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三届华夏医学妇产科论坛、精准医学妇产科临床与实践国际论坛、第二届华夏医学妇产科青年医师论坛
第三届华夏医学妇产科论坛、精准医学妇产科临床与实践国际论坛、第二届华夏医学妇产科青年医师论坛

第三届华夏医学妇产科论坛、精准医学妇产科临床与实践国际论坛、第二届华夏医学妇产科青年医师论坛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7-04-20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璞至医疗;;

会议文集:第三届华夏医学妇产科论坛、精准医学妇产科临床与实践国际论坛、第二届华夏医学妇产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淋巴转移是妇科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方式,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妇科肿瘤委员会制定的卵巢癌分期系统中,把有无淋巴转移作为衡量病期早晚的一个重要参数,即一旦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则患者已达Ⅲ期.因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已整合至卵巢癌的手术之中,便于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本文主要讨论上皮性卵巢癌实施淋巴结切除能否改善患者的生存.对于早期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数目越多越有利于肿瘤的精确分期。但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系统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可以改善早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反而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尚不能取代淋巴结取样术成为卵巢癌手术分期的标准术式。对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要达到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应该切除肿大转移淋巴结。近年己有研究提示对实施了理想减瘤术的晚期卵巢癌行系统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可能有益于患者生存,但仍需证实。
  • 摘要:胎盘植入是当前产科难治性产后出血导致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亦是孕产妇死亡主要病因之一(归类于产后出血),孕产妇死亡率可高达7%.子宫内膜创伤是胎盘植入的主要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剖宫产史.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和二孩政策的开放,胎盘植入发生率显著增加,较前增加了10倍之多.孕期明确诊断胎盘植入并对于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以此制订手术方案,可以极大的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超声做为主要的诊断和评估手段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近来有学者进一步通过六个征象和病史特点如剖宫产次数评估植入的深度,再进一步结合植入的面积、是否累及膀胧、宫旁组织和是否累及宫颈并结合病史等评估其严重程度,以更好的做术前准备和制定手术方案。
  • 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女性下生殖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性活跃期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过一次HPV感染,绝大多数都会自行清除,仅很少一部分发生持续性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是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发病的必要因素.回顾HPV感染及CIN的自然史,发现无论是HPV感染还是CIN均存在很高的逆转率,仅少数人发展HPV持续感染、CIN甚至癌变.由于阴道感染在HPV感染及CIN的人群中检出率很高,因此推测阴道感染可能通过改变宫颈局部微环境,进而促进CIN的发生发展.本文对女性常见的阴道感染与HPV感染及CIN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 摘要:精准外科是我国学者在2006年首先提出的创新理念.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特别是美国提出精准医疗计划以来,精准外科理念逐渐成为外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方向.外科手术的精细准确是传统的基本理念,主要包含手术中对关键解剖结构识别和手术层次清晰到位.精准外科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内涵则是在新型前沿技术的支持下,融合传统的外科理论和实践,实现病灶清除、脏器保护、损伤控制3个外科要素的最佳平衡,达到手术治疗的最佳疗效和生存质量.采用多组学、影像学、遗传学和机器人手术等技术,完成疾病评估、临床决策、手术规划、手术操作、辅助治疗、预后随访构成了临床外科精准实践体系.手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段。将精准外科的理念应用于宫颈癌手术治疗是有益的尝试,对于创新技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整体提高宫颈癌治疗的水平具有意义。
  • 摘要: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病人对外观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妇科手术需要与整形美容外科技术相融合.对于外阴白斑和外阴癌手术形成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根据缺损组织的类型和所需要的组织量灵活运用整形外科技术可以很好地覆盖创面,达到一期愈合.仅存在皮肤部分或者全层缺损的病例,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供皮区,取中厚或者全厚皮片,进行皮片移植关闭创面.
