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0年全国砌体结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
2010年全国砌体结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

2010年全国砌体结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哈尔滨
  • 出版时间: 2010-07

主办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中国建筑砌块协会;;

会议文集:2010年全国砌体结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章对6个配筋砌块深梁进行了试验研究,了解了配筋砌块深梁在顶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基本受力与变形性能、破坏模式和破坏特征。从试件的破坏形态和钢筋应变大小的分布来看,配筋砌块深梁的受力模式为拉杆拱,托梁全截面受拉,下部拉应力较大,为偏心受拉构件。芯柱混凝土和砌块墙体内的水平、竖向钢筋起到联系作用,保证托梁和上部灌芯砌体整体工作;试验结果表明,带洞口配筋砌块深梁中当洞口位置及宽度确定时,构件承载力随洞口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偏开洞时,短墙肢是构件的薄弱部分,将首先破坏;实体配筋砌块深梁的正截面应变不符合平截面假定;带洞口配筋砌块深梁,其托梁高跨比为1/10时仍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性。
  • 摘要:本文在国内首次通过足尺模型试验对框支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扩大参数的线性有限元分析的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虽然本次试验由于框支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结构中短肢的特点造成墙体在洞口的设置上超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的要求,但是在非破坏性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支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结构在墙体中仍然存在明显的内拱卸荷现象,托梁与上部墙体处于组合工作状态,体现出墙梁的受力特性;框支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墙梁比普通砖砌体墙梁有着更强的整体工作性能。由于芯柱混凝土和砌体剪力墙内的水平钢筋、竖向钢筋起到了联系作用,保证了托梁和上部灌芯砌体良好的整体性;利用有限元程序SAP2000,以试验数据为标准,建立了框支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结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线性有限元模型的参数采用是正确的,可以利用此模型对框支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结构进行弹性阶段的进一步分析;通过扩大参数的有限元分析发现砌体强度和托梁高度对框支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墙梁的影响较大,托梁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很弱。随着砌体强度的提高,框支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墙梁的组合作用加强,随着托梁高度的增加拱作用减弱。
  • 摘要:本文对框支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结构的足尺模型进行竖向力静载试验研究。试验共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对单洞口框支墙梁进行竖向力静载试验,并结合有限元软件进行扩大参数分析;第二部分内容是对拟动力试验过程中破坏严重的双洞口框支墙梁进行竖向力静载试验。通过分析,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单洞口框支配筋砌块砌体墙梁虽然在洞口的宽度和高度的设置上均超出《砌体结构规范》( GB 50003-2001)的要求,但在顶部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洞口框支配筋砌块砌体墙梁表现出墙梁的受力特征:二层墙体中存在明显的内拱卸荷作用;托梁处于偏心受拉状态;整个结构的工作模式为拉杆拱。;通过对单洞口框支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墙梁的竖向力静载试验,结合有限元分析,确定了框支配筋砌块墙梁设计的等效内力系数,并且将这一系数与规范中给出的等效内力系数公式计算值相比较可以发现剪力系数相当、弯矩系数要小很多。因此新砌体结构规范中关于托梁的设计公式是偏于安全的,本文建议使用新规范中相关公式来设计托梁;通过对拟动力试验过程中采集的钢筋应变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当有水平地震力作用时,水平地震力是影响框支配筋砌块墙梁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它能明显改变竖向荷载作用下所形成的拉杆拱的受力特点,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由于受到局部弯矩和房屋整体弯矩的影响,竖向荷载在墙体中的分布逐渐向一边墙肢集中。水平地震作用下由整体弯矩引起的框架柱附加应力会对结构整体延性产生较大影响,在房屋设计过程中应考虑这种影响。
  • 摘要:本章进行了两片内叶墙为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外叶墙为烧结页岩砖、采用分离式拉结筋的复合墙体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现象、试验数据、墙体破坏形态的分析,研究了墙体的抗剪承载力、抗震性能和内、外叶墙协同工作能力,得出如下结论:在竖向加载试验中,由于液压千斤顶是放置在内叶墙的顶端,竖向荷载主要由内叶墙承担;由于墙片顶梁的整体作用,外叶墙在竖向荷载较小的情况下,处于受拉的状态;在低周反复水平加载试验中,两个试件的内叶墙的主斜裂缝开展都比较突然,都形成了明显的交叉斜裂缝,内叶墙属于受剪破坏。但高宽比大于1的墙片在墙底两侧出现了少量的水平裂缝,说明随着高宽比(或剪跨比)的增大,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逐渐呈现受弯破坏的特征;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复合节能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可由内叶墙的抗剪承载力表示,竖向钢筋对内叶墙的抗剪承载力有贡献。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外围砌体、砌块形式、对齐方式、芯柱混凝土、水平钢筋、竖向钢筋的影响,提出了建议的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复合节能剪力墙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本章给出了两个试件在低周水平加载试验中的内叶墙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计算了其耗能特性,通过分析认为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复合节能剪力墙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本章还给出了试件的刚度退化曲线,结果表明墙体在开裂之前就已经开始刚度退化,开裂之后,随着位移的增加,刚度退化趋于平缓;计算了试件的延性与各状态下的位移角,结果表明试件有较强的承受变形的能力;试验现象表明,外叶墙的破坏轻微。本章还分析了试件拉结筋在低周反复水平加载试验中的应变变化,结果表明矩形拉结筋的作用强于Z字形拉结筋。
