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大豆通报》 >市场经济导向下我国各地大豆品种应有的适应

市场经济导向下我国各地大豆品种应有的适应

         

摘要

在农产品统购统销时期,统购时只计量不考虑加工品质,因而农业生产上强调种植高产作物,按一个地区粮食产额的大小论对国家的贡献。由于大豆在过去一段时期,主要用来制做副食,东北地区也限于作为食用的油来源,以及少量的出口,因此大豆被看作无足轻重的低产作物,大豆被排除在重要作物之外,在落实种植计划时,大豆面积一再被压减,有些关内的大豆主产省份,甚至被排除在种植计划之外。农民失去种植大豆劲头。除黑龙江省外全国各地大豆产量下滑。1955年全国播种大豆17161.7万亩,1985年降至11575.3万亩。其中关内主产省山东面积由2864.0万亩下滑至766.8万亩,产量由153.3万吨下降至79.5万吨。河南由2316.0万亩降至1320.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