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国卫生研究院文献>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以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引起横纹肌溶解症一例
【2h】

以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引起横纹肌溶解症一例

机译:以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引起横纹肌溶解症一例

代理获取
本网站仅为用户提供外文OA文献查询和代理获取服务,本网站没有原文。下单后我们将采用程序或人工为您竭诚获取高质量的原文,但由于OA文献来源多样且变更频繁,仍可能出现获取不到、文献不完整或与标题不符等情况,如果获取不到我们将提供退款服务。请知悉。

摘要

患者,男,63岁,于2014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度持续性腰部疼痛,无放射性,无头晕、乏力、恶心、纳差、尿频、尿急、尿痛、肢端麻木及下肢活动障碍。于2014年2月19日于当地医院查PET-CT:①右侧肩胛骨、双侧肋骨、多椎体及附件、骨盆骨多发骨质破坏,其中第7胸椎及第1腰椎病变累及椎管及脊髓,代谢增高;②双侧扁桃体肿大,双侧颈部多发代谢增高淋巴结;③右肺下叶肺大泡;双侧胸膜增厚;胆囊结石,副脾。未治疗。于2014年2月24日至我院,查体:神志清,慢性面容,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肝、脾无肿大,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基本无异常;ALT 10 U/L(正常参考值5~40 U/L),AST 16 U/L(正常参考值8~40 U/L),总蛋白104.5 g/L(正常参考值64~83 g/L),球蛋白67.9 g/L(正常参考值20~40 g/L),肌酐67 mmol/L(正常参考值45~104 mmol/L),λ轻链15.84 g/L(正常参考值0.93~2.42 g/L),β 微球蛋白3.14 g/L(正常参考值0.8~2.2 g/L),IgG 54.01 g/L(正常参考值800~1 800 g/L);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35.9%;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gG、λ阳性;尿本周蛋白电泳阴性。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1.87∶1。髓片未见原始浆细胞及幼稚浆细胞,成熟浆细胞占1.6%。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IgG(λ型,D-S分期Ⅲ期A型)”。于2014年3月8日和2014年3月30日以VD方案(硼替佐米2.6 mg第1、4、8、11天;地塞米松10 mg第1、4、8、11天)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1周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小腿、脚踝及胸腹酸痛伴心悸、纳差、消瘦,于2014年4月23日返院,查:ALT 107 U/L,AST 162 U/L,乳酸脱氢酶631 U/L(正常参考值109~245 U/L),α-羟丁酸脱氢酶433 U/L(正常参考值72~183 U/L),肌酸激酶2 466 U/L(正常参考值26~174 U/L),肌酸激酶同工酶34.3 U/L(正常参考值0~25 U/L);M蛋白3.2%;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gG、λ阳性;尿本周蛋白电泳阴性;血常规基本无异常。胸部CT:①多发骨质密度不均匀减低区,符合MM表现;②两肺炎症,下叶为著;③右肺下叶囊肿;④纵隔散在小淋巴结;⑤心包微量积液;⑥双侧胸腔积液,左侧为著;⑦双侧胸膜增厚。心脏彩超: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少量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外院检查肌钙蛋白不高(未见检验报告单),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示心脏功能正常,可暂时排除心肌炎。患者双下肢酸痛、肌酸激酶升高,且大于正常上限10倍,故考虑与化疗药物所致横纹肌溶解有关。暂停化疗,积极行保肝降酶、营养心肌及提高免疫力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肌肉酸痛、心悸有所缓解,但心肌酶谱指标仍上升,2014年5月12日复查:ALT 149 U/L,AST 204 U/L,乳酸脱氢酶752 U/L,α-羟丁酸脱氢酶626 U/L,肌酸激酶6 559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17.6 U/L。考虑患者为药物反应性疾病,对症支持治疗效果差,予停止一切用药,出院回家调理。2014年8月2日返院复查:ALT 15 U/L,AST 18 U/L,乳酸脱氢酶160 U/L,α-羟丁酸脱氢酶114 U/L,肌酸激酶30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9.3 U/L,血清及尿免疫固定电泳均阴性,未见M蛋白。于2014年8月8日给予VD方案(硼替佐米1.75 mg第1、4、8、11天;地塞米松20 mg第1、4、8、11天)化疗1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未见心肌酶谱异常。因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复查转为阳性,于9月24日给予VD调整方案(硼替佐米2.4 mg第1、6、11、16天,地塞米松20 mg第1、2、6、7、11、12、16、17天)化疗。化疗结束后未见心肌酶谱异常,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全部阴性。第5个疗程仍继续第4个疗程方案,患者未再出现心肌酶谱异常,过程顺利。