  • 摘要:通过所作5墙片伪静力试验和3墙片静力试验,可得出以下结论:得出小砌块配筋砌体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本试验的试件是由空心砌块砌体,混凝土芯柱等几部分组成,从试验过程看,它们之间能共同工作,没有相对滑动。但注芯混凝土强度不宜过高,以不超过C20为宜;高悬臂配筋砌块剪力墙的延性系数满足μ>3的要求,说明其有良好的延性。
  • 摘要:通过7片剪力墙伪静力试验研究,可得以下几点主要结论:得出计算小砌块配筋砌体剪力墙大偏压承载力公式;开裂荷载计算公式;空心砌块,灌芯混凝土和钢筋能共同工作,但注芯混凝土强度不宜过高;高悬臂配筋砌体剪力墙的延性系数基本能满足μ>3的要求,说明其延性良好;提出了骨架曲线和恢复力模型;给出了初始刚度退化系数;从试验现象上看,可认为弯剪破坏的临界剪跨比为1.6左右。
  • 摘要:本课题根据混凝土空心砌块填芯砌体标准试件的试验结果,对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的基本力学性能作了较全面的研究,并对各强度计算公式进行了可靠度计算。得出结论:验证了《砌体规范》提出的填芯砌体平均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对高强度砌块砌体的准确性;并根据各个单位的试验结果,总结了各组成材料对高强砌块填芯砌体极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由此为依据,另外总结出一个简便准确的计算填芯砌体平均抗压强度的试验回归公式;根据试验结果,对填芯砌体的初裂、应力-应变关系、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变形性能作了分析,并提出回归公式。通过试验发现,高强砌块填芯砌体显现出一定的脆性;以有限元计算为辅助进行极限状态下的应力分析,对填芯砌体的破坏机理作了初步探讨;根据试验及分析结果对填芯砌体的材料匹配提出参考建议。
  • 摘要:本文通过在普通试验机上增设附加元件的试验装置,对截面尺寸不同、材料强度不同、灌芯率不同的27个砌块标准件进行单轴受压试验和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灌芯砌块砌体进行非线性分析得到如下试验结论:采用在普通试验机上增设附加刚度大的元件构成的试验机组合系统装置,测定混凝土砌块砌体的单轴受压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较为简易可行。通过试验得出混凝土砌块砌体的峰值应变大约在1500w。左右,极限应变一般是峰值应变的4倍左右,残余应力与峰值应力之比一般在0.2-0.3左右;对于灌芯砌块砌体,第一条裂缝出现的位置不再发生在竖向灰缝截面处,而常发生在块体孔洞中部的肋上。灌芯砌体裂缝多而细,破坏时芯柱混凝土有明显的纵向裂缝,最终芯柱外侧的砌块肋向外鼓,导致砌体完全破坏。表明芯柱混凝土起到了调整砌体应力的作用,较好地发挥了砌体塑性性能,改善了砌体受压破坏的脆性性质;本文根据试验中的各种现象,对试验装置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实现全曲线的条件,提出附加元件的刚度、应力速率和表面平整度是影响实现全曲线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试验得出了混凝土砌块砌体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对于各种类型的砌块砌体,其上升段曲线较为接近,下降段曲线有一定的离散性,但在整体上仍有一定的规律性,总结出应力一应变全曲线有四个明显特征点:A点-比例极限点、D点-应力峰值点、E点-反弯点、F点-收敛点,并详细的论述了各个特征点的物理意义;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拟合,提出砌块砌体抗压强度的计算公式,并与规范公式进行了分析、比较。
  •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试验对灌芯砌块砌体墙片单元在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如下一些有益的结论:采用普通的液压试验机和自行设计的自平衡体系水平加载装置组合而成的加载系统装置测定灌芯混凝土砌块砌体在双向受力情况下的强度和变形性能,本文分别进行了双向受压、双向压拉、单向受压和单向受拉试验,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试验现象表明试件的破坏形态随着应力比和灰缝角度的变化,主要有三种:竖向裂缝开裂发展破坏;受剪破坏;双向受压劈裂破坏。对于大多数角度而言,发生何种破坏主要与压应力比有关,当应力比为δ1/δ2>0.2时,主要发生双向受压劈裂破坏;采用数学方法对双轴受压情况下的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拟合破坏包络线,破坏包络线大致呈椭圆形状偏轴布置。灌芯混凝土砌块砌体在双向受压情况下的强度随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很特别,其双向受压的极限强度大于单轴受压极限强度。在双向等压,δ1/δ2=1情况下,强度可提高24%,在应力比,δ1/δ2=0.5附近,抗压强度可以得到最大的提高,提高幅度大约为80%,充分体现了砌体材料的各向异性性能;采用蔡一吴多项式准则从理论上得到了灌芯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破坏包络线,并与由试验数据拟合得到的破坏包络线进行比较,得到了良好的吻合效果,而且除了在,δ1/δ2=0.8附近,理论包络线都要比拟合包络线偏于安全;提出了砌体在剪-压复合受力下的相关曲线,它不仅与现有砌体和混凝土的剪压相关曲线相类似,且根据蔡一吴张量多项式准则从理论上推导出了砌体在剪压复合受力下的砌体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对现有的通过以试验结果拟合得到的抗剪强度公式有较大的改进。它既能反映剪摩、剪压、斜压三种破坏形态,又使砌体杭剪强度计算公式统一,并用轴压比(δ1/R)来表示,物理概念明确。
