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09年软实力与政府传播国际研讨会
2009年软实力与政府传播国际研讨会

2009年软实力与政府传播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9-09-08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会议文集:2009年软实力与政府传播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涉藏问题上,国际舆论和视角深受达赖喇嘛及其领导的“西藏流亡政府”的影响,这一小部分流落在外藏人声称他们“代表境内外六百万藏人”,向北京中央政府提出“大藏区高度自治”要求.流亡藏人、特别是在境外生长的藏人长期寄居在国外,对西方政治和媒体运作较为熟悉,善用英文及西方价值观词汇,使他们在西方舆论上独具一席,西方主要能听到的是这小部分藏人的声音.以藏族人的角度,通过对藏族人多元化宗教信仰的分析,研究了在社会转型时期无论是落实政策、恢复宗教,还是减免百姓税收等优惠政策,以及动员全国人民力量支持西藏经济发展措施,中央政府的政策出发点以及对大多数藏人产生的作用是积极的.并分析了达赖喇嘛在2008年形势判断失误造成了其严重自毁形象,把海内外的华人团结到了中国政府周围;挟洋自重,羞辱北京的做法是得到了一时之快,但此后西方政府在继续玩弄“西藏问题”时将遭遇全中国人民抵制和反对的情况是西方决不愿看到的境况,达赖喇嘛再想与北京打交道时,会增加诚信考量等诸多问题.没有新现实主义的智慧,不在个人行动上做出表率,达赖喇嘛与北京的继续对话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流亡藏人及其支持者的“西藏问题”国际化以及藏独激进活动只会阻碍而不是加速对话的进展。
  • 摘要:This paper argues that both the US and China tend to be branding herself in consistency withtheir own traditional sense of self to fulfill their own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or to fulfill their ownsense of an ideal image.While the US tries to present herself as an individual(national)selfwho is strong(a rugged individual believing in aggressiveness and seeking hard power),likableor attractive(soft power)and intelligent(smart power),China tries topresent herself as acommunal and moral self whose ideal self-image/lianmian is civilized(wenmin)and peace-loving,upholding the vision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harmonious Asia and a harmonious world.Through branding the US style,the US seems to be trying to maintain her superpower status fromfurther declining.China,however,is caught between presenting an image of a dragon who isaggressive in seeking peaceful jueqi(a forceful rise to the status of a globalpower)andpresenting an imageof a panda who is seekingpeace and development.While China is obsessedwith the concept of lianmian/image,the US is obsessed with the concept of power.Whilelianmian/image is rooted inthe Confucian/Daoist concept of junzi(gentlemanhood)andshengren(sagehood)who practices moral cultivation,values selflessness,co-humanity or interest sharing(liyi gongxiang)and harmony,the concept of power,whether itis hard,soft ar smart,originatesfrom Francis Bacon and is self-centered,self-motivated and self-serving.
  • 摘要:文化安全问题作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层面,正越来越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将探讨文化安全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民族—国家产生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在经济—文化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强大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在积极参与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维护自身的文化安全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警惕“意识形态终结论,切实加强对独立、统一的民族一国家文化的建设和维护。加强文化创新意识,争取维护文化安全的主动权。
  • 摘要:新世纪,全球化己让世界各国进入到一个交流、竞争、融合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遗世独立,孤立发展。没有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吸引外资,对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受到影响,甚至连国家安全都可能受到威胁。本论文着重从媒体中"无形的力量资源"部分,即所载信息内容有效传播的策略与方法入手,对构建既符合我国对外宣传的基本政策,又符合新闻规律、适应国际惯例的对外宣传与传播策略提出建议.全文主要从对外宣传如何与国际接轨、抢占新的舆论阵地、巧借外力推进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给从事对外宣传和传播的人士以借鉴。
  • 摘要:The soft power of a country can come from itsculture,its political values(when it lives uptothem at home and abroad),and its foreign policies.Instead of thehardpower of force,the softpower of these living relationships,deeplyhuman forms,can eventually find a way for others towant what you want.Let us imagine that thefirst and most important attraction to a humanbeing isthecommon good.Soft power at homebrings a country together.Soft power in politics,as Professor Nye tells us,will help the public opinion of countries-enabling,rather thandisabling,them to work together.It is ourownopinion of ourselves,and our own comprehensive awareness that will build national softpower.It will enable usto know and share the common good at home first and then in the world at large.
