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科技与生活》 >克拉玛依大火之谜

克拉玛依大火之谜

         

摘要

1994年12月8日下午18时10分(北京时间,当地时间早2个小时),友谊馆舞台上方因为照明灯过热,引燃了幕布。为了避免人群发生不必要的恐慌,舞台失火之后,有人拉上了主要的幕布,形成局部缺氧的环境。可是火焰是垂直立体蔓延的,燃烧很快,却因供氧不足,产生了大量的可燃气体,由于缺氧而无法点燃,只能汇聚在天花板下方。按照记者张悦的说法,“舞台上的火引燃了挂在后幕作背景的多个呼拉圈,由于幕布的阻挡,迅速消耗的氧气使舞台区域内形成了一个高压区,幕布膨胀如气球”。这时突然断电,或者是那个空中的幕布支架下坠,就会对舞台上方的预混气体发生强烈的扰动,打破平衡状态,投入充分的氧气,从而发生气体爆燃现象。按照记者李葆华的说法,“火势迅速而凶猛,封闭空间的立体燃烧,使舞台温度瞬间达到1100℃~1200℃,60个大气压!于是舞台上看高15米的荧幕配重钢管和大量可燃物坠下,天塌般轰燃巨响。人们感到了一股摧毁一切的狂风。”

著录项

  • 来源
    《科技与生活》 |2014年第12期|71-74|共4页
  • 作者

    麻庭光;

  • 作者单位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