  • 摘要:混凝土砌块的应用和发展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对于砌块砌体及其结构,不管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试验研究方面都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针对混凝土砌块砌体的基本力学性能和非线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概况如下:未灌芯混凝土砌块砌体轴心受压时,自加载直至破坏,按照裂缝的出现和发展特点,如普通砖砌体那样,受压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受力阶段,但它破坏时呈现出较普通砖砌体更为明显的脆性特征,并且砌体内裂缝数量较砖砌体的少得多;与未灌芯砌体相比,灌芯砌体的开裂荷载要高,砌体内的裂缝数量要多、细些,极限荷载明显提高;灌芯砌体破坏时,砌体外壳和芯柱混凝土最终均被破坏,砌块与芯柱粘结较好,砌块和芯柱混凝土能够较好地共同发挥作用;采用应力法和应变法分别建立灌芯砌体的抗压强度计算公式;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和对已有的本构关系表达式的借鉴,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描述未灌芯砌体和灌芯砌体本构关系的公式。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灌芯砌体的应力一应变曲线要比未灌芯砌体呈现出更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得到应力一应变关系表达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未灌芯砌体和灌芯砌体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和借鉴传统砌体的泊松比计算公式,提出了未灌芯砌体的泊松比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砌体沿通缝截面受剪有两种破坏形态:沿砂浆面和沿块体面破坏,无论是沿砂浆面还是沿块体面破坏都表现出一种冲切破坏特征,但因芯柱混凝土的加人,试件不会立即破坏,较大地提高了砌体的抗剪强度;通过对砌体抗剪强度破坏理论分析,利用Hoffman强度准则和双剪强度准则分别建立灌芯砌体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本文公式较现行规范公式考虑的更为全面、合理,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从理论上建立砌体抗剪强度公式作了有益的探讨;通过对主拉应力破坏理论和库仑破坏理论及墙体抗剪时的三种破坏形态的分析,得到了一种新的强度理论即拉摩强度理论;利用ANSYS单元库中的SOLID65单元,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试验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模型具有可行性,为进一步进行混凝土砌块砌体非线性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通过砌体强度有限元分析,了解了影响砌块砌体抗压和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证实了本文提出的砌体强度公式是可行的;通过墙体有限元分析,了解了δ0对墙体抗剪强度的影响。在轴压力不大的情况下,随着δ0的增加,墙体的抗剪能力、变形能力均增大。
  • 摘要:本文对注芯混凝土砌块砌体平面应力状态下的本构模型通过试验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反映其各向异性特点的破坏准则和本构方程。本文取得主要研究成果:首先,针对混凝土砌块砌体宏单元板式试件研制的双向单调加载试验装置,仅改变液压千斤顶的位置,无须对装置做任何改动就能实现拉压互换,获得各种平面受力状态,试验表明该装置操作方便、可靠、运转良好;其次,根据试验现象,归纳总结了注芯混凝土砌块砌体平面应力状态下破坏形态的特点:单轴受压时,材料的破坏形态随着主应力与材料主轴夹角的改变而变化,随两者夹角从0°到90°的增加,破坏形态依次出现柱状压溃、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剪摩破坏及柱状压溃。在单轴受拉状态,材料的破坏形态受主应力与材料主轴夹角的影响不明显,表现为拉断型。双轴拉压的破坏形态介于单轴受压的柱状压溃和单轴受拉的拉断型之间,兼有两者的共同特点。由于横向约束应力的存在,不论哪一种试件类型,双轴受压的破坏形态都表现为灰缝压密、砌块外壳剥落;随应力比的增大,逐渐发展为层状劈裂破坏(当然,对于应力比较低的情况,会出现比较接近单轴受压的破坏形态)。为工程实践破坏性质的鉴定提供了判断的依据;再次,通过试验得到无筋注芯砌块砌体平面应力状态下强度随主应力与材料主轴夹角变化的规律,利用应力比和异化参数推导出强度变化曲面方程。砌块砌体是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的各向异性材料,单轴受压时各向异性表现的最突出,随横向约束应力的出现不同夹角下抗压强度的差距逐渐减小。当双轴等压时强度几乎不受主应力与材料主轴夹角变化的影响而趋于相等,接近各向同性(单从强度角度看);最后,通过等效单轴应变、等效单轴应变增量和异化参数概念的引入而建立的以统一的函数形式表达的注芯砌块砌体材料的本构方程能够描述包括单轴受压、单轴受拉、双轴受压、双轴拉压和双轴受拉在内的各种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能表现包括下降段在内的全曲线的特征。适用于规一化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也适用于绝对量表示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 摘要:本文成功研制了在壁内配置封闭箍筋的新型砌块,解决了剪力墙端部约束区体积配箍率过小的问题。采用该新型砌块制作了试件,并进行了轴压单调静载试验,模拟了配筋砌块剪力墙端部约束边缘构件的受力性能。试验中,考虑了试件体积配箍率、箍筋形式和约束间距3个因素的影响,设计了7个约束边缘构件和1个无约束对比件。通过试验及其结果分析,得到了结论:本文试验现象表明,采用研发的壁内放置约束封闭箍筋的新型砌块后,试件的破坏形态较无约束对比件有很大程度的改善,混凝土表面裂缝细而密,没有出现劈裂破坏,整体性好,试件的破坏过程具有明显延性特征;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在砌块壁内配置横向约束箍筋后,试件的各项轴压力学性能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随着体积配箍率的不同,轴压极限承载力较无约束对比件提高约15%-27%;竖向极限应变和横向极限应变较无约束对比件分别提高至3.74倍和4.91倍;试件的应力一应变关系曲线比较平缓光滑;箍筋的利用程度较高,充分发挥了其约束作用;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采用新型砌块试件的极限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和极限应变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比试验结果,进行了试件极限承载力和应力一应变曲线有效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大参数分析。以上结论表明,在配筋砌块剪力墙端部采用该新型砌块后,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将必然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为将该结构形式在高烈度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初步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仍应改进试验方案,摸索更为合理的配箍形式;将本文试验结论应用于剪力墙试件中,进行采用新型砌块的配筋砌块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结合砌块的生产工艺,解决本文提出的壁内配箍的自动化生产问题。
