科过细而产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发生,避免了由于医生知识领域的狭窄给患者治疗带来的不利影响甚至错误的诊疗方案.多学科协作,对综合医院而言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对临床医务人员而言,则是整体专业水平的展现和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延伸,多学科联合会诊可以做到正确诊断、系统治疗、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而言,避免了往返就诊于各个科室之间的麻烦,可享受一站式的医疗服务,减少医疗费用,多学科综合诊疗的特点在于“以患者为中心”.实践证明,患者是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最大获益者.
  • 摘要:肺癌多学科综合诊治,是指肺癌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强调以多学科综合参与,多学科包括诊断方面的多学科,如检验、影像、病理以及呼吸内科为主的诊断学科,也包括了外科,肿瘤内科,呼吸内科,放射治疗科为主的治疗学科,近些年来,由于精准医学的迅速发展,还应该包括基因检测、免疫和生物信息分析的团队加入到多学科.多学科(MTD)诊治即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实践,要求在诊治肺癌疾病过程中贯彻这种理念,这种理念不只是形式上的,当诊断肺部阴影无法确诊的时候,要与我们的影像科,要共同讨论,尤其是疑难杂症,尤其是当看到似是而非的影像学表现的时候,不要一位医生、一个科室作出决断,而是要经过充分的讨论,充分的判断,拿出一个综合诊断手段和方法,在病理学诊断的阶段,要充分听取病理科,分子病理,以及免疫病理方面的专家的意见,来共同对诊断的肺癌做出一个综合的判断,包括它的病理及亚型、基因等生物学特征、免疫功能状态提供最有帮助的诊断方案.应当力求避免的是患者就诊科室被超指征截留诊治,这样就不利于患者达到最佳的诊治效果.甚至出现诊治的安全隐患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 摘要:结直肠癌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在其诊治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科室的协作.比如在肿瘤的诊断过程中,需要放射科和病理科专家进行定性诊断和分期等.获取组织标本,则需要消化内科或外科或介入科的参与.患者各脏器功能和一般状况的评估,这也需要更多学科的参与,同时还要对基因、蛋白等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判定等.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还需要肝胆外科专家参与.因此,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治,靠一个学科只会是盲人摸象.多学科诊治模式(MDT),则涵盖整个疾病的评估、各阶段的治疗以及各种治疗之间的衔接.MDT诊治模式的关键点在于:它的评估和治疗应该是预先计划和规划的,而不是由专科医师在感到有需求或者患者提出要求才发起的.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专科医师对其他专科知识的更新不足带来的局限性,也有机会让每个有需要的患者在肿瘤治疗开始前就能获得全面周到的医疗照护.此种综合治疗模式可以大大缩短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患者不需要奔波于各个科室之间,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获得合理的、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医生而言,MDT模式可以使不同专科的医生通过讨论,根据指南和治疗原则,做出适合具体患者的最佳个体化方案,还可以促进不同学科间交流和加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推动临床科研等.
  • 摘要:《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2014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等数据再次向敲响了警钟,恶性肿瘤的合理、科学、有效的防治已经刻不容缓.在众多恶性肿瘤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生存率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提高我国NSCLC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率,则显得迫在眉睫.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是建立于循证医学基础上的一种肿瘤诊疗新模式,将不同医院、不同学科的医疗人员以不同的方式聚集,在权衡利弊之后确定出科学、合理、规范的最佳治疗方案.已有多个国家、指南等将MDT列为肿瘤治疗模式的首选.顺应时代要求,MDT融汇了各学科的新技术、新理念,贯彻循证医学的理念.从机械的干涉走向更理性的多学科干预;从追求专家个人的决定,转变为追求群体智慧的结晶;从零散的办法,到系统完整的治疗方案.MDT缩短了诊断到治疗的时间,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的个体化诊疗方案,使广大患者获益.MDT使不同专科医生通过讨论,根据指南和治疗原则,做出适合病人的个体化最佳治疗方案,使医生获益.
