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期刊>山西医药杂志 >眼底出血的分期辨证论治
【24h】

眼底出血的分期辨证论治

机译:眼底出血的分期辨证论治

获取原文
获取原文并翻译 | 示例
           

摘要

@@眼底出血属血证范畴,临床常见,致盲率高,类似于中医"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等。本病病程冗长,严重影响视力,并能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重症,西医对症处理疗效往往不及中医辨证论治。但眼底出血患者全身伴随症状常不明显,甚至缺如,致使辨证论治难以进行。从而根据出血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常分早中晚三期。笔者认为,三期分法较笼统,尤其中晚期出血成为第二病因严重损害眼内组织,致使视力难以恢复,对此论述尚少。我们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和眼底出血系统的科研体会,共分出血期、瘀血期、死血期、干血期等四期进行论治,现报告如下,以飧同道。1 出血期止血兼活血 出血期多指发病半月内,出血开始或为出血活动期,若出血进入玻璃体,可见玻璃体内红色凝血块,若玻璃体透明无出血,则见视网膜点状、片状鲜红色出血或出血以视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视网膜静脉阻塞者,可见动脉变细,静脉扩张及动静脉交叉压迫征等;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者,同时可见血管白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还可见新生血管、微血管瘤等。出血原因多责气与火,气有气虚与气滞,火有实火与虚火。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中所云:"动血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治疗均以止血为要,基础方为生蒲黄汤,然后辨证加减。生蒲黄汤全方组成:生蒲黄、旱莲草各25 g,郁金、丹参各15 g,丹皮、荆芥炭、生地各12 g,川芎6 g,本方特点止血不留瘀。实火伤络者,突然发病,出血量多,舌红苔黄脉弦数,加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菊花、夏枯草、白茅根、侧柏叶等加重平肝清热止血之力;虚火灼络者,血色鲜红,量较少,可伴见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常加知母、黄柏、北沙参等以滋阴降火。气虚不摄血者,除眼底出血外,可伴见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治重益气摄血,常加泡参、黄芪、山药、茯苓等;气滞不通,血瘀眼络,日久出血者,伴见情志抑郁;两胁胀满,治重行气解郁,加重附、郁金、枳壳等。整个出血期尤其注意两点:一为少量活血药的掺入,因出血病因多有郁滞,出血之后瘀血停留为患,故宜止血不留瘀;另一方面注意寒凉伤胃,常加山楂、炒二芽等,以预护胃气。
机译:@@眼底出血属血证范畴,临床常见,致盲率高,类似于中医"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等。本病病程冗长,严重影响视力,并能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重症,西医对症处理疗效往往不及中医辨证论治。但眼底出血患者全身伴随症状常不明显,甚至缺如,致使辨证论治难以进行。从而根据出血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常分早中晚三期。笔者认为,三期分法较笼统,尤其中晚期出血成为第二病因严重损害眼内组织,致使视力难以恢复,对此论述尚少。我们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和眼底出血系统的科研体会,共分出血期、瘀血期、死血期、干血期等四期进行论治,现报告如下,以飧同道。1 出血期止血兼活血 出血期多指发病半月内,出血开始或为出血活动期,若出血进入玻璃体,可见玻璃体内红色凝血块,若玻璃体透明无出血,则见视网膜点状、片状鲜红色出血或出血以视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视网膜静脉阻塞者,可见动脉变细,静脉扩张及动静脉交叉压迫征等;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者,同时可见血管白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还可见新生血管、微血管瘤等。出血原因多责气与火,气有气虚与气滞,火有实火与虚火。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中所云:"动血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治疗均以止血为要,基础方为生蒲黄汤,然后辨证加减。生蒲黄汤全方组成:生蒲黄、旱莲草各25 g,郁金、丹参各15 g,丹皮、荆芥炭、生地各12 g,川芎6 g,本方特点止血不留瘀。实火伤络者,突然发病,出血量多,舌红苔黄脉弦数,加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菊花、夏枯草、白茅根、侧柏叶等加重平肝清热止血之力;虚火灼络者,血色鲜红,量较少,可伴见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常加知母、黄柏、北沙参等以滋阴降火。气虚不摄血者,除眼底出血外,可伴见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治重益气摄血,常加泡参、黄芪、山药、茯苓等;气滞不通,血瘀眼络,日久出血者,伴见情志抑郁;两胁胀满,治重行气解郁,加重附、郁金、枳壳等。整个出血期尤其注意两点:一为少量活血药的掺入,因出血病因多有郁滞,出血之后瘀血停留为患,故宜止血不留瘀;另一方面注意寒凉伤胃,常加山楂、炒二芽等,以预护胃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