  • 摘要:本文首次提出对非标准砌块的抗压强度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本文主要结论:单块坐浆面直接试压检测方法试验表明,由于非标准砌块块型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各强度等级的清扫孔砌块和连系梁砌块的抗压强度值离散性很大。各强度等级之间的破坏荷载无明显区别,与本身母材的强度没有相关性了。因此,将单块坐浆面直接试压检测方法应用到实际工程的非标准砌块的检测中是不可行的;横切法检测方法,本文只对390mm×190mm×190mm规格分别做了横切1/2和横切2/3的块材试验,并提出了针对此方法对非标准砌块抗压强度检测的检测建议和影响因素的分析。通过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此方法用于非标准砌块的抗压强度检测中时,横切1/2块型和横切2/3块型得到的抗压强度试验数据,与母材的相关性较好;钻芯法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清扫孔砌块和连系梁砌块的抗压强度的检测。本文对于钻芯法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对数据公式拟合,绘制了相应的测强曲线,给出了相应的测强公式,并把孔洞率作为影响系数纳人到公式中。
  • 摘要:本课题根据90件灌芯砌体标准件试件的试验结果,将非标砌块对灌芯砌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做了全面的研究,并对非标砌块灌芯砌体进行了ANSYS有限元模拟,从试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了非标砌块对灌芯砌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的主要成果:综合本文以及国内已有的标准砌块标准件试验数据,考虑高强砂浆的影响因素,回归了砂浆强度对灌芯砌体强度影响的修正系数K2,给出了砂浆强度对灌芯砌体强度影响修正系数K2的建议值;通过非标砌块标准件与标准砌块标准件的对比试验,得出了非标砌块对灌芯砌体力学性能有如下影响:非标砌块使部分灌芯砌体的初裂发生在清扫孔和系梁孔切口及其对着的砌块壁处,因此导致灌芯砌体初裂系数变小,应力-应变曲线的拐点较早出现;非标砌块使灌芯砌体竖向极限压应变有较大的增长;非标砌块使灌芯砌体的弹性模量减小。本文结合其他研究成果,对规范给出的灌芯砌体弹性模量计算值给出了修正,提出了建议值;非标砌块使灌芯砌体的泊松比有较大的增长,本文建议,进行配筋砌体结构设计时适当地加大其泊松比;非标砌块使灌芯砌体抗压强度降低,本文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灌芯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的建议公式;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非标砌块灌芯砌体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基于此,找出了适合清扫孔块标准件和系梁块标准件的接触刚度值;分析了灌芯砌体材料的应力分布图,给出了非标砌块对灌芯砌体抗压强度产生影响的力学原因。
  • 摘要:本文通过两片整体拉结式足尺寸开槽砌块砌体复合节能墙体的受压性能试验及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得到了以下结果:复合节能墙体受压时,由于顶梁及内、外叶墙片之间整体式拉结筋的联系,两叶墙可较好地协同工作。复合节能墙体同时承受竖向及水平反复荷载时,由于竖向压应力及墙体高宽比的影响,墙体WZ-2发生剪切破坏,内叶墙裂缝发展比较充分,数量较多,主要裂缝的形状呈“X”形;外叶墙只有在底部出现通缝,墙身几乎没有破坏。墙体WZ-2发生弯曲破坏,内叶墙裂缝更为细密,开展范围更广,且墙片两端灰缝间出现了弯曲水平裂缝;外叶墙底部与底梁之间灰缝贯通,且墙身在受拉方向出现斜裂缝;由于内叶墙为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复合节能墙体具有较高的水平极限承载力。墙体承担的水平荷载下降至极限荷载的85%时,墙体仍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通过对拉结筋应变值的分析可知,整体式拉结筋对提高墙体的承载力及刚度,改善墙体变形能力,有效抑制墙体开裂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两种形式的拉结筋工作性能相差不多,但拉结筋可起到协调两叶墙之间变形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外叶墙协同工作的性能;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复合节能墙体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建议实际工程设计时,可以忽略外叶墙部分,只按内叶墙承载力来计算复合墙体的承载力;本文给出的复合节能墙体的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位移延性系数、开裂转角、耗能比及粘滞阻尼比可为复合节能墙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摘要:通过对4片配筋砌块剪力墙的斜截面试验研究,对于这种墙体的剪切破坏的特征,构件的变形能力,初刚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分析归纳出配筋砌块剪力的斜截面承载力公式,得出以下基本结论:配筋砌块剪力墙斜截面剪切破坏特征:当剪跨比较小(λ=0.8,0.9),轴向压力较小(δ0=0)时,发生剪压破坏,斜裂缝首先出现在弯剪段墙体的中部,然后沿45°方向向两加荷点延伸,斜裂缝是台阶形的齿缝,当剪跨比较大(λ=1.5,1.3),轴向压应力较大(δ0=1.0,0.075)时,墙片发生了斜拉破坏。裂缝从下部加荷点开始沿45°方向的斜裂缝;轴向压应力对构件的破坏形式及斜截面的承载力都有很大影响。对于配筋砌体剪力墙,尤其是中高层建筑,由于竖向钢筋配筋量较大,竖向钢筋对斜截面承载力的初刚度可按公式计算;一端悬臂的砌块剪力墙模型的初刚度可按公式计算;砌块剪力墙有较好的变形能力;由砌块、砂浆、混凝土等组成的墙体,各部分基本共同工作,未发现混凝土与砌块有脱离现象;配筋砌块剪力墙斜截面承载力与轴向压应力,竖向钢筋配筋率,水平筋配筋率,砌体强度,高宽比等因素有关,建议承载力计算采用公式。
  • 摘要: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的优越性,了解了各项参数(构造柱间距、砌块砌体弹性模量、构造柱内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层高)对荷载分配关系及墙体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其次通过对墙体全过程的加载模拟计算,分析了荷载在构造柱与砌块砌体间的分配关系的变化;最后对构造柱解决局压问题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了解设置构造柱砌块墙体在局压状态下的工作性能及承载能力,并同非设柱情况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混凝土构造柱对改善砌块墙体局压的贡献.
