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期刊>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小于4岁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手术治疗(附8例临床分析)
【24h】

小于4岁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手术治疗(附8例临床分析)

机译:小于4岁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手术治疗(附8例临床分析)

获取原文
获取原文并翻译 | 示例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前后路手术对治疗小于4岁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手术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8例小于4岁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患者,其中对于5例小于3岁的患儿行经胸腔或经腹膜后的切口切除半椎体,术后辅以支具矫正;对于3例大于3岁的患儿,术前对椎弓根X线及CT相关参数进行测量,术中C型臂监测,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伴椎弓根内固定矫正.结果:术后随访2~11年,平均4.3年,测定手术前后的Cobb角及躯干位移.侧弯角右术前平均的36.5°矫正到12°(矫正率达66%).对于小于3岁的患儿组的矫正效果,侧弯角由术前的37.7°矫正至9.6°,后凸角由术前30.5°矫正至6°,躯干位移从23 mm恢复至5 mm;对于大于3岁的患儿组,X线及CT相关参数湿示T4~L3椎弓根的横径从(2.6±0.43)~(5.2±0.85)mm;选用的螺钉的直径为3~4 mm,长度为30~40 mm;侧弯角由术前的40.9°矫正至12°,后凸角由术前32.5°矫正至8°,躯干位移从29 mm恢复至7 mm,侧弯角及后凸角丢失分别为2°和3°,所有患儿丢失角度不超过5°,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无内周定断裂脱落,均融合.结论:针对患儿的年龄和畸形程度采用前路切除半椎体,术后辅以牵引石膏矫正;或应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伴椎弓根内固定矫正,均能取得满意的手术矫正效果;术前对椎弓根X线及CT相关参数进行测量、术中C型臂监测,对保证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植入尤为重要.
机译:目的:探讨脊柱前后路手术对治疗小于4岁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手术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8例小于4岁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患者,其中对于5例小于3岁的患儿行经胸腔或经腹膜后的切口切除半椎体,术后辅以支具矫正;对于3例大于3岁的患儿,术前对椎弓根X线及CT相关参数进行测量,术中C型臂监测,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伴椎弓根内固定矫正.结果:术后随访2~11年,平均4.3年,测定手术前后的Cobb角及躯干位移.侧弯角右术前平均的36.5°矫正到12°(矫正率达66%).对于小于3岁的患儿组的矫正效果,侧弯角由术前的37.7°矫正至9.6°,后凸角由术前30.5°矫正至6°,躯干位移从23 mm恢复至5 mm;对于大于3岁的患儿组,X线及CT相关参数湿示T4~L3椎弓根的横径从(2.6±0.43)~(5.2±0.85)mm;选用的螺钉的直径为3~4 mm,长度为30~40 mm;侧弯角由术前的40.9°矫正至12°,后凸角由术前32.5°矫正至8°,躯干位移从29 mm恢复至7 mm,侧弯角及后凸角丢失分别为2°和3°,所有患儿丢失角度不超过5°,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无内周定断裂脱落,均融合.结论:针对患儿的年龄和畸形程度采用前路切除半椎体,术后辅以牵引石膏矫正;或应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伴椎弓根内固定矫正,均能取得满意的手术矫正效果;术前对椎弓根X线及CT相关参数进行测量、术中C型臂监测,对保证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植入尤为重要.

著录项

  •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005期|757-758|共2页
  • 作者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椎骨病外科 南宁 530021;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椎骨病外科 南宁 530021;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椎骨病外科 南宁 530021;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椎骨病外科 南宁 530021;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椎骨病外科 南宁 530021;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椎骨病外科 南宁 530021;

  • 收录信息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脊柱姿势性畸形;
  •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机译:脊柱侧凸;脊柱后凸;脊柱融合术;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