  • 摘要:品牌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品牌是逐利的.作为知识产权和文化符号,某些品牌的暴利特征具有极大的伪装性.这些暴利流向了品牌的发源国或者输出国,对品牌消费国的经济形成了看不见的损害.品牌从文化上讲是属于全人类,但是品牌收益是有国界的.这就决定了,品牌同时具有政治属性,表现在国家性、国际性、掠夺性和攻击性几个方面.品牌的文化属性也是明显的.并分析了品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并介绍了敌对品牌跨越国家边界,说服消费者购买,指出我国应该在国家层面正式启动针对敌对品牌的防御战略的研究,把品牌的国家安全纳入非传统安全领域考虑。在国家的行业管理层面,建立敌对品牌的辨别指标体系和预警机制,并探讨相应的预案和对策。在知识层面,要在经济学院己经充分讨论过品牌的经济属性的基础上,开展对品牌的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的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关注强势品牌的帝国主义倾向,积极寻求破解品牌帝国的智谋,直至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 摘要:软实力的提出是一个紧迫而现实的话题。一种文化有没有竞争力在当今时代似乎并不取决历史长短,而取决于有没有活力,能不能被当代人接受认同。近百年来,中国发生了两次重要的文化转向,一是五四,一是今天.五四实现了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的转向.今天在国际软实力的激烈竞争中,中国文化正在进行从文化资源、文化事业到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的转向.文化创新是提升软实力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强中国文化内涵的本体创新,从内容到形式要有所突破.另一方面,要加强传播手段的创新.利用现代传媒和科学技术是中国文化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 摘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探讨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核心内容和目前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创新投资机制对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意义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义;提出了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以文化单位投入为主体、以非公有资本和外资投入为重要组成部分、以金融机构投入为补充、以"投资准入区别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投资新机制;指出创新产业投资机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途径:明确国有资本投资范围,转变国有资本投资机制;构造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文化产业投资运营主体;降低准入门坎,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加大直接融资比例,加强资本市场支持;组建文化产业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捐资兴建各类非营利性文化项目等。
  • 摘要: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推了"软实力"概念,成为国家实力的另一个代名词.软实力与硬实力有所不同,所以要领导世界,应该让两者更好的结合.而美国在运用软实力上经验丰富,但在硬实力的驱使下也犯过不少错误.对于软实力的应用上,中国还存在着不同方面的一些劣势。“庞中英认为,中国在经济上造成的软实力的优势也造成了软实力的弱势。洛伦佐则评价说,中国的软实力中文化的吸引力还相对较弱。科兰兹克则指出中国政府在公共关系,尤其在与国际媒体、国际非政府组织打交道上尚需要积累更多经验与技巧。”要避免软实力硬化、反而成为中国形象的包袱,需要智慧和眼光,去未雨绸缪。如果才能更好地建设温和而强大的中国软实力,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摆在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吸取别国教训的同时,更要发挥出文明古国的传统优势,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路子。
  • 摘要:在文化的起源过程中,交流和传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的生命力、竞争力也体现于交流和传播.作为一种以文化吸引力为表现形式的国家力量形态,文化软实力的自身建设与功能发挥都与其国际传播绩效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首先对文化软实力国际传播的概念、特征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国际传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国际传播绩效的若干策略思考,以期为我国文化软实力以至软实力的建设要构建文化软实力国际传播的战略规划与研究评估体系,打造以商贸活动为载体的文化软实力国际传播主体路径,为文化软实力的国际传播营造积极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应以“小舞台、大世界”的眼光去处理好亚太事务,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积极营造周边安全和周边舆论的良好环境,为我国全方位的国际舆论环境打造出良好的出发阵地,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传播。
  • 摘要:我国外宣工作的目的是要让海外受众形成一个积极的“国家形象”,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海外受众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身份特征,是一个广泛的、多样的、复杂的群体,他们在接受信息时有自己的选择权和判断力.外宣工作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应该对传播对象进行合理划分,在了解海外受众的需求和口味的基础上,有区别地进行针对性的传播.我们的对外宣传不仅要让海外受众听到中国的声音,而且要让他们愿意听中国的声音,听得懂中国的声音.为了提高对外宣传工作的效果,还要努力消除外宣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传播障碍,注重民族情绪与大国责任的调适,中国崛起与国际交流的并重,外宣思维与国际传播的调适,官方宣传与民间交流的配合。
