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西医药杂志 》 >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伴认知障碍危险因素及认知损伤特征

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伴认知障碍危险因素及认知损伤特征

             

摘要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伴认知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认知损伤特征.方法 前瞻性连续选取2016—2019年收治的148例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于入院后72 h之内完成核磁共振颅脑扫描,并于1周内应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认知功能进行测评.结合临床和MMSE评分结果 ,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脑梗死后抑郁伴认知障碍组45例(30.4%),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50~79岁,平均(64±7)岁;脑梗死后抑郁无认知障碍组103例(69.6%),其中男性55例,女性48例,年龄50~80岁,平均(62±7)岁.观察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梗死部位的分布特征,运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伴认知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伴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伤特征.结果 ①2组在受教育程度、吸烟史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脑梗死后抑郁伴认知障碍组基底节区梗死灶患者的比例高于脑梗死后抑郁无认知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脑区梗死灶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受教育程度[OR=0.186,95%CI(0.085,0.408),P<0.01]、吸烟史[OR=2.280,95%CI(1.030,5.046),P=0.042]、基底节区梗死[OR=3.774,95%CI(1.657,8.622),P=0.020]是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④2组MMSE总分及在分项中的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及语言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受教育程度、吸烟史及基底节区梗死是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伴认知障碍患者可出现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损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