机译:患者,男,63岁,于2014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度持续性腰部疼痛,无放射性,无头晕、乏力、恶心、纳差、尿频、尿急、尿痛、肢端麻木及下肢活动障碍。于2014年2月19日于当地医院查PET-CT:①右侧肩胛骨、双侧肋骨、多椎体及附件、骨盆骨多发骨质破坏,其中第7胸椎及第1腰椎病变累及椎管及脊髓,代谢增高;②双侧扁桃体肿大,双侧颈部多发代谢增高淋巴结;③右肺下叶肺大泡;双侧胸膜增厚;胆囊结石,副脾。未治疗。于2014年2月24日至我院,查体:神志清,慢性面容,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肝、脾无肿大,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基本无异常;ALT 10 U/L(正常参考值5~40 U/L),AST 16 U/L(正常参考值8~40 U/L),总蛋白104.5 g/L(正常参考值64~83 g/L),球蛋白67.9 g/L(正常参考值20~40 g/L),肌酐67 mmol/L(正常参考值45~104 mmol/L),λ轻链15.84 g/L(正常参考值0.93~2.42 g/L),β 微球蛋白3.14 g/L(正常参考值0.8~2.2 g/L),IgG 54.01 g/L(正常参考值800~1 800 g/L);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35.9%;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gG、λ阳性;尿本周蛋白电泳阴性。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1.87∶1。髓片未见原始浆细胞及幼稚浆细胞,成熟浆细胞占1.6%。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IgG(λ型,D-S分期Ⅲ期A型)”。于2014年3月8日和2014年3月30日以VD方案(硼替佐米2.6 mg第1、4、8、11天;地塞米松10 mg第1、4、8、11天)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1周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小腿、脚踝及胸腹酸痛伴心悸、纳差、消瘦,于2014年4月23日返院,查:ALT 107 U/L,AST 162 U/L,乳酸脱氢酶631 U/L(正常参考值109~245 U/L),α-羟丁酸脱氢酶433 U/L(正常参考值72~183 U/L),肌酸激酶2 466 U/L(正常参考值26~174 U/L),肌酸激酶同工酶34.3 U/L(正常参考值0~25 U/L);M蛋白3.2%;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gG、λ阳性;尿本周蛋白电泳阴性;血常规基本无异常。胸部CT:①多发骨质密度不均匀减低区,符合MM表现;②两肺炎症,下叶为著;③右肺下叶囊肿;④纵隔散在小淋巴结;⑤心包微量积液;⑥双侧胸腔积液,左侧为著;⑦双侧胸膜增厚。心脏彩超: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少量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外院检查肌钙蛋白不高(未见检验报告单),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示心脏功能正常,可暂时排除心肌炎。患者双下肢酸痛、肌酸激酶升高,且大于正常上限10倍,故考虑与化疗药物所致横纹肌溶解有关。暂停化疗,积极行保肝降酶、营养心肌及提高免疫力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肌肉酸痛、心悸有所缓解,但心肌酶谱指标仍上升,2014年5月12日复查:ALT 149 U/L,AST 204 U/L,乳酸脱氢酶752 U/L,α-羟丁酸脱氢酶626 U/L,肌酸激酶6 559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17.6 U/L。考虑患者为药物反应性疾病,对症支持治疗效果差,予停止一切用药,出院回家调理。2014年8月2日返院复查:ALT 15 U/L,AST 18 U/L,乳酸脱氢酶160 U/L,α-羟丁酸脱氢酶114 U/L,肌酸激酶30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9.3 U/L,血清及尿免疫固定电泳均阴性,未见M蛋白。于2014年8月8日给予VD方案(硼替佐米1.75 mg第1、4、8、11天;地塞米松20 mg第1、4、8、11天)化疗1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未见心肌酶谱异常。因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复查转为阳性,于9月24日给予VD调整方案(硼替佐米2.4 mg第1、6、11、16天,地塞米松20 mg第1、2、6、7、11、12、16、17天)化疗。化疗结束后未见心肌酶谱异常,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全部阴性。第5个疗程仍继续第4个疗程方案,患者未再出现心肌酶谱异常,过程顺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