  •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与化学发光法(CLIA)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及健康对照女性血清总睾酮(TT)的定量检测,探索该LC-MS/MS诊断生化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PCOS组325例、正常对照组244例。按年龄分组,并将PCOS患者分为多毛组和非多毛组、高雄组和非高雄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及各亚组间LC-MS/MS和CLIA测定的血清总睾酮。 结果:LC-MS/MS法可明显区分PCOS与正常女性的TT水平,而CLIA则不可。LC-MS/MS法TT及相应游离肇酮指数(FAI)在多毛组明显高于非多毛组,而CLIA法TT及相应FA工差别不显著。LC-MS/MS法TT与多毛评分(mFG)、简化多毛评分(sFG)均呈正等级相关,而CLIA法TT与mFG, sFG均无线性等级相关。Bland-Altman法和Deming回归分析均提示,LC-MS/MS法和CLIA法检测女性血清TT的一致性不佳。LC-MS/MS法TT诊断高雄激素血症截断值为)1.85nmo1/Lo LC-MS/MS高雄组与LC-MS/MS非高雄组间、LC-MS/MS高雄组与CLIA高雄组间身体测量参数及实验室检查均有较多差异。ROC曲线亦提示LC-MS/MS法TT测定对PCOS有极好的诊断价值。 结论:LC-MS/MS方法测定血清TT较CLIA灵敏性高、准确度好,对女性生化高雄激素血症与PCOS的诊断效能高。
  • 摘要:目的:在中国育龄妇女中,制定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硫酸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DHEAS)和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的正常界值. 方法:收集904名参加每年一次的体检的预期健康女性的临床资料,测量其游离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和总睾酮水平;并选择没有已知可能影响雄激素水平的因素的450人作为参照组,采用可客观的反映"异常值"的离散和集中规律的划分异常与正常群体的k-均值聚类分析(k-means cluster)方法计算各个雄激素参数的正常界值,同时计算不同年龄分层的正常值,并与百分数分析法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在“参照组”妇女中,用仁均值聚类分析计算的FT、DHEAS及TT的正常界值分别为26.99pmol/L,4.92 μmol/L和2.39 nmol/L;转换成相应界值的百分数分别为91. 8th、69.8th和90.0th。然而在总人群中,FT、DHEAS及TT的相应界值的转换百分数分别为87.9th、67.6th和83.8th,均低于在参照组中的水平;也就是说,总人群中伴高雄激素血症的妇女百分比较“参照组”增加。关于年龄对雄激素水平的影响,DHEAS水平随着年龄增加而递减,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T及TT平均水平在不同年龄组中则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排除了伴可能影响雄激素水平的因素后的中国健康育龄妇女中,FT、DHEAS及TT的高雄激素血症的界定值分别为26.99pmol/L,4.92 Pmol/L和2.39nmol/L;转换为百分数,它们分别是91.8th、69.8th和90.0th。DHEAS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胞浆内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中采用拮抗剂方案患者,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受体激动剂和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双扳机诱发排卵,是否可以改善临床结局.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来分析使用GnRH激动剂联合小剂量HCG诱发排卵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患者的临床结局的改变.纳入病例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间接受IVF/ICSI拮抗剂治疗的患者,共226名.其中采用0.2毫克的曲普瑞林和重组hCG2000U促发排卵组,即双扳机组43名,重组hCG10000U促发排卵组,即对照组98名,重组hCG8000U促发排卵组,即低剂量组85名.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结局. 结果:三组患者基本情况,Gn用量并无无显著差异:双扳机组,对照组,低剂量促组三组的HCG日血清雌二醇水平分别为6824.70±2718.04,5115.14±942.68,6932.53±2082.35;获卵数分别为21.63±7.43,18.54±4.38,20.27±5.42;优胚率分别为64.21±22.34,52.83±23.1,59.60±19.37;可用胚胎数分别为13.58±7.21,10.19±4.61,12.25±5.28。对照组与双扳机组,低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间的OHSS高风险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9.53%,32.65%,41.18%。重度OHSS严重的患者早期主要的发病率为2.34%,2.04%,9.41%,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5.02±1.51,5.55±1.82,5.98±2.99,对照组与双扳机组,低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受体激动剂和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双扳机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中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 摘要:目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治疗不孕症的有效手段.