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活动性、地震区域划分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890篇,会议文献有226篇,学位文献有117篇等,地震活动性、地震区域划分的主要作者有陈培善、吴佳翼、刘杰,地震活动性、地震区域划分的主要机构有中国北京、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基于Benioff应变能量释放对郯庐地震带中南段未来地震活动活动分析
摘要: 基于地球物理研究理论,模拟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1897—2021年Benioff能量蠕变释放排列,探讨各种不同的地震数据模型对模型进行数据科学分析,通过对算法及...
2.[期刊]
摘要: 采用地震活动性方法,在巴颜喀拉块体与三峡地区地震活动相关性分析基础上,重点研究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前后三峡库首区地震活动的变化,探讨远场强震对三峡大坝的...
3.[期刊]
伊朗高原及周边地区M_(S)≥7.1地震的时空对称性研究及趋势预判
摘要: 地震的时空对称性研究对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结合可公度理论,利用蝴蝶结构图、可公度结构系,对伊朗高原及周边地区M_(S)≥7.1地震的时空对称性进行研究,同时进...
4.[期刊]
1890—2020年伊朗M_(S)≥6.8地震时空对称性及趋势分析
摘要: 探寻区域地震的时空规律并进行趋势判断对防震减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选取1890—2020年伊朗M_(S)≥6.8地震数据,采用可公度方法、三性法和蝴蝶结构图等方...
5.[期刊]
摘要: 区域应力分布特征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青藏高原东南部1970—2019年的地震目录数据,使用最大似然法对该区进行地震b值时空扫描,得到该区b值时...
6.[期刊]
摘要: 对晋冀蒙交界地区1970年以来M_(S)≥5.5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M_(S)≥5.5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如地震空区、地震条...
7.[期刊]
摘要: 搜集唐山及周边地区M7专项工作组(2002.1—2008.12)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9.1—2020.9)的震相报告,首先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地震进行...
8.[期刊]
摘要: 为探索使用跨断层特征强度指标的方法对地震前兆异常进行识别和判定,利用1982—2019年云南地区5个跨断层场地(楚雄、丽江、永胜、寻甸、建水)的所有观测数据,...
9.[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福建及邻区历史地震、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1971年有测震仪器记录以来该区域地震活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福建及邻区具有前-主-余震型和震群型的特点,近年来...
10.[期刊]
摘要: 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近14年的ML≥0.1的地震数据进行时空统计分析,探寻一定时期内长三角地区地震活动规律,研究对该地区城市群规划及重大工...
11.[期刊]
摘要: 海域地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海洋资源开发构成了严重威胁,研究中国海域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模型是中国下一代地震区划图的重点工作之一。文中基于最新编制的中国海域...
12.[期刊]
基于余震序列的地震烈度快速评估方法研究——以青海门源6.9级地震为例
摘要: 地震烈度快速评估产品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急工作“黑箱期”内研判灾情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青海门源6.9级地震震后2 h内的余震序列,采用最短断层距地震动衰减模型...
13.[期刊]
摘要: 结合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日常跟踪工作中出现的地震活动异常,系统梳理羌塘块体6级地震成组、中国大陆5级地震低频活动、青藏高原东北缘中等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以及青藏...
14.[期刊]
摘要: 结合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日常跟踪工作中出现的地震活动异常,系统梳理羌塘块体6级地震成组、中国大陆5级地震低频活动、青藏高原东北缘中等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以及青藏...
15.[期刊]
摘要: 总结采用梁有效翼缘来考虑楼板及配筋对"强柱弱梁"机制形成的影响的实验和数值仿真研究.基于SAP2000采用三种侧向加载模式对RC框架结构不带楼板、不带楼板考虑...
16.[期刊]
摘要: 总结采用梁有效翼缘来考虑楼板及配筋对“强柱弱梁”机制形成的影响的实验和数值仿真研究。基于SAP2000采用三种侧向加载模式对RC框架结构不带楼板、不带楼板考虑...
17.[期刊]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考虑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河流、地震动参数等6类影响因素,针对50年超越概率10%的抗震设防水准,分别开展...
18.[期刊]
摘要: 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构建地震活动性模型,因其输入参数取值难以避免不确定性,导致依据该模型所得的地震危险性估计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鉴于此,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东北缘为研...
19.[期刊]
摘要: 晋冀蒙交界地区处于华北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和燕山地块交界处,其地震活动受到构造应力场变化的影响,和未来中强地震有一定关联性。2019年以来,晋冀蒙交界地区出现M...
20.[期刊]
摘要: 历次强震表明:局域起伏地形对由高频地震动起决定作用的震害存在显著影响。忽略场地浅表土层的影响,凸起地形场地震害高于凹陷地形。然而,由于地形效应影响因素的复杂多...
1.[会议]
摘要: 地震统计区的划分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构造地质背景的分析,依据地球物理特征和强震活动特点,来讨论和划分地震活动统计区,研究地...
2.[会议]
摘要: 祁连山地震带总体上呈北西西向展布,东端与南北地震带相接,西与阿尔金山地震带毗邻,北界在金塔、龙首山,南界进入青海境内.带内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跃,有利于开展地...
3.[会议]
摘要: 红河断裂带作为一条大型走滑断裂带,总体呈NW走向,西北端始于中国云南洱源,往南东向进入越南直至南海,在中国的云南省境内长约600km.该区域地质背景复杂、构造...
4.[会议]
摘要: 地震显著增强是大震前应力增强到一定程度的显示.强震前震源区周围一定时空范围内经常出现地震活动增强的现象,这是国内外学者早已注意到的异常现象.川滇地区M≥6地震...