  • 摘要:凭借出色报道重大突发事件而跃升为世界性传媒的CNN,在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地震发生后发出了系列现场报道.本文通过研究CNN在自然灾害重大事件中的报道方法,观照中国国际传播现实,提出增强中国新闻传播国际影响力的建议:通过新闻要素选择报道方法建构新闻窗口,优化整合资源,主动设置议题,,拓展记者队伍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外宣平台,引用关联信息,隐藏宣传意图,增强传播效果。
  • 摘要:软实力理论的制造者约瑟夫.奈说:"软实力是通过吸引和劝服,而非强迫或者收买,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理念和政策的吸引力".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中国对外传播史上以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汉学等软实力客体彰显出的长久魅力,对今天强调发展和建设中国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说服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软实力作为构成当今世界民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发挥战略性作用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文化既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共同语言和心理素质,也是构成现代民族国家综合国力组成部分的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决定国家凝聚力强弱、反映民族精神状态不可或缺的力量.通过分析软实力中的文化因素及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输出性和渗透性,指出孔子学院作为语言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其担负的重要使命就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这种传播不是"意识形态"或"政治制度"的渗透,而是文化作为软实力重要组成因素的自觉输出及合理渗透.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在于其不断促使人类追求善的力量和不同理想、观念、价值、传统等所形成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及相互交融。
  • 摘要:本文是有关国际视野下提升广东对外传播能力的战略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5大洲的392名外籍人士对广东文化有哪些认知,通过统计提出广东最具有全球传播能力的是广东饮食文化.通过对广东饮食文化自身特点以及全球传播过程特点的分析,提出国际视野下广东对外传播能力的战略,特别强调要利用广东的华侨优势和提高居住在广东的人们的全球公民意识,让传播变成一种自发的素养和自身优势的自信展示.并指出,在传播的路径上,文化应与商贸并进。
  • 摘要:对胜任特征模型理论和应用的探索,是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课题组自80年代以来,基于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和文化背景,在不同行业的胜任特征模型的建构和研究方面的探索和发现,以及胜任特征模型在国内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建设实践应用方面的进展.文章还特别介绍了作为胜任特征模型核心内容的领导行为的研究发现.并对于未来开展本领域的理论研究要把胜仟特征模型开发与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从组织战略的层次探索胜任特征模型的功效。继续探索胜任特征模型与领导行为、风格的关系。胜任特征模型的开发目前己经具备一个开发范式,其中BEI行为事件访谈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种方法才能真正揭示成功任职者的行为特征。
  • 摘要:Malaysia is a mass tourist destination and istraditionally renowned for its tropical rain forest.Nestled inglobalizing Asia,Malaysia regards tourism as a vital sector that lubricates economicgrowth.A holistic and integrated approach has been emphasized since Eight Malaysian Plan(2001-2005)in developing Malaysia's tourist industry.Cultural tourism,an importantcomponent of Malaysia's soft power,has becomes a compelling subject innew tourism policy byutilizing the extensiv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country.In recent years,the OrangAsli or indigenous people have drawnthe attention of 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tourists.The Orang Asli are a diverse group ofindigenes who maintain aclose physical,cultural and spiritualrelationship withthe environment,residing in remote communities such asforest fringes and rivervalleys.The culture of Orang Asli is unique and viable as a tourist magnet.This paper will arguethat the investment in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by featuring Orang Asli as an attractionadds to Malaysia's soft power by demonstrating its concern for the well-being of indigenousgroups.