  • 摘要:本文在国内首次对配筋砌块深梁的工作机理和承载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本文所做的均布荷载下简支无洞口配筋砌块深梁试验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中配置水平分布钢筋和贯穿托梁、砌块墙体和顶梁的竖向吊筋,可以将三者联结为整体,形成配筋砌块深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无洞口配筋砌块深梁的应力分布和工作机理与钢筋混凝土深梁非常相似,而与墙梁完全不同。托梁纵筋承受大部分弯曲荷载,跨中中下部的水平分布钢筋也能充分发挥作用,对抗弯承载力有一定的贡献。剪切荷载大部分由拱腹承担,与斜裂缝相交的水平分布钢筋能充分发挥作用,竖直分布钢筋的作用相对较小。配筋砌块深梁由于吊筋、水平分布钢筋和灌芯的作用表现出整体工作的特性,这与墙梁中托梁和墙体的组合作用是完全不同的;配筋砌块深梁能够提供比墙梁大得多的承载力。在本试验中,托梁高度的降低到跨度的1/17不会改变配筋砌块深梁的应力分布,对承载力的影响较小。托梁高度可以降低而不受现行规范最小高跨比的限制,能降低到多少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可以降低到跨度的1/17;根据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参照钢筋混凝土深梁的设计方法,可以得到配筋砌块深梁承载力计算的建议公式。
  • 摘要:本章对16个不同偏心距、高厚比、材料强度的试验墙片进行了试验研究,了解到配筋砌体墙片和灌芯砌体墙片在竖向平面外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本受力与变形性能、破坏模式和破坏特征。对于轴压试件,初始开裂荷载为极限承载力40%-50%时,随着偏心距的增大,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的比值逐渐降低,当偏心距为60mm时,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的比值仅为20%。纵向钢筋及灌芯混凝土对改善墙体的开裂基本不起作用;试件的各个部分材料之间具有较好的协同工作性能;对于轴压试件,一般首先在试件的正反两面竖向灰缝处出现竖向裂缝,随着偏心距的增大,初始开裂位置由原来的竖向灰缝变为水平灰缝;随着偏心距的增大,破坏形态逐渐由受压破坏变为弯曲破坏;偏心距较小时,纵向钢筋基本能够屈服。随着偏心距的增大,钢筋由受压转为受拉状态,但都不能屈服;平截面假定基本适用于配筋砌体的平面外偏心受压构件;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平面外挠度随着高厚比和偏心距的增大,逐渐增大,加剧了纵向弯曲对承载力的影响。承载力随偏心距的增大而逐渐降低。
  • 摘要: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的剪切破坏形态与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十分相似,以砌块上的斜裂缝为主要破坏特征,而基本上没有沿砂浆灰缝的阶梯形裂缝,裂缝细而多,破坏时裂而不倒,充分发挥了水平钢筋的作用。两者具有相似的滞回耗能性能和基本相当的延性;在竖向压力不是很大的情况下,随着轴压比的增大,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增加,刚度退化现象更为显著,延性减小;配置水平钢筋、竖向钢筋和设置翼缘对提高抗剪承载力有一定的作用,并且明显改善了墙体的抗震性能,墙体在达到极限荷载后仍能承受一定的荷载,有良好的强度、刚度、耗能能力及延性性能;根据试验结果,本文给出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适当增大了灌孔砌体和竖向压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水平配筋利用效率系数随着水平钢筋配筋率和剪跨比的增大而减小。
  • 摘要:本文即针对T形截面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偏压性能的试验研究这一课题在国内首次开展了试验与理论研究工作,主要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试验可以看出,T形截面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偏压构件相似;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以试验数据为检验标准,建立了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的有限元模型是可信的。为了更好的把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结构应用于实践中,本文又进行了扩大参数的有限元计算,通过大量的有限元分析数据的验证,本文修正公式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通过扩大参数的有限元分析数据和试件FS-1, FS-3的试验数据可以认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规定的竖向受拉分布钢筋的屈服范围适用于T形截面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
  • 摘要:本章对10个不同偏心距、配筋率的配筋砌块砌体柱进行了试验研究,了解到配筋砌块砌体柱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本受力与变形性能、破坏模式和破坏特征。对于轴压试件,初始开裂荷载为极限承载力80%左右,随着偏心距的增大,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的比值逐渐降低,当偏心距为40mm时,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的比值为65%,当偏心距为120mm时,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的比值已经不足30%。纵向钢筋及灌芯混凝土对改善柱子的开裂作用很小;试件的各个部分材料(混凝土砌块、砂浆、灌芯混凝土和纵向钢筋)之间具有较好的协同工作性能,随着偏心距的增大,破坏形态逐渐由受压破坏转变为弯曲破坏;对于偏心距较小(e≤40mm)的试件,首先出现竖向裂缝,当偏心距为e= 80-120mm时,初始开裂位置由原来的竖向灰缝变为水平灰缝;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平面外挠度随着高厚比和偏心距的增大,逐渐增大,加剧了纵向弯曲对承载力的不利影响。承载力随偏心距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当偏心距e≤40mm时,靠近偏心一侧的纵向钢筋基本能够屈服。当偏心距e=80-120mm时,远离偏心一侧的纵向钢筋由受压转为受拉状态,但都不能屈服;平截面假定基本适用于配筋砌块砌体偏心受压柱。
  • 摘要:本文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是按美国试验方法确定的,即试件的高度H为两皮砌块的高度,宽度B为整块砌块的长度,主要考虑砌块、砂浆和灌芯混凝土强度等因素对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的影响。混凝土砌体棱柱体抗压强度随材料强度的提高而提高,由抗压强度试验得出混凝土砌体的弹性模量,通过两组不同高宽比的配筋砌块墙片伪静力试验,了解了配筋混凝土砌块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配筋混凝土砌块剪力墙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共同作用下的破坏状态、机理和各主要因素对承载力的影响,为上海18层配筋砌块住宅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在7度和8度区建造配筋砌块高层房屋能够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但在高地震区(9度及以上)建造该体系的房屋,应对结构的薄弱层加以特殊考虑,给予加强。
