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文图书> 2020-2021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研究报告

2020-2021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研究报告
纸质版

2020-2021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研究报告

作者: 邱均平 张蕊 舒非 赵蓉英

出版社: 北京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
获取纸质图书

图书介绍

  • 作者:

    邱均平 张蕊 舒非 赵蓉英

  • 出版社: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语言:

    中文

  • 页数:

    264

  • ISBN:

    9787030679574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四章:理论研究、评价结果、数据分析与比较、评价引发的思考与建议。本书不仅公布了5类35个排行榜,分别是:"2019年世界各国或地区科研竞争力排行榜"、"2019年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2019年世界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排行榜"(分22个学科)、"2019年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一级指标排行榜"(分4个指标)和"2019年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基本指标排行榜"(分7个基本指标),还分别对同等档次的高校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并对2019年与2018年的评价结果进行了纵向的比较分析,最后对评价结果和比较分析结果进行了思考,客观地分析我国高校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从国家、机构和学科建设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对策建议。 展开▼

作者简介

邱均平,武汉大学二级教授、珞珈杰出学者(1.2级)、管理学和教育学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创始人和首届主任、“金平果排行榜”(“中评榜”)评价品牌和“四大评价报告”创立者与负责人。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院长和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高教强省发展战略与评价研究中心(浙江智库)主任,《评价与管理》杂志主编,《图书情报知识》杂志副主编;兼任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专家、教育部CSSCI指导委员会原委员、中国索引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常务理事等,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管理学与教育学、科教评价与评价学、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等,是我国有名情报学家和评价管理权威专家、文献计量学和评价科学的奠基人、“五计学”的开创者。主持并完成国家或省部级课题30余项,出版著作和评价报告70余部,主要代表作有《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网络计量学》《知识管理学》《评价学》等;在国内外重要期刊Scientometrics、《情报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等发表论文600余篇。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和发布,其被引次数和学术影响力在“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和“科研管理”(含情报学)学科领域多次名列第一,获得教育部或省级奖励30余项,并被收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美国国际《世界名人录》等十多种大型辞书中。 展开▼

