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乌鲁木齐
  • 出版时间: 2011-08-17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十分严重,并呈发展趋势,特别是水环境的污染更不容乐观,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水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在有效地保护我国水环境方面也暴露出明显不足.因此,针对水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提出我国现阶段水环境管理对策建议,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水资源管理问题十分复杂,它涉及许多部门和行业,牵扯到不同地方的利益,治污、生态、节水相互交织。因此,建立和完善水环境保护机制至关重要。水环境管理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它包括法律、经济、社会、政治等一系列活动或行动。我国目前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折射出水环境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不健全问题,提出我国应从体制、机制方面不断完善,使水环境保护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在体制方面要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为科学构建有效的水环境管理平台。借鉴相关领域水环境管理先进经验并提出的建议,在体制、机制方面有所创新,例如设立专门的水体管理或咨询机构,实行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综合管理、完善流域管理法律法规、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实行水环境管理以及以流域为单位进行水资源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可以预计,“十二五”水环境保护体制将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发挥约束和导向作用,促进环境优化经济发展。
  • 摘要:文章对城市规划环评现状、城市规划环评必要性、新城市规划环评内容,规划分析、跟踪管理、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论述.城市环境评价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体系,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人们思想理念的变更,评价体系也会发生改变,总的来说在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中要把握新形势下城市总体规划的变革,结合各个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来开展。
  • 摘要:文章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不断开展新的战略层次的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方法体系与实证研究,北京市近5年来开展的区域性新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所评价地区的城市与经济发展规划的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可行性依据。同时通过选择国内不同技术风格的顶尖环评单位,分别承担北京不同区县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既锻炼了区域环评队伍,又对区域战略环评的方法、理论和技术手段上进行探索创新,为今后有序推进区域性环评工作起到了技术示范、技术储备及人才储备的多重作用。提出环保主管部门应积极推动建立与规划、国土等部门的联动机制,推进规划环评早期介入,与规划编制互动:把规划环评早期介入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建设规划编制,实现与规划的全过程互动作为切入点。严格规范各类开发区及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把园区布局、产业结构和重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环境合理性作为评价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机制,有重点地选取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管理较成熟的领域,与有关部门联合推动开展跟踪评价试点,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十二五”相关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导。建立新城规划或成片开发规划环评与规划区内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按照《条例》规定,将规划环评结论作为规划所包含建设项目环评的重要依据,建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新城规划或成片开发规划所包含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己经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其包含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可以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论证情况予以适当简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市政府的相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及时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此外,应融合规划编制单位与环境评价机构的信息资源,更好地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撑服务的作用。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框架下的土地退化防治能力建设项目,通过在项目六个省(区)建立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信息中心(IEM-IC),制定IEM核心元数据标准,通过签订《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信息中心数据共享协议》,完成各个协议单位之间的IEM核心元数据的收集,通过IEM核心元数据录入系统、管理发布系统完成IEM核心元数据的录入与发布,最终实现IEM数据的共享.
  • 摘要:现代农业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其中畜禽养殖业污染是"十二五"污染减排的重点.本文着重分析了畜禽养殖业产排污特征,并构建了污染系数核算体系,从而为推动污染减排提供基础技术支撑.根据畜禽粪尿管理过程,以“饲料-畜舍-收集-处理(储存)-利用”为链条,具体分析产、排污系统中影响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主要环节与影响因素。在沿用传统污染减排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建立以系统核准动态产污量,核准实际削减量,核清排污量的新的减排体系,开创新的产、削、排、质(环境质量)统一动态环境管理新系统体系。“人进城,猪进厂”,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其规模化率逐步提高,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管理也将逐步规范化。构建科学合理的产排污系数体系,不仅能提高污染总量核算的准确性,而且有利于形成提高污染减排效率的政策机制,促进建立良险循环的环保投入机制,最终保障“十二五”环保目标的落实,实现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 摘要: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中国实施经济转型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难得机遇.本文从我国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发展低碳经济遇到的困境,提出了发展金融创新对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对于政府在推行低碳经济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需要采取的财政税收政策提出相应的建议.金融业应通过理论与实践的1性互动,明确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对金融业提出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全面调整业务方向与经营思路,做好业务规划和产品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低碳经济条件下社会、企业、家庭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在经营中,要将生态观引入到金融经营中,形成环境友好型的金融发展理念。要将“绿色利润”、“低碳利润”作为金融经营的目标,实现经济效益与维护生态环境的双赢。我国应继续加大引导力度,鼓励科技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公司加入,支持地方建立专项补偿基金,引导各级金融支持低碳经济,要细化科技保费补贴政策,提高保费补贴比例。合理确定低碳经济的税负。
  • 摘要:文章采用世界和国内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最新资料与数据,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空间、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阐述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就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着重提出了六条对策:提高高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设立碳基金;政府主导建立起中国自己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构建环境税制体系;开展13个地区行业、企业、城市、社区的低碳发展试点;健全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保障体系.
  •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内源性增长理论在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中帮助低碳经济,研究了碳排放的内源性因素,对比典型国家人均碳排放数量及趋势,提出通过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政策工具等手段,有效提高我国未来的低碳经济的实现可能,最终达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绿色经济模式.
  • 摘要:在“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2010年新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5%左右,加快建设成为上海市循环经济的示范区。浦东新区把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作为工作的重心,抓住重点,落实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当前的成绩面前,浦东新区没有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在创建生态城区的工作中明确了下一步的主要突破口和着力点,浦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使得浦东这块“蛋糕”越做越大。浦东开发以来,始终保持经济年均增长15%左右的高速发展态势。浦东努力建设生态城区,以人为本,“宜居”第一。可以说,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全局来思考,浦东的开发开放带有战略决战的意义,而浦东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范例。20年来,浦东从一派农舍错落、阡陌纵横的田园风光,神话般成为上海的标志,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 摘要:加快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是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合作的新形势,疏解北京人口和产业外溢、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抉择。加快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应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基本要求,沿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者良性互动的科学发展道路,努力建成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环首都卫星城,人才、科技、创新聚集的高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跨越式发展的样板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具有以下三方面的职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绿色经济发展不同于“运动式”的节能减排,必须依靠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的巧妙结合,建立覆盖全行业、全社会的长效机制。环首都经济圈作为绿色经济先行区、低碳经济试验田,应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领域由国家赋予其一定的先行先试权。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作为一项覆盖4个地级市14个县区、事关河北和北京的重大工程,必须打破行政藩篱,推进公共政策的一体化,努力建成京津冀一体化的先行区。
  • 摘要:采用Java技术开发了淀山湖蓝藻水华预警和控制技术评估平台,整体结构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平台由环境基础数据库、控制技术评估、预警技术评估和全湖应用四大部分组成,可实现水质和生物学数据库管理,对预警和控制技术进行评估,并可指导不同控制技术的全湖应用.