5.[会议]
摘要: 大兴安岭隆起带(42°—52°N,114°—126°E)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构造之一,存在多条NNE和SWW走向的第四纪活动断裂,该地区属于弱震区域,受到关注...
6.[会议]
摘要: 阿尔金断裂作为青藏高原的北部边界,将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分隔开来,并切割了青藏高原北部的不同构造单元,控制高原北部的几何学特征及基本的构造格架.断裂全长达1...
7.[会议]
2017年松原4.9级地震与2018年松原5.7级地震序列特征研究
摘要: 2017年7月23日吉林松原地区发生MS4.9地震,2018年5月28日在相同地区再次发生MS5.7地震,两次中强地震时间相隔仅仅10个多月.这两次强震震中位...
8.[会议]
摘要: 祁连山地震带及阿尔金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北缘,主要断裂带包括祁连山断裂带和阿尔金断裂带。本文通过对2000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和阿尔金地区及其附近区域MS≥4.0地...
9.[会议]
摘要: 震前出现遥感热红外辐射升温异常已经成了研究地震红外遥感的众多学者们的共识,而在升温前经历了怎样的温度变化过程,以及亮温辐射的长期变化特征却少有研究.青藏高原东...
10.[会议]
2016年12月8日新疆呼图壁6.2级地震前b值异常特征研究
摘要: 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以及岩石破裂实验中发现,一定研究区域内地震频度N和震级M之间存在以下关系:LgN=a-bM,式中参数b反映了各个档次地震频次间地震数目的比例关...
11.[会议]
摘要: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东昆仑断裂带是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沿带强震频发,是青藏高原内部的一条强震活动带.本文尝试利用Sentinel-1卫星影像资料提取分析东昆...
12.[会议]
摘要: 为了从GPS站间基线的角度分析现今青藏高原在印度板块推挤作用下的运动特征,基于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解算的GPS连续站点数据产品,通过选择印度板块的GPS站点...
13.[会议]
摘要: 地震带的划分是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近几十年来围绕地震带的划分取得了不少进展,各种方法在解释一些强震发生的问题时获得了某些成功,但划分结果具有...
14.[会议]
摘要: 巴颜喀拉块体作为青藏块体内部的次级块体,20世纪以来持续活跃,其向东运动使得块体边界大地震频发,并且经历着加速活动的过程.在这些大震的作用下,东昆仑断裂百年来...
15.[会议]
摘要: 1900年至今青藏块体共计发生了6次8级地震,45次7级强震.以8级强震为代表经历了3次时空主体地区的转换,分别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1927甘肃古浪...
16.[会议]
摘要: 2018年9月8日墨江5.9级地震后,云南滇西至滇西南地区4级地震显著增强.中小地震显著增强是区域有效剪应力水平增强的一种表现,在云南震源区周围一定时空尺度内...
17.[会议]
摘要: 北京地处汾渭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和张渤地震带的交汇地区,活动构造发育,具备发生强烈地震的构造条件.依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可以将北京地区划分为北京平原区和延怀...
18.[会议]
摘要: 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5.4级地震是1959年以来广西内陆发生的最大地震,打破了东海沿海地震带长达17年的5级地震平静,其震兆异常对区域地震活动性研究具...
19.[会议]
摘要: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受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的震后影响,1996年以来中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主要在巴颜喀拉地块周缘的活动格局将有所改变,存在向青藏高原北部地区...
20.[会议]
摘要: 金沙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内部川滇菱形块体的西部边界断裂,是一条近南北向的复杂构造带.然而,由于地处高山峡谷地区,地质地理环境极其恶劣,给该区活动构造研究造成了极...
1.[学位]
摘要: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的下游河段,坝址距上游云南省巧家县城约45km。其设计水位765m,最高水位825m,将于2022年实现工程完工,是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中...
2.[学位]
摘要: 我国是典型的灾害大国,各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地震灾害尤为严重。新世纪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多次强震、大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
3.[学位]
摘要:
临汾地区位于新构造活动强烈的汾渭断陷盆地中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是具有孕育和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条件。
论文基于临汾市活断层探测工作中利用...
4.[学位]
摘要: 近年来,全球各地地震频繁发生,地震活动即将或已进入活跃阶段,严重影响震区及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研究地震活动规律,为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撑已刻...
5.[学位]
摘要: 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活动构造的研究备受关注。活动构造在地质灾害预测与预防、工程稳定性评价以及现代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地震活动的频繁发生与活动构造...
6.[学位]
2014年新疆于田Mw7.0地震源区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和地震活动率
摘要: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w7.0地震源区位于巴颜喀拉块体与西昆仑块体的连接部位,东西向拉张构造区。距离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Mw7.1地震震中位置...
7.[学位]
摘要: 2008年5月12号汶川地区爆发了Mw7.9强烈地震,此次地震主断裂带一直延续到青川县苏河北侧附近,针对这次地震,本文尝试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地表形变特征,分别为...
8.[学位]
摘要: 大多数的陷落柱由于地质时期内的压实、胶结作用而不导水或微弱导水,但在受到后天构造活动或采矿活动的影响时,本来不能够导水的密实陷落柱柱体也可能逐渐变得松散,发生...
9.[学位]
摘要: 在地震安全性评估、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区划图编制以及抗震设防等相关领域,地震动衰减关系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震动衰减关系相关理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已...
10.[学位]
摘要: 地震动衰减关系正是地震动预测的基础,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地震动预测公式一直是地震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给出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仍...
11.[学位]
摘要: 地震动参数区划是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特定区域范围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标准要求的区域。邯郸市作为我国地震重点监视区,具有发生中强震的...
12.[学位]
摘要: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震中北纬31.01度,东经103.42度,位于四川省的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
13.[学位]
摘要: 地震是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其强大的致灾力威胁着灾区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中国是全球受地质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川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