  • 摘要:北方地区的多层砌块结构,外墙出于保温角度的考虑,采用空腔墙形式,对这种新型墙体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研究,目前在国内外还是空白。为使该结构形式在北方地震区得以推广,本文通过5片带构造柱与1片带芯柱的砌块空腔墙体的恢复力试验,了解了空腔墙体的破坏形态、承载及变形能力、滞回性能、刚度退化、延性、两叶墙协同工组性能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空腔墙体的内、外叶破坏形式均为典型的剪切破坏;两叶墙之间由于拉结筋的作用,共同工作,使墙体的抗失稳与抗倒塌能力增强;内叶墙两端半包构造柱的设置增加了墙体刚度,约束墙体变形,使承载及变形能力得到提高,改善了砌块墙体的抗震性能,编制了层间剪切模型的多层空腔墙砌块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本文建议采用将构造柱与芯柱结合使用的方法,即在墙体两端设置构造柱,中间设置芯柱,该项措施将发挥构造柱与芯柱的各自优势,且利于施工,将使多层约束配筋砌体达到更好的抗震效果。从变形协调得到的微分方程人手,分析构造柱与砌块墙体在不同荷载作用下(垂直荷载与水平荷载),两者的荷载分配情况,为合理而经济地设置构造柱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总结出设置构造柱砌块墙体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公式的验证与比较。控制缝是防止和减小墙体温度裂缝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进行了顶层设置控制缝砌块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分析,并与非设缝情况进行对比,认为建于7度区的七层砌块房屋,间距lOm左右的控制缝对各层及整体的抗震性能不会有过大的影响,完全满足抗震要求,可在7度及7度以下地区使用。
  • 摘要:本文通过60个高强砌块灌芯砌体抗压试件和12个剪切试件的试验,了解了高强砌块灌芯砌体的破坏形态及破坏机理;根据本文试验数据以及收集到的共151个抗压强度试验数据和106个抗剪强度试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回归得出高强砌块灌芯砌体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验证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公式,为高强混凝土空心砌块在中高层建筑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对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性能问题,以往的研究工作大多集中于抗弯性能或多层砌块房屋的抗剪性能研究。本文首次进行了砌块强度超过20MPa ,剪跨比大于1.0,同时配置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的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剪试验。通过七片纵横配筋的高强砌块配筋砌体高悬臂剪力墙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考察了竖向荷载、剪跨比、水平配筋对该种剪力墙破坏形态的影响,以及该种墙片的强度、刚度、延性性能及能量耗散能力,并且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相比较,得出配筋砌体剪力墙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破坏形态、延性等相近的结论,由试验得出的骨架三折线,也为今后分析该种墙体的抗震性能提供了依据。
  • 摘要:本文通过16片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砌块连梁的伪静力试验,了解了连梁的破坏状态,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滞回曲线、刚度退化、延性等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砌块连梁的破坏反映了连梁由砌块组砌,插筋以及灌芯而成的特点;与钢筋混凝土连梁有相似之处,连梁有三种破坏形式:剪切型、弯剪型和弯曲型;连梁破坏形式受跨高比影响较大,随跨高比增大,破坏形式由剪切型向弯曲型过渡;对于跨高比等于2.0的有无腹筋连梁的研究结果表明:箍筋的设置提高了连梁的承载能力,也可改变其破坏形式;当跨高比较大时,连梁发生了弯曲破坏,并随跨高比加大,连梁的变形增大。从滞回曲线等指标来看:配筋砌块砌体连梁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并随荷载增加,连梁的滞回曲线有向原点捏拢的现象,表明连梁破坏时有一定的滑移。通过3片配筋砌块开洞剪力墙的伪静力试验,对开洞剪力墙的承载力、变形以及滞回特性等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开洞墙的墙肢与连梁能够很好地共同工作,整体工作性能良好;连梁和墙肢形成类似框架工作性能;最终的破坏均为连梁破坏,表明合理设计和构造措施,能够保证连梁首先发生屈服;开洞剪力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滞回曲线比较饱满,极限荷载阶段的变形很大,具有较好的延性。实测的水平位移曲线结果表明:在荷载较小时,开洞墙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水平位移曲线为剪切型,当荷载增加后,裂缝的出现,水平位移增加,水平位移曲线呈弯剪型。由试验的应变分析看出:在荷载较小时墙肢截面应变分布接近线性,从而验证了平截面假定的正确性。在试验中采用白光散斑技术实测了开洞剪力墙的刚域,研究结果表明砌体剪力墙比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刚域要小,得出了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刚域一半的结论。基于试验研究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采用极限平衡法,考虑了跨高比,配筋率和配箍率等因素,建立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砌块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对现行规范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验证结果表明:现行规范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两片T形截面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足尺墙片和一个由两片一字形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组成壁式框架进行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构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和破坏形态,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上述构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抗侧刚度、