  • 摘要:本文基于红碱淖区域概况及调研的历史数据,利用多期遥感影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确定红碱淖地区的优势资源并分析其生态功能特征,进而对该区域的核心资源水、土、生物的变化和现存生态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红碱淖湖泊水位持续下降,湖泊面积萎缩,水质碱化程度加重,遗鸥繁殖种群数量降低,红碱淖流域现存生态状况不容乐观.基于以上的生态功能特征分析,提出适宜红碱淖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建议,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基础.
  • 摘要:本文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简述"绿色会计核算"概念,回顾我国绿色会计研究状况,突出绿色财富核算特征,提出实施和绿色指数法研究新理念,及环境绿色度指数预警监督再思考,提出应该坚持科学性、理论性、前瞻性和适用性原则,加快绿色指数法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程,以适应当前绿色经济核算战略发展需要,为会计理论上创新科学考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价值作贡献。
  • 摘要:本论文选择环渤海天津潮间带,通过现场中试试验考察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剂和生物修复营养剂对促进重质原油SZ36-1生物降解的作用,并考察两者在7·16大连溢油事故现场对溢油降解的强化作用.在120天的中试试验期间,只添加菌剂的体系原油降解率为17.7%;只添加营养剂的体系原油降解率为60.3%,比对照体系高2.4倍;同时添加菌剂和营养剂的体系原油降解率为72.2%,比对照体系高3.1倍;表明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剂和生物修复营养剂的同时使用能大大促进对原油的降解;在大连"7·16"溢油事故现场的试验中,两者联合使用42天对溢油的降解率为39.88%. 同时建议生物修复效果评价在考察原油降解率的同时考察修复区域的生物种类、数量、结构等是否恢复到溢油事故之前水平,以更准确更全面的方式来衡量生物修复效果.
  • 摘要:循环经济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提倡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纳入规划环评体系的理论和政策支持,并指出生态产业链是循环经济的实现形式.文中提出在规划环评中,应从因地制宜设计产业链、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链的延伸、采用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4个方面分析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合理性,并以唐山市丰南沿海工业区规划环评的案例加以说明。
  • 摘要:本文回顾了我国造纸行业能耗现状和节能技术的发展,总结了广东省造纸行业的节能政策,对广东省某造纸企业的制浆、漂白、废水处理、除尘工艺中的节能技术改造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技改的效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其他类似造纸企业带来明显的参考和示范作用.
  • 摘要:造纸行业是河北省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排放大户,"十二五"期间实施总量控制的4项主要污染物,造纸行业贡献率均较高.本研究基于造纸行业现状布局及污染治理特征分析,明确了造纸行业退出的概念和内涵,并具体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河北省造纸行业的减排政策建议: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集中度,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实行行业退出,三是实施清洁生产,提高末端治理水平.通过上述环境政策的实施,促进造纸行业优化升级,为顺利实现河北省"十二五"总量控制目标作出贡献.
  • 摘要:本文对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数据从原始卫星资料的接收到预处理方法,再到其在北京地面站典型天气卫星遥感图像存档系统中的应用流程做了归纳和说明。北京地面站对于所接收的卫星原始资料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有诸多需要完善的工作。为提高北京站卫星云图接收质量,增强图像通道辨识度及处理技巧,建议北京站与中心遥感部门及兄弟站合作,根据具体地区的具体特性,结合经验,确定不同天气特征判识指数和标准,在本文所做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卫星资料的遥感信息。此外,研究多天卫星遥感图像合成方法,以便对其变化规律做更深入的研究。通过与中心和兄弟站的交流,拓宽思路,共同提高,为相关部门研究灾害性天气特征提供更丰富的历史资料。
  • 摘要:本文分析了区域发展战略理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和交通设计与评价理论、战略环境评价系统理论、交通环境承载力理论、环境经济学费用效益分析理论以及可拓学理论在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工作和研究中的理论指导作用,认为它们应是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工作和研究的理论支撑.分析研究了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的基本工作程序,并根据对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研究实践,将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方法分为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模型模拟法和可视化方法四类.最后,在对以往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方法应用的缺陷分析基础上,得出其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实践研究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其他行业或层次的SEA工作提供借鉴。
  • 摘要:清洁生产审核作为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手段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但与之相配套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方法的制定相对滞后,阻碍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进程.文章结合清洁生产审核的实际,对科学验收清洁生产审核的框架进行分析和研究,阐述了科学验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对企业创新持续发展的影响.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作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不可缺少的环节,对清洁生产推动作用不可轻视,要长期持续有效地推行清洁生产,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验收办法,这关系到清洁生产思想能否切实被社会所接受,使清洁生产审核沿着健康的轨道有序发展。一般来说,直接行政强制只能一时造成大面积推动清洁生产审核活动的轰动效应;但清洁生产最终要靠企业自觉接受才能使清洁生产审核的各项方案得到真正落实,产生实效。所以,管理部门必须在适应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现代公共行政管理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公共行政的目标也日趋多元化的前提下,制定尽可能灵活的、符合经济发展的验收办法,以满足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更有利于广泛、有效地进行清洁生产推广活动的目的。
  •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现行的在用车排放检测制度及维修标准,提出了在我国对在用车辆实施I/M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提出了实施I/M制度的措施与对策.通过采取有计划、有目标的治理机动车排放污染和控制油料消耗的措施,用科学的方法全面推进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综观国内外节能减排的先进经验和措施,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浓度己经降到很低,目前正在向超低污染、零污染,低油耗发展。来自各国的经验表明,建立和实施I/M制度才是做好控制在用车排放污染节省能源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
  • 摘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实施以来,效果很不理想.基于《条例》、《办法》、《规定》等内容,内部问责制度弊端日益显露.鉴于民主主义,法治政府,阳光政务的要求,基于外部问责模式通过立法赋予公众参与问责,既符合中国国情,也顺应世界潮流.这一模式由公众参与考评,信息发布领域的独立民众监察专员制度和信息发布领域的民众环境公益行政诉讼构成.政府环境信息发布职责的履行,对于环境权,公众参与权的实现,践行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意义重大。一方面,中国传统问责模式下,多元内部问责弊端日益显露。从法律上赋予广大社会群体参与问责是大势所趋,这将极大地提升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形成对行政行为的有力外部监控,督促政府依法发布环境信息。公众参与的外部问责模式是公众参与政府考评、ombudsman和民众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三位一体的统一。如何科学地设计地方环境信息发布考核指标体系和保障ombudsman的权威性,怎样看待环境信息发布间接损害赔偿难点和抽象行政行为等,都是本文亟待解决的。
  • 摘要:在中国乃至全球环境压力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就成了历史性的任务.由于政府绿色采购可带来强大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以法律的方式固定推广绿色采购的环境经济政策就是我国上述历史性任务的必然要求.本文就政府绿色采购事业发展突出的日本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制度做了全面介绍的同时提出了借鉴日本经验建设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法的具体建议.指出在设计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法律机制时,需要针对我国国情制定。比如除了规定政府必须或优先采购的产品和服务外,还可规定禁止或限制采购的产品和服务。另外有必要增加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监督、评估制度以及对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从价格、财政、税收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的制度等,从而为政府绿色采购事业构建全面、合理、功能强劲、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
  • 摘要:广元生态经济状况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历史必然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效与经验: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屏障,广元生态建设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构建三大生态系统,城市、近郊、远郊三位一体;建设三大主体景观,林网、路网、水网三网合一;提升森林城市建设内涵,生态、经济、文化三效兼顾.取得阶段性成效,达到省级森林城市标准.按国家森林城市标准,成带、成团的森林景观营造和城周荒山绿化不足.乔木多,乔灌草结合少;落叶多,常绿树种少;大树移栽多,规范化园林用苗少;移植多,管护和长期定植养护少;规划频繁,坚持实施少;强调绿量的多,有针对的绿化防污、防噪以及森林文化创意打造少;绿化一哄而起多,园林资金监管少.提出今后的对策和措施建议.强化城乡生态建设,全力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动物进城,解决生态功能与提高和谐美好生活质量以及产业化相结合;健全城乡绿化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森林城市创建;把"大山、大水、大森林"的特色和广元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郊区城市大森林,大农田,廊道护路进城;城中森林单块、片块的营建;发挥丰富的生态优势,发展低碳经济;建设森林城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确保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再上新境界.
