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四川动物》 >四川省蜥蜴类一新记录——中国石龙子

四川省蜥蜴类一新记录——中国石龙子

         

摘要

1999年6月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倮果乡获得1条♂性蜥蜴类标本,经鉴定为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 Gray,1838)。虽然原四川境内的酉阳和万县有记载,但该二县现己归属新建的重庆直辖市,所以现在攀枝花市的记录应为四川省爬行动物新记录。中国石龙子隶属于有鳞目蜥蜴亚目石龙子科石龙子属。标本保存于成都市玉林中学生物实验室。现将形态特征简述如下。rn 体全长173(68+105)mm,身体较粗壮,四肢发达,体背灰褐色,背部有5条浅色纵纹,中间1条在头部不分叉,侧纵纹由断续斑点缀连而成,背腹面散布的浅色斑点不明显,前肢长22mm,后肢长28mm,中段环体鳞26行,体鳞平滑,圆形,覆瓦状排列;肛前具有一对大鳞;尾腹面正中1行鳞扩大,从基部至尾端有88枚鳞片。rn 吻钝圆,吻长与眼耳间距约相等。吻鳞大,上鼻鳞1对,较小,长略大于宽,在中线相接;额鼻鳞被额鳞前端分隔,前额鳞大于上鼻鳞,额顶鳞大于前额鳞,间顶鳞1枚,将顶鳞分离,直与顶鳞相接;顶鳞1对彼此分离。鼻鳞小,鼻孔位于鼻鳞中央,将鼻鳞分为前后两半,中间有一条明显的鳞沟,颊鳞2枚,前额鳞高大于宽,仅略高于后颊鳞,后颊鳞较大,长略大于高,与第三枚上唇鳞相接,眶前鳞1枚,较小,眶前下鳞2枚,眶后鳞2枚,较小,眶后下鳞4枚,第2枚相对较大,前2枚与额鳞相接,上睫鳞8枚很小,下眼睑被鳞。上唇鳞7枚,最后一枚最大,并接近耳孔部位,下唇鳞6枚,最后一枚最长。后颏鳞2枚,前枚裂为左右不等的二片。耳孔小,鼓膜深陷。rn 生活在低海拔山区(该标本采于海拔980m左右)的住宅附近路边低矮灌木林下的草丛、落叶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