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新湘评论》 >“牺牲”为何特指为正义献身

“牺牲”为何特指为正义献身

         

摘要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形容死,就有亡、故、走、卒、不禄、薨、崩、殁、去世、仙逝、作古、升天、归西、殒命等很多字眼。对于英烈之死,大多则用"牺牲"二字。那么,为正义事业而献身为什么叫"牺牲"呢?在中国古代,由于死者的身份、地位不同,其"死"的叫法也各不相同,绝对不能混淆或乱用。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也就是说,"礼制"对于死之称谓的规定相当严格:"崩"是天子专用的;诸侯死则称为“薨”,泰汉以后也用于高级官员的死亡;大夫死叫“卒”;士人死叫“不禄”;只有平民百姓的死才能称为“死”。不过,后来随着时代发展,这种情况也逐渐有所变化,其限制也不再那么严格。唐代时,二品以上官员死称薨,五品以上称卒,自六品以下以至平民百姓都称死。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等亡故称“崩”,皇贵妃以下到嫔、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