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西中医》 >157例大肠息肉患者息肉特点及病理分型、证型分布规律分析

157例大肠息肉患者息肉特点及病理分型、证型分布规律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157例大肠息肉患者的病理分型与息肉特点、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防治大肠息肉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57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确定中医证型,并记录肠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中医证型分布,内镜下大肠息肉大小、数目、病变部位分布,及与病理分型的分布规律。结果:157例大肠息肉患者的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在不同性别、息肉不同生长部位分布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年龄、不同息肉大小、不同息肉数量的病例分布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息肉的生长部位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居多,分别占比45.2%和56.1%,其余由多到少依次为:横结肠、降结肠、升结肠、肝曲、回盲部及脾曲;157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以湿热内蕴证最多见,有49例,占31.2%,其次为脾虚夹瘀证、寒湿困脾证、湿瘀内结证、胃肠气滞证;不同的病理分型在不同的中医证型分布中存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脾虚夹瘀证、湿瘀内结证中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最高,分别占比82.9%、80.8%,其次为湿热内蕴证、寒湿困脾证、胃肠气滞证。结论:大肠息肉发病无性别差异,建议50岁以上人群需行肠镜筛查;乙状结肠和直肠是息肉的高发区,建议右半结肠和全结肠多发息肉患者需及时息肉切除,且应缩短复查周期。在大肠息肉患者中,湿热内蕴证患者居多,治疗上多从“湿”论治,对于脾虚夹瘀证和湿瘀互结证患者,因其瘤变率较高,建议及时行肠镜筛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