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和承载能力,推导验证了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取得如下结果: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其破坏形态、变形均与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构件试验结果相似,耗能性能要优于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结构受力能够满足承受竖向荷载和抵抗水平荷载的需要,可以成为建设多层房屋的可选结构方案之一;在满足短肢情况下,T型截面构件翼缘与腹板共同工作性能较好,构件承载力可以按照整体T型截面进行计算,同时,翼缘可有效地提高构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试件试验中均表现为弯曲破坏及先弯后剪的弯剪破坏形态,但以弯曲破坏为主,表明实际工程中构件经过认真设计后,构件可以实现塑性破坏;从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连梁端部的剪力会在墙肢内产生附加轴力,从而改变墙肢的轴压比,经计算,由短肢砌体剪力墙组成的结构可以按照壁式框架计算方法求解墙肢内力;经分析和计算校核,短肢砌体剪力墙构件承载力可以按照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但受拉分布筋在ho-2.5x范围内屈服。
  • 摘要: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及ANSYS程序分析,本文得出小跨高比组合连梁的传力机理不同于细长梁的桁架-拱模型,作用在组合连梁的很大一部分剪力由沿对角线方向的斜压杆、斜拉杆传递,箍筋直接传递的剪力很小,但箍筋能抑制裂缝的开展,通过混凝土间接传递剪力;小跨高比组合连梁纵筋有应力重分布现象,即随着试件剪切斜裂缝的出现及纵筋与混凝土之间发生滑移,纵筋应变零点向其压区方向移动,跨高比越小,重分布越严重;影响小跨高比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跨高比、配箍率、圈梁高度、连梁纵向钢筋等,同时指出,跨高比是影响小跨高比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
  • 摘要: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框支剪力墙模型房屋子结构拟动力试验表明,按照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设计,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薄弱层在底部框剪层。模型房屋应用于7度抗震设防区时,经受大震作用才会开裂;应用于8度抗震设防区时,可以达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在Taft地震波(峰值加速度不大于125脚)、宁河地震波(峰值加速度不大于65gal)和EI-Ce咖地震波(峰值加速度不大于400gal)作用下的子结构拟动力试验表明,模型房屋的地震作用符合倒三角形分布的规律,在7度及7度以下抗震设防区,模型房屋按底部剪力法进行抗震验算是合理的;模型试验的第二层与第一层的侧向刚度比(γ)为4.46,利用了底部框剪层的变形和耗能能力,薄弱层在底部框剪层。为了使得底部剪力墙的数量不会太多,满足底部大空间的要求,也可以使底部框剪层变形不会过于集中,质量和刚度沿竖向没有太大的突变,层间刚度比γ需有个合理的比值。《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底层框剪房屋γ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由本文试验可知,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墙体开裂以后,将由水平及竖向钢筋承担水平剪力,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因此对于14层及14层以下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框支剪力墙模型房屋,本文建议γ=1.5-4;在试验过程中,框架托梁没有出现裂缝,并且托梁内钢筋应变变化较小,说明底部框架与上部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形成了类似钢筋混凝土的组合深梁,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在地震作用下,带有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的框架柱在层间弯矩和层间剪力的共同作用下出现塑性铰弯剪破坏,柱铰的位置可能不在柱端而移到柱身或柱中部。没有剪力墙的框架柱,柱端被压酥,属弯曲型破坏。
  • 摘要:采用子结构技术对配筋砌块砌体框支剪力墙这类复杂高层结构进行拟动力试验是可行的,而且可以在试验子结构和计算子结构中分别采用易在试验中进行的显式数值积分方法和无条件稳定的隐式数值积分方法,兼顾了试验的可操作性以及数值计算的稳定性。通过子结构技术,在拟动力试验过程中可以方便地得到全结构各层的基底剪力和位移的地震反应;作者提出了进行多自由度拟动力试验时各层初始弹性侧移刚度的测试方法,该方法有效防止了因各作动器的藕合作用而使结构层刚度不易测准的问题;通过试验获得了三福墙在不同地面峰值加速度下的底部剪力曲线、层位移反映时程曲线以及层位移包络曲线和层间位移曲线;分析表明,转换层上下层的初始弹性侧移刚度比对这种新型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底部框剪-上部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和底部框剪-上部配筋砌块砌体开洞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远好于底部的框架-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并且符合我国规范多道抗震设防的设计思想;通过多自由度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本文得到了KZW-2和KZW-3的各层层恢复力特性和整体结构的恢复力特性曲线(包络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试验分析表明,在地面峰值加速度为65一220ga1, KZW-2和KZW-3试验子结构基本处于弹性阶段,位移角均小于1/2000,在220ga1时其层间刚度基本能够维持初始刚度的60%-70%。
  • 摘要:本文对3片采用端部约束的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以及1片无端部约束的对比墙片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了解了该类墙片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变形能力、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并对芯柱钢筋应变、端部箍筋应变、砌块表面应变、墙片侧向变形及墙片所承受的水平荷载进行了试验全程的记录.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给出了4个墙片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刚度退化曲线等,通过与无端部约束墙片的对比,采用端部约束的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具有良好的延性性能及耗能能力.本文还分析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端部约束对其抗弯承载力的影响.
