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土壤与作物》 >再生稻套播油菜共生期对油菜植株性状及产量影响

再生稻套播油菜共生期对油菜植株性状及产量影响

         

摘要

为研究共生期对再生稻套播油菜性状及产量影响,设置油稻共生期0(T1)、3 d(T2)、5 d(T3)、7 d(T4)和10 d(T5)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1)油菜产量和共生期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y=-8.98x2+93.817x+1864.6,R2=0.848),其中共生期为5 d时产量最高,达2179.8 kg·hm-2;(2)油菜全苗期密度随着其与再生稻套播共生期的延长而不断增加,而蕾薹期、 盛花期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苗体稳定后密度大小为T3>T2>T1>T4>T5;(3)共生期与一次有效分枝、 分枝有效角果数、 全株有效角果数、 单株生物量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每角粒数和植株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相关不显著(p>0.05).说明不同再生稻套播油菜共生期通过影响油菜植株密度、 单株产量等相关指标进而影响油菜产量,因此适宜的共生期有利于油菜产量的构建.图1,表4,参22.

著录项

  • 来源
    《土壤与作物》 |2017年第3期|174-179|共6页
  • 作者单位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江西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进贤331717;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江西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进贤331717;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江西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进贤331717;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江西南昌330045;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江西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进贤331717;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江西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进贤331717;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江西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进贤331717;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江西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进贤331717;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江西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进贤331717;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江西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进贤331717;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江西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进贤331717;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江西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进贤331717;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油料作物;
  • 关键词

    共生期; 再生稻套播油菜; 植株性状; 产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