  • 摘要: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与俄罗斯的传媒体系也深深卷入了全球化进程之中。在全球化进程中,一方面,各国传媒体系是它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正是在各国传媒的协助之下,全球化才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全球化给各国传媒的实践、结构和内容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对比了全球化进程对于中俄两国大众传媒影响的异同.认为尽管全球化是一个波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进程,中俄两国的传媒体系也都已经受到了全球化的强烈影响,但是,由于两国历史、文化传统及传媒传统不同,因此,全球化对于两国传媒体系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差异仍然相当明显。
  • 摘要:提升国际影响力是软实力建设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所指.国际影响力是自"内"而"外"的力量外溢、是由"此"及"彼"的理解认同、是从"上"到"下"的共同努力.在中国,一个被认为“真正需要民间智慧”的时代开启了。中国外交要进一步发挥民间优势,推动公众外交和政府外交的协调发展,建立多元的外交应对机制,并充分营造和鼓励民众外交参与的社会氛围,普及外事知识,培养和提高民众的对外交流与交往的能力,使更多的人学会“在世界上怎么与人打交道”,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成为大使”。要充分认识国际影响力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拓展方法,争取在这方面早日有所建树,使之同我国肩负的"国际责任"相符合。
  • 摘要: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电视媒体的自身特性,电视成为中国实现软实力传输进而夺取文化领域对内对外领导权的不可忽视的渠道.在明确电视媒体这一重要性的前提下,本文用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辅以文化研究的视点,剖析了当下中国电视媒体真正的主体构成及其真正的内容表达,质疑了其在传播先进文化、代言公共利益等软实力传输方面的"缺席".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电视媒体担当软实力传输的"在场"重任一方面是从业者的自身水平的锻造。这也是全国各大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的使命.目前,真正既讲政治又懂业务的新闻传播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二是各层领导机构的重视。美国历届政府都有常设的新闻顾问,在中国国内,高层领导逐渐意识到传媒在塑造国家形象、凝聚世道人心方面的重要性,三是各直接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与政策鼓励。如国家广电总局、各地广播电视局和电视台的管理人员,既要把握新闻传播从业者的思想引导,又要尊重艺术创作规律。
  • 摘要:文化软实力作为国际竞争战略,时间并不长,这为各国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提供了近似的起跑线.在文化软实力领域的竞争,不仅应当认识到我国文化资源丰富,也应当承认"西强我弱"的现有局面.在面对现有环境时,应当重视文化竞争的自身规律,注重文化传播中的表达方式和话语权问题,使文化软实力能够深入人心。
  • 摘要:全球化传播是一柄双刃剑—在带给人们浩瀚资讯与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单一化了发声体与意识形态,构建出一个声强者愈强,声弱者愈弱的极不平衡国际舆论环境.在这个西方主场的舆论场里,中国主流媒体在一次次敏感新闻事件上集体"失声",对西方主流媒体的不实报道毫无还手之力.如何在举步维艰的国际舆论战场反戈一击,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造成此种传播局面,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主流媒体制度不为西方媒体及受众的价值观所接受,对中国主流媒体传播报道的内容有一种天然的抵制情绪;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运用"软实力"开展公共外交,润物细无声地攻占意识形态高地.基于此,认为运用公民媒体进行公共外交,不失为一条解决之道.本研究是在公共关系学、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理论框架下,结合2008年春夏Anti-CNN网站反击西方主流媒体不实报道成功案例,分析公民媒体,特别是公民网络媒体,是如何在公共外交领域成功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反击作用的.本研究采用了质化分析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该网站参与运行者数据资料、点击率出现峰值的时间分布及峰值时期点击率和IP数量分析发现公民媒体在起到了主流媒体未能起到的反击作用.通过文献分析、话语分析、深度访谈等办法分析出公民媒体较之传统主流媒体更能有效传达给国外受众的原因.通过了解该网站的创办动机、运行模式和传播效果归纳中国公民媒体赢得公共外交胜利的几个关键性指标.最后,通过对Anti-CNN.com反击模式分析,抽象出中国公民媒体在公共外交领域运用软实力成功反击西方软实力的反击模型,并且发现这个模型是国际关系领域的卡尔·多伊奇的"五级瀑布模式"的倒推.并把它命名为传播学的"五级喷泉模式"反击模型.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摘要:在全球化的今天,软实力已成为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民族国家立足于世界之林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正在和平发展并倡议构建和谐世界的中国来说,增强软实力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和国家凝聚力、中国模式和社会主义优越性、以及现当代外交实践等分别构成了建设今天中国软实力的三大来源.为了世界的和谐与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应该制定并实施一套成熟而系统的且有别于单边主义的干涉外交的全新外交策略,包括主动外交,合作外交,多边外交等等.从中国现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践中提炼出优秀的文化和价值资源,结合当今时势,转变一些外交理念和举措,从而凝聚出当代中国的“软实力”,从而“锦”上再添“花”,让全世界的人民从心中为之倾倒。
