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青春岁月》 >长篇小说的“长”和“悲悯”——以格非《春尽江南》为例

长篇小说的“长”和“悲悯”——以格非《春尽江南》为例

         

摘要

茅盾文学奖是繁荣我国长篇小说体裁创作的重要奖项,长篇小说以其丰富的文学因素和史诗性特质吸引着众多读者.每届茅盾文学奖的颁布都为长篇小说的创作赢得关注的目光,茅盾文学奖的特色首先在于“长篇”这一体裁形式,其次是对获奖作品包括入围作品在内的内容的追究.众所周知,茅盾文学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渐形成“叙事视角的多元化、正面的价值取向、新现实主义的多边拓展以及史诗叙述的精神化”等基本的审美特征.有学者总结茅盾文学奖的审美标准是“对宏大叙事的侧重,对一些厚重的史诗性作品的青睐,对现实主义精神的倚重,对历史题材的更多关注”.长篇小说的最基本特质“长”和茅奖评奖机制长期以来对“史诗”这一形式结构的推崇成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主要形式因子;与茅盾文学奖评奖过程中对“正面价值取向”和“视角多元化”的内容追求一起,二者可以说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主要筹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