随辅助生殖技术发展,胚胎质量、数量优化,但子宫内膜容受性等因素仍限制妊娠结局的改善.子宫内膜息肉(EP)是不孕女性常见的宫腔异常,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而影响胚胎着床.宫腔镜是诊治EP安全、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生殖中心多于麻醉状态下行硬性宫腔镜检查,风险大、成本高,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孕女性EP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研究IVF术前门诊软性宫腔镜检查和息肉刮除在诊治EP、改善助孕结局中的临床价值,为更加安全、经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在齐鲁医院生殖中心于IVF治疗前行软性宫腔镜检查的患者2427例,分析其EP的发病情况,与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孕产史、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临床特征等的关系,对宫腔镜诊断EP的患者行息肉刮除后进入周期,分析比较其与正常患者的妊娠结局。 结果:1、2427例患者中,宫腔镜结果异常的有561例,EP有389例,是最常见的宫腔异常,总体发生率为16.03%,与病理学检查诊断的一致率为93.86%。2、EP患者的年龄、平均周期间隔天数、BMI、基础E2水平、基础P水平、空腹血糖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高于对照组的指标有不孕年限、平均周期持续天数,低于对照组的有妊娠次数、异位妊娠次数、流产次数、分娩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EP在35岁前发生率较高,超过35岁后下降。4、随不孕年限增加EP发生率显著升高。5、原发性不孕患者的EP发生率高于继发性不孕患者,随妊娠次数、流产次数、分娩次数增加,EP发生率均显著下降。6、曾使用IUD患者的EP发生率显著低于未使用的患者。7、高血压患者的EP发生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的患者。8、EP患者月经过长、月经过多和月经频发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经宫腔镜治疗的EP患者单周期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多周期的累计妊娠率、累计活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EP是不孕患者最常见的宫腔异常类型。2、不孕年限增加、原发性不孕、高血压为EP的危险因素,妊娠和分娩次数的增加、曾使用IUD为EP的保护因素。3、EP患者更易发生月经过长、月经过多和月经频发。4、宫腔镜检查是诊断EP较准确的方法。软性宫腔镜检查配合息肉刮除能有效治疗EP,改善宫腔环境和助孕结局,可成为较有效、安全、经济的常规检查手段。
  • 摘要:目的:研究同种异体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子宫内膜损伤的情况. 方法:取雌性SD大鼠,通过热损伤法建立子宫内膜损伤模型,造模后第15天,随机分为4组,宫腔移植组子宫腔局部注射同种异体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mL(细胞浓度1×1010L-1),宫腔对照组于宫腔注射等量的PBS,尾静脉移植组于尾静脉注射同种异体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mL(细胞浓度1×1010L-1),尾静脉对照组于尾静脉注射等量PBS.于大鼠第3个动情期取子宫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 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宫腔移植组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多于其余3组(P<0.05),尾静脉移植组多于宫腔对照组、尾静脉对照组(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宫腔移植组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子a v β33表达强于其余3组(P<0.05),尾静脉移植组多于宫腔对照组、尾静脉对照组(P<0.05);③Western Blot检测: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相同;④结果表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不同程度地修复大鼠子宫内膜损伤组织,增加子宫内膜腺体计数,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 摘要:目的:对p16INK4a/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检测及宫颈细胞学、高危型HPV检测三种方法在检出高度宫颈病变的作用进行比较. 方法:从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门诊自愿做机会性筛查的妇女,进行p161NK4a/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HPV检测.p16INK4a/Ki67双染采用CINtecPLUS细胞学试剂盒方法,宫颈细胞学应用Thinprep或Surepath液基薄片的方法,高危型HPV检测采用HC-Ⅱ或Cobas4800检测系统. 结果:入组131位妇女,平均年龄39岁,p16INK4a/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检出CIN2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92.8%,特异度58.8%,AUC为0.773,高于细胞学检查(82.5%,44.1%,0.633)及高危型HPV检测(94.8%,17.6%,0.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IKK她/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联合细胞学检查漏诊率最低。 结论:p161NK4a/Ki67双染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降低了检出高度病变的漏诊,提高筛查特异性,降低病变的过度诊断,减少医疗浪费,并且可以弥补细胞学筛查的诊断不足,助于提高宫颈腺癌的检出。
