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西中医》 >中药复方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用药规律,挖掘出其常用药对,并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其常用药对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起至2021年4月1日。检索词为“微血管性心绞痛”或“X综合征”并含“中医”或“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搜索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相关的中药复方,使用EXCEL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数据库,运用Apriori算法建立起关联模型,挖掘出数据库中的药物配伍规律,利用TCMSP、Genecards、DisGeNET、CTD、STRING、DAVID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等分析药对与疾病间相互作用关系及相关通路;最后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核心化学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124篇,得到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丹参-川芎,通过“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的建立,得到度值较高活性成分有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4-亚甲基米替农、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酚酸A等。通过PPI网络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130个。自由度较高的靶点有EEF1A1、HSPA5、HSPA8、FUS、RPS27A。Gene Ontology条目150条,主要为巨核细胞分化的负调控细胞间黏附等。KEGG pathway10条,涉及的通路主要有酒精中毒通路、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参-川芎所含活性化合物与MVA相关靶点的结合能均小于-5 kJ/mol,结合活性较好。结论:丹参-川芎配伍是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重要药对,较高活性成份有木犀草素、丹参酮Ⅱ_(A)等6种,与临床应用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为中医药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