  • 摘要:本文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在不考虑C02排放和考虑C02排放两种情境下,测算并比较1995-2008年我国各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构成和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我国TFP增长率的地区差异十分明显,在两种情境下,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出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的规律.此外,各个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由于考虑环境因素对于技术进步的负面影响而明显低于传统的估计,特别是西部地区表现为"环境粗放型"增长模式.因此,碳减排指标的分配要考虑地区生产率和减排潜力的差异,努力提高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最终实现低成本或无增量成本减排.
  • 摘要:本文从桂林旅游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结合北部湾战略实施对桂林旅游的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收集、分析、转化、利用前人的相关资料对桂林的旅游业和其他行业的平衡发展进行初步探讨、规划,鉴于国内外旅游城市水资源保护的经验可通过如下措施进行改善:严禁在漓江上游区域新建污染严重、对生态环境破坏大的项目,加强漓江流域污染源的治理;在青狮潭和海洋山两个离桂林较近的水源林区加建保护区,以提高漓江源头水源的蓄水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对漓江分段游进行多层面空间结构规划,大、小船数量及发船时间等做出合理的安排,分担漓江的水容量负荷;加强漓江沿岸宾馆、饭店的管理,推广“绿色营销”理念,减少饭店排入漓江的污水。政府部门方面,应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城市环境规划,统一领导,使环境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推行“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依法关闭那些污染严重、浪费资源、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化工企业;科学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在抓好果蔬副产品、橡胶等优势产业的同时,着重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工程、环保产业等低消耗、低污染的产业;发挥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新建必要的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管网配套工程,提高城市目前污水的处理率等,形成各产业可持续健康的良胜发展。发展“绿色”经济不仅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还需要与教育相结合培养社会形成爱护、保护生态环境的风尚和习惯。从教育方面入手,根据不同的群体运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公民的环境忧患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意识、适度消费意识等生态意识,培养绿色环保理念,以达到增强公民的绿色环保思想和责任感的目的。
  • 摘要: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经济学里一个较热的研究领域,由于其关系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的福利,因此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传统学派认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揭示的单位GDP污染排放量的随着经济增长的变动情况,而中外一些修正学派通过实例研究往往得出不同结论.众多学者进一步寻求"U"形曲线存在的证明数据,由于该曲线的种种先天不足,不少学者已提出质疑.本文认为库兹涅茨曲线的并不是直接地反映环境质量和GDP之间的关系,其存在基础之一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本身就具有瑕疵,除了环境-需求假设外,还有经济-技术关系假设、科技后发假设、国际贸易假设、政府投资额-环境质量四大假设.只有基于完整的五大假设才可以完整地解释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该五大假设也进一步说明当前部分所存在的曲线为何与库兹涅茨曲线相悖或不符.此后基于五大假设,本文提出改进后的验证模型,并通过36个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
  • 摘要:本文对广西历史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分析,并进一步定量分析了广西的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能源强度及能源结构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各因素累积贡献率分别为110.67%、9.46%、-19.7%和-0.42%.因此,目前广西控制碳排放的重点在于提高能源效率、发展低碳技术以及优化能源结构.
  • 摘要:我国传统的节能法律制度忽略了市场调控机制的作用,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为此,本文试图建立一种依靠市场调节手段的新制度.主要探讨了节能配额交易制度的概念、特点、现实基础、理论基础、确立原则及其制度设计.要顺利实施节能配额交易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从法律角度讲,要推行节能配额交易、建立节能配额交易市场,起码创造如下条件:从法律上确认配额权;从法律上保障可用于交易的节能配额;从法律上保障有权出卖其节能配额的卖方;从法律上保障有需要购买节能配额的买方;从法律上规定节能配额交易的市场规则和管理机构。
  • 摘要:通过研究国家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方针、政策,结合目前昆明市农村节能减排和能源建设工作实际,探讨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转变的途径,提出了以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为推手,促使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转变发展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 摘要:在概括总结煤化工现状基础上,分析"十二五"期间煤化工环评所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为:政策冲突削弱环评引导功能、缺乏产业布局研究制约选址可行性判定、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长期稳定性有待验证导致预测结论准确性面临考验、二氧化碳捕捉和削减实施方案缺乏可操作性构成煤化工低碳目标实现障碍4方面.对此提出突破解决煤化工环评困境的三大对策,分别是政策完善、加强前沿性及基础性科研研究、延伸项目环境保护管理领域.
  • 摘要:本文以武汉市天兴洲生态绿洲规划环评为例,探讨在区域旅游开发建设中的低碳方案,通过声像视频、智能模型、实物展示等方式,直观地让参观者了解绿色建筑的技术应用,体验低碳家居的生活方式,感受心目中宜居的绿色家园。通过江水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再生水源热泵等技术推广实施,建设绿色低碳人性化示范区,接待国内外参访团体,宣传推介武汉经济发展新规划、新商机,向世界展示武汉的发展理念、发展活力和城市魅力,提升武汉市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摘要:以淮南市为例,估算了2005-2007年每年释碳量和净固碳量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3年间全市总释碳量年平均增长率6.03%;到2007年,总释碳量达到1146.25万t/a,净固碳量69.38万t/a,其中:煤炭的释碳量超过84%.指出能源释碳源的量持续增长,其中煤炭消费最大。淮南市总释碳量从2005年的1019.55万t/a增长到2007年的1146.25万t/a,到2007年煤炭的释碳量已经超过84%,是淮南市最大释碳源。淮南市与全国人均排放量相差不大。净固碳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对碳减排贡献不大。
  • 摘要:近年来,柳州经济迅速发展,环境压力也随之逐渐增加.为确保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采用物质流模型对柳州市2003-2007年的物质输入、输出代谢、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密度和环境冲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近年来柳州市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仍属于"高资源投入,高污染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压力仍在加大.对此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以确保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柳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本文简述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阐述开展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管理中具有的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就"十二五"期间如何加强我国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工作提出一些看法.指出流域综合规划环评是一种具有特色的环评,虽然其涉及的环境要素与专项流域规划环评大致相同,但在具体的环评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关注更多的是宏观的、持久的、潜在的、累积性的影响。在流域综合规划环评工作中正确处理各专项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客观评价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环境影响,并统筹考虑保护措施,提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环境可行规划方案,对相关部门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流域水环境是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不断加强流域污染防治力度,深入推进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战略.目前,我国各大流域已对河流湖泊、调水沿线、考核断面、行政交界断面、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等开展了全覆盖的监测,形成了以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质量、建设项目、污染源等为主的流域水环境空间数据.本论文从服务于流域水环境管理需求出发,提出了开展流域水环境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原则,分析了流域水环境空间数据来源及其特点,并以流域水环境空间数据库建设的需求分析为基础,从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三个方面探讨了流域水环境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最后,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趋势和业务需求,对开展流域水环境空间数据库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 摘要:当今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亟待改善,通过梳理国内外绿道的相关理论研究,解读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背景下,以易县绿道规划设计实践为例,分析了易县线性空间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空间构成为骨架、内在功能为血肉,外在设施为表皮"的绿道建设发展战略.通过对休闲、文化、风景、历史、生态等各个子系统的整合与协调,形成与环境互融共生的绿道,奠定了"两型社会"的生态格局,以期为有效破解制约城乡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中的瓶颈,为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内绿道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提供借鉴.