  • 摘要:一直以来,病理医生被称作“医生的医生”,病理诊断是诊断的“金标准”.但事实上,作为医院的辅助科室,病理科往往得不到医院的重视,病理医生往往“深居后宫”,在临床决策和治疗中的影响力很小;而病理医生也习惯于在显微镜下看着没完没了的病理切片,签发着永远发不完的病理报告,钻研于各种疑难罕见的病例,对临床治疗的事情知道的不多.病理与临床的交流,也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电话沟通.近些日子来,我有幸和我院肿瘤科、胃肠外科、放疗科以及影像科的同事一起参加了几次消化道肿瘤的MDT比赛,对病理诊断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消化道肿瘤,尤其是上皮性肿瘤的诊断往往并不困难,作为一名病理诊断医生,我之前对这类肿瘤的诊断多是很简单的,仅仅在报告中提及组织学定性、分类以及侵犯深度.但参加MDT后,我发现精确的表述肿瘤浸润深度、是否存在神经侵犯和脉管癌栓、肿瘤退缩分级以及检出淋巴结和癌结节的数目等,都对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实施很重要;而一些与放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相关的蛋白检测,微卫星不稳定、KRAS和BRAF基因的检测,关键时刻也能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一句话,病理诊断是需要遵循规范的,尽管组织学定性、分类的病理诊断并不困难,但是一份合乎诊断规范的病理报告应该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分级、分期,病理诊断医生应该了解临床所需,熟悉临床治疗的分水岭.因此,组织学定性和分级,对诊断一个消化道肿瘤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病理诊断医生,对疑难病例学习固然重要,但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诊断也非常重要.这种MDT活动,病理科有条件一定要多积极参加,在参与的过程中,病理医生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手术切除标本,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等待救助的肿瘤患者,这样可以收获存在感;在参与的过程中,病理医生可以不断提高对病理诊断规范的认知,并能够有机会与临床科室多多沟通交流,以了解更多更新的医学动态和进展.
  • 摘要:淋巴瘤的治疗已全面进入分子靶向时代,新的抗淋巴瘤靶向药物不断涌现,某些淋巴瘤亚型已经能够通过靶向联合实现“chemofree”,二代测序指导的精准治疗正逐渐用于临床。近年来研发的主要淋巴瘤新药有:单克隆抗体及抗体偶联药物,信号通路分子抑制剂,免疫治疗药物。
  • 摘要:肺癌免疫治疗从二线走向一线,从单药联合走向联合,分析了总生存期和客观缓解率,根据免疫表型及免疫缺陷的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 摘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靶向和免疫时代,免疫治疗目前发展迅速,在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领域摧城拔寨,目前已进入一线,二线领域,并且可与化疗或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使生物标记物的选择越来越弱化,而在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仍处于霸主地位,位置牢牢不可撼动,同时由于分子生物学和检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也使靶向治疗也出现了新的治疗模式,如何进行优化选择,目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 摘要:食管癌是全球第8大肿瘤,在西方国家主要为腺癌为主,在我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则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占90%以上.据《2014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报道,我国食管癌发病居全国恶性肿瘤的第6位,为18.85/10万,占所有肿瘤的6.78%.食管癌死亡率居所有肿瘤的第4位,占8.40%,死亡率为14.11/10万.手术仍是食管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显然单纯手术治疗的疗效不尽人意.根据日本2008的统计数据,无肿瘤残存的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59%,而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其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是77%,45%和35%.为求提高食管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的总生存,学者们仍将目光聚焦于联合化疗、放疗和手术的综合治疗手段.探寻最佳的早中期食管鳞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模式,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目前国际指南多根据食管腺癌制定,对我国较高发的食管鳞癌未必适用,由于在病因、流行病、诊断及治疗等方面,食管腺癌和鳞癌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总结探索食管鳞癌新的诊治策略,对我国临床工作者更具实际意义.在2017年最新的第8版食管癌TNM分期中,首次引入新辅助治疗后的分期系统,可见基于手术的综合治疗已取代了单纯食管切除术,开始成为新的治疗标准.在我国的食管癌诊疗指南中,对于完全性切除的T3N0M0和T1-2N1M0患者,术后行辅助放疗可能提5年生存率.仅对食管腺癌患者选择术后辅助化疗;对于Ⅲ期患者,与单纯手术相比较,不推荐术前化疗,对于食管鳞癌,不推荐术后化疗;化疗仅在Ⅳ期食管鳞癌中被推荐.但是在日本的临床实践中,无论是可切除还是不可切除的食管癌,化疗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在我国食管鳞癌术后辅助及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地位极低.而与主要组织类型一致的日本,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已经是食管鳞癌局限晚期的标准治疗.
  • 摘要:强烈的预后标志物,即使在考虑部位的情况下;在BRAF突变型患者中,西妥昔单抗或贝伐珠单抗的生存均较差.