  • 摘要:目的:对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女性进行HPV感染检测和社会人口学调查,探究HPV感染流行情况并分析感染高危因素. 方法: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西双版纳、普洱、丽江和香格里拉等地,对当地傣族、哈尼族、纳西族和藏族等有性生活的女性进行HPV感染检测,并收集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孕产史、婚育史、吸烟饮酒史和性伴侣情况等社会人口学特征.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纳入受试者926人,藏族164人,哈尼族237人,纳西族201人,傣族324人,HPV感染率平均为16.31%。其中藏族女性HPV感染率最高,达27.4%;其次为哈尼族(21.1%)、纳西族(11.9%)和傣族(9.9%)。在藏族、哈尼族、纳西族和傣族中,分别发现了12、19、8和11个HPV亚型,各地区的优势感染型别均为HPV-16。藏族女性,HPV高危型感染、单一型感染、混合型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5.6%,15.2%和12.2%;哈尼族女性,为1%,15.6%和5.5%;纳西族女性,为11.4%,9.9%和2%;傣族女性,为7.1%,6.1%和3.8%。统计分析显示:与HPV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民族、年龄、性伴侣个数等,而受教育程度、婚育史、孕产史、职业等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云南不同少数民族女性HPV感染率高,且感染率和感染型别存在较大差异,针对性地对高感染率的少数民族女性展开宫颈防癌筛查,有助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早诊早治。
  • 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PV)16的E6E7早期多顺反子转录本经剪切后形成至少四种剪切体:全长E6、E6*Ⅰ、E6*Ⅱ和E6^E7,在E6和E7癌基因的表达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其表达调控目前知之甚少,微小RNA(miRNA)是否参与可变剪切不得而知.本研究中,发现该位点位于E6基因开放读码框,且恰与HPV16 E6E7转录本的5‘可变剪切位点重叠。利用Siha细胞,证实高水平的miR-875和miR-3144可致全长E6含量下降,而其他剪切体E6*含量上升,同时导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6和E7癌蛋白表达下降,伴随Rb及P53蛋白升高。进一步预测出miR-875与EGFR存在一个靶向位点,并发现SiHa细胞中屏蔽EGFR后,miR-875和miR-3144所致的E6*水平升高失败,而未剪切E6则仍下降,提示miR-875和miR-3144同时通过直接靶向作用和EGFR通路,调控E6/E6*平衡比例,从而抑制病毒癌基因E6和E7表达。进一步系统发生学进化分析发现,miR-875在EGFR中的靶位点在北方真兽类中高度保守。因此,研究提供了两条可能在物种进化进程晚期出现的肿瘤抑制性人类miRNA。
  • 摘要:目的:研究局部晚期(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紫杉醇联合铂类(TP方案)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与病理结局. 方法: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接受紫杉醇联合铂类新辅助化疗Ⅰb2及Ⅱa2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1例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国际实体肿瘤疗效判定标准进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判定分为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分析新辅助化疗不同近期疗效与病理结局,探讨影响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因素. 结果:不同近期疗效组间患者年龄、绝经情况、分娩情况、肿瘤家族史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近期有效率为91.8%(完全缓解+局部缓解),接受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肿瘤浸润肌层深度≤1/2完全缓解组为82.4%,部分缓解组为46.2%,平稳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不同近期疗效组间病理肿瘤病灶退缩分级反应不同,近期疗效越好,病理肿瘤病灶退缩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宫旁浸润率、切缘阳性率、脉管癌栓发生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在上述三组不同近期疗效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与化疗药物给药方式有很大关系,动脉介入组有效率(70%-80%)大于静脉组(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肿瘤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大体类型、病理类型、术前SCCA值及化疗次数在上述三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5cm及多次化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有较好近期疗效。