  • 摘要:海峡西岸经济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组织实施,必须积极推进污染减排信息化工作,通过完善污染源监控系统,将总量减排与监控系统有机结合,建立污染物减排监控平台是减排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污染物排放台账与调度平台及数据审核,方便了减排核算工作,更好地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
  • 摘要: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电力企业脱硫设施现场核查的关键环节和重点检查内容,主要有脱硫中控系统、自动监控系统、相关数据的检查和调取,研究编制了"电力企业脱硫设施核查移动执法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实施."电力企业脱硫设施核查移动执法系统"的应用,有效促进了从粗放型执法向精细化执法的转变,是具有现代化、程序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电子化、专业化特征的执法方式.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以及相比传统环境信息技术的优势,初步研究了物联网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技术在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等环境监管中的应用,并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提出了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管中应用的政策建议.提出环保部门应梳理各项业务,寻找急需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有关业务,制定国家级的物联网技术在环保系统应用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国家、省、市环保系统在物联网方面的建设内容。加强环境监管能力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调整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新技术在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中的支出比重,同时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应充分发挥各地环境信息中心作用,培养环境科学和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组建多能的专业队伍,不仅在环境监管上技术过硬,还要在应急处理、应急救援等方面有所专长,打破专业限制、实行灵活编组,建立合成多能的环境监管专业队伍,提高综合监管能力。
  • 摘要: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地区,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云南边境地区是云南生物多样性典型代表地区,生物多样性高度集中.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边境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愈加突出.如何保护好边境地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势是目前面临的一项紧迫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云南边境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云南边境地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也是云南省边境地区实施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云南作为资源大省,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体现资源环境价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主体和环境服务受益主体承担保护义务。建议借鉴国内外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结合云南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建立公众广泛参与,国家、企业不同生态补偿制度和模式,形成真正体现资源环境价值的补偿机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往往需要较多的资金,建议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以重要生态功能区、主要城市水源地、重点自然旅游景区、重要江河流域等领域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政府的调控手段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全社会参与的积极作用,整合现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资源,尽快建立起云南省边境较为完善、积极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和建设管理模式。建议引导云南边境地区开展国家级生态乡镇的申报工作,并从考核内容上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扶持。建设边境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机制有利于国家战略安全,是我国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机制和平台。通过机制的建立将为保护我国及东南亚南亚国家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类型,以区域性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 摘要:归纳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根据我军应对处置突发环境事件能力现状,提出了尽快建立我军应对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法规体系、组织机构和专业救援队伍等对策,初步探讨了应对处置方法.指出要加强应对处置的方针原则探讨,达成共识,并在法律层面上固定下来,出台具体的可操作的应对处置程序、实施方案、操作规程等,使军队应对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有法可依,依法应对,程序规范,科学应对。建议总部应早下决心,将环境安全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各战区也应设立相应的指挥机构,具体组织实施本辖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处置方法,应在平时演练和实战中不断总结完善。
  • 摘要:本文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分析了规划实施可能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对不利环境影响的纾缓.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涉及长江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及水生态与环境保护以及流域综合管理的重要规划,规划的实施将有效地保护流域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使流域水资源得到科学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水生态与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对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规划实施会明显改变流域水文情势,因而对流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通过采取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规划实施可能导致的不利环境影响可以纾缓。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需认真研究各规划项目的具体选址,合理确定各规划项目的实际规模,科学制定各规划项目的开发时序,对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应予放弃,目前尚不能确定环境影响程度的项目应暂缓实施,经充分论证后再行决策。同时,要认真贯彻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切实有效地实施各项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将各种不利环境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限度内,实现流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 摘要:本文介绍了山西清徐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的背景以及开发区规划布局,通过分别建立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对山西清徐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开发区的用地布局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清徐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较为合理.
  • 摘要: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的城市带来了众多的环境问题.本文以洛阳市为例,从洛阳目前的城市状况入手,主要分析了洛阳近年来的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环境现状及出现的环境问题,洛阳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最早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其城市化进程应与工业化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但在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洛阳在经济、社会、资源、技术和环境条件还不很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高速度、低质量的发展,也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工业给洛阳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相当重的环境压力。洛阳目前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或未技术达标。提出相关部门应该联合执法,建立城市“三废”的舆论监督和第三方评估制度,当其评估虚假时,也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城市内部鼓励公共交通,污水和城市垃圾要经过处理并进行资源化利用,并推广新型能源,逐步实现“零排放”。洛阳牡丹甲天下,必须在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基础上将洛阳的产业链进行延伸、拓展,打造世界知名的牡丹花之都。
  • 摘要: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随着矿产资源开采的深入有序进行,必然需要对城市进行战略调整.向两型社会转型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其要求城市依托资源优势,在怎样利用好资源,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加以研究.本文就义马市的建设实践,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指出为了走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困境,义马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工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维护生态平衡为根本,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创建园林城市、卫生城市、节约型城市为载体,以争创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目标,突出循环型工业、绿色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四大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产业循环链,为资源型城市两型社会转变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在现有的工业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源,培植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其他类似城市有一定的参照作用。
  • 摘要:以电镀为主体的表面处理业是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工艺,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本文介绍了我国表面处理业发展现状、特点及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以专业园区(表面处理工业园)的形式实施表面处理行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和对策,将涉及表面处理工艺的企业纳入园区统一管理,对规范表面处理行业的几个基本要素,即园区功能、运营模式、废水处理方案和收费模式、效益等进行了分析。
  • 摘要:针对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环境应用系统的数据库建设需求,以及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业务的数据需求,分析了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系统需求,选择基于ArcSDE为平台进行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分析了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内容、数据逻辑组织及其物理实现上的特点,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下一步工作重点.