  • 摘要: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精准分期尤其是纵膈淋巴结的准确评估极其重要.增强CT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而更为先进的PET/CT能够同时兼顾解剖和功能代谢信息,增强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基于外科手术中系统性的淋巴结清扫获得的病理学诊断是最经典的纵隔淋巴结分期方式.近年来,经胸腔镜、食管腔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EUS-FAN)、经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及CT引导下活检逐渐成为新的纵隔微创分期方式.、可切除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治疗前完善检查并进行精准分期的基础上,初步评估是否可行完全性切除.ⅢA期NSCLC异质性大,AJCC第8版分期的ⅢA期包括:T3N1M0、T4N0M0和T1-2N2M0.可切除ⅢA期NSCLC单独手术治疗失败率高,多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预后差,其最佳治疗模式尚未确定,目前主要有两种,手术之后辅助放化疗或者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
  • 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ⅢA期患者占有较大比例,由于ⅢA期NSCLC包含的临床TNM分期较复杂,且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有肿瘤侵及邻近重要器官,因此常常失去完整切除肿瘤的机会,故对于ⅢA期NSCLC的诊疗手段国内外专家众说纷纭,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放化疗均在不同条件下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ⅢA期NSCLC的外科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 摘要:癌症已是全球挑战.新的治疗对于播散性或转移性癌症延长生命的效果十分有限.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并没有显示出实质性的疗效.要改善癌症治疗的严峻局面,必须在观念上有所突破.汤钊猷院士从东西方思维特点,提出“消灭”与“改造”并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中国式控癌”策略.控癌,不是抗癌.抗者,主要指消灭,控者,既消灭,又改造.手术、放射和化疗是“消灭”手段.但“消灭”策略是双刃剑,存在残癌加速进展、癌干细胞抵抗、离群者形成和免疫抑制等问题.应将“改造”放在特别重要地位,包括改造癌细胞本身、微环境,以及整个机体.作为“改造”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氢分子(H2)获得广泛关注.业已发现H2对各种器官的许多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于癌症,H2能消除毒性活性氧、改善慢性炎症、维护线粒体功能和改善缺氧,从而发挥抑制癌细胞形成、增殖、侵袭和转移等作用.实验研究显示在氢分子环境下,癌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对坚持吸氢(采用氢氧气雾化机,3L/min,每天2小时以上)的癌症患者所做的调查表明,H2单独应用或辅助放化疗,对于进展性癌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PR、SD甚至CR).就践行中国式控癌而言,凭其极好安全性、广泛的生物学作用以及应用简便和价廉,氢分子可以当之无愧地扮演极好“改造”癌细胞、微环境和整个机体的角色,未来应用前景巨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 摘要:AM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疾病.经典的FAB(法英美协作组)分型按照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染色将AML分为M0、M1-M7共8个型别.但即便是WHO的最新分类方法,也远未达到对AML患者进行精确地诊断、指导治疗、评估预后的要求,对于许多AML患者,尤其是标危组,这一点表现的十分突出.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的基本完成,基因组学的研究迅速兴起并风靡全球.但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通过基因组学的方法并不足以窥见疾病的全貌.中心法则虽然只是简单地揭示了从DNA→RNA→蛋白质的过程,而其中的转录、翻译、翻译后修饰等则是相当复杂.据报道mRNA和蛋白质之间的相关系数只有约0.4-0.5,而DNA与蛋白质的关系则更加捉摸不透,人们做出了许多颇有意义的尝试.AML的研究与蛋白质组学方法相结合,也是大势所趋.
  • 摘要:复方苦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控制放疗中3级以上的急性口咽腔黏膜炎,保证头颈部肿瘤患者顺利完成放射治疗。
  • 摘要: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个性化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疗效.结合我国肿瘤诊治的需要,选择多个已有较好前期基础、成药潜力大的小分子靶向抗肿瘤新药或已上市的药物,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明确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获益患者的选择标准,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质谱、PCR、杂交等技术平台,伴随个性化药物临床试验同步进行伴随诊断试剂(盒)的研发;研制用于患者筛选、肿瘤分子分型、药物靶标确定及疗效监测和毒副反应相关的系列伴随分子诊断试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探索肿瘤伴随分子诊断试剂的临床评价体系,以及个性化药物与伴随诊断产品协同开发的新模式,建立特异靶向治疗生物标志物寻找、确证与临床转化的体系;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升级,提高我国的肿瘤诊断治疗水平.
  • 摘要:2015年我国新发肿瘤患者4292,000,每天诊断出12,000例肿瘤患者,男性主要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女性主要是乳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HT(热疗)持续在联合CT(化疗)和RT(放疗)治疗多种癌症包括乳腺癌、胃肠、妇科、中拖神经系统、胸部、皮肤、和肉瘤中显示临床优势。尽管有这些好处,HT尚未厂-泛使用。HT临床应用的主要挑战是具有实时、无损监测组织和高效地在临床工作流程中将HT传输。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指出了结直肠癌腹腔种植的影响因素,提出腹腔镜手术中的无瘤化措施,以及术中预防性腹腔化疗现状。
  • 摘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MDT团队成立于2015年,是由肿瘤科、胃肠外科、放疗科、影像与核医学科、病理科、肝胆外科等科室的年轻博士构建而成.团队成立之初便将厚德、博学、精业、创新作为我们的宗旨.自团队成立后积极开展交流合作,每周固定一次门诊会诊,每月进行一次院内或院外MDT学术交流,通过MDT团队协作,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者带来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消化道肿瘤患者的预后.
  • 摘要:本文重点对乳腺癌MDT病例进行研究,该患者影像和病理的疗效评价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情况是否多见,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两者间评价的一致性?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是否可在蒽环联合紫杉的方案上再同时联合曲妥珠单抗?是否会显著增加患者心脏毒性?有何循证医学证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