  • 摘要: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进程中,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长,世界上有上百个遍及各国的孔子学院,每年几乎有好几次中国文化节以及中华文化与世界的交流活动.中华民族价值观,是全体中华民族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以及共同奉行的信念、信仰和共同选择的价值实现途径、方式等.在分析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继承和重塑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内涵,并介绍了发展文化影响力要强调的四种观念,指出现代中国,承载着五千年的文明遗产,创造了新的中国奇迹.中国改革开放30年创造了经济奇迹,而这种经济奇迹的表现是巨额的贸易、触及全世界的消费以及中国的发展模式.当然,还需要中国文化的厚积薄发,真正表达精神层面赋予世界的东西.中国要说服全世界,中国要感动全世界,不是靠这些物质,而是要靠精神,使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 摘要:2008年8月8日至24日,北京奥运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奥运开幕式,勇创佳绩的各国运动员,跃居金牌榜首位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几十万辛勤工作的奥运志愿者,北京奥运会创造了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中国现代化发展状况的契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得到空前加强.从本次收集到的境外媒体的报道来看,以奥运会为契机的对外传播传递出的信息主要是正面的.首先,数量空前的记者聚集北京,中国敞开大门接受世界的审视,为最广泛的报道提供了条件.其次,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气势、创意成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古老、博大,并且对西方人来说充满异域风情,这些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自然成为媒体选取的对象.再次,气势恢宏的开幕场景、中国人真诚流露的欢腾喜悦,没有给外国媒体负面报道留出余地.以开幕式后第一周为例,每天世界各地46.2%的主流报纸在头版至少刊登1条以上的奥运新闻,其中正面报道超过53.8%,负面报道仅为11.3%.在全球主流报纸头版的奥运报道中,阿拉伯国家报纸的正面报道最多,高达68%.而非洲国家报纸的负面报道最多,为24%.从新闻报道的热点分布来看,33%的热点是正面的,42%是中性的,25%是负面的.因此可以说,奥运会成功地向世界介绍了中国。
  • 摘要:要提升国家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树立鲜明而富有魅力的国家品牌或国家形象.就中国国家品牌而言,当前尤为迫切的是界定和充实其政治内涵,并在国际媒体和公众心目中形成广泛共识.认为,民主、人权、法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成为中国国家品牌中政府形象的四大支柱.中国必须在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和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更加积极有效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消除中国政治形象的负面效应,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中国国家品牌的国际认可度。
  • 摘要:国家之间有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竞争,而"软实力"竞争已经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价值."软实力"竞争的核心是文化力的竞争."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广告创意与品牌形象塑造中,挖掘"中国元素"是推动中国"软实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一种,要改变被强势文化影响渗透的命运,唯有加强国家“硬实力”。而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资源己非中国独有,要避免中国元素被误读曲解,唯有加快中国元素推向世界的步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到中国影响力,中国元素将是国家软实力竞争中最有力最深邃最持久的武器之一。
  • 摘要:This paper aims to clarify some misunderstanding aboutnation branding.It examines theorigin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the concept,and draws a comparison between nation branding and.Anewisthat emphasises the need to shift from"branding" the nation to nation image management.Nation branding is not a myth.The impact ofnationbranding should not be exaggerated ordismissed.Socrates(469BC-399BC)once said:the way to gain a good reputation is to endeavourtobe what you desire to appear.This remains true in the 21st century.However,this is just oneside of the coin. For a nation to change itsimage,it needs first to change its behaviour.Then,equallyimportant,it needs to te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aboutthe changes.This is becauseimages of a nation won'tautomatically change after the changes in reality.The wayfor a nation togain a better reputation is tocommunicate to the international audience that how good youare,-this practice is called nationbranding.