  • 摘要:化学品信息的采集是化学品管理过程中的第一步。由于化学品信息内容的多样性和信息来源的多样性,需要对所需采集的化学品信息进行分析,建立信息采集方案。通过不同渠道采集的化学品性质的数据多种多样,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不同。所以要对性质数据进行处理,尽量选取相同条件下的数据,并注明实验条件。除此之外,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筛选、整理,最终得到较为准确、全面的数据。对于处理好的大量的信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数据库管理。在数据库中可以对信息进行输入、搜索、输出、编辑等管理。建立数据库需要使用化学信息管理系统。在数据管理过程中,数据的备份对于数据质量的保证也十分必要。在数据进行处理、储存后,需要原始的数据对数据库进行维护,以防数据库中的信息由于其他原因发生的丢失、出错等情况。此外,数据的备份在信息核查、更新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 摘要:在阐述基于三峡水库综合管理的环境保护成效和做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三峡水库综合管理的环境保护理论的思考,提出了基于三峡水库综合管理的环境保护创新对策.提出要坚持“统一、协调、权威、渐进”的原则,不断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依法治库,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生态三峡,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 摘要:本文从资源环境效率概念入手,建立了资源环境效率的指标体系,提出了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资源环境效率评价,并将其应用于北部湾区域.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北部湾区域在新的发展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资源环境效率水平,达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经济手段也日益广泛地被用于环境保护领域.绿色信贷是政府运用经济杠杆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绿色信贷在全国以及珠江三角洲流域实践的基础上,评析了目前绿色信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珠江三角洲流域实施绿色信贷的建议,提出建立企业征信系统,规范信息通报格式,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银行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环保标准,审查贷款法人资格和项目条件,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入,加快对落后产能和工艺的信贷退出步伐,有效运用信贷杠杆加大对环保产业和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银行要随时对已经发放的贷款进行跟踪,掌握贷款的去向和用途,检查企业对贷款的使用情况,监督企业是否专款专用。效果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广东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省环保厅主管领导为组长和副组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管领导为成员,主要负责评价的组织和协调。
  • 摘要:"绿色信贷"作为一项市场手段,从资金配置上支持节能减排项目,是抑制资源流向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但开展绿色信贷的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本文从制度缺陷的视角来研究我国"绿色信贷"问题,建立银行、企业、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四方的博弈模型.理论模型研究表明:在绿色信贷现有的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银行和企业的个体理性和中央政府对资金绿色配置的期望是冲突的.只有当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达到一定力度,并改变单纯以GDP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和官员政绩的指标时,才能保证绿色信贷得到顺利开展.为了验证这个理论是否符合现实,本研究采取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多家银行进行实证调研,探查银行、企业、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研究表明:①我国银行实施"绿色信贷"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对政策的贯彻执行层面,尚未上升到银行的自主层面;对银行贷后管理的调查也表明绿色信贷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贯彻.②政府的所为对于"绿色信贷"的执行及其效果具有最为重要的影响.影响"绿色信贷"执行效果的因素,按照重要性排序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银行、企业.
  • 摘要:随着国务院确定景德镇为资源枯竭城市,景德镇经济要发展,有限的资源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建设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提出加强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政府责任要到位。必须明确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是法律赋予的职责。建设生态城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靠发展循环经济来支撑,必须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向这个中心环节,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全面推行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生态与工业的和谐互动、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循环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形成生态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提升经济竞争力。在项目引进上,要围绕主导产业的提升和扩张,坚持绿色招商,注重彰显瓷都特色,将引资和选资相结合,严把建设项目审批源头关,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要求审批项目,在源头上控制污染源的产生。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坚决不上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同时不断加大生态环保设施投入,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产业和谐发展。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
  • 摘要: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征,阐述了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循环经济发展主要任务,指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为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指出废旧物资回收,资源综合利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应成为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法规制度、形成经济激励机制、开发相关技术等措施来推进。
  • 摘要:本文就国内外突发城市供水生物污染及主要污染源情况作一综述,突发城市供水生物污染事件不仅发生率高,牵扯面广,而且后果严重,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安定造成巨大的威胁,应该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我国的关注。我国城市供水系统的微生物安全性并未得到有效保障,存在爆发水源性疾病和突发城市供水水生物污染的隐患。我国并未正式建立城市供水水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并形成定期报道制度,因此,城市供水生物污染流行特征及其成因数据未见公开报道。但根据零星的有关事件文献报道,我国城市供水生物污染种类包括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甲肝病毒等。
  • 摘要:油气回收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已应用于油品的存储和转运过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本文在收集资料、现场勘察、实测与座谈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港口油气回收技术设备状况,定量预测了其产生的经济和节能效益,同时也分析了港口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建议.成品油码头最大靠泊能力10-30万t,成品油运输量较大,装载油品的速率要求高,装卸效率3000-8000t/h,因此要求的油气回收装置处理能力较大,必须配备3000m3/h以上规格油气回收装置;千吨级油船的装船效率也达1280-1500t/h,相应油气回收装置应1500m3/h规格;加上管道配置、供电、安全防护监控、土建等配套工程,码头油气回收设备设施一次性投入也相对较高。改造船舶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制定相关船舶排气管道改造技术标准,并通过船级社审核。需要水运局出台相关政策,确定针对我国注册油船先于国际公约,制定国内船舶强制实施政策。建议水运局制定改造费用由船东出资,政府补贴政策,以利于推动此项工作实施。
  • 摘要: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使其经济和社会出现了新的格局,本文根据中部地区运城市绛县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对小城镇建设的环境问题认识不到位,建设的资金缺乏,环境保护投入较少,基础设施滞后等环境问题,提出要切实提高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把城镇建设,提高到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加大领导和推动力度。城镇建设中应建立国家、个人、外资等多元投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合理确定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如建商贸城或工业园区等,合理制定小城镇发展速度,要循序渐进。
  • 摘要:本文着眼于用社会化的方式为排污企业转移饮用水源污染责任所引起的巨额罚款损失风险,在对饮用水源污染责任保险的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西方国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主要模式,借鉴国外经验,并立足于现实国情,为完善我国饮用水源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保险法律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促进了我国饮用水水源的保护。
  • 摘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实行"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本文梳理了我国实行绿色发展的缘由,分析了当前中国绿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探讨了中国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认为需要扬长避短,倡导低碳理念、细化规章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以此推动中国绿色发展的历史进程.