随访至2015年12月31日,随访中位时间21.5个月,61例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例复发,复发率3.3%,l例死亡,死亡率1.6%。 结论:紫杉醇联合铂类新辅助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显著,主要为局部疗效,可显著降低肿瘤肌层浸润,使局部肿瘤退缩,但局部肿瘤缩小并不降低潜在转移率;新辅助化疗给药方式影响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局部疗效,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组近期局部疗效优于静脉化疗组,选择新辅助化疗动脉介入2疗程即可得到最大理想的近期局部疗效。
  • 摘要:目的:评估老年女性应用子宫托治疗盆腔脏器脱垂过程中常规和未常规联用阴道雌激素并发症及佩戴成功率的差异.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因盆腔脏器脱垂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有症状的、年龄大于60岁、POP-QⅢ度以上、要求用子宫托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用药方案分2组,A组:常规联用雌激素,B组:未常规联用雌激素,当出现溃疡、出血时予适量雌激素对症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内阴道分泌物、溃疡、出血、取放疼痛情况,并统计其1年佩戴成功率. 结果:按患者选择:A组51例,B组29例。随访成功75例(93.75%),A组49例,B组26例。两组在阴道壁溃疡、出血方面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阴道分泌物增多、取放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应用雌激素治疗溃疡、出血均有明显改善。1年佩戴成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绝经后阴道环境改变不是子宫托佩戴失败的危险因素,但联合应用适量雌激素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有助于降低老年患者阴道壁溃疡、出血发生率,而对阴道分泌物的改变无明显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自2014年3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例行检查的186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检查,得到采用两种不同宫腔镜技术(窄带成像宫腔镜(NBI)及白光宫腔镜(MBI))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对比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使用NBI与MBI的检查结果与病例组织学检查结果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3.54%和88.71%,两种结果之间的差异比较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两种方法都能获得较好的检查结果,但使用NBI技术得到的结果更复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准确率更高,可以为继续治疗提供更安全可靠的依据。
  • 摘要:目的:分析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病灶残余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下一步临床的处理情况,探索评估病灶残余的高危因素,降低今后临床工作中的病灶残余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0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的初次行LEEP术切缘阳性并行二次全宫切的131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评估其相关因素,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关因素,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年龄、绝经状态、孕次、产次、宫颈上皮腺体是否累及、初次LEEP术锥高及锥宽、术前宫颈薄层液基细胞检测(TCT)、HC2HPVDNA检测、HPV感染亚型、宫颈病变级别、初次LEEP术与二次全宫切之间的时间间隔、二次全宫切手术所用时间、二次全宫切术中出血量等。 结果:1、本次研究的13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1.22±7.78)岁,术后病检结果提示有52例宫颈标本存在病灶残余,病变残余率为39.70%(52/131),术后病理级别上升者共13例,百分比为9.93%,其中2例病检回报为宫颈鳞状细胞癌,均伴早期浸润。2、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LEEP术后病灶残余的相关因素有:病变累及宫颈上皮腺体(OR=2.31,P<0.05)、术前HC2HPVDNA含量检测>300RLU/CO(OR=2.13,P<0.05);而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孕产次、术前宫颈薄层液基细胞检测、HPV感染亚型、宫颈病变级别、LEEP锥切的高度和宽度、二次手术与LEEP术平均间隔时间、二次手术平均所用时间、二次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方式等无关。3、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前HC2HPVDNA含量是LEEP术后病灶残余的高危因素。 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知:术前HC2HPVDNA含量检测>300RLU/CO是LEEP术后病灶残余的高危因素,因此在高级别CIN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以注重.以防病灶的残余,如果锥切术后切缘病检结果为阳性,则有必要考虑二次手术。