图书目录

目录CONTENTS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研究的意义 3
第二节 世界一流大学评价的研究现状 4
一、国外研究现状 4
二、国内研究现状 5
三、国内外比较研究 10
第三节 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与评价标准 10
第四节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的具体做法 13
一、评价对象和范围 13
二、数据来源 14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 14
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界定 15
第二章 评价结果
第一节 世界各国或地区科研竞争力排行榜(2020) 19
第二节 世界一流大学综合竞争力排行榜(2020) 20
第三节 世界一流大学分学科排行榜(2020)(分22 个学科) 52
一、农业科学 52
二、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52
三、化学 53
四、临床医学 54
五、计算机科学 54
六、经济学与商学 55
七、工程学 55
八、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56
九、地球科学 56
十、免疫学 57
十一、材料科学 57
十二、数学 58
十三、微生物学 59
十四、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 59
十五、综合交叉学科 60
十六、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 60
十七、药理学与毒物学 61
十八、物理学 61
十九、植物学与动物学 62
二十、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 62
二十一、社会科学 63
二十二、空间科学 63
第四节 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2020)(分108 个学科) 64
一、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 64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学科 64
三、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 65
四、城乡规划学学科 65
五、畜牧学学科 66
六、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66
七、大气科学学科 67
八、地理学学科 67
九、地球物理学学科 68
十、地质学学科 68
十一、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 68
十二、电气工程学科 69
十三、电子电气工程学科 69
十四、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学科 70
十五、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 70
十六、法学学科 71
十七、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 71
十八、工程学科 72
十九、工商管理学科 72
二十、公共管理学科 73
二十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学科 73
二十二、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学科 74
二十三、光学工程学科 74
二十四、海洋科学学科 75
二十五、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 75
二十六、核科学与技术学科 76
二十七、护理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学科 76
二十八、化学学科 77
二十九、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 77
三十、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学科 78
三十一、会计与金融学科 78
三十二、机械工程学科 79
三十三、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学科 79
三十四、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学科 80
三十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学科 80
三十六、建筑学学科 81
三十七、交通运输工程学科 81
三十八、教育学学科 81
三十九、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学科 82
四十、考古学学科 82
四十一、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学科 83
四十二、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83
四十三、口腔医学学科 84
四十四、矿业工程学科 84
四十五、理论经济学科 85
四十六、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学科 85
四十七、林学学科 86
四十八、林业工程学科 86
四十九、临床医学学科 87
五十、美术学学科 87
五十一、民族学学科 87
五十二、农林经济管理学科 88
五十三、农学学科 88
五十四、农业工程学科 89
五十五、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 89
五十六、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 90
五十七、软件工程学科 90
五十八、商业与管理学科 91
五十九、社会学学科 91
六十、社会政策与管理学科 92
六十一、生态学学科 92
六十二、生物学学科 93
六十三、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学科 93
六十四、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 94
六十五、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学科 94
六十六、世界史学科 95
六十七、兽医学学科 95
六十八、数学学科 95
六十九、水产学科 96
七十、水利工程学科 96
七十一、体育学学科 97
七十二、天文学学科 97
七十三、统计学(可授理学、经济学学位)学科 98
七十四、统计学与运筹学学科 98
七十五、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 99
七十六、土木工程学科 99
七十七、外国语言文学学科 100
七十八、物理学学科 100
七十九、戏剧与影视学学科 101
八十、现代语言学学科 101
八十一、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学科 101
八十二、新闻传播学学科 102
八十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102
八十四、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学科 103
八十五、冶金工程学科 103
八十六、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104
八十七、艺术理论学学科 104
八十八、艺术与设计学科 105
八十九、音乐与舞蹈学学科 105
九十、应用经济学学科 105
九十一、语言学学科 106
九十二、园艺学学科 106
九十三、哲学学科 107
九十四、政治学学科 107
九十五、植物保护学科 108
九十六、作物学学科 108
九十七、系统科学学科排行榜 109
九十八、公安学学科排行榜 109
九十九、中药学学科排行榜 109
一〇〇、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排行榜 109
一〇一、中医学学科排行榜 109
一〇二、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排行榜 109
一〇三、风景园林学学科排行榜 109
一〇四、设计学学科排行榜 109
一〇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排行榜 109
一〇六、中西医结合学科排行榜 109
一〇七、草学学科排行榜 109
一〇八、中国史学科排行榜 110
第五节 世界一流大学一级指标排行榜(2020)(分3 个指标) 110
一、教学水平排行榜 110
二、科研能力排行榜 111
三、影响力排行榜 112
第六节 世界一流大学基本指标排行榜(2020)(分9 个指标) 113
一、高被引论文数排行榜 113
二、高被引科学家数排行榜 114
三、杰出校友数排行榜 114
四、进入ESI 学科数排行榜 115
五、发表论文数排行榜 116
六、篇均被引次数排行榜 117
七、国际合作论文数排行榜 118
八、发明专利数排行榜 119
九、网络影响力排行榜 120
第七节 世界一流大学各大洲排行榜(2020) 121
一、亚洲一流大学排行榜(前100 名) 121
二、北美洲一流大学排行榜(前100 名) 124
三、南美洲一流大学排行榜(前30 名) 127
四、欧洲一流大学排行榜(前30 名) 128
五、非洲一流大学排行榜(前30 名) 129
六、大洋洲一流大学排行榜(前30 名) 130
第三章 数据分析
第一节 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 133
一、国家(地区)科研竞争力排名与分析 133
二、中国进入ESI 排行的大学排名与分析 135
第二节 我们离世界一流学科还有多远? 159
一、中国大学进入ESI 学科排行的学科详细列表与分析 159
二、22 个学科的评价分析 170
第四章 评价引发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节 评价引发的思考 253
一、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明显 253
二、我国需加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力度 253
三、我国高质量的论文数量与世界科研强国相比差距依然较大 255
第二节 评价引发的建议 255
一、我国需要提升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的产量 255
二、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仍需大力加强 256
三、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发展之策 264
展开▼

相关图书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