  • 摘要:人口问题、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对可持续发展最具威胁性的三大社会问题.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分析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提出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同时,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人口均衡型"社会实现的途径:其一,通过调控人口变量实现人口系统的内部、人口系统与外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均衡协调发展.其二,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进"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建设.由于人口变动相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缓慢得多,所以通过人口变量的调控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需要很长的时期."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建设应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具体的实施措施.在思想观念方面,树立人口均衡发展观,通过相关的道德法规引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行为,直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在对策选择上应符合操作性强,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看,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应从人口自身出发,通过"人口规划"政策和"家庭生育计划",引导人口自身再生产行为,调控人口增长速度、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
  • 摘要:本文比较了国内外对绿化垃圾的不同处理方式,通过汲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从经济与效益角度出发阐述了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几种途径,园林绿化废弃物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相对于生活垃圾等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绿化垃圾更加清洁和安全,实现绿化垃圾零排放和资源化再利用,不但能够美化城市绿化景观,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整个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良性循环的能力,还能带动绿化垃圾循环生产这一新兴生态环保产业的兴起,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创建和谐发展的生态型园林绿化城市做好准备。
  •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钛白粉的产业现状,并分析2000年到2009年钛白粉的进、出口量以及产量的变化趋势.然后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钛白粉出口量与出口退税率、行业出口量、GDP、所替代品价格等的相关关系,探索其变化趋势及相关性.最后对中国钛白粉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 摘要:全球变暖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世界各国共同关注气候变化的行动和制定的气候变化议程已不占少数.为了应对全球变暖,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地球和环境,世界各国都积极行动,不论是从世界范围的角度还是从几个国家的行动,都积极探索应对措施,就气候变化展开谈判,制定减缓变暖的议程。世界各国为应对全球变暖,保护全球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是全球各国认识不断加深,共识不断达成,不断努力的过程。减缓全球变暖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共同的责任,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将继续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全球变暖,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除了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切身利益和呼吁发达国家积极减排外,从自身角度,不论从政策还是从行动,都高度重视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在全世界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中国也将努力、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 摘要:本文以《西安市建设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对象,以尽快建成低碳城市为目标,以相关环保规划和节能减排政策为依据,以发展低碳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建设低碳社会为主要任务,对西安市重点领域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完善的低碳城市保障措施体系,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基本实现低碳城市要求,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 摘要:滩涂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作用,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着巨大的服务功能.本研究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建立了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动态评价了上海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上海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巨大,近20余年来,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除了互花米草滩涂外,其他各类型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各类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看,光滩的服务功能价值最高,其次为芦苇滩涂以及海三棱藨草滩涂,而互花米草滩涂从无到有快速飙升.滩涂面积的变化和结构的改变是影响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主要因素.
  • 摘要:本文研究和提出黄姜皂素行业的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并报道了应用这项指标体系分别对采用新老生产工艺的黄姜加工厂进行工艺测试的结果,对照传统老工艺对物理分离法新工艺的清洁生产水平予以评估.文章还论述了我国黄姜皂素行业的污染现状及以清洁生产工艺改造与提升产业水平的必要性.
  • 摘要:湖泊区域管理信息系统(LVMIS)的建立涉及众多技术、学科领域.本文以洱海湖泊区域管理信息系统(EHLVMIS)的研究开发为例,阐述湖泊区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法,重点介绍系统功能目标与数据需求,水体、水资源管理及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相关专业模型,软件体系结构、系统配置及开发建设等问题.
  •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国际与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现状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碳排放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完善初始配额分配制度、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权法律制度、建立和发展碳金融市场等措施来实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顺利进行,以推动节能减排事业的顺利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混凝土行业面临的环境问题,介绍了中国环境标志的作用和标准遵循的原则,以及环境保护部发布的HJ/T412-200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预拌混凝土》标准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实施该标准对混凝土行业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
  •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带来的诸如用地布局不合理、土地质量下降、生态用地被蚕食、入居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愈来愈突出.本文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通过分析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明确地区生态环境整治与优化的目的、意义,确定目标,落实方案.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依据自然资源结合经济以及地区地理状况,在做好土地功能分区规划的同时,合理安排相关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园林景观、生产生活、商业服务、教育和医疗等建设来优化环境.城市规划要从战略的高度综合考虑进行整体统筹安排。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有关的环境法规也在逐步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越来越严格,对污染物的控制关口也由原来事后治理逐步迁移到事前预防.然而,在某些领域,如物流行业的包装领域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绿色包装方面的法律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教学和科研实践,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立法经验,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提出包装的事前预防、包装行为管制、影响与诱导类绿色包装等方面完善我国绿色包装法律制度.《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和实施,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促进包装绿色化、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有法可循了。物流立法研究利国利民,绿色包装法律制度的研究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在循环经济制度下,利用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包装法律制度,必将大大促进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 摘要:针对能源城市,采用IPAC模型,分析中长期能源需求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设计三个碳排放情景,探讨不同约束条件下中长期碳情景,以及实现低碳情景的节能减排技术与发展低碳经济途径.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低碳发展激励与约束机制,着力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开发新能源、新兴产业减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结构调整机遇,强化产业转型与低碳发展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法规政策,组织低碳产业实用技术引进、吸收、消化,构建低碳资本与要素市场,完善低碳生产与低碳消费市场化体系,发展以低碳产品、清洁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等为特征的低碳经济。
  • 摘要: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其服务功能是否正常发挥直接影响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科学地认识河流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是海河流域河流生态修复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挑战.本文分析了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对河流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的影响,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河流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提出只有尽快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河流生态用水的法律地位,控制区域用水总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入河污染物总量,才能保障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顺利实施。必须从流域层面上,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和“谁污染,谁承担”的原则,建立省际水生态补偿机制和省界水质超标补偿机制,调整相关主体的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从而保障河流生态修复工作可持续进行。结合海河流域的特点和现状,在保障水库防洪、供水安全的同时,根据水库蓄水量和来水预测情况,制订非汛期合理配水计划,将汛前集中下泄的水量分摊到各月中,保障平原河道的基流量,维持河道的水体连通功能,减少和消除山前水库对平原河道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河道生态环境改善。
