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新疆农业科学》 >新疆旱区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旱区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寻在新疆旱区不同密度处理花生的光合生理及产量变化,找出在新疆特殊生态条件下密度与产量的最佳配置,以指导生产实践.[方法]设置5种(A~E)不同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花生光合生理变化及产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种植密度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势影响较大,在出苗后44d,在低密度范围内(1.35×105~1.5×105穴/hm2),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高密度范围内(1.65 ×105 ~ 1.95 × 105穴/hm2),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不同群体密度下的叶面积系数随着生育期的增长不断增加,出苗后98 d达到最大值,出苗后107 d,密度进一步增加,叶面积系数反而下降.叶绿素含量整体趋势高密度处理(1.65×105~1.95×105穴/hm2)叶绿素含量高于低密度处理(1.35×105~1.5×105穴/hrn2).光合势在出苗后64 ~77 d的群体光合势最大,约占整个生育阶段的18% ~20%.群体光合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结论]高密度处理(1.65 ×105 ~1.95×105穴/hm2)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相对均衡,而在经济性状及产量性状均优于低密度处理,相应的高密度配置在生产上更有利于产量形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