  • 摘要:从试验现象的描述可以看出,本文的墙体都是弯曲破坏,并体现出较好的延性,墙体具有很高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竖向压应力越小墙体滑移越明显,越容易出现弯曲破坏形态。
  • 摘要:试验中采用的是底层框架上部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1∶1三层子结构房屋模型,本次加固前该模型经过系统的拟动力试验,在拟动力试验中最大峰值加速度达到350gal,完成拟动力试验后,模型中的框架梁、柱、墙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结构刚度和房屋的正常使用都受到影响,其损坏程度为中等破坏,属可修范围.分别根据梁、板、柱、墙的破坏形态制订了详细的加固维修方案.本工程中结构构件产生较宽裂缝处用压力灌胶的方法进行裂缝修补;框架梁及圈梁支座边缘受弯裂缝再采用粘贴钢板的加固方法;框架柱采用环向缠绕封闭式粘贴GFRP的加固方法;出现受剪裂缝和受弯裂缝的配筋砌体墙片采用环向缠绕封闭式粘贴GFRP的加固方法.模型加固施工完成后,重新对模型进行了层间刚度测试试验,之后采用相同的拟动力试验技术对修复的房屋模型进行了峰值加速度为220ga1的拟动力试验,与原模型同等条件下的拟动力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加固后的模型初期表现出了较好的延性及耗能能力。结构的动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可以得到保证。但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粘钢加固部位钢板出现被逐一撕开的现象,粘钢方法表现出极为显著的脆性撕裂破坏特征,数据分析也证明其在动力加固中不宜采用;而采用环向缠绕封闭式粘贴GFRP加固的部位没有发生破坏,证明采用此种方法在结构抗震加固中使用是可行的。
  • 摘要:本章根据两片N式砌块配筋砌体墙体的低周往复水平加载试验的现象和结果,并结合本试验前期所做的研究成果在广泛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配筋砌体剪力墙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得出了N式砌块配筋砌体墙体一些初步结论,N式砌块配筋砌体剪力墙无论正常砌筑还是同缝砌筑,均因为具备良好的孔、肋对齐性质,相比于普通混凝土小砌块砌体配筋墙体,体现出更高的斜截面极限承载力和正截面极限承载力,并且试验结果表明孔、肋对齐对改善墙体的斜截面力学性能的影响要大于对改善正截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更容易达到抗震设计中对墙体“强剪弱弯”的要求;N式砌块配筋砌体墙体的承载力随着竖向荷载的降低而降低,但墙体的延性随着竖向荷载的降低而增大。竖向荷载比较小的情况下墙体更趋向于发生延性较好的受弯破坏,所以应该严格限制轴压比;本文中的两片墙体的试验结果表明,发生弯曲破坏的墙片比发生剪切破坏的墙片展现出了更好的延性。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墙体发生剪切破坏,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墙体达到“强剪弱弯”。所以本文认为不能只仅仅从考虑对墙体受剪承载力和受剪破坏延性的角度出发,考虑在墙体内水平钢筋的配置数量,还应考虑其对墙体破坏模式的影响,在墙身内增加水平钢筋的数量以保证墙体具有很高的抗剪极限,使墙体的破坏呈现延性较好的弯曲破坏;墙体发生弯曲破坏时,极限承载力与墙体内的竖向钢筋有关,所以在墙体内配置较多的竖向钢筋对提高墙体的变形性能和极限承载力非常有意义。
  • 摘要:高阶单步法本身是一种无条件收敛的隐式算法,已成功地应用于结构地震非线性反应分析、主动、半主动及智能振动控制、刚度解析表示的动力反应等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阶单步拟动力试验算法及高阶单步拟动力子结构试验算法,结合等效剪切刚度概念,提出了本步刚度的近似假设,实现了将隐式的高阶单步法转换成对拟动力试验的显式算法,方便地实现了高阶单步隐式积分算法的拟动力试验及拟动力子结构试验.数值模拟分析和多自由度试验结果表明,高阶单步法具有较中心差分法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将其应用到拟动力试验和拟动力子结构试验是可行的.针对本文试验模型在峰值加速度较小时属于大刚度试验模型,结合高阶单步法,提出了力控制高阶单步拟动力子结构试验方法。多自由度结构模型试验研究表明,采用力控制试验方法进行大刚度模型拟动力子结构试验,在结构恢复力特性进入下降段之前是可行的,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拟动力子结构试验方法。在试验模型完成系统的拟动力子结构试验后,模型的结构构件梁、板、柱、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本文根据对模型损伤程度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加固方案,并通过对加固后的试验模型再次进行的拟动力子结构试验,研究了震后受损结构构件所用加固方法的适用性和加固对恢复结构抗震性能的效果,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形式房屋的震后整体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整体结构加固修复提供了理论支持。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