  • 摘要:城市河流生态恢复并不意味着在所有场合下恢复原有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这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城市河流生态恢复中最本质的是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以使城市河流生态系统能够自我维持。因此,在实际的生态恢复工程中,一般只是适当恢复,做到既恢复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又能满足人类的相关需要。文章简明地介绍了国外城市河流修复和我国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现状和进展。阐述了河流生态恢复的概念和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的意义。城市河流生态恢复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生态恢复不能有失偏颇,应从各个方面进行完善。在工作中应加强宣传,使城市河流生态恢复意识深入人心。分析河流生态恢复的原则必须首先明确河流的生态恢复要求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人类的作用,根据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能够接受的原则,使退化的河流生态系统重新获得健康并有益于人类生存与生活的生态系统重构或再生过程。
  • 摘要:基于《平顶山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平顶山市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目标和相应对策措施,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政府和部门要有一位领导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并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建立问责制,对因决策失误造成的重大环境事故或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要依法追究责任。继续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新上高能耗、高水耗、重污染的项目,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新建项目“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规范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扶持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环保产业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将清洁生产理念和措施推广到社会各个领域;发展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模式。
  • 摘要:本文从景观生态的内涵,就如何以人为本进行城乡规划建设并用心实践和环评问题进行探讨.景观生态建设的核心就是天地人和。具体说就是把天时在内的各种天才资源、把地利所在的各种地才资源,把人、物所在的各种人文物质、文化、精神等人才资源系统地和谐起来,打造能使万物之灵的人群能愉悦、长寿、繁昌、富贵的各自可持续循环的体系和基地。它涉及的层面既广又深,实践的难度极大,没有坚韧、勤奋、尚德、自强的品德和求真求善的坚强毅力是困难的,务必有真心实意从上到下的各有关部门及人群以心为本实践,保障措施如后。
  • 摘要:石家庄市水库库区水体存在富营养化趋势,总氮等营养化指标超标严重。本文以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为例,就水库上游汇水区非点源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非点源污染排放对库区的影响进行评估.指出非点源污染具有发生随机性、机制复杂性、形成广泛性和影响延续性等特点,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环境问题研究的活跃领域,现存的环境问题都与非点源污染有关。因而对其监测、负荷定量计算及控制难度很大,全社会必须共同关注这个问题。在思想观念、政策法规、科学研究和组织管理上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整治。
  • 摘要:本文试图撇开自然客观因素,单独从人类的社会活动入手,探求排放活动与环境灾害的某些联系,说明环境灾害与人类排放活动密切相关。“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拉马德雷相位”、潮汐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社会活动超量排放的联合作用和共同影响加剧了气象水文灾害。建议气象、能源、环境、经济等部门通力合作,密切关注并深入研究排放与气象水文灾害。现代环境问题,无论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是环境灾害和气候变化,都与排放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活动不仅排放污染物,还排放水汽、废热和温室气体,不仅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将造成环境灾害和气候变化。人类排放加剧了环境灾害和气候变化,这是经济发展本身造成的问题,难以靠科学技术和工程措施消除和缓解。2009年全国消耗28亿t标准煤,排放700多亿GJ废热和100亿t水汽,阻碍水汽凝结,增大降水难度,发生干旱的可能性增大,雾霆天气增多;增大降水量,减少降水次数,增大暴雨袭击的可能性;增强温室效应,蒸发增强,增大气压变化,台风将增多增强。经济超常规发展加剧了环境灾害,应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高度重视环境灾害,实实在在做好节能减排。从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利益出发,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采取积极的政策和行动,阻止环境灾害和气候变化。
  • 摘要:本文旨在推介生态验收调查工作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原理量化生态系统的调节、保护功能,借以说明案例项目能否满足不改变或者不降低生态功能的要求,从而提高生态验收调查报告的可信性和准确性.为生态验收提供一种量化计算方法,从单纯的定性分析提高到运用量化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借以说明一个生态项目建设完毕后能否达到预期的生态效益,若不能,可以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补偿方案,必要时可提出异地补偿的要求,以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
  •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污染排放量大,此对环境已经造成更大、更难治理的危害,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身心健康已经造成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因此已成为我国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然而为此融资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障碍原因.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特点和融资困难的原因,讨论了解决中小企业污染治理融资困难新方案诸如生态科技园、组合债、无担保微贷等多种途径的可行性.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是否承担治污成本成为中小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立足和利润率高低的敏感因素,中小企业治污问题任重道远。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融资难的问题十分迫切、义不容辞。虽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自身条件,更需要加快完善政府扶持,银行及企业等各方密切配合,积极拓展间接融资渠道,创新直接融资方式,逐步建立起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的有效机制,才能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使中小企业正常、健康发展,更好地完成其担负的社会责任。
  • 摘要:环境污染特征决定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本文从宏观上论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和社会形态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环境污染现状,认为,全球70%以上的人口与我国都正走在"倒U形"曲线的上升陡坡上,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短板块.在这种国内外都追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尽管我国以极大的努力控制与治理污染,但当前全国的环境基本特征为:严重污染的环境虽有所改善,但低端产业的迅速转移使污染呈区域性的全国蔓延态势;生态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正面临着环境痕量污染物等新型污染的潜在威胁;现代农业的环境毒害风险不可忽视;特定耦合条件下环境质量风险增大,维持民生已是环境工作的当务之急.应以创新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征途.
  • 摘要:在国家管理制度和管理政策体系整体趋向精细化的大背景下,结合环保科研的科学性和现行管理体制下各部门与环保相关职能和政策体系设置的可操作性二者的共同需求,以典型水环境污染和大气污染物为例,在界定污染因子范围的基础上,基于产排污强度、产排污总量、产排污浓度、污染物治理达标成本和污染物毒性等相关定量指标,提出一整套兼顾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且便于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的"两高一资"行业定量化判定标准体系,并以石化、纺织和轻工等行业中的典型"高污染"产品为例对此套判定标准进行了验证,证实了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今后科学地开展行业环保工作、有针对性地发挥相关政策在促进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方面政策实效提供了共同的技术基础和连接点.
  • 摘要:为分析钢铁企业原料场扬尘在不同风速下的扩散规律,笔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及农村案例,通过现有原料场扬尘源强经验公式来确定其排放量,采用SCREEN3估算模式,对比不同风速和稳定度组合气象条件下,原料场扬尘在其下风向轴线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结果表明:农村案例不利气象条件为E、F类稳定度和2m/s的风速,评价等级最高可为1级;从城市案例结果可以得知,不利气象条件为E、F类稳定度和2m/s的风速,评价等级最高可为2级.两个案例在不同风速和稳定度条件下TSP最大小时浓度未超过小时标准,发生位置均在5km范围内,钢铁企业无组织扬尘的最大小时浓度点距源强较近.
  • 摘要:近日东日本核泄漏事件,引发全球对核安全议题的反思,基于国际社会对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期待以及国际社会责任,中国于"十二五"规划中提高清洁能源核能利用比例,鉴于中国核能利用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尝试从公共危机管理和核安全立法两个面向,切入中国核安全法律缺位及核事故的监管、预防及应急处理等问题,探讨保障中国核安全积极有效的对策.提出要加强对核安全的预防工作,建立统一的指挥及监管管理机构及体系。要成立专门的核事故统一应急指挥中心,以便在核事故发生后可以有效及时快速地进行救援指挥。成立核事故指挥专家及专业的救援小组,以及时有效地在统一领导的指挥下对核事故展开有效的救援工作。在法律规范方面,主要是加快制定我国的《核安全法》和《原子能法》,为保障我国的核安全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和支持。在出台我国核安全基本法的基础上,完善其他相应的法律法规,形成以基本法为主导和权威,以行政法律和部门规章为补充,以相应的实施细则及条例为指导的法律体系。
  • 摘要:本文以滨海新区大神堂风电场工程风电机组基础设计采用的支盘灌注桩施工中所产生的废泥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产生量、包含物、不合理处置方式及对环境产生影响,提出根据区域特征探索泥浆的合理处置方式及建议。
  • 摘要:本文主要说明柴油公交车对空气质量的污染,并对武汉市柴油公交车的使用进行初步调查,通过对武汉市的空气质量分析中二氧化氮近10年上升趋势,并对比其他城市治理柴油车情况,提出武汉市加快淘汰柴油公交车必要性及可行性,以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 摘要:针对目前对健康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不足,建立区域健康风险评估模式,分为环境介质污染物含量分析、居民多途径暴露分析及健康风险度评定三个评估阶段.将模式应用于太湖区域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环境中HCH的终身日平均暴露量为4.00×10-4~8.28×10-3 mg/kg/d(男性)及3.73×10-4~7.28×10-3 mg/kg/d(女性),各亚群的暴露量分别为:幼年男性5.99×10-4~7.46×10-3 mg/kg/d、成年男性3.01×10-4~4.34×10-3 mg/kg/d及幼年女性5.60× 10-4~6.71×10-3 mg/kg/d、成年女性2.81×10-4~3.95×10-3 mg/kg/d,幼年暴露量较高主要是受体重影响.暴露途径中摄取是最主要途径,其次是吸入,皮肤暴露作用很小.暴露介质中贡献较大的为鱼类、肉类和饮用水.相应的健康风险度分别为0.1079×10-6~1.4691×10-6(男性)及0.1007×10-6~1.3312×10-6(女性),低于可接受健康风险度标准(1×10-6)的概率分别为94.75%(男性)及96.65%(女性).
