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大气科学学报》 >青藏高原夏季带状MCSs的分类以及形成原因

青藏高原夏季带状MCSs的分类以及形成原因

         

摘要

利用2007-2011年夏季TBB(black body temperature)资料筛选出夏季青藏高原地区特征比较稳定的带状MCSs加以归类,结合NCEP资料及后向轨迹模型对其成因进行逐类探讨.结果表明,特征稳定的带状MCSs共有37例,可以按形状分为三类:北凸型、南界型和纬向型,其中北凸型发生得最多,纬向型最少.整个夏季有接近30%的时间,特别是在7月有近50%的时间都出现这种稳定的带状MCSs.高层南亚高压以及高空急流和低层500 hPa切变线辐合及其南侧的高温高湿是带状MCSs生成的主要原因.500 hPa上,纬向型带状MCSs一般发生在高原南北两侧较平直的东、西风气流中;北凸型发生时,高原北部为平直的西风气流,孟湾为较强的槽,高原东、南部受西南偏南气流影响;南界型时高原一般为西北气流,南侧有较强的孟湾气旋控制.围绕高原有4个水汽的辐散源地,带状MCSs对流区的水汽主要通过高原南侧和高原东南部的辐散源地进入对流区.

著录项

  • 来源
    《大气科学学报》 |2013年第6期|641-652|共12页
  • 作者单位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重庆401147;

    中国人民解放军94188部队,陕西西安710077;

    中国人民解放军94188部队,陕西西安710077;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数据处理;
  • 关键词

    带状MCSs; 高原切变线; 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