  • 摘要:目的:研究雌孕激素及扩血管药物对于中重度宫腔粘连治疗的临床观察. 方法: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120例AFS评分分级诊断为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给予雌孕激素及扩血管药物周期营养子宫内膜3周期,用药前后进行对比AFS评分及超声指标,临床月经恢复情况. 结果:1.口服周期药物后,宫腔镜下AFS评分较前下降为74例(61.67%),宫腔粘连程度构成比发生变化,用药前中度粘连41例,重度粘连79例,用药后无粘连者2例,轻度粘连14例,中度粘连60例,重度粘连44例:薄型子宫内膜由108例(90.0%)降至67例(55.83%),超声下血流分型II、III型比例由45例(37.50%)增加至87例(72.50%),超声下血流阻力值PI较前下降为112例(93.33%),RI较前下降为115例(95.83%),S/D较前下降为109例(90.83%),将患者用药前后AFS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参数PI、RI、S/D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用药后月经改善97例,月经改善率为84.35%,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分别为33例(89.19%)、64例(82.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126,P=0.605)。 结论:生理剂量雌激素配伍孕激素周期治疗联合阿司匹林、维生素C、维生素E、麒麟丸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及扩血管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术前辅助用药是有效、安全、可靠的,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摘要:目的:孕妇水中浸泡分娩是一种新型非药物镇痛的模式,它对女性盆底的功能是否有保护作用?我们的研究是用于分析水中浸泡分娩对产后女性阴道前后壁膨出的近期影响. 方法:收集在我院分娩产后6-8周回院随访的2749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时是否在第一产程使用过水中浸泡将其分为水中浸泡组和传统分娩组,所有的入围分析的病例均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妇产科专家来检测和诊断是否存在产后阴道前后壁膨出、以及膨出的程度. 结果:①水中浸泡组有600例产妇,传统分娩组有2149例产妇,她们的年龄、身高、产时体重、新生儿出生时体重、新生儿出生时孕周等无统计学差异。②水中浸泡组产时会阴侧切率低于传统分娩组(p<0.05),两者的侧切率分别为77.5% (465/600)和84. 69% (84.69%)。阴道助产率低于传统分娩组(P<0.05),两组的阴道助产率分别为1.00%(6/600)和3.07% (66/2147)③水中浸泡组阴道前壁和后壁的膨出率为27.00% (162/600)、8.17% (49/600),传统分娩组的前壁和后壁的膨出率为28.48% (612/2149)、9.31% (200/2149),两组之间前壁和后壁的膨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两组内部前壁和后壁膨出率比较,前壁的膨出率均高于后壁的膨出率(P均<0.05)。 结论:阴道分娩可导致盆底的损伤,水中分娩对阴道前后壁的膨出近期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减少会阴侧切率和阴道手术助产率。
  • 摘要:目的:本文展示了简单、有效的方法——在腹腔镜下暂时性阻断双侧子宫动脉后挖除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灶的技巧. 方法:本研究在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3个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患者年龄39~42岁,均有严重的痛经并且药物治疗无效.妇科检查显示子宫如孕9~14周,阴道彩色多普勒提示子宫腺肌病灶约4~7cm大小.我们使用视频一步一步阐述手术技巧.先在腹腔镜下使用橡胶带阻断双侧子宫动脉,再挖除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灶.传统的方法是在病灶周围注射稀释的垂体后叶素,但是它的半衰期仅仅30分钟.许多伴有重度痛经和月经过多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病灶通常很大、手术时间较长.然而每天垂体后叶素的最大用量为20U,高血压患者禁用.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不使用垂体后叶素.术后立即放置曼月乐预防复发,不使用GNRH-a. 结果:术后已经随访10~3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3月的血清雌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VAS评分和月经量均明显减少。至今均无曼月乐脱落,病情均未复发。 结论:巨大的子宫腺肌病灶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差,但是很多这样的患者却强烈要求保留子宫。在腹腔镜下使用橡胶带暂时性阻断双侧子宫动脉挖除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灶,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重复的微创方法,为这些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保留了子宫。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