  • 摘要: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十分重视提升自身的软实力,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而国家形象的提升有赖于广泛的对外传播.本文主要通过对西方尤其是美国视野中中国国家形象以及中国对外传播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有效地发挥对外传播的功用,塑造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要推动对外传媒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效的对外传播工作机制,实施对外传播艺术战略,要注重对外传播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对外传播者的素质,中国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就要在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新闻对外传播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改革对外传媒体制,努力建立健全对外传播工作机制,实施对外传播艺术战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对外传播人才,通过实施有效地对外传播来传达中国真实的声音、反映中国真实的情况、塑造中国真实的形象。
  • 摘要:通过对重庆经济建设经验的总结,认为可以概括为“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携手并进”,并指出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得以携手并进的机理是是通过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从而有经营性收益上交,使政府有能力减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重庆经验”正在以比香港更大的规模和维度上进行着“自由社会主义”的实验。它值得全国人民密切的热情关注。如果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民主监督,同时使国有资产增值有一部分进行“社会分红”,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更完善。
  • 摘要:软实力的提升是中国国家形象定位及中国国际形象塑造的核心问题.但是目前关于中国应树立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的观点,大多集中于加强媒体传播、政治公关和改进宣传等技术性思路,缺乏从软实力内在形成逻辑角度对国家形象塑造的深层理论思考.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认为中国民主建设和政治改革对于改善中国国家形象的意义不容忽视.本文提出,中国的"软实力"的构建应同时推进国内民主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协调发展.对内,中国以正面姿态进行自身民主建设,可以不断树立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进而推动全球民主事业的发展;对外,中国外交的民主转型不仅顺应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的潮流,为中国赢得更大的国际声誉,而且可以为国内政治文明的总体发展提供更好的国际经验,创造更好的国际政治环境。
  • 摘要: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提出媒介人物对国家形象与软实力的影响,结合《时代》周刊上1949到2009年中国封面人物的变化,即政治媒介人物的减少、流行文化人物的增加,联系意识形态与文化理论,提出中国在对外传播中应减少政府显性参与,弱化政治价值观,进而减少中西意识形态冲突,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 摘要:中国的发展需要与世界的沟通与交流,希望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与帮助,而中国的公民权利一直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中国人权的尊重和保障方面做了许多切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一个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以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为标志,中国已经迈入走向世界,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第三个里程碑.为了保证和促进中国在新的历史进程中走得更快更好,还需要在政府信息公开、公民意愿表达和尊重公民人格等方面作坚苦不懈的努力。
  • 摘要:The right color of Democracy is red.(Le droit àla démocratie est de couleur rouge.) As I wrote for the Lafayette newspaper in Easton,Pennsylvania in 1988: "The merits of American democracy seem to lie in its remarkableself-starting and healing ability Democracy is not a ready-made, prefabricated political,economic or socialsystem.In my opinion,it seems to be the ability to adjustto new situations before it istoo late." (The Lafayette,September 16,1988) Red is the color when a stockmarketis on the rise.
