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外文期刊>中华医药杂志 >非麻醉类止痛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作用观察(附256例分析)
【24h】

非麻醉类止痛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作用观察(附256例分析)

机译:非麻醉类止痛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作用观察(附256例分析)

获取原文
获取原文并翻译 | 示例
   

获取外文期刊封面封底 >>

       

摘要

目的了解非麻醉类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作用,毒副反应及最佳用药方式.方法自2001~2003年,256例轻度到中度的门诊或住院的癌症疼痛病人被列入观察组.采用疼痛主诉分级法(VRS)评估疼痛程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医师用药习惯选择使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扑热息痛作为主要用药止痛药物.按照药品说明书剂量用药.结果 256患者疼痛总缓解率在最初1个月为80.5% (206/256),以后每半个月评价止痛效果,随着时间推移,止痛效果下降,半年后,仅有 10.1% (26/256)的患者仍在使用该类药物并能够有效止痛.停药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药物不良反应,止痛效果降低,疼痛程度加重,患者死亡及病情改善.结论第一阶梯止痛药物对轻中度癌痛效果良好,但存在明显"天花板效应".长期使用时不良反应增加,止痛疗效降低,在癌痛治疗中不宜长期使用.
机译:目的了解非麻醉类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作用,毒副反应及最佳用药方式.方法自2001~2003年,256例轻度到中度的门诊或住院的癌症疼痛病人被列入观察组.采用疼痛主诉分级法(VRS)评估疼痛程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医师用药习惯选择使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扑热息痛作为主要用药止痛药物.按照药品说明书剂量用药.结果 256患者疼痛总缓解率在最初1个月为80.5% (206/256),以后每半个月评价止痛效果,随着时间推移,止痛效果下降,半年后,仅有 10.1% (26/256)的患者仍在使用该类药物并能够有效止痛.停药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药物不良反应,止痛效果降低,疼痛程度加重,患者死亡及病情改善.结论第一阶梯止痛药物对轻中度癌痛效果良好,但存在明显"天花板效应".长期使用时不良反应增加,止痛疗效降低,在癌痛治疗中不宜长期使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