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四川动物》 >豆状带绦虫四川株的生物学研究

豆状带绦虫四川株的生物学研究

         

摘要

目的 对豆状带绦虫四川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为豆状囊尾蚴病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用豆状带绦虫虫卵经口感染兔后,于第60天剖杀采集豆状囊尾蚴并记录其在兔体内的寄生部位.用豆状囊尾蚴经口感染实验犬,观察犬首次排出孕节的时间、每天排出孕节的数目及排孕节持续时间;选取55个孕节,记录孕节中虫卵的数目及大小;用1%次氯酸钠溶液激活虫卵,观察虫卵孵化过程.结果 5只犬在感染豆状囊尾蚴后分别在感染后39 d、43 d、45 d、50 d和57 d开始排出孕节;最多一天排出158片孕节;孕节中虫卵含量在60 ~ 26 480个之间,平均为3372个,虫卵大小为(41.32 ±4.53) μm×(36.23±4.92) μm;虫卵孵化需要4~5 min.豆状囊尾蚴在家兔体内主要寄生于胃大网膜和直肠浆膜.结论 犬感染豆状囊尾蚴后,在犬体内发育成熟的豆状带绦虫排孕节持续时间长,孕节内虫卵量大,排出的虫卵可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极易引起中间宿主的感染.

著录项

  • 来源
    《四川动物》 |2015年第3期|439-443|共5页
  •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养兔研究所,成都610081;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兔;
  • 关键词

    豆状带绦虫; 犬; 兔; 生物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