  • 摘要:世界各国都将国家形象塑造视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和目标,利用一切手段向国际社会展现国家形象.而体育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门,重视体育形象的塑造对树立正面的国家形象有重要意义.体育水平不但反映国家形象,体育软实力为国家认同提供了载体.体育可以传播重要的国家符号;体育赛事促进对国家的全面认知;借助体育赛事宣扬本国民族文化;国家领导人借助体育精神展示国家形象.体育传播符合现代国家形象构建的国家形象主体下移、依托文化输出、国家形象议题库、第三方话语同盟的传播策略.在国际关系中,体育传播总是被各国政府当成可利用的政治资源的一部分,许多缺乏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国家也利用体育运动来寻求认同。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国际体育交往日益频繁,如何利用国际体育传播塑造国家形象应该成为破解的课题。在国际传播领域,由于信息流动呈现出“中心—边缘”的特点,西方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议程设置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媒体为自己设置的形象效果无法凸显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更需要采取国家形象塑造的局部突破模式,而体育传播将这个局部突破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 摘要:中国在近些年显示出通过新媒体来创造国际形象的热忱.国际互联网络,以其高传导速度、免费连接、多样选择及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优势,成为公众互动的平台.国家品牌和形象建设是一项与摩尔个性化紧密相联的活动,这点必须从本国公民以及国外相关组织个人的角度认知.《中国日报》是一份准官方报纸,其网站结合信息与娱乐,传递了中国认可的国家品牌形象,同时它也是中国与西方公众对话的重要工具之一.随着西方媒体对于环境问题的批评和报道日益增多,《中国日报》中关于中国及其他国家环境问题的报道,则能较好地揭示中国对其环境保护形象的敏感度.本文将对2008年的《中国日报》进行内容分析,旨在判断奥运年中,中国在此报中是就环境问题,包括摩尔和分子个性化及参与,《中国日报》战略性地组织对中国环境形象的表达,而没有成为政府品牌计划的喉舌。它通过三个主要的品牌架构,宣传中国的环境事务,建立中国的环境形象.《中国日报》并没有封锁不利消息,相反,它承认问题的存在.《中国日报》主要强调政府的工作和在改善环境中取得的成绩,显示了中国所作的努力,以及解决污染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 摘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高校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道德建构是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美比较研究及独立样本t检验运用,发现两国高校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道德无论是在行为层面还是在意识层面都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网络学术信息道德失范现象大量存在,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话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发现,中美"诚信文化"差异、大学生个体"自我效能"、网络学术信息道德教育监管等方面的原因成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应在文化软实力的总目标中将网络信息道德建构上升到国家战略构建的层次,大力提升大学生群体基于软实力构筑的网络学术信息道德自我效能;在跨文化学习借鉴中创造良好的网络学术信息道德环境和公共服务条件;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创新网络学术信息道德监管体系和拓展网络学术信息道德的法律支持空间,形成网络学术信息道德与网络学术信息法律的衡态.这是当今中国加快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思路与手段。
  • 摘要: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国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评价.在现代社会,随着媒体的高度发展,国际传播越来越迅捷,国家形象主要通过媒体塑造,要分析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首先要分析大众传媒对这个国家的报道.奥运会作为世界上最重大、参与国家最多的体育赛事,是媒体竞相追踪报道的全球性媒介盛事,对举办国的形象塑造营销具有重要的意义.2008年奥运会东道主国家中国具有古老的文明,悠久的历史,但因为后期衰落,其长久以来在国际上的形象都是落后而专制.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焕发出信的活力,在国际上以和平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形象已经引起相当的瞩目,在中国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更是吸引了媒体空前的关注.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西方主流媒体《纽约时报》的实证分析,得出:即使是奥运会这样的全球性媒介事件也只能影响,但不能彻底改变中国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从根基上仍是取决于国家的现实状况。
  • 摘要:中华文化在网络空间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不同类型的文化网站风格迥异,彼此隔绝;网站内议题疏离,流于浅表;中华文化图景拼贴式呈现,意义碎片化.认为中华文化应该改变碎片化、拼贴化的网络呈现状态,以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为线索,使中华文化的网络传播空间形成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文化生态场域,使网络成为精神家园。
  • 摘要:通过对西方国家对中国认识双重标准的介绍,分别从意识形态、话语平台、话语运用方面分析了中国的话语劣势,指出中国争取话语权在意识形态上,主动争取道德制和重建文化价值机体系.一手提倡多元文化价值,文化平等和价值观相对论.一手反对媒体霸权造成的另类专制,文化歧视,变相种族主义,及双重标准。语言平台上,多用巧用软力量,社会力量,中国文化历史民族资源;弱国家管制,实力的强调,及官腔空话.话语运作上,加强建设融贯中西,善于驾驭西方语言,价值观及话语技巧的队伍,尤其是少数民族队伍。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