  • 摘要:以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为例介绍了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通过比较分析,为我国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应急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建议.提出应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在规章制度中明确环保部门在环境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领导主体,及各协作部门辅助配合的义务,做到权责分明,统一调度。明确事故承担责任人和污染赔付原则,提高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让违法者付出高昂代价。通过立法将污染事故处置费、检测费、修复费和损害补偿费纳入法规体系中,使环境损害赔偿做到有法可依,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对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敏感地区河流污染问题、有群体性事件倾向和污染纠纷、重金属污染等,及时调研并作专报。
  • 摘要:本文提出的环境风险源分级技术软件化思想,通过分级软件实现环境风险源的分级算法可视化、界面化、信息化,提供算法所需计算参数录入接口,完成对全国各地企业环境风险源的分级计算,获取风险源风险级别,并基于GIS进行综合展示分析,为环保人员管理环境风险源提供技术依据,提高监管工作效率。
  • 摘要: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故频有发生,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本文阐述了环境污染事故的一般特点,探讨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高新技术,实现对环境应急事件的实时监控、指挥和管理,提高我国环保部门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为了有效地应急救援,需要在事故救援工作的全过程借助“3S”等现代信息技术及理论。缩短事故响应时间,优化救援资源,及时判断污染事故的影响范围、程度,科学制定监测和救援方案,防止污染扩散,提高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效率,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
  •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后评价的差别分析,阐述了需要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情形,以及后评价的法律约束力.提出了建设项目后评价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需完善的内容.指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基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编写的,当建设项目进入施工或试运行时,建设内容或周围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是常见的。对这一情况进行后评价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与疏漏,有利于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从《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基本宗旨与相关规定看,需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前提条件—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应是针对工程建设的局部调整,而且这些调整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也应是轻微的,当然,也有可能优于调整前。任何涉及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或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都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而不是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后评价报告编写的资质要求,编写的技术规范都近乎是空白。对于需要开展后评价又未实施的建设单位,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也未作明确的规定。这些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开展,这些不足也应成为今后改进的主要内容。
  • 摘要:为了加强空气污染防治,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城市形象,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扩散预测势在必行,而如何恰当地选取模式,准确地选取模式的参数是预测是否准确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大气污染扩散预测模式的历史发展、分类及应用,重点对AERMOD和CALPUFF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比较,从而对大气污染扩散模式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提出对于不同的模型,它们在描述污染物扩散、迁移、转化过程的复杂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在选用模式之前,需要慎重考虑这些因素。通常,需要根据研究对模型复杂程度的需求来确定模式规模的大小。模式的选择需要在简单性、最小数据需求、最小计算代价(包括运算时间和存储空间)以及模拟结果的有效性等诸多因素之间进行平衡取舍。
  • 摘要:机动车排放污染是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之一.我国陆续出台了几十项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章和机动车排放标准,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法规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把机动车排放标准体系与机动车监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机动车排放污染的管理工作是当前排放管理的重心,本文从监管的角度出发,将机动车排放标准体系与机动车监管工作相结合,对机动车标准进行初步讨论和分析。不同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因子不同,因此针对复杂的机动车车型及标准,作者结合机动车环保监管工作中的问题,对我国各阶段各类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车型、实施时间及来源做了分类,根据分类,可以更好地将标准结合到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服务中。严格执行并且使用好排放标准不但是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的重要举措,更体现了政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决心。对于缓解机动车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市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摘要:针对当前机动车快速增长、交通拥堵、尾气污染严重的现状,提出了合理城市规划、限制机动车总量、发展绿色交通体系、实施智能交通、严格机动车排放标准、强化在用车的排放达标管理、推进新能源汽车、保障清洁燃油的供应,以及区域联防联控等综合控制手段.
  • 摘要:资源、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基础要件,资源环境约束对城市发展的约束作用日益凸显.利用2007年南京市相关资料,分析了《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编制背景下的资源环境的利用效率,基于南京市资源环境约束,依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PRED发展目标,评价了规划期内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提出了规划目标和指标的修改建议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与规划编制单位多轮互动后大部分规划建议已被采纳吸收.
  • 摘要:钒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其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开发资源类型.由于其与放射性矿产资源的伴生性,矿山开采中的辐射环境影响引起管理部门和公众关注.本文针对我国南方某钒矿开采项目,在详细的辐射环境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的分析,对矿山开采可能带来的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较全面分析,理论预测并兼顾现实可行性,提出所有放射性异常废渣石全部采用回填废采坑的方案;对工作人员和公众附加剂量进行理论估算;提出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和辐射防护措施.
  • 摘要:本文以沈阳近海环保产业园规划为实例,探讨了工业园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程序,对工业园的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要素、环境影响性质和环境影响程度进行了判定,提出了减缓不利环境影响的措施对策.工业园规划环境影响主要来自基础设施和入园项目建设及运行,环境影响因子主要为空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噪声及一些特征污染物,受影响的环境要素为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土壤、生态环境,建设期影响基本是暂时的和可逆的,运行期环境影响基本都是可逆的和长期的.同时,规划的实施可能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这一影响是不可逆的.工业园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包括优化规划布局、限制入园产业、实施集中控制、规范环境管理.
  • 摘要:结合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本文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对象、评价原则、评价工作重点、评价工作程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最后从规划环评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评价方法、评价质量、替代方案、政策评价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人才问题上主要表现在:①专门从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人员不足,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②专业队伍的培训工作不能适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迅速发展的要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处于高层次的环境影响评价,规划通常具有不确定性,由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刚刚起步,缺乏实践经验累积。同时参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人员水平不一,有的缺乏宽广的视野和战略眼光,有的还局限于传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思维模式,这样就很难从规划层次对规划本身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评价的随意性就会增加,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质量难以保证。
  • 摘要:根据山区公路隧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定山区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底层指标进行分级,在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后,获得指标权重及其他修改意见,最终得到山区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对模型中相关指标的